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五本 脊柱相关疾病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 颈椎病
内容开始
ent-count: 2.0">影像学显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但无退行性骨改变与韧带改变,亦无骨折脱位,临床出现相应的颈神经根或颈髓损害表现者,称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与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两类。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有轻重不等的外伤史。对于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学者们倾向于列为独立的临床疾病,对慢性颈推间盘突出症,则意见未统一。一部分人认为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实质上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应归人颈椎病,而不应列为独立疾病;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有别于颈椎病,例如:

第一章颈椎病· 6 苗· 发病年龄较轻,病情发展较迅速,病变范围小,仅1 2 个椎间隙,影像学检查无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因而主张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一起,列为独立疾病。笔者认为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应划人颈椎病,但因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针有别于合并退行性骨改变者,故建议对这类病人的诊断采用下列方式:颈推病(椎间盘突出期)。这样一来,既明确了诊断,又为治疗明确了目标。当否,有待商榷。

(十九)发育性颐推管狭窄定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先天因素导致颈推椎管管径狭窄(主要是矢状径狭窄).引起颈神经根、颈髓受压或受刺激;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X 线平片矢状径测量以颈5 6 椎节为标准,若矢状径绝对值小于12 mm ,椎体与椎管矢状径比值小于1 :。.75 者,则诊断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若矢状径绝对值小于10 ? ,比值小于1 : 0 , 5 者,则属于绝对狭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是否引起颈神经根与颈髓受压,不仅取决于颈椎管矢状径大小,还取决于颈椎管管径与其内容物的相互关系(即容纳空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其内含颈神经根,颈髓往往也发育较小,仍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并不一定引起压迫,只有当容纳空间进一步变狭窄时,才可能引起压迫,出现临床症状。颈椎病的各种病理变化都可造成颈椎骨继发性狭窄,使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的容纳空间变得更小,于是发生压迫。单纯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引起压迫的发生率并不高,凡引起压迫者,绝大多数都有继发狭窄的因素存在,使本来就处于临界状态的容纳空间变得更小,结果不可避免地发生脊髓压迫。重要的问题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常规作颈椎管矢状径测量,以便发现并存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使治疗方法的选择更加得当。

(二十)锁骨下功脉缺血娘合征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出现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表现,与稚动脉型颈推病人的鉴别要点为:患侧锁骨下动脉区有血管杂音,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上肢血压低于健侧,血管造影显示锁骨下动脉第一部狭窄或闭塞。
(二十一)耳派性睐桑
耳源性眩晕又称Meni ,征,与推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为:① 眩晕为发作性,多与情绪变化有关,与转颈无关;发作时有水平性眼震颇;② 耳鸣较重;③ 有感应性进行性耳聋;神经系统无异常。
(二十二)眼派性睑草
眼源性眩晕多因眼肌麻痹或屈光不正引起,眩晕发作与转颈无关,闭目时眩晕消失,有眼肌麻痹或屈光不正的表现。(二十三)烦内肿瘤
颅内肿瘤压迫前庭神经或其中枢,以及颅内压升高,均可引发眩晕,并同时伴有头痛、呕吐、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r 片或M I 片可资区别。
(二十四)动脉硬化疲
动脉硬化症波及椎动脉时出现眩晕,转颈时可使眩晕加重,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其他部位功脉硬化的表现可提供线索。确诊依靠椎动脉造影。

(二十五)药物中毒性盼象

药物中毒性眩晕多见于应用链霉素之后,系内耳前庭损害所致,伴有平衡失调、口周及肢端麻木等症状,亦可出现耳聋。

(二十六)食管店

食管癌与推体前方较大骨刺压迫食骨均可引起吞咽困难,钡餐透视可以区别。

(二十七)神经官能定

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某些症状相类似,区别不难。神经官能症主诉症状繁多,但缺乏体征,或体征多变而不恒定,症状的波动性较大,与情绪变化有关X 线片颈椎退行性变可有可无,且与临床表现不吻合。

第六节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疾病,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上、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来选取一定的腑穴,进行针刺或艾灸,取其“疏通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从而排除致病因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脉气血周流全身,濡养脏腑肢节。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脉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为之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故经络通畅,营运有度,是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前提条件。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阴阳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七情,以及跌仆闪挫等因素,就会使阴阳失去相对平衡,人体便会发生疾病。针灸调理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脑穴配伍和针刺手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来完成的。例如,由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治当育阴潜阳,可选用足少阴经穴位太溪,针刺用补法,以滋养肾阴;再配现足厥阴肝经穴位太冲,针刺用泻法,以平肝潜阳。肾水能涵养肝木,则眩晕可愈。针灸治疗疾病,就是通过在一定穴位上刺激,发挥其扶助人体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一般是通过针灸处方、选穴和施术方法来实现的。例如,针刺的补法和艾灸法都具有扶助正气的作用;反之,针刺的泻法和刺血疗法,则具有祛除邪气的作用。在临床具体应用时,还要结合脑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二、针灸疗法
1
.毫针法
处方一:风池、肩井、天柱、肩骼、外关、曲池、颈夹脊。操作:患者正坐,上肢曲肘置于桌上。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 . 5 30 号毫针进针,施以泻法,得气留针20 分钟。针刺颈部穴位时,在上肢施揉、拿、搓等手法;针刺上肢穴位时,在颈部施攘、拿、揉、按等手法。
处方二:颈夹脊、养老。
操作:根据症状,判定受累神经根的节段选穴,一般取颈5 、颈6 夹脊。患者正坐,微低头,医者以30 1 . 5 2 寸毫针以75 喇入,或旁开央脊穴0 . 5 寸处以45 .刺人。有抵触感后,针尖向外退出0 . 3 寸,有沉紧感后进行调气,施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项、肩、臂传导。针养老时,令患者手向胸,针向内关方向刺人,得气后使针感向腕与肩肘方向扩散。留针20 分钟,每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
处方三:中平穴(足三里穴下1 寸,偏于膝侧)。
操作:患者取坐位,用2S 3 寸毫针行直刺法,左肩针刺右下肢中平穴,右肩针刺左下肢中平穴,双肩针双下肢中平穴,进针得气后,施以泻法。每次留针30 分钟,5 10 分钟行针1 次,每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
处方四:① 阿是穴。② 太溪、太冲、复溜。
操作:实证取第一组穴。进针后提插捻转2 分钟,施以泻法不留针;虚证取第二组穴位,施以补法,留针2O 分钟、、每5 分钟行针1 次。本法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2
.电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