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五本 脊柱相关疾病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 颈椎病
内容开始
-US>
处方一:天柱、曲垣,头痛者加风池,手臂发麻者加扶突。操作;天柱取2 寸毫针,针尖沿颈椎斜向下方分刺,使针感传至肩部。曲垣用1 . 5 寸毫针,针尖向肩脚冈侧端斜刺使针感向周围扩散。进针得气后,将2 穴接通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留针20 分钟。针风池时,针尖斜向内上方,使针感传至前额,留针20 分钟。刺扶突时,针尖向臂丛方向,当针感传至手指之后,轻轻雀啄3 5 次,随即出针。隔日治疗1 次,本法除对脊髓型颈推病无效外,对其他各型有良好效果。
处方二:双侧颈夹脊,一7 ,神经根型配外关、曲池;颈动脉型配风池、风府。
操作:进针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20 分钟,隔日1 次,5 次为1 疗程。
3
.温针法
处方:主穴① 天柱、百劳、大抒;② 相应颈椎夹脊穴、大椎。配穴合并肩周炎者加肩三针、肩井;头晕、头痛者加风池、四· 神聪;放射性上肢麻痛、握物无力者加天宗、曲池、三阳络;久病不愈者加百会、服俞;腰痛者加肝俞、肾俞。
操作:用2 寸毫针针刺各穴,得气后在针尾置上1 , scm 艾条,用火点燃,施灸。四神聪、百会只针不灸。隔日治疗1 次,6 次为1 疗程。
4
.穴位注射法
处方一:肩中俞、颈部夹脊。头痛、头昏者配风池、百会、太阳;恶心、呕吐者配风池、内关、丰隆:肩脚、上臂、肘臂疼痛者配肩外俞、天宗、肩贞、糯俞、曲池;上肢及手指麻木者配肩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下肢麻木、行走困难者加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操作:用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骨宁注射液、察香注射液各等量,注人所选穴位,每穴注人1 间,隔日注射1 次。
处方二:颈夹脊、风池、大椎、天宗、臂糯、风池、内关、阿是穴。操作: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吸人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5mg ,维生素场loomg ,维生素残2250 g , 1 %普鲁卡因溶液10 翻,山莫若碱注射液10mg 混合均匀,然后注人所选穴位,每穴位1 . 5 2 耐。每周1 次,5 次为1 疗程。
处方三:颈6 一颈,棘突间、颈7 一胸1 棘突间。
操作:吸取醋酸强的松龙4ml 2 %普鲁卡因4 . 5 而混合,在上述部位做封闭。7 天封闭1 次,3 次为1 疗程。本法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的治疗。
5
.头针法
处方:主穴取顶中线由前向后刺。颈肩部疼痛者配以络却向百会透刺;颈性眩晕者配额中线由上往下刺;四肢运动或感觉障碍者配病位对侧顶颖前斜线或顶颖后斜线。
操作:选用30 3O ~特制平柄毫针,与头面呈15 300 角快速进针,针尖达到健膜下层后,将针体平卧,缓插25 ~左右,然后用力向外速提,提时针身不弯曲,行针2 3 分钟,留针时间随病情而定,可稍长,但不宜超过24 小时。
6
.穴位挑刺法
处方:颈、背部的’‘党参花样”皮损变部位。
操作:先用2 %的奴夫卡因0 . 2 耐注射在花斑中央成一皮丘,然后常规消毒后挑破表皮,用特制挑刺针挑断浅表皮肤纤维丝。挑纤维丝时,针尖横贴皮肤平刺,先平行向前滑动,再将针轻轻上抬,把纤维丝挑起拨断,并把这个点的纤维丝挑净。每次选挑3 4 个花斑,其中1 个须选择在颈椎体上。每隔5 天挑治1 次。7 。穴位埋线法
处方:双侧夹脊颈。
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选用0 号络刺羊肠线3cr ' n ,穿人9 号腰椎穿刺管中,快速垂直进针,针尖达皮下组织及斜方肌之间时,立即将针以巧”角向枕部透刺,产生较强针感后按常规将羊肠线埋人出针后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埋1 次即为1 疗程。15 日后再行第二次埋线。
8
.耳压法
处方:① 大椎、神门、肾、内分泌、肝、枕小神经。神经根型手臂麻木时,应加指、腕、肘等穴,颈动脉型伴有眩晕、恶心时加枕、额、皮质下、脑干等穴。治疗前先用75 %酒精棉球常规消毒耳穴皮肤,将6 ? x6 ~带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在耳穴上,每周2 次。双侧耳压,并嘱患者每日按压3 次,每次5 分钟左右,2 个月为1 个疗程。② 取穴肝、颈、肾、脾、肺、心。仍采用小块胶布和王不留行籽,取一侧耳穴,每隔2 日换1 次,8 10 次为1 个疗程,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各穴,每次1 2 分钟,每日8 10 次。9 .火针法
处方:大椎、阿是穴,相应夹脊穴。肩周及_仁臂疼痛加肩骼、曲池;前臂痛或手指麻木加手三里、外关、合谷。
操作:将所选穴位作好标记,消毒后,将6 9 号缝衣针用止血钳夹持,于酒精灯上将针尾部分烧红,然后快速点刺,出针后即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阿是穴可每处刺2 4 针,针距O , 2 寸,深度以0 . 2 0 . 5 寸为宜,每次点刺不宜超过12 针。本法适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0 .磁圆针法
处方:① 素穆沿督脉至命门;② 攒竹向后沿膀胧经第1 侧线至,肾俞,再从攒竹膀胧经第2 侧线至志室;③ 瞳子穆沿头部胆经路线至肩井;④ 伴有手臂麻木、疼痛者,肩臂部诸经由上向下叩击。操作:以磁圆针循经叩打,头部轻叩,颈、手臂、肩背重叩。每条线路叩击5 7 遍,最后重叩颈部双侧臂丛2 下,叩击时手臂就出现麻感。
11
.小针刀
( l
)操作方法:本病多于患者的枕外隆突、项韧带、肩脚骨内上角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尤其是可触及硬结、筋结、条索之处,或者选取风池、肩井、天柱、扶突、新设、百劳等穴位之有明显压痛者,取2 3 穴。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坐位低头,双手搭于椅背,使肩、颈部放松。
( 2
)针刀的运用:操作的最重要步骤在针刀刺人皮肤后的手法治疗。根据进针的具体部位.其进针深度可达枕骨平面、棘突尖,或棘突两侧,沿骨面或肌肉分向做先纵后横剥离数次,即可出针。对于棘突、棘间压痛明显,肌肉痉挛较甚或形成条索者,可行棘间韧带和头尖肌松解。对于颈椎小关节处压痛剧烈、活动受限者,可行关节囊切开及周围松解,可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行手法治疗或牵引颈部,使颈部椎间孔加大,促使椎体复位。如痛点在肩脚内上角则施术时刀口线和提肩脚肌走向平行刺人肩脚骨内上角,作纵向剥离数次,然后针体倾斜做横向铲剥数次后快速出针,并以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可在相应棘间松解黄韧带。
施术时患者的正常针感为酸、胀或向上肢、脊柱两侧或经头部两侧循太阳经脉向前额及两颖侧放散感。
以上治疗一次未愈,可间隔1 周至2 周后再做一次,一般做2 3 次。

 ( 3 )适应证:本疗法适用于一切颈椎及附近软组织(如颈部肌键、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的急、慢性劳损造成的病理改变,尤其适宜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上亦多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推病的早期治疗。该疗法可以作为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疗法或重要的辅助疗法。目前尚未见到用小针刀对颈椎的骨赘直接进行铲、刮治疗的报告。
( 4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禁忌证:① 颈部结核、肿瘤所造成的颈部症状;② 表现于颈部的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急性期;③ 施术局部皮肤有感染或深部有脓肿者;④ 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急性期,伴有血象异常或发热者;⑤ 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患者;⑥ 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者;⑦ 年老体弱和高血压患者要慎用。
注意事项:
① 小针刀治疗属侵人性治疗,且颈部生理位置重要,血管、神经也极为丰富。因此,颈部针刀操作危险性较大,病人的反应也较强。施术者应熟悉颈部解剖及各种刀法的实施要领,明确病变部位及层次,对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有正确的估计。操作要熟练,掌握好进针剥离的深度和层次,不可过多广泛的剥离。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做好意外情况的抢救准备。
② 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由于颈部生理位置重要,小针刀治疗的部位有时较深或邻近关节,加之有的治疗常辅以激素封闭,容易发生感染,一旦感染后果将很严重。临床曾有关于小针刀消毒不严或操作失当导致施术部位深部脓肿的报道。因此,除严格无菌操作外,要控制激素的使用剂量,治疗后要注意多观察,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及早处理。
③ 要求诊断明确、正确掌握适应证。适宜以小针刀疗法做辅助治疗,就不要做主要治疗。另外,对急性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对慢性损伤性患者的治疗次数也不宜太多太频,二次间隔时间至少1 周至2 周以上。
④ 操作手法要轻柔、快捷、准确。不要用力过猛或强力旋转针体,以免进针过深或刀针断折体内。术前应仔细检查刀体质量,定期更换。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