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五本 脊柱相关疾病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 颈椎病
内容开始
in-left: 4.0gd; mso-char-indent-count: 2.0">第七节推拿治疗

 

一、概述

1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机制
颈椎病多属中医的“痹证”。痹者,闭阻不通也,乃因感受风寒湿邪气,而使局部经络气血流通受阻。《 素问· 异法方宜论》 认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疾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推拿可以调整阴阳,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舒筋止痛,补虚场痹。
现代研究认为推拿可纵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EAS ) ,促进内啡吹(素)的释放,促进致痛、致炎物质的分解、转换和排泄;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血管、增快血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过对脊柱外周软组织的作用以调节脊柱外在平衡条件;脊柱推拿手法用以调整椎间盘内压力,扩大椎间隙,调整突出物和神经根之间的空间位置,松解神经根与周围软组织的粘连,调整椎体后关节的受力情况,恢复脊柱内在平衡,是对颈稚病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2 .推拿手法及操作
在手法治疗颈椎病时必须注意:① 颈椎病从根本上说是颈椎生物力学异常改变的结果,矫正椎体的病理性解剖位置.恢复脊柱的内平衡尤为重要,重视正骨推拿手法的运用,是推拿疗效的关键。② 颈椎病的发生和经筋关系密切,经筋具有“起、结、聚、布”的特点,且循行和本经路线一致,和运动系统病症密切相关,故在临

第一章颈椎病· 路· 床施治时应注重在头颈部循行诸经之经筋,因此软组织推拿手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是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推拿为一系统操作,切不可因强调正骨推拿手法而忽视软组织推拿手法。

二、推拿疗法
1
.常规操作
( 1
)一指禅推颈项部:自头颈交界处后侧、后外侧开始沿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脱经循行从上向下,往返移动,重点在风池穴和病变节段,先推健侧后推患侧,时间为5 10 分钟。
衍变:① 蝴蝶双飞双大拇指挠侧偏峰端着力于两侧风池穴处.手腕自然伸展,双手同时做一指禅推法的摆动操作,形象地称为“蝴蝶双飞”。② 屈指推本法压力较大,刺激较强,对改善项肌强硬、颈项部酸痛效果较好。③ 单手交叉扶持推四指伸直,虎口张开,以一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患者颈椎侧缘、四指扶持于颈外侧以稳定操作,然后做一指禅推法摆动,沿颈椎一侧推移,该法稳定性较好。④ 双手交叉扶持推为双手同时做单手扶持推法,工作效率较单手扶持推法为高。
( 2
)攘颈项肩背部:在一手做攘法同时,另一手配合做颈椎的被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操作5 分钟。颈部被动运动幅度应由小逐渐增大,至患者颈项部有弹性限制时,再做一轻巧、短促而有控制的扳动。
( 3
)弹拨按揉颈项部: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其背后,以一手大拇指指腹着力于颈椎一侧,虎口张开,像拨琴弦样自外向内弹拨揉按病变节段上下棘突旁。0 . 5 1 寸处约1 分钟,手法要深沉缓和,力量透达深层,以患者有较强烈的酸胀感为佳。如患者颈项肌强硬,肌张力较高,可适当延长本法操作时间。
( 4
)弹拨按揉肩部:在肩脚内上角附近寻找敏感压痛点,指下可有条索或结节状反应物,在其上施加弹拨按揉手法约1 分钟。

( 5 )拿颈项部:自上而下,从风池穴开始而下,动作连绵不断,力量由轻到重、由重到轻,一直到颈肩交界处,共3 遍。
( 6
)拿肩井:拿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的肩井穴1 分钟,以患者有酸胀感为佳。若患者肩部肌肉紧张、酸痛明显,可延长本法操作时间。
( 7
)摇颈椎:患者端坐,医生站立其侧后方,一手托患者下领部,另一手扶持其头顶部后侧,两手协同将头摇转,顺逆时针各5 7 次,注意摇颈时应缓慢柔和,转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切忌暴力,同时头颈部不宜过度后伸。
( 8
)颈椎斜扳法: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关节弹响虽常标志手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本法虽常用,但定位性较差,有一定风险性,应注意。
( 9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若欲调整特定节段棘突偏歪,可采用本法。本法定位较准确,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2
.辨证治疗
.根据本病的不同临床表现,一般分为落枕型(颈型)、痹痛型(神经根型,即颈臂综合征)、疾废型(脊髓型)、晕厥型(椎动脉型)、五官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辨证施治。
( 1
)落枕型
l
)症状:颈部疼痛,其疼痛常在清晨睡醒后出现。一般均呈持续性疼痛或钝痛,可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头颈部活动时加剧。疼痛常伴有颈部僵硬。病程长者,头部转动时,可闻及异常声,或伴有眩晕、偏头痛。检查可见头部向患侧倾斜,颈椎生理前凸变直,颈肌紧张及活动受限,患部常有一些明显压痛点,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2
)治法:舒筋活血,散寒止痛。
3
)取穴及部位:风池、风府、哑门、天柱、大椎、肩贞、颈后两侧、肩背部等。

4 )手法:按揉、捏拿、推按。
5
)操作
① 按揉法:患者取坐位,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拇指、中指同时按揉两侧风池、内府、哑门、天柱、大椎、肩贞及颈后两侧肌肉、肩背部的压痛点。按揉以酸胀感为佳。
② 捏拿法:患者取坐位,放松头颈部肌肉,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用拇、食、中指或其他四指,在患者颈部两侧做捏拿,从枕部风池捏拿至大椎,从上往下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反复3 5 次。再用双手拇指或掌侧小鱼际部置于颈后两侧,着力均匀,上下来回揉捏10 20 次。
③ 推按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用一手按扶患者头部,另一只手的掌根按压在枕后患侧至肩部,由上而下,用力由轻而重,反复推按3 5 次。
除手法治疗外,还可配合药物治疗,方选桂枝葛根汤或瑙痹汤加减。
2 )痹痛型
1
)症状:颈背、肩臂酸胀疼痛.时有阵发性剧烈疼痛,沿颈椎神经节段走行方向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昼轻夜重,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的患麻感,颈部肌筋僵硬,活动受限,头的后枕部疼痛或有麻木感,一侧或两侧上肢可感觉发沉、无力、握力下降,持物失手,大小鱼际肌肉萎缩松弛,臂外侧、胸前部、肩脚骨内上角、棘突旁等部位有压痛,其压痛可向远端放射,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患侧肢体受压后。即出现麻木、酸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2
)治法:舒筋通络,理气止痛,松解压迫。
3
)取穴及部位:风池、哑门、天柱、缺盆、大椎、极泉、肩骼、肩耀、曲池、手三里、合谷、颈后两侧、肩脚骨内上角、患侧上肢内外肌肉。

4 )手法:按、揉、捏拿、端提、旋转、理筋、拔伸。
5
)操作
① 按揉法:患者取坐位,放松颈部肌肉,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拇指,、中指同时按揉两侧风池、风府、哑门、天柱、大椎、肩贞、缺盆、颈后两侧、肩脚骨内上角。以有酸胀感为佳。
② 捏拿法:患者取端坐位,挺胸并将头颈及双肩肌肉放松,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拇指指腹沿颈椎棘突两旁约1 , 5 寸的能棘肌处,从风池至大椎穴由上向下、由内向外进行按揉3 5 次。③ 端提法:患者取端坐位,坐在木凳上,头、颈及肩部肌肉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用两手拇指压住患者枕骨粗隆,其余四指端住患者的下领,轻轻向上端提其头颅约半分钟,然后缓慢轻轻地放下。
④ 旋转法:患者仍取端坐位,医者在做完端提法之后,手不要松开,将一侧前臂压在患者同侧肩上与另一手做对抗牵引约半分钟,然后向患者对侧肩方向旋转,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医者用适当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此时即可听到弹响声。然后两手位置交换,向对侧依前法再旋转1 次。
⑤ 理筋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站在患者患肢外侧或坐在凳子上,用双手拇指指腹从肩峰沿上肢内外侧肌肉至腕关节的筋脉进行分理和拨离,并对肩儡、肩修、曲池、手三里、合谷、肘修等穴进行按揉。
⑥ 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将头颈部放在床头上方,双手拽住床的两旁。医者坐在患者头前,用一手掌托住患者下领,将另一手臂放置在患者枕骨后下方,用力与手掌按压固定,然后徐徐用力向患者头部后上方轻轻地左右旋转,进行拔伸约半分钟,最后再缓缓地拔伸放松,以达到疏通气血、加大椎间隙的目的,缓解对颈神经的压迫。
除上述手法治疗外,还可配合药物治疗:方选桂枝葛根汤或姗痹汤加减。
( 3
)疾废型
l
)症状:颈部不适,头痛眩晕或头皮痛,肩、背及上肢麻木、酸胀、发抖、烧灼样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无力、步履艰难,行走时脚不能离地,步态不稳,最后无力行走,肢冷不温,肌肉萎缩。严重时,发病后即有昏迷、尿频、尿急、二便失调,甚至瘫痪重症。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2
)治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