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五本 脊柱相关疾病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 颈椎病
内容开始
气虚损,气化失职,津液输布不能,关门不利,津液代谢失常,内停而化为痰饮;若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阳亢化热,亦可炼液为痰;肝失疏泄.津液代谢失常,停聚体内而化生痰湿。
痰湿留滞经络,血流受阻,而生血痕;疲血留滞经络,遏阻气机,津液失于输布,则聚生痰湿。痰疲乃成互结交阻之势,相兼为

第一草颈椎病,了患,致使病情十分复杂。若气滞化火,与痰湿相结,则化生痰火、湿热;若肝阳化风夹痰湿上行,则风痰上逆。
痰湿阻滞气血,则筋骨、肌肉失于濡养而加剧颈椎的退变;痰湿留滞肌肉、筋骨间,阻滞气血的濡养,可见四肢、颈部的麻木、强直、沉重乏力;痰湿上行于头部则蒙蔽清窍而成眩晕、头痛等;若湿热遏阻阳明,或灼伤肺气,则可成痪证;若风痰上逆,可成头痛、眩晕,甚则晕厥、昏仆。

(三)主姿病乓的病因病机

1 。疼痛
疼痛是颈椎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颈椎病人90 %以上出现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疼痛。疼痛的病因无非是因经脉气血失畅所致,所谓“不通则痛”。
从病因的为度讲,造成经脉气血失畅的原因有虚实之不同:虚证可因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血运失畅;或气虚,元气虚衰,血运无力而失杨;或因肝肾不足,经脉骨髓失于温煦、滋养,气血不畅。实证可因外邪侵袭,风寒湿三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失畅;或寒湿化热,湿热遏阻气机,气血运行受阻;或跌仆损伤,气血疲阻经络;或肝失疏泄,气滞血寮;或痰湿内生,遏阻气机,痹阻经脉;或痰察相结,气血失畅。
从病位上讲,颈椎病的疼痛有头痛、颈项痛及上肢疼痛3 类。这3 类疼痛可以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因而其病因病机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
( 1
)头痛:头痛可见于各型颈椎病中。其主要病因病机:虚证可因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空;或肾精亏损,或享赋不足,脑髓失养;或久病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髓。实证可因跌仆损伤或久病,经络癖阻;或痰湿内生,遏阻清阳。
( 2
)颈项痛:颈项痛可见于颈推病各型中。单纯的颈项痛,多见于颈型颈椎病。颈椎病初起时,多因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脉,经输不利;或肾阳不足,督脉虚寒,经输不利;或跌仆损伤,气滞血痪所致。中期多因久病癖血人络,或痕痰交阻经脉。晚期多因肝肾阴虚或气血不足,经脉失养所致。
( 3
)肩及四肢疼痛: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亦可见于与脊髓型的混合型中。肩部为手足三阳经交会之所,上肢为手三阴、三阳经循行之处。肩及四肢的疼痛与这些经络的分布区域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外邪侵袭,痹阻经脉;或痰湿流注四肢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或跌仆损伤,气滞血痪;或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筋骨失养等,皆可致使肩及四肢的部位发生疼痛。
2
.疾证
颈椎病中疾证的出现,多与(素问· 疾论篇》 所提到的“筋痪”、“肉疾”、’‘骨痰”有关。病变多累及脾胃、肝肾。
( 1
)湿热浸淫:外感寒湿之邪,营卫运行受阻,郁遏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弛纵不收而发为疾证。( 2 )肝肾亏损:肝阴素虚,或烦劳过度,或久病及肾,精血亏虚,水亏火旺.筋脉失养;或精血不足,虚火上扰,灼伤肺金,肺失治节,不能通调水道以溉五脏、肢体而为痰。
{ 3
)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加之久病成虚,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气血,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削瘦,肢体疾废不用。若已成疾证,经久不愈,亦可导致脾胃更虚,则痪证更加严重。3 .眩晕
颈椎病中眩晕的产生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证可因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致脑髓失养;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风阳上扰。实证可因痰浊蒙蔽清阳等。
( 1
)气血亏虚:颈椎病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患者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或素体气血亏虚者,致清阳不振,脑失所养,皆可发生眩晕。
( 2
)肾精不足:“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因后天久病、房劳,肾精耗伤,或老年肾气虚衰.肾精虚竭,皆可造成骨髓失养,脑海不充,上下俱虚,而发为眩晕。( 3 )肝肾阴虚:久病肾阴亏损,或素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上亢而发为眩晕。甚者肝阳化风,风阳上冒,则可出现突然晕厥而跌仆。
( 4
)疚浊:颈椎病之痰浊内生,多因年老后天失健.水谷不化,聚湿生痰;或痰血阻滞经络,气机失畅,津液输布失常,内聚而生痰湿。痰湿遏阻中焦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痰湿随风阳上逆,风痰上扰,或痰湿郁久化热,痰与火结,痰火上扰,皆可发为眩晕。故《丹溪心法· 头眩》 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命题,得到了后世医学家的认可。

二、现代医学病因病机

1 .颐椎的退行性变
这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将本病称为颈椎间盘病,可见其重要性。在颈椎椎节诸结构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常被视为“罪魁祸首”,并从椎间盘退变开始演变出一系列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现将颈椎退变的诸因素分述于后。( l )椎间盘变性:由髓核,纤维环和椎体上、下软骨板三者构成的椎间盘为一个完整的解剖形态,使上、下两节椎体紧密相连结,在维持颈椎正常解剖状态的前提下,保证颈椎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如其一旦开始出现变性,由于形态的改变而失去正常的功能,以致最终影响或破坏了颈椎骨性结构的内在平衡,并直接涉及椎骨本身的力学结构。因此将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视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 纤维环:此种环状纤维最早出现变性。大多于20 岁前后开始。早期为纤维组织的透明变性、纤维增粗和排列紊乱,渐而出现裂纹甚至完全断裂形成肉眼可见的裂隙。其病变程度和纤维断裂的方向与深度常和髓核的变性程度与压力的方向及强度相一致。② 髓核:此种富有水分与弹性的猫蛋白组织多在前者变性的基础上而继发变性。一般多在24 岁以后出现,亦有早发者。由于钻蛋白减少和椎间盘内水分含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以致引起水分脱失和吸水功能减退,并使其体积相应减少,渐而正常组织为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时髓核变得僵硬,并进一步导致其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在局部负荷大、外伤多和易劳损的情况下,由于椎间掉内压力的增高而使其变性速度加快。
③ 软骨板退变:出现较晚。在变性早期先引起功能改变,以致作为体液营养物交换的半透明膜作用减少。当软骨板变薄已形成明显变性时,其滋养作用则进一步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如此则加剧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与老化。
以上三者为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病理过程,当病变进入到一定阶段,则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而不利于本病的恢复。( 2 )韧带一推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至关重要,也是其从颈椎间盘症进人到骨源性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事实上,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由于椎间盘的变性,不仅使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最后突向韧带下方,以致在使局部压力增高的同时引起韧带连同骨膜与椎体周边皮质骨间的分离,而且椎间盘变性的本身尚可造成椎体间关节的松动和异常活动,从而更加使韧带与骨膜的撕裂加剧以至加速了韧带一椎间盘间隙的形成。
( 3
)椎体边缘骨刺形成: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纤维母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如在此间隙处不断有新的撕裂及新的血肿形成,则在同一椎节可显示新、老各种病变并存的镜下观。
随着血肿的机化、老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或称之骨刺)。此骨赘可因局部反复外伤,周围韧带持续牵拉和其他因素,并不断通过出血、机化、骨化或钙化而逐渐增大,质地也愈变愈硬。因此,晚期病例骨赘十分坚硬,尤其是多次外伤者,可如象牙般硬,从而为手术切除增加了困难,当然也加大了风险。
骨赘的形成可见于任何椎节,但以颈5 *、颈6 一和颈3 闪最为多见。从同一推节来看,以钩突处先发居多,次为椎体后缘及椎体前缘。
( 4
)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以下组织结构的变化:① 小关节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早期为软骨浅层,渐而波及深层及软骨下,最终形成损伤性关节炎。最后由于局部的变性及其他继发的关节间隙狭窄和骨刺形成而致使椎间孔的前后径及上下径变窄,以致容易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并影响根部血管的血流及脑脊膜返回神经支,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
② 黄韧带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
③ 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的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不妨将其视为人体的自然保护作用。由于韧带硬化与钙化后可直接起到局部制动作用,从而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减缓了颈椎病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恶化。
( s
)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由于前述之诸多原因,首先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在引起椎管内容积缩小的同时,也使椎骨矢状径减少,从而构成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此时如再有其他局限性致病因素。例如髓核脱出、椎节的外伤性位移、骨刺形成及其他占位性因素,均可引起或加重神经受累症状。
2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 1
)概述:颈椎病与颈椎椎管狭窄症实质上是一对孪生兄弟。近年来大家已公认,伴有临床症状的颈椎椎管狭窄为一独立性疾患,在其已经成为或尚未构成独立疾患的同时,大量临床材料表明颈椎管的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和预后判定等均有着十分密切的直接关系。
( 2
)椎管矢状径的临床意义:椎管矢状径大小除了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关系密切外,其在其他方面亦有重要意义,现分述于后。
① 与头颈部外伤后果的关系:常见的头颈部外伤,包括在高速行驶中的急刹车,对一般人可能影响不大,但同样的外力,如果是作用于一位椎管狭小者的颈部时,不仅可能引起颈部软组织受损,更易使椎管内的脊髓神经受到挤压,这主要是在椎节伸屈一瞬间,由于上下椎体的位移(并迅速回复原位)所致。临床上可以发现脊髓刺激或受压症状,甚至引起完全性瘫痪,此类不幸事情并非鲜见。而大椎管者不仅不易发病,即使是明显外伤,其临床症状也大多较轻。因此,凡是发现颈椎椎管狭窄者,均应向其发出“注意防止头颈部外伤”的忠告。
② 与诊断、鉴别诊断之关系:这是每一位临床医师都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在诊断上,对于一个不伴有颈椎椎管狭窄的病人,当做出颈椎病诊断时必须再次进行核实,并按神经定位加以判定,凡是颈髓受压症状明显而椎管矢状径超过正常值者一般多系其他病因所致,即便X 线上有骨刺可见,也应作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行CT 扫描、磁共振或脊髓造影。必须除外临床上并非少见的脊髓肿瘤、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或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等疾患。
③ 与手术选择的关系:对伴有发育性推管狭窄之颈椎病患者,当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应及早手术治疗,尤其是椎管矢状径绝对值小于12 ~者,往往需要施以减压术。但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则要依据其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以何者为主来决定。凡是椎管狭窄明显,且起病于感觉障碍者,则应先行后路手术;反之,以运动障碍为主者,则需先行前路减压术。
④ 与预后的关系:大推管者不仅对各种非手术疗法收效快、手术率低,且预后佳、复发率低。而小椎管者不仅本身预后差,而且由于治疗复杂,手术难度大,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从而更增加了预后不佳的各种诱因。这种情况应及时向患者家属(或病人本人)表明。
3
.慢性劳损
( 1
)概述: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事实上,其是构成颈椎骨关节退变最为主要的因素,并与颈推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
( 2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