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五本 脊柱相关疾病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 颈椎病
内容开始
>风寒湿邪久郁体内,痹阻经脉,遏阻气血,则多夹痕,可见痛处固定不移,面色无华或薰黑,甚则肌肤粗糙、甲错,舌质紫暗,脉弦细或细涩。
② 气滞血癖:颈项、肩、上肢疼痛、麻木,多为刺痛或触电样或放射样疼痛,痛有定处,夜间加重,痛处拒按,或伴头痛,亦多刺痛,或见指端麻木紫缉,指甲凹陷少华,皮肤枯燥发痒,甚则肌肤甲错,面色熬黑,或见胸胁胀痛,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女子可见经来乳房胀痛或痛经,经来不定期,或月经后期,经色黯黑,或有血块,甚则闭经,舌质青紫,或有痕斑、痕点,脉弦细或弦细涩。
若气滞血窟郁久化热,热伤阴分,则可见心烦,失眠,颧红,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沉细数;若原为气虚之体,或气滞血癖遏阻气机,久之导致气虚,则可见倦怠乏力,气短徽言,面色皖白,食少便塘,舌淡,脉缓,若上肢拘挛难伸,乃为阳气不足,阴寒内生。

脊柱相关疾病

③ 痰湿困阻:头重如裹,身重乏力,上肢(一侧或两侧)沉重疼痛,或肿胀、麻木、赓软无力,眩晕,胸闷,心悸,或有束胸感,或有咳痰,院腹满闷,食少纳呆,恶心呕吐,便塘或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濡细滑。
痰湿困阻中焦,因人的体质差异而转化:若素体阳盛,或平素嗜食辛辣或嗜酒,痰湿从阳热化,而成痰热之证,可见烦热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塘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湿热流注下焦,则可见下肢疾软无力,或下肢重于上肢;若痰与火结,痰火上扰,则见头痛为闷痛或太阳穴处跳痛,眩晕,耳鸣。若素体阳虚,或平素嗜食生冷,脾阳受损,则痰湿易从寒化,而成寒痰、寒湿,- 可见肢体沉重、拘急疼痛,畏寒。
④ 痰疲交阻:本证是血痰与痰湿共见。但临床上有痰重于癖者,或疲重于痰者,亦有痰癖交阻,郁结日久而化热者,当参考上述血癖和痰湿证,临证详分细辨。
( 3
)晚期
① 肝肾阴虚:头痛为空痛或胀痛,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无力,甚则渗废不用,心烦失眠,口苦咽干,遗精带下,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若阳亢风动,可见筋惕肉娴,肢体麻木,受阻拘挛,甚则碎倒,若肝阳化风夹痰,风痰上扰,则伴见头痛,眩晕,头重如蒙,或如坐舟船,或咽喉不利,如物梗阻,或咳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细数。若肾阳虚,则可伴见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淡,脉沉细无力。
② 气血不足:头、颈项、上肢酸痛隐隐,按揉则舒,喜温恶寒,头晕如飘,目视昏花,头痛、眩晕动则加重,一侧或两侧肢体软弱无力,甚则赓废不用,面色苍白,唇口麻木,色白无华,心慌、心悸,失眠,征忡,健忘,倦怠乏力,气短徽言,食少便塘,或可见手足蠕动,自汗、盗汗等,舌淡,脉细弱无力。

(二)经络辫证

经络内系脏腑、外络肢体,通过经络辨证可以判断疾病发生的经络、脏腑及病因、病性、虚实之所在,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颈椎病虽病在颈椎,但牵及到头、肩背、上肢以及下肢,尤其疼痛的特点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颈椎病局限于颈部或颈背部症状者,主要与督脉、足太阳经有关;肩部症状者,与手三阳经关系密切;若颈、肩、上肢同时出现症状者,则与督脉、足太阳膀耽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皆关系密切;若出现头部症状,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足厥阴肝经上达于巅顶,故头部症状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关系密切。
1
.督脉
循行部位;“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 …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毗,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人循普络肾。”
主要病症:“督之为病,脊强反折”及项背强痛。
2
。足太阳膀肤经
循行部位:“起于目内毗,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人循普,络肾,属膀胧。”
主要病症:头顶及后枕部疼痛、项背强痛。“是主筋所生病者… … 项背腰民胭瑞脚皆痛,小指不用。”
3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部位:“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人两筋之中,循臂上廉,人肘外廉,上孺外前廉,上肩,出器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 其支者,从缺盆上预贯颊,人下齿中。”
主要病症:“肩前濡痛,大指次指痛不用。”上肢症状以外侧前廉为主。
4
.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部位:“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躁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孺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脾,交肩上… …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毗,却人耳中。”主要病症:“是动则病溢痛领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蠕似折… … 颈额肩蠕肘臂外后廉痛。”
5
.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部位:“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 … 上贯肘,循脯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 … 其支者,从脑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耳上角。”
主要病症;“颊痛,耳后肩蠕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项背痛,耳鸣耳聋。
6
.手太阴肺经
循行部位:“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糯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主要病症:“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督,此为臂厥”,项背部寒冷疼痛。
7
.手少阴心经
循行部位:“下出腋下,下循糯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主要病症:'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项背痛,心悸失眠。8 .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部位:“上抵腋,下循孺内,行太阴少阴之间,人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 主要病症:“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项背疼痛,心悸心痛。
头为诸阳之会,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顶及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簸顶,或连于目系。
颈椎病中,头部症状除疼痛外,尚有眩晕、目视昏花、耳鸣耳聋、昏仆、晕厥等,还须和颈项、上肢等病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全面掌握其病症部位的本质所在,疾病的病因、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服务。

第四节常用检查方法

一、体格检查

除按正规要求的一般体格检查外,对颈椎病患者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压痛点
( 1
)棘突间压痛:此对颈椎病的定位关系密切,尤其是病变早期,压痛点的位置一般均与受累的椎节相一致。但对后期病例,由于椎间关节周围韧带已硬化或骨化以及骨赘形成,则压痛点反而不明显。
( 2
)椎旁压痛:沿棘突两侧由上而下、由内及外按顺序进行检查有无压痛。常见的压痛以下颈椎横突,肩脚骨内侧及第1 、第2 颈椎旁为多。基本上沿斜方肌走行。
( 3
)注意其他部位的压痛:例如肩周炎的压痛多位于肩部附近,包括冈上肌。前斜角肌综合征者压痛点位于锁骨上窝,而在乳突和枢椎棘突之间的压痛多提示枕神经受累。

2 .颐椎活动范围检查
对一般病例仅令患者作颈部前屈、后伸、旋转与侧屈活动,并与正常加以比较即可。但对严重病例或施行手术与随访观察者,则需采用半圆尺或头颈活动测童器加以测量,并予以记录。在正常情况下,除瘦体形者活动度较大和胖体形者活动略小外,一般无明显受限。而在根型及颈型颈椎病者,其对颈椎屈伸影响较多,推动脉型者则可能影响颈部放置活动,其他类型一般多无影响。
3
.颐椎的试验检查
( 1
)前屈旋项试验(Fenz 征):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之后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即属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变。
( 2
)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击顶(或压顶)试验或匆urli 鳍试验。先令患者将头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击手背部,使力量向下传递。如有根性损害,则由于椎间孔的狭小而出现肢体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感觉,此即属阳性。对根性疼痛剧烈者,检查者仅用双手益放于患者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者,则称为Jack n 压头试验阳性。
( 3
)推间孔分离试验:又称颈试验。与前者相反,对疑有根性痛者,让其端坐,检查者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领并以胸或腹部抵住病人枕部,逐渐向上行颈椎牵引,以逐渐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有颈部松快感,则为阳性,此多系根型颈椎病患者。
( 4
)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因同时检查臂丛神经,故又称为丛牵拉试验。患者取坐位(站位亦可),头稍低并转向健侧。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抵于颜顶部,并将其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部将其牵向相反方向,如患者肢体出身麻木或放射痛时,则为阳性。但在判断上应注意,除根型者可为阳性外,臂丛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均可呈现阳性结果。本试验又称为Eaten 试验,如再迫使上肢内旋,则为F en 加强试验。
( 5
)颈静脉加压试验:又称压颈试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