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弧t 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 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 10 .其他 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骸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二)体征 1 .一般体征 主要指腰部与脊柱体征,属本病共性表现。 ( l )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破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 ( 2 )腰椎曲度改变: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小。少数病例甚至出现后凸畸形(多系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 < 3 )脊柱侧凸:一般均有此征。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实际上,此仅为一般规律,尚有许多因素,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经根的距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均可改变脊柱侧凸的方向。 ( 4 )压痛及叩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80 %一90 %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相当于骼棘肌处。部分病例伴有下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的背侧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击双侧足跟亦可引起传导性疼痛。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时,棘间隙部亦可有明显压痛。 ( 5 )腰部活动范围:根据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较大。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则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部活动度。一般病例主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亦受影响。
( 6 )下肢肌力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临床上对此组病例均应常规行大腿及小腿周径侧量和各组肌肉肌力侧试,并与健侧对比观察并记录之,再于治疗后加以对比。 ( 7 )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一致,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 %以上,其中后型者达95 %。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感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 8 )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 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5 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1 能神经受累时则跟健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2 .特殊体征 指通过各种特殊检查所获得的征象。临床上意义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 l )屈颈试验(Lindner 征):又名Li 耐~正。嘱患者站立、仰卧或端坐,检查者将手置于头顶,并使其前屈。如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椎管型者阳性率高达95 %以上。其机制主要是由于:屈颈的同时,硬脊膜随之向上移位,致使与突出物相接触的脊神经根遭受牵拉之故。本试验既简单、方便,又较为可靠,特别适用于门诊及急诊。 ( 2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本试验自1881 年由Forst 首次提出以来已为大家所公认。本试验对越是下方的神经根作用越大,阳性检出率也愈高(抬举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处水肿及粘连愈广泛,则抬举角度愈小。 在正常情况下.下肢抬举可达90 ’以上,年龄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举角度愈小其临床意义愈大,但必须与健侧对比;双侧者,一般以60 ’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线。 ( 3 )健肢抬高试验(又称Fajc .哟n 征、B 改ht ~征、F 滋山ik 瀚ski 征):健侧肢体直腿抬高时,健侧的神经根袖可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位,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推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则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患者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 4 ) b 均闺ue 征:有人将此征与前者合为一类,也有人主张分述之,即将确关节与膝关节均置于屈曲9O 。状态下,再将膝关节伸直到180 ' ,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下肢后方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 ( 5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Br 昭ard 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试验达阳性角度时(以患者诉说肢体放射痛为准),再将患肢足部向背侧屈曲以加重对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者主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剧。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 ( 6 )仰卧挺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此时,如果主诉患肢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 7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魏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卜,和腰洲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腰4 书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阳性率可高达85 %以上。( 8 )其他试验:诸如胭神经或胖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疾患。
三、中医辨证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西医学病名,中医学无相应的病名。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本病病位在腰脊与经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臀部和下肢疼痛。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而生髓,故本病位在腰脊,其本在肾。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遗传、体质及后天劳损有关。骨髓相贯,为肾精所化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以及劳损致使肾精亏损,骨髓筋脉失养。这一中医学理论与西医学认识相吻合。因此肾精亏损是病之本,是内因,是辨证的基础和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因跌扑闪挫、寒湿邪淫而发病.并出现临床症状,此为外因,属标证。因此辨证时一定要辨识标本,不可混淆。至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臀及下肢疼痛,病本在腰,病位在经络。《灵枢· 本脏》 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有传注气血以营养脏腑组织器官,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故无论内、外因素导致经脉气血不通则痛,则引起经脉循行部位的疼痛,所以病因为本,经脉气血不通为病机,疼痛为标。 辨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病证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盛衰情况以指导施治,是治疗的依据。因此,从临床治疗的实际出发,本病辨证应重在病因辨证和经络辨证,病因辨证适用于药物内治,亦指导经络辨证;经络辨证适用于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治疗,既以病因辨证为指导,亦与病因辨证相协互补。
(一)病因拚证
1 。主症辨证 ( l )疼痛辨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在部位上有腰背痛和臀及下肢痛两种。这两种疼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最终表现为腰背、臀及下肢皆痛。 单纯腰背部疼痛,有虚实之分。虚者为肾气虚,其痛隐隐,无确切的定位,部位自述较深,为腰背部的广泛性钝痛,起病缓慢、时作时止,喜揉喜按,活动后或较长时间取某一姿势加重,休息或卧床后则减轻。虽一般不完全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有时可见下肢感到疾软无力,或腰部觉凉,得温则舒,遇寒则不适。卧床时,平卧久则觉腰部难受,绵绵而痛,喜侧卧,下肢取屈曲位,其人舌质淡,脉沉迟无力或沉细,此乃肾阳虚损,督脉失于温煦;若腰部之疼痛得温则不适,伴有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乃肾阴亏耗,虚热内扰。若病久,兼见气短乏力、声低气怯、食少便塘者,乃为脾失温煦,中气不足。实者多为外邪侵袭或跌仆损伤所致,其痛剧烈,多有确切的定位,多在腰椎棘突的某一侧或棘突间,疼痛拒按,其发病急骤,尤其在前儿日为重,有的持续2 一4 周始能缓解,疼痛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若发作前有明显外伤史,腰痛为刺痛,夜间尤重,或见舌质青紫或癖斑、痕点,脉弦细或细涩者,多为跌仆损伤,痕血内滞;若腰部冷痛重着,卧不能减轻,动亦加重,遇阴雨天则更不适或加重,其人苔白腻,脉多迟缓或弦紧,此乃外邪侵袭、寒湿痹阻经脉所致,若腰部疼痛左右不定,多牵引两足,或连及肩背。是为风邪所袭;若腰背部冷痛为主而拘急,面白肢冷,是为寒邪所侵;若腰部沉重为主,舌苔厚腻者,是为湿邪所淫。若腰部疼痛部位出现条索状物或结节样物,拨之可动,压之疼痛或可有向下肢传导的疼痛,乃为痰癖相结,留滞筋脉。下肢疼痛可单独出现,亦可与腰痛同见,但多与腰痛同见。下肢疼痛亦有虚实之分,但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下肢疼痛多出现在大腿的后外侧、小腿的外侧,此为足三阳经经脉所循行之处,故实多而虚少。虚者,为肾气亏损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其痛绵绵,病程较久,多伴有下肢疾软无力。若伴有腰膝酸软无力者,为肾气亏损所致,其中腰膝冷痛、手足不温者为肾阳虚衰,若烦热口干、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耗;若见面色淡白.倦怠乏力,食少便墉,心慌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弱者为气血不足所致。实者,为外邪侵袭或癖血阻滞经脉,其辨证可参考上述腰痛辨证。在下肢疼痛中,一侧下肢疼痛为多,其病机多为气虚血痕,或痰湿流注遏阻经脉。若疼痛伴有下肢疾软者,虚则为肾气虚衰,或气血不足;实则多为寒湿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腰腿痛并现。其本为肾虚.其标为外邪侵袭或气血癖滞。以腰痛为主者.虚者为多,可见虚中夹实;以腿痛为主者,虽其本为虚,但以实为主者多,是实中有虚,而纯虚者少。若腿痛与疾证相兼者,则虚多实少。 ( 2 )妄证辨证:康证的出现多与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脊髓有关,亦可为严重压迫神经根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疾证的出现,可因湿热浸淫、脾胃虚弱及肝肾亏损所致。临床可出现下肢蜜软无力、瘫痪、麻痹、肌肉萎缩,或出现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尿漪留或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疾、不能射精。 若为湿热浸淫而致者,下肢可出现赓软无力,身体困重或麻木、微肿,胸院痞闷,小便短赤,或有尿急、尿频、尿意不尽之感.舌苔黄腻,脉细数或濡细数。此类疾证多出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中期,初期多实,中期则夹虚、夹疲。若四肢肿甚者,为湿盛;若兼心烦、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热邪偏盛而伤阴;若兼下肢疼痛,为刺痛,腿痛不能举足,舌青紫者,为湿热夹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