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六本 颈腰及关节疼痛注射疗法 目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章 颈项痛
内容开始
ttom: 12.0pt; mso-para-margin-left: 4.0gd; mso-char-indent-count: 2.0">可发挥相似作用。
( 3
)前述的数种颈椎注射点比本法安全、实用,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疾患的治疗要求。

1 .适应证颈椎病性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灭上颈段疾患(枕寰部先天性畸形、枕寰半脱位不稳等工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流感、风湿病、糖尿病、酒精等中毒继发症状)及其他枕颈性神经痛。
2
.体位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
3
.表面标志乳突、枕外隆凸、第2 颈椎(枢椎)棘突、胸锁乳突肌乳突后肌止点附着处、颈上端颅下骨面。4 .操作方法在乳突与枢椎棘突间作一连线,其中点即相当于枕大神经压痛点(风池穴处),严格皮肤消毒后(因常有毛发生长),即可进针,当针进入枕大神经处时,患者诉有后头部放射感。如无放射感发生,可将针稍拔出,针尖向枕部作400 ? 45 “角多次的缓慢穿刺。穿刺时遇到枕骨下后缘骨质时,要及时抽吸,进针不要太深。若注入位置方向正确,注入药液又较足量,虽无放射感也可收到注射效果。枕小神经注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即在乳突后方胸锁乳突肌附着处,作同法注射,患者可感到后头外侧放射感(图2 7 2 8 )。若诉有阵发性耳部、颈部痛时,可作颈浅神经丛注射疗法。颈浅神经丛后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在外观时,其部位相当于颈外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叉处头侧1 横指处,进针后可沿该肌后缘作扇形多处穿刺注射。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5 ? ' .注意事项

 ( 1 )进行枕大、枕小神经注射时,注意解剖部位力求准确,因为颈部是许多重要组织器官密集、对各种感受系统信息传递及身体姿势动静调节的枢纽所在,在枕寰部尤其要引起注意。椎动脉就位于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枢椎棘突连线的中外1 / 3 交界处,因此在作枕大神经多次调整针方位穿针时,勿靠外方,防止刺伤椎动脉(图2 9 )。

 ( z )穿刺时针要细,粗针引起血管损伤出血后,可产生血肿压迫或出血不止,引起严重后果。
( 3
)颈,一4 神经组成颈丛,其前支主要为运动神经及参与其他神经的吻合支,其后支主要为感觉神经,分布于枕颈部皮肤。颈,神经后支组成枕下神经,是运动神经,支配枕下肌肉三角颗:神经后支最粗,即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及颈皮神经由颈?_月神经后支组成;颈:_、神经后支组成锁骨上神经。了解这些神经支的支配区域,便可诊断和选择注射点,收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如枕大神经痛,还可注射颈:神经根。

九、枕下方上颈段软组织注射点

1 .适应证枕下区疼痛(枕寰部关节疾患炎症不稳等原因所致)、颈椎病、椎板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上颈椎创伤后遗症、颈枕神经痛、内脏疾患的颈枕部串痛(心、肺、胸膜等疾患)、风湿痛。
2
.体位俯卧位或侧位(健侧在下)。
3
.表面标志枕下三角,自颅底部中央之枕外隆凸至枢椎棘突两点间作连线,再自该线中点向外侧方作一平行延长线,与颈椎旁肌外侧缘相交成第3 点,3 点间联成标志性枕下三角区。枕下三角是由枕下3 块重要的小肌肉组成,即头后大直肌、头上及头下斜肌(图2 9 )。三角区内包含着深在的重要血管神经,如椎动脉转折入颅段、第1 颈神经及其后支(即枕下神经,为支配枕下诸肌运动神经),枕大神经在该三角下穿出,越经三角区椎动脉内侧,向上直至头部。此外还有头后小直肌,与3 条三角肌肉(共4 条)完成头部旋转和后仰活动。
枕下凹陷区相当于寰椎后弓在乳突和下领之间定出寰椎侧块,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1 . 50cm 处定出颈2 横突。4 ,操作方法先将针徐徐刺入皮肤找到寰椎侧块,稳定针尖不要离开骨面,抽吸无回血或脑脊液等后,可徐徐注入药液,同时注意患者有何反应,观察片刻后,在正常情况下,将针向侧块后背面45 “角刺入,边刺边回吸针筒及边注射,使侧块后浅面的深层肌肉浸润,然后将针拔出;同法将针刺入找到颈2 横突,作颈。后浅面的深层肌浸润。最后再在枕下两侧作筋膜及浅层肌肉浸润。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0 一巧ml
6
.注意事项
( 1
)枕下及上颈段注射,要十分注意操作细致及掌握边抽吸边注射的方法。
( 2
)针尖未能触及寰椎侧块或颈2 横突尖、进针方向偏差,都不能随便进行本方法治疗。因为容易刺入蛛网膜下腔损伤脊髓或血管。
( 3
)为了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并求得最佳效果,了解有关枕下区解剖及病理生理,有重要意义。
( 4
)脊柱背侧具有长肌及短肌群,在活动中相互协调,短肌肉如多裂肌、半棘肌、旋转肌等,对脊柱节段负有活动和稳定作用,后者有利于脊柱长肌完成其整体活动,尤其是伸脊柱功能,犹如肩关节在冈上肌稳定脓骨头后,三角肌等才能完成上肢外展动作。而在枕下及上颈椎则更为特殊,枕下有4 对小肌肉,每侧4 条,这些小肌肉除完成上述脊柱活动的规律外,还可以在微妙的本体感觉和视野觉察中,瞬间即可作出头颈体位的应变反应(如防御、躲避等动作),其速度犹如“眨眼”。一旦因疾病,颈肌痉挛、僵直、活动困难和疼痛,患者甚至没有力量抬举自己的头部,须用双手支托,昏昏欲睡,只得卧床。如能及时妥当地采用本注射治疗,可缓解病情。

+、颈椎椎旁肌注射点及后路颈神经根注射点

1 ,适应证颈椎病(以中下段为主)、颈椎退变性关节突关节炎、落枕、肌筋膜性颈痛。
2
.体位俯卧位(头略前屈)、侧卧位(患侧在上)。3 .表面标志枢椎以下棘突至第7 颈椎棘突、颈椎椎旁肌两侧肌外缘。

4 .操作方法计算注射部位可根据以下几点:( l ) X 线照片颈椎体增生明显处、颈椎假性滑脱或“折曲“处、椎间孔狭窄节段;
( 2
)患者主诉疼痛及压痛区;
( 3
)头向左右旋转时颈部之牵拉或疼痛部位。定位后可先注射棘突上和棘间韧带,然后徐徐将针斜向两侧肌层,直至椎板。注射针可由一侧到另侧、由浅层到深层、由上段至下段进行浸润,最后作颈筋膜层浸润。若须注射颈神经,也可从后方进针。即自所须注射颈神经之同平面棘突外3 ? 4cm 左右或自颈椎旁肌外缘进针,针尖向内侧略下方找寻颈椎横突尖,进行注射;针尖再略向下方可达神经根周围,作第2 次注射。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0 ? 15ml
6
.注意事项
( 1
)进针及注射操作应较缓慢,防止误入椎板间隙、横突区及棘间深处,否则容易伤及脊髓和椎动脉。
( 2
)单侧注射能收效者,不作双侧注射。
( 3
)后方注射神经根时,在注射前一定要定位清楚;针进速度要慢;找到横突尖后即可注射成功。本法较侧方进针深而表面标志不清,故非熟练者较少应用。有时患者因病情不能翻动卧姿,同时在治疗中十分需要作神经根注射,则可采用本法。

+一、项韧带注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