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六本 颈腰及关节疼痛注射疗法 目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章 颈项痛
内容开始
EIGHT: 12pt; mso-para-margin-top: 5.0pt; mso-para-margin-right: 4.0gd; mso-para-margin-bottom: 5.0pt; mso-para-margin-left: 4.0gd; mso-char-indent-count: 2.0">1 .枕头的选用人们都知道,一天24h 中,有1 / 4 ? 1 / 3 的时间是睡在枕头上的,熟睡后颈肩部肌肉放松,枕头如仅支托后头部,则颈部悬空而呈屈曲状,使颈部关节囊、韧带牵张和受力不均。白天工作是须低头屈颈位,晚间因枕头不适而又呈颈屈曲位,日久这种非生理性牵拉,更容易对颈部神经、血管和关节造成损害。故最好用圆枕(或大枕下垫小圆枕), 把后头及颈凹陷部全部支托好。枕高度大约为肩宽(两肩峰的距离)的1 / 3 左右,最好取仰卧位,睡前即应将枕头调整好。

不用枕头睡眠也应避免,因为头部位置低,使头部充血而容易发生眼睑肿胀、头昏头部用枕头后,胸部也相应地抬高了,下部血液回流慢些,减少了心脏负担,心搏动平静,呼吸均匀,易于入睡。此外,若能选用圆枕,仰卧时,颈凹陷部可以达到完全支托,充分缓解了颈后肌群的紧张状态,宽松了颈椎间相互挤压,起到轻度牵引作用(约有Zkg 左右)。
2
.支具应用用于过度期或较严重患者,如围领、秋冬季节可自制,即按颈高度裁剪,一端略宽、另端略窄,约3 ? 4 圈颈部周径长,衬以薄棉或塑料海绵制成,宽的一端可加缝一根布带(或“刺布”)。用时,窄的一端靠颈部,依次围颈约3 4 圈后,枕后隆凸部也受到支托,将布带围绕固定即可。此外还有特制的颈托、石膏托均可选用。
3
.颈部牵引及活动牵引装置

第五节典型病例报告集

l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刘x 只,男,54 岁。主诉头颈后部、左侧偏头痛已1 年余。每次早晨醒来觉左拇指麻痛。两上肢抬举活动正常,但头转向右侧时觉左颈根部及肩部有牵拉感。平时常有眩晕、左耳耳鸣、视力模糊等发作。不敢骑自行车,曾因眩晕而摔倒。天气转变时似有症状加重。
检查X 线颈椎照片示颈生理前突消失,第4 ? 6 颈椎骨质增生,颈5 _ 6 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诊断颗椎病、脑供血不全。
2
.处理经过

( 1 )注射治疗:按先后次序给予颈后枕大神经注射点(左)、颈神经根第6 横突注射点、第1 颈椎注射点前斜角肌注射点及项韧带注射点注射治疗。每次选择2 3 个部位,每周l 次,全疗程为4 5 次,每次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组合注射点,本例共注射5 次(注射药液配制及液量见第一章)。( 2 )配合治疗:西比灵胶囊每晚弓mg ,共3 周,以后口服肠溶乙酞水杨酸片0 . 109 ,每晚1 次;维脑路通片0 . 309 , 3 / 日。更换枕头及告知用法及注意事项。每日3 次进行自我推拿操。
( 3
)补充D 服钙剂,每日1 soorng
( 4
广效:经5 周治疗后,主要症状消失。拇指麻痛消失。敢于骑短距离自行车代步。
3
.讨论
( l
体例诊断为颈椎病,并有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门诊进行颈部注射疗法后,对脑供血症状有所帮助。每次均作颈神经第6 颈横突注射,症状改善较慢,故在注射中加用针尖横突沟注射,症状即有明显改善,再辅以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病情很快获得控制。因此,在疑有脑供血不全者,用双重方法处理后,疗效较为满意。
( 2
)本例加用前斜角肌注射点,可使颈部肌肉,尤其是与臂丛相邻的肌肉放松,减少对颈肩部的困扰。
( 3
)枕大神经注射、第1 颈椎侧块注射及第6 颈椎横突关节突关节注射,可使头颈上下部后侧肌肉、血管舒展,对改善局部症状及脑供血不足,有较好帮助。
( 4
)患者有左拇指麻痛,这是第6 颈神经根受刺激的反应,选择颈神经根第6 横突注射点治疗正是有的放矢之举。如果患者反映麻痛区不是拇指,而是肩上方及上臂外侧时,则

要选择颈神经根第5 横突注射点了。如无眩晕,不必服用药物。
( 5
)自我推拿操及枕头的用法落实后,患者可即改变“白天工作及晚间屈颈睡眠”的不良姿势,从而改善了颈部和椎动脉血液循环不足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颈部损害,是形成颈椎病和脑供血不全症的可怕隐患,因此,应强调自我推拿操及枕头合理应用的落实,并持之以恒。一般情况下,患者只重视注射治疗和定期服药,但对此无形的医疗方法甚易疏忽,难以落实,因此,要特别加以记取。
( 6
)并有眩晕、头晕或高血压的颈椎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往往有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血粘稠度增高,故每晚睡前及次日起床后各饮温开水一杯,每日服肠溶乙酸水杨酸(阿司匹林片)0 . 109 ,对预防脑血管意外有一定裨益。( 7 )根据症状选择重点注射点原则:① 枕下痛主要作颈、一:颈横突注射点(简述为颈、一:注射点)及软组织注射点(简述为“软,' ) ;② 颈后、肩后痛作颈:_ 5 注射点及“软”;③ 颈后、肩后外侧痛作颈。注射点;④ 颈后及拇指痛作颈‘注射点。( s )补充钙剂:对高血压有帮助,对整个治疗有协同作用。此外再根据病情指导正确的使用“枕头,' .自我推拿操,如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则不需服用任何药物,包括血管扩张药。
2
1
.临床资料
病史彭XX ,男性,48 岁。主诉为走路不稳10 个月。无外伤史。发病初期觉颈部活动不灵活,经常有落枕样酸痛,右上肢出现手套样前臂麻木并有疼痛,逐渐发展至两下肢,并无力、走路不稳、经常跌倒,疲劳时,两下肢发颤,不能自主地

直线走路,有时偏弯高达300 400 。发病4 个月后,出现排小便不爽,并觉排出困难,会阴部同时有发胀感觉。检查:颈无畸形,活动幅度基本正常,无痛,但动作缓慢。右上肢肌张力减低,四肢皮肤感觉均有减退,但平面高低不一致,不对称,尤其以手指及手背感觉减退明显,握拳无力,四肢肌腿反射亢进,右侧巴彬斯基体征阳性。走路瞒姗,碎步步态。X 线照片显示颈。.67 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6 7 椎间孔变小。
诊断:脊髓型颈椎病。
2
.处理经过休息为主,活动时必定有人陪伴和扶持。疼痛经内服药物(芬必得胶囊等)无效。即作右颈部“颈神经根第6 颈椎横突系列注射点”注射治疗3 次,疼痛有好转。钙剂口服,每日500mg ,每日3 次(饭后)。其他为维生素类药物。准备手术治疗。
3
.讨论
( 1
)颈椎病病变所涉及范围较广,是指颈椎结构(如颈椎骨软骨、椎间盘、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及其继发性改变,致使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组织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根据所侵犯的部位不同而发生各种不同型态的症状(压迫脊髓、神经、椎动脉等)。最多见的还是以混合型为多见。脊髓型中由于受压部位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症状。压迫上颈段时(颈l _。),肢体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为主;压迫颈膨大处时,以上肢软瘫(下运动神经元性瘫)、下肢硬瘫(上运动神经元性瘫)为主,有时早期出现括约肌麻痹。受累的肢体也不一致,例如单侧脊髓压迫、双侧压迫、中央压迫、混合性压迫(不同程度地压迫脊髓及椎动脉或脊髓神经根)。瘫痪的表现方式,有四肢瘫、三肢瘫、两下肢截瘫、偏瘫及交叉瘫等。因

此,本症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本例表现为三肢瘫,以两下肢为主,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特点为走路不稳,不能直线走路,两下肢发颤、碎步,感觉减退区不一致并有疼痛,四肢肌腿反射亢进等不对称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 2
清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往往易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肿瘤等症混淆。对以下所述情况者即须警惕是否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凡中年以上患者发生神经性肢体症状不一致,时发时愈,进展缓慢,而不能按脊髓病变清楚地定位时,则应考虑本症。其特点:
① 出现多发性肢体瘫痪,肢本无力,有锥体束不对称损害症状及体征,同时又伴有(或无)颈椎局部症状或疼痛。② 感觉改变平面不一致,并与病变平面不相吻合,有时有束带感或手套样感觉障碍,定位困难。
③ 膀肤括约肌被侵犯较早,但一般较轻,多数为排尿困难(而非失禁),这与脊髓横断性肿瘤压迫不同,可助鉴别。④ 脊髓型颈椎病往往很少或甚至没有颈项局部症状,而只有下肢无力,但神经根型在颈部或上肢的症状显著,如疼痛、活动限制。椎动脉型随颈部活动,尤其是头后仰转颈动作,可发生眩晕、恶心等症状,改变位置后,立即好转。本例主要为不一致的、多发性肢体的运动及感觉神经症状,右上肢还有疼痛麻感,小便困难,步态不稳,x 线照片示颈椎。、。、7 骨质增生等,同时又不能用脊髓占位性病变解释,为一较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
( 3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许多疾病有与颈椎病相似的临床表现,须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