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六本 颈腰及关节疼痛注射疗法 目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章 颈项痛
内容开始
AN lang=EN-US>
① 与神经根型鉴别的疾患:胸出口综合征(如肋锁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颈肋、第了肋过长或横突

过长、淋巴结肥大等)锁骨下动脉逆流(偷窃)综合征(是由于锁骨下动脉于发出椎动脉近端发生狭窄,使椎基底动脉血液反流入锁骨下动脉所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肩关节周围炎;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等。
② 与脊髓型鉴别的疾患:脊髓肿瘤;蛛网膜炎;颈椎结核;脑血管病等。
③ 与椎动脉型相鉴别的疾患:冠心病;梅尼埃综合征;脑月中瘤等。
( 4
)注射疗法在本例的应用,只是解除一部分疼痛的症状,根本治疗还在于解除脊髓的压迫。
3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周火x ,男性,37 岁。主诉头颈部疼痛无力,不能抬头已2 个月。患者无外伤史,但经常加班工作(木工), 较觉疲劳,逐渐感到后头部颈部上端疼痛,并不能任意抬头,须用手掌支托,严重时,不能起床,只能卧床休息为主。经服, ,止痛药“治疗,疼痛不见减轻,同时视力模糊,有如烟雾样感觉。无全身发热。过去也未见同样病情发生过,但常有颈后及肩后疼痛。发病前有“感冒“史。
检查:颈部无红肿,在枕寰关节及上颈椎棘突有明显压痛,旋转头部或抬头均有困难,卧床时,症状减轻。颈部X 线照片示颈椎有明显颈椎生理前凸消失,颈卜‘椎体骨质轻度增生,而上颈椎及枕寰关节(包括张口正位摄片)未发现异常。血沉IOmm /小日寸。
诊断:颈椎病,上颈椎关节炎。
2
.处理经过采用颈椎注射疗法,前后选择“第1 颈椎注射点“、“颈神经根第2 3 横突注射点”、“前斜角肌注射

点”、“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注射点”,每周1 ? 2 次,每次2 ? 3 点。3 次注射后,疼痛及颈活动均有改善,抬头仍然较为缓慢及费力,因此在第4 ? 5 次注射时,又增加“枕下方上颈段软组织注射点,' . “上颈椎椎旁肌注射点”及“项韧带注射点”。注射间歇期间给以“磁疗”,主要将磁块贴于枕寰关节两侧及上颈椎椎间孔部位处,共6 块。磁量800GS 6 4 sooGS 。另再口服钙剂,每日1 500mg
6 次注射后,间歇2 周,又注射1 次,症状完全消失。3 .讨论
( 1
)患者为木工,并因任务紧迫经常加班工作,近日来基本为硬性坚持完成任务,自觉十分疲劳。工作中难以避免“长期低头、曲腰及上肢过度的劳力活动”。颈部在单纯姿势体位下工作,难以获得调节与平衡,日久后发生炎症。( 2 )发病前有感冒史,全身免疫力降低,也是发生本症的诱因。
( 3
)一般颈椎上段容易发生关节劳损、关节炎,而颈椎下段则以发生退变和骨质增生为主。颈椎上段发生炎症时,由于枕下及上颈椎旁的深浅肌组,如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等肌三角区,及其附近的神经血管组织发生炎症和疼痛,致使局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抬头无力和视力模糊。经注射疗法后,使这些肌肉和神经血管组织炎症得以改善和逐步消退。由于部位较深,服药后局部药物效应不足,因此效果亦慢而差,注射疗法可集中优势药力,比较迅速地在局部病灶区域弥散和浸润,效果就较明显了。项韧带注射治疗,对稳定头颈部姿势,控制颈椎前屈有较大帮助,再有斜方肌、斜角肌作用的协调,使治疗发挥更大作用。
( 4
在间歇期间,再辅以磁疗与钙剂。尤其前者可通过电

受,且常为此而焦虑。此外还经常有右颈肩及手指胀痛。检查:头颈部活动正常,两上肢上举、后伸动作也无影响。张嘴检查咽喉部,有慢性大片粘膜充血,轻度水肿。悬雍垂、舌部均无异常,吞咽动作正常。颈部X 线照片有较明显骨质增生,主要为颈。、5 ,。,颈:、。还有椎间隙狭窄。
诊断颗椎病,颈性咽喉炎(梅核气)。
2
.处理经过
( l
)采用颈部注射疗法:选择“第1 颈椎注射点,右侧”、“第2 ? 5 颈椎横突注射点”、“前斜角肌注射点”进行注射,每周1 次,交替进行,共4 次注射后,右颈肩部胀痛及手指麻木感基本消失,咽部异物感也大部解除,但尚有轻度感觉,范围已大部缩小,于是在第5 次注射加用“椎体前外侧钩椎关节注射点”后,咽部异物感完全解除。患者十分高兴。( 2 )约1 个多月后,患者又来复诊,诉咽部异物感又有轻度回潮,随即进行上述同法注射2 次,并嘱咐运动辅助疗法及劳逸结合后,完全解除,以后未再复发。
( 3
)补充钙剂。
3
.讨论
( 1
)患者为缝纫工,工作较忙,且常低头工作,饮水及饮食习惯均不正常,工作间环境杂乱,空气不流通,日久后发生颈椎非生理性体位损伤,已可从X 线照片上显示明显骨质增生。咽喉部由于病灶的刺激,颈椎邻近软组织的反应性炎症,空气浑浊及日常生活的不规律,均可使患者病情长期不愈及机体抵抗力降低,其病情发展过程是并不费解的。( 2 )采用的注射疗法,基本上对其病椎椎间孔、颈前软组织及钩椎关节,进行了有的放矢的药力集中治疗,使炎症能较好地获得改善及消除。尤其在后两次集中注射在钩椎关节,

既近咽喉附近软组织,又更接近和浸润达椎间孔前方,使病情迅速取得满意疗效。为了防止其复发、巩固疗效,故强调运动辅助疗法、补充钙剂及劳逸结合的配合,整个治疗过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3
)由于脊椎退变性疾患,除局部骨与关节病变所致的症状外,还往往会扩大及周围的软组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病理作用,发生有关软组织的症状是常常可以遇见的,如咽部异物感(梅核气)、咽喉炎、视力模糊、心绞痛、心率不齐、胸痛、腹痛等,均可由于其相应的脊椎病变的影响所引起,在诊断中要十分注意检查,作好鉴别,防止误诊和漏诊。
6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李XX ,男性,60 岁。主诉眩晕性发作已有2 年余。过去经常有一过性眩晕,旋即自动清醒,并与健康人一样继续工作或生活。后来发作频繁,及至最近2 年为眩晕症状,感觉周围房屋、窗户及家具均在旋动,此外,患者自己身体也在转动,并是头向后、足朝上的倒转,眼球频繁震颤,十分难受和恐惧,好象“天地混沌,' . “身体掉出地球之外”的感觉,“死亡感”即将来临。偶有耳鸣但无耳聋,有恶心。患者在发作后,精神萎靡,头颈不敢自由活动。记忆力似有减退,食欲亦差。
检查:步态缓慢,跨步细小。头旋转向右侧或仰头时,即有旋晕发作;向左侧旋转或低头时无旋晕。两上肢活动正常。听力无影响,头颈活动幅度减少,有轻度僵硬。血压及脑电图无异常。颈椎X 线照片示明显骨质增生及骨刺,以颈.45 。为主,椎间隙狭窄硕韧带钙化。
诊断颗椎病,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2 .处理经过
1 )发作期卧床休息,并口服血管扩张药,以增加脑部供血。如西比灵胶囊、脑益嗓片、维脑路通片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此外加维生素E 及维生素C 等口服剂。
( 2
深用注射疗法:选用“椎体前外侧钩椎关节注射点”、“颈神经第6 颈椎横突系列注射点”、“前斜角肌注射点”、“颈椎椎旁肌注射点”及“项韧带注射点”进行注射,每次选择2 ? 3 个注射点,每周1 次,共5 次。
( 3
)钙剂口服。
( 4
)颈椎椎间孔处及颈部颈总动脉处置磁片磁疗。3 .讨论
( 1
)由于涉及到椎一基底动脉的脑供血不全的治疗,除对颈椎部病症处治疗外,还需要作有利于血管扩张、改善脑供血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达到加速疗效,互为相补的目的。患者可在短期内缓解眩晕痛苦,经定期或间歇服药、慢慢减量的计划服药后,即可使症状完全消失,一般中等病情患者需持续服药1 ? 2 个月左右。
( 2
)注射治疗中所选用的注射点,都是尽量使药液浸润到病理所在处的最佳位置,例如椎间关节、椎间孔邻近的神经根、颈部软组织等处。后者对解除肌痉挛和局部压迫有较好帮助。
( 3
)由于引起眩晕症状的疾患较多,必须作好鉴别诊断。这大多与脑微循环障碍、脑供血不足、脑栓塞有关。眩晕以中枢性为多,其次为内耳性和颈性。中枢性主要为脑血管缺血、脑供血不足,影响脑微循环功能,发生脑梗塞等系列变化。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其重要性可称为“第二心脏”。心、肝、肾、肺等器官疾患、眼底病、风湿病、免疫性疾

患以及代谢性疾患等,无不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脑部疾患亦不例外。脑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及椎一基底动脉,后者有分支为前下小脑动脉,分出内听动脉,供应内耳。因某些原因引起内耳供血障碍时,即可导致前庭刺激而发生眩晕、呕吐和耳鸣等症状。颈椎病患者也可影响椎动脉供血不良,当头颈转向一侧或伸屈在一定位置时,可挤压椎动脉,影响内耳供血,发作体位性眩晕。
一般眩晕可分为假性眩晕及真性眩晕两种,前者无恶心呕吐或眼震颤,仅有头晕、站立不稳,常发生于患有贫血、高血压等患者;后者在发作时有自身旋转和外物旋转感觉,并有恶心呕吐及眼震颤,严重时有共济失调现象。眩晕与体位有关的,称体位性眩晕,见于内耳石、前庭及小脑病变,另一类见于颈椎病病变。眩晕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归纳起来,应与下列原因作鉴别:
① 由于脑部疾患所致:例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及先天性脑动脉畸形、脑外伤后及脑肿瘤等。② 由于心脏疾患所致: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③ 由于眼病所致:青光眼等。
④ 由于内耳源性:迷路炎、梅尼埃综合征、前庭神经炎等。⑤ 中毒性:一氧化碳、药物性。
⑥ 特殊因素:全身慢性消耗性疾患、内分泌性(更年期综合征)、尿性眩晕(夜间多)、晕动病(晕车、船等)。例7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杨xx ,女性,31 岁。主诉颈背部酸痛、右肩痛已有7 个月。患者为会计工作,每当夜晚时感到颈背部疲劳,并有沉重感,后逐渐转为酸痛,扩散至右侧肩部。严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