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六本 颈腰及关节疼痛注射疗法 目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七章 腰腿痛
内容开始
 

第一节临床解剖简要

一、表面标志
1
.腰椎的棘突均可自皮下摸到,其计数和确定序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自头至尾法,即先摸到第12 肋骨下缘,再沿下缘至脊柱棘突为胸,: ,然后再向下数第1 个棘突即为腰,棘突。本法有时有误差,即第12 肋甚短或缺如时,则先摸到的第12 肋,实际上为第n 肋。另一种为自尾至头法,即在腰骸部先摸到最高突出皮下的一个棘突(骨晴),该棘突的头侧棘间凹陷甚深,这个棘突(骨晴)即为骸,,头侧棘间凹陷的第l 个邻近较小的棘突,即为腰:棘突。这一方法误差甚少,且较可靠。
2
.利用身体表面标志来推算脊椎的位置和定位的方法(图6 l )
( 1
)从后面观
① 两骼晴的最高点之间的平行线,适通过第4 腰椎棘突或4 ? 5 腰椎棘突。

⑧ 两侧骼后上棘之间的平行线,适通过第2 骸椎骨晴,且相当于骸骼关节之中心,为蛛网膜下腔终末之处。③ 骸棘肌外缘与第12 肋交界处稍下方,向内侧处,可触及第3 腰椎横突尖端。
④ 在臀部骼骨后方两旁,有两个对称的凹陷小窝,即相当于两骸骼关节部位。小窝附近的小骨突部,即为骼后上棘的标志。( 2 以侧面观
① 第10 肋骨末端的平行线相当于第2 腰椎平面。② 脐部的平行线相当于第3 腰椎平面。
③ 沿骼晴后缘向前摸,其两旁外侧的最高处即为骼骨晴;再顺次向前向下摸,至最前端的骨突起为骼前上棘;沿骼晴向后摸至末端肥大的隆起处,为骼后上棘。一般骼前上棘恰与骼后下棘在一个平面上。
3
.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为腰椎前凸,最凸出段位于第3 4 月要椎处,在站立位时更加明显。

二、腰椎关节结构

1 .月要椎骨共5 块,上与胸1 之、下与骼相接,组成胸腰关节及腰骸关节。两者皆为脊柱负重力线的转换及过度地带;也是先天性脊柱畸形发生的常见地带,容易引起疼痛疾患。2 .构成的腰椎关节
① 椎体间关节:椎体间有腰椎间盘连接。
② 关节突间关节(又称小关节):即由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各自相互组成关节。其上部腰椎的关节突呈矢状面,其上关节突面向内,下关节突面向外;在下部腰椎的关节突则逐渐改变为前后关节,至第5 腰椎时,其下关节突已向前了,这样便利于脊椎的前后屈曲活动。此外,第

1 3 腰椎的两侧上关节突间的距离,较两侧下关节突间的距离大侄第4 腰椎时,这种差别就很小,待至第5 腰椎则相反,即两侧下关节突间的距离较大。
3
.韧带的联系:腰椎间也和其他椎体一样,有许多坚强的韧带互相联系,形式上虽不是关节结构,但功能上,也与关节的组成有密切的联系,如棘突间韧带、黄韧带与后纵韧带等。

三、腰椎及腰椎关节特点

1 ,月要椎关节负重度大,其椎体也高而大,尤以第5 腰椎体为最大;椎弓根粗大;椎板也较其他节段椎板宽短而厚实。2 .腰椎棘突也较其他棘突大,呈水平位排列,但第5 腰椎棘突较小,末端圆钝而向下弯,第1 3 腰椎逐渐增长,第3 腰椎横突最长第4 腰椎横突最短,且尖端指向上方;第5 腰椎横突粗壮,向前与椎体形成一个明显的角度,肥大时,常与骸骨间形成变异或出现假关节。5 个腰椎中,第5 腰椎棘突最小、横突最大,成一鲜明的对比。
3
.上关节突的后缘,有一卵形突起,称乳突;横突根部后下方有一骨性小结节,称副突。副突与乳突之间,有一骨沟,其中有脊神经的后支内侧支通过。骨沟狭窄或外伤时,亦为构成腰部疼痛原因之一。
4
.腰椎的上下关节突之间的一段椎弓,称椎弓峡部。该处经常发生断裂或不连,引起脊柱不稳,甚至形成椎体滑脱,此情况常见于第5 腰椎。
5
,腰椎椎孔可呈椭圆形、三角形及三叶草形。自上而下至第5 腰椎椎孔时,逐渐形成三叶草形。这些现象与关节突的距离位置及椎弓根的长短有关。例如不管关节突间距离较大或较小,但其椎弓根都较长时,则椎孔均呈椭圆形;如关节突距离较大,但椎弓根较短时,则椎孔呈三角形;如关节突距离较小,椎弓根又较短,则椎孔即成三叶草形。
6
.下腰部是先天性脊椎发育畸形的好发部位。且与腰腿痛有一定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方面的联系。该畸形包括转移性脊椎(腰椎骸化、骸椎腰化工脊椎裂、水平骸椎、不对称性腰骸关节突间关节(双侧呈半月形关节的占12 % ,扁平关节的占57 % , 1 侧为半月形、另侧为扁平形的不对称关节占31 % )、骸骨愈合不坚、吻合棘突、半椎体及融合椎体等。此外,对腰骸神经根方面,也发现有先天性异常。异常形态包括:① 神经根从硬膜囊发出的部位比正常高或低;② 两个以上神经根紧靠硬膜囊起始部发出;③ 两个神经根合成一个神经干;④ 两个神经根之间有吻合支连接。笔者还发现另两种异常:即神经根横行走向及两神经根同入一个椎间孔等。这些先天性的发育畸形,其本身并不是发生腰腿痛的直接原因,但其解剖及力学传导机制有一定联系。例如腰骸关节是由活动的腰椎前凸,转变到固定的骸椎后凸的过渡地带,又是生物力学传导的主要部位;此处若发生组织结构变异或缺如,无疑地削弱了腰骸部的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容易遭受损伤和继发性退变。腰骸神经根位置异常、神经紧张度增加或直径增粗等改变,相对地也降低了对腰骸部活动的适应能力而易受挤压,形成潜在的致病因素。至于先天性腰骸畸形与神经根异常之间发生率的关系,尚无一个较满意的统计数字。7 .脊柱损伤常并发神经疾患,对有关脊髓及脊髓神经的特点,简述如下(图7 1 )。
( 1
)脊神经(前、后根混合后出椎间孔)分支。前支粗大,组成相应节段的神经丛(颈丛、臂丛、胸神经不组成神经丛,为肋间神经、腰丛、腰骸丛等)。其他还分出外

 ( 5 )

图乍1 颈肩、月要腿部主要神经丛和腰背部皮神经分布示意图( 1 )臂丛;( 2 明要丛;( 3 娟要骼丛;( 4 )脊髓、神经根、脊神经及其分支示意图;( 5 用要臀部皮神经分布:① 臀上皮神经(自腰皮N 后支), ② 臀中皮神经(自骸N 后支),③ 臀下皮神经(自腰骼丛、股后侧皮N ) ,④ 第12 肋间神经至臀上外侧皮支、骼下腹神经皮支(自腰丛), ⑤ 股外侧皮神经(自腰丛)

侧皮支(主感觉)及前支(混合支)。
后支:分布于颈部者,除第1 颈神经后支(枕下神经)夕卜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单页显示]



       上一条:第六章 胸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