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N-US>207 例(3 环),伏良率86 %。因复发而复诊者并不多。 例17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钟XX ,男性,51 岁。腰及左下肢疼痛10 年。疼痛有时轻有时重,重时则不能走路,须卧床休息,翻身时疼痛增加;轻时可以正常生活,疼痛可以忍受,但是总感到腰腿部不适,活动不能自如。 检查腰部无侧弯,弯腰活动受限,有轻度僵硬,直腿抬高试验:抬高幅度800 ,有疼痛。x 线摄片:腰椎退行性变。CT 扫描:未见明显腰椎间盘突出,L .、。两侧神经根粗细明显不对称,疼痛侧神经根特别粗大,并伴有关节突骨质增生内聚,根管狭窄。 诊断:初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左。 确诊腰骸神经节异位,神经根管狭窄,左。2 ,处理经过经卧床休息、减轻腰部活动及物理疗法后,再行“腰椎椎间孔注射点,' . “腰椎椎管硬膜外注射点”交替注射治疗。每周1 次,共5 次,症状基本消失,也无疼痛或不适感,自由活动腰部时幅度增加,但患肢有无力感,活动时间稍多时,患肢仍有麻痛症状或不适感。要求手术治疗,术中见神经根明显增粗,呈梭形内异位,并示根管狭窄及嵌压现象,疗效满意。 3 .讨论 ( l 痣者经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术前经保守治疗虽然也有效果,尤其药物注射直接浸润神经根周围,药物分布均匀,患者在某一段时间中感到症状减轻,但总没有达到他所理想的完美状况,最后提出手术要求。经明确诊断,手术彻底解
除了神经根管压迫,因此治疗是成功的。如果患者为单纯性腰骸神经节移位,并无神经根管神经压迫,则保守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 2 ) CT 检查发现两侧神经根粗细不对称十分明显时,则应考虑本症诊断;如果悬殊过大,还应警惕并排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膜瘤的可能。根据临床症状及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则可明确诊断。 ( 3 )腰骸神经节异位本身并不引起腰腿痛,但如果有合并性病理现象存在时则否,例如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嵌压、椎间盘突出等,往往所发生的症状,比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 例18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黄x ,男性,31 岁,主诉腰部及右下肢疼痛已有4 年。症状时发时愈,每次发作与工作疲劳有明显的关系。疼痛明显时,咳嗽可使疼痛程度加剧,并有患肢放射痛,休息彻底后,症状减轻或完全无痛。患者爱好打篮球,经常有碰撞等外伤史。 检查:腰脊柱无侧弯,弯腰活动基本正常,疼痛时则弯腰受限。右侧下腰棘突、关节突均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仰卧挺腹试验阳性。腰部x 线摄片检查示腰:椎体后下缘骨赘增生后突。CT 扫描示后突骨块与椎骨之间有裂隙,并有椎间盘膨出。 诊断第5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右。 2 .处理经过卧床、牵引及俯卧屈髓屈膝体位休息等交替进行,10 天后症状有明显改善;然后再采用“腰椎椎管硬膜外注射点”和“腰椎椎间孔注射点”交替注射治疗,每周1 次,
共4 次,病情恢复。 3 .讨论 ( l )本症发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为椎间骨髓软骨板损伤成为潜在因素,嗣后再遭一定程度的外伤所致。患者自幼喜爱运动,病史似乎支持与本症有一定联系。 ( 2 )本症的临床表现及CT 扫描检查,均符合上述诊断。但由于病情并不严重,故采用注射等保守治疗。经2 年余观察,效果尚好,说明对本症的治疗并非一定要进行手术,当然严重者例外。 ( 3 )对以下一些现象,可能要考虑手术措施: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尤其有进行性的疼痛加重难以忍受者;骨块后突较大并引起椎管狭窄者;同时并有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者,保守疗法难以奏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4 )术后疗效一般较为满意,但必须强调:对多发性病理现象不要遗漏,应逐一解决,才能达到彻底松解和减压目的。例19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杨xx ,男性,40 岁。慢性腰痛8 年余。长期机关工作,大多以坐位为主,近年来疼痛加重,并牵涉到左臀部,从未发生下肢疼痛,疲劳时,疼痛范围扩大。作大幅度弯腰及后伸动作,有时觉腰部发出响声。经长期治疗无效。曾被误认为“神经官能症”,患者十分反感,自觉万分痛苦。检查腰部无畸形,活动正常,但后伸弯腰时即感腰痛,下腰三角区及关节突有压痛。棘突摇摆试验时疼痛十分明显,并拒按,但无下肢放射痛,故作X 线摄片检查,示腰;双侧椎弓峡部不连,无椎体前移。 诊断艘。椎弓峡部不连,双侧。
2 .处理经过 ( l )经X 线片证实诊断后,又作CT 检查,未见有腰椎间盘突出,但有椎弓峡部不连,间隙缺损。 ( 2 )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中,未能收到彻底疗效,只有在急J 陛发作、疼痛加重时,采用“腰椎椎间孔注射点,' . “腰椎关节突关节外椎间孔注射点”、“腰椎关节突关节注射点”及“棘间韧带注射点”等注射治疗,效果反应良好,一般经2 一3 次即可控制疼痛或疼痛消失。 ( 3 )配带腰围,主要在外出活动、乘车时备用,平时不用。3 .讨论 ( D 患者长期被误诊,这是由于忽视一般性腰痛,不认真检查诊断的缘故。尤其作出“腰部劳损”这一先人为主的诊断后,往往在治疗时就不去认真检查。故应当迅速改变这一有害的医疗误区。 ( 2 )本例患者既有痛苦的疾病折磨又有人为的精神压力。平时身体良好,但就是一遇稍重工作即疼痛发作,须休息治疗。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患者思想上心急如焚,心有余而力不胜,痛苦万分,而往往在这时,会受到不应有的心灵伤害,例如“无病呻吟”、“神经官能症”等等,尤其是后者,患者大多不能容忍。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依据在没有证实之前,不能轻用,应认真进行全面检查。 ( 3 )单纯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诊断,通常多依赖X 线摄片检查,长期以来尚没有满意的理学诊断方法。若认真地从临床实践中仔细观察,对本症发现有以下一些现象,可助诊断,至少也可以提供可疑的线索,以便进一步作X 线摄片检查而确诊。 ① 患者长期腰痛,并无下肢坐骨神经痛(后期并有腰椎间
盘突出者例外),一直认为是“腰部劳损”性疼痛。② 患者在某一体位活动或作某种工作操作时,经常感到闪电般的腰挫顿,立即觉腰无力或疼痛,有时可闻“响声”,经休息后即缓解或完全消失。 ③ 站立屈腰作半身俯卧位时,有时感到腹股沟痛或下腹痛;自俯卧位后伸腰部恢复站立位时,即感腰痛或闻及响声。④ 理学检查中,用足够的力量作下腰棘突摇摆试验时,有些患者可发生剧烈刺激痛。方法:俯卧,定出腰5 棘突位置,医者将左手食指及右手拇指指面,夹住该棘突两侧,然后将棘突作左右方向来回推动,这时患者身体也来回摆动,医者推动棘突方向必须与患者身体摆动方向相反,形成不连处的横向交错刺激,发生剧痛再使患者取仰卧位、屈曲双髓膝,医者左手指抵住患者腰。或腰:棘突下缘,然后右手压住患者双膝向腹部作强屈压力,这时骨盆前屈,棘突下降时,受左手指阻挡而发生不连处纵向交错刺激,如是来回加压、松压,刺激处发生疼痛或扩散痛。由于下腰痛原因很多,常可在该棘突处发生压痛,容易混淆;而且即使存在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时,其结构不稳的程度、刺激疼痛的敏感度与操作中摇摆力量是否足够,也不是每例都一致。在试验中,引起剧烈疼痛等异常表现时,应提高警惕。在对本症并无更满意的理学诊断方法之前,姑且以此作为一种诱导探索手段,在尽力避免漏诊的前提下,以期获得补偿。 ( 4 )对单纯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症状较轻者,可用保守疗法。平时必须避免久坐、长期弯腰或腰部过量负重。( 5 )对双侧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注意有否椎体向前滑移现象,如果有此现象,则诊断为“真性腰椎椎体前滑”徜若由于腰椎椎间盘退变、狭窄所致的椎体前滑移位,并无椎弓峡部不
连,则称为“假性椎体前滑”。轻度前滑而症状不重者,无须手术治疗。平时辅以屈腰抱膝练习等保守治疗有效。例20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林丫火,男性,34 岁。主诉右下肢疼痛已有3 年余。疼痛轻重、部位不一,有时下肢皮肤有“蚁走感”。发作严重时,不能起床,并有排便功能障碍。经休息服药等治疗后,症状可基本控制以至完全消失,如正常人一样,不影响工作。但此后又会突然发作,长期治疗,未能根治。检查:脊柱无畸形,活动尚好。双下肢肌肉消瘦,右侧更加明显,肌力尚好。轻度皮肤感觉减退,其程度与分布均不一致。下肢膝、踩反射存在,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大小便困难。X 线摄片及CT 扫描,腰部为退行性改变,余未发现异常情况。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流出通畅,白细胞及蛋白质检查正常,无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脊髓造影示典型泪点状及部分条状造影剂滞留。 诊断:脊髓蛛网膜炎。 2 .处理经过患者在治疗中,一直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一侧下肢疼痛,虽然亦发现并不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候完全相同,但亦无法在门诊治疗中否定,直至住院进一步检查才被确诊。治疗中以保守疗法为主,如理疗、针灸、磁疗及服用消炎止痛药物等,有一定缓解作用。此次症状较重时,即采用“腰椎椎间孔注射点,' . “腰大肌肌间隙注射点”及“腰椎关节突关节注射点”交替注射治疗,每周1 次,共3 次,病情有明显缓解,继续休息后,症状自行消失。3 .讨论 ( l )本症表现为下肢单侧性疼痛时,往往容易误诊为腰椎
间盘突出症,应引起警惕。 ( 2 )本症并不少见,往往因认识不够而被误诊。临床上多见于30 一50 岁间,男多于女。好发于胸、腰节段或马尾部。( 3 )发病原因甚不一致,也不明确,但一般认为有下列因素: ① 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及结核引起的感染等。② 脊髓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挫伤振荡等。③ 脊椎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反应性蛛网膜炎等。 ④ 医源性:椎管内多次注射不适当药物,包括造影剂、化学制剂、麻醉药或抗生素等。还有脊椎管手术后遗症。( 4 )临床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