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tyle="FONT-FAMILY: 宋体">.适应证棘突间韧带损伤、腰椎退行性关节炎、陈旧性脊柱骨折、腰腿痛、腰椎间盘退变、低头棘间一硬膜囊牵张痛。 2 .体位俯卧。 3 .表面标志第1 骸椎骨晴、下腰部棘突及棘突间隙。4 .操作方法俯卧,计算及测定所欲注射的棘突及棘间位置后,将针尖于棘突间中央部位进针。先将棘间上韧带部浸润后,再渐渐作扇形注入法,深至黄韧带后方,由头侧向尾侧作棘间深部韧带注射,可采用边刺边抽边注射的方法,直至上下左右都有足够浸润。最后再作左右两侧关节突关节及椎板上两侧肌肉注射。如果要注射两个以上棘间韧带,可逐一进行,方法相同。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0 一15ml (每间隙)。
6 .注意事项防止进针太深,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
九、横突间注射点
1 .适应证腰椎椎旁疼痛、陈旧性横突损伤或横突间韧带损伤。 2 .体位俯卧位。 3 .表面标志下腰部棘突、棘间、第1 骸椎骨晴、骼塔关节突。 4 .操作方法棘突旁3 一4cm 进针,首先触及横突部并浸润后,再将针尖向头侧斜行刺入至横突间间隙,抽吸针筒无回血后,即可进行药液注射。 另法,针尖首先触及关节突浸润后,再将针向旁侧斜行刺入横突间间隙,同法抽吸无回血、脑积液后将药液注入。注入的药液可浸润横突间韧带、神经干、肌肉组织,药液量多时,还可浸润至椎间孔。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5 ? 20ml 。 6 .注意事项避免将针伤及刚出椎间孔的神经干或血管。注射药液勿误注入血管内。
+、第3 横突注射点
1 .适应证第3 横突疼痛综合征、软组织性腰痛、椎旁软组织痛。 2 .体位俯卧位或健侧卧位。 3 .表面标志第1 骸椎骨晴、下腰棘突、关节突及横突尖。 4 .操作方法对较瘦患者,第3 横突尖可明显地触及,
这是由于第3 横突较长的缘故。以45 ’角进针3 一scm 时,即可触及横突尖,回抽无血液,即可沿该横突尖周围及其上下缘,充分浸润注射。如果尚须作另一横突尖注射,可将针拔出至皮下,再改变方向刺到另一横突,进行注射,不必另作皮肤穿刺点,除非要作3 个以上的注射点时,可以例外。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0 ? 15ml 。 6 .注意事项防止误刺入血管内。
+一、月要大肌肌间隙注射点
1 .适应证腰神经丛所致腰腿痛、腰神经干性腰腿痛、腰椎间盘退变。 2 .体位俯卧。 3 .表面标志腰部棘突、第3 腰椎横突、骼晴后缘、第1 骸椎骨晴。 4 .操作方法俯卧。选用棘突或横突定位均可。穿刺针刺入皮肤后,先找到第4 腰椎横突,少许药液浸润后,再将针尖斜向上方ICm 左右,刺入腰椎横突间组织,找寻肌间沟,待针尖刺入有一落空感后,即抽吸针筒无回血时,注入少量空气无阻力,表示注射成功,即可进行注射治疗。本方法对腰丛及干性神经性腰腿痛效果较好,但对根性神经痛则差。若同时进行椎间孔神经根注射,则效果更好。前者优良率约为74 . 80 %两者合用则为85 . 22 %左右。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5 ? 25ml 。 6 .注意事项 ( 1 )掌握适应证,注意单用或是联合应用。 ( 2 )防止误注入血管内。 由于注射区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故须细心操作。该肌间
沟的位置,前方为腰大肌,后方为腰椎横突及横突间韧带,外侧为腰方肌,内侧为腰椎及椎间孔外侧面。其扩大范围,近端可达第12 肋骨,远端至骸前间隙。腰神经根出椎间孔后,正位于横突前方、腰大肌的后方,其分支进入腰大肌。注射治疗后,药液扩散可波及数个脊神经。再前方有大血管经过,如果穿刺过深或偏离方向,可能误伤血管,甚至可达腹腔,必须警惕。( 3 )如在试行空气注射前,一定要抽吸无回血时,才能注入。 ( 4 联合注射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独应用。
+二、下腰三角区注射点
1 .适应证下腰部腰痛、椎旁痛、腰臀痛、下腰三角区痛、腰既韧带损像能棘肌骼啃附着部损伤或劳损、腰既棘间韧带退变、腰既关节退变。 2 .体位俯卧位。 3 .表面标志第1 骨氏椎骨啃、骼啃后缘、下腰部棘突、关节突。 4 .操作方法以腰4 、5 棘突两侧关节突为中心,根据情况作好注射部位计划,依次注射。先以一侧注射,将针尖触及腰.或腰:关节突,抽吸后注入少量药液;次将针尖横越前外方少许,再直刺骼晴部能棘肌附着部及骼腰韧带附着部,回吸无血后注射药液;然后将针拔出少许,将针尖向中线方向棘突根部及椎旁肌注射;最后必要时,针尖改刺横突间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完毕后,再作另一侧同法注射。这样,下腰三角区的注射部位较为全面。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30 ? 50ml 。 ' .注意事项防止误刺入血管或椎管内。根据疼痛及
损害分布区,可调整注射部位及药液量。
+三、腰椎旁肌注射点
1 .适应证软组织腰痛、骼棘肌撕裂伤、腰肌损伤性粘连肿块、腰肌纤维组织炎、腰背筋膜炎。 2 .体位俯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