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髋关节 髋部痛
第一节临床解剖简要
一、表面标志
1 .骼骨啃由于骼骨啃上无肌肉遮盖,只有肌腿、腿性深筋膜等附着,故皆在皮下可以摸到。
2 .骼前上棘在骼骨啃前端的上部,为缝匠肌之起点,腹股沟韧带的外端也连于此。
3 .骼后上棘在骼骨晴之后端,自骼前上棘循骼骨晴向后摸至终末时,即达该棘。此棘位于臀后上方的一小凹陷内。小凹陷之平面正相当于第2 骸椎平面、蛛网膜下腔终末处、骸骼关节的中间部。
4 ,坐骨结节站立时为臀大肌覆盖,沿臀下皱裳内侧微向上处即可摸到。坐位时,此结节即行滑出,更为明显。其下端之位置与股骨小转子在同一平面,同时也是股方肌与大收肌坐骨部之分界线。由坐骨结节也可顺次摸到坐骨与耻骨的下支部。
5 .尾骨尖距肛门后3cm 左右即可摸到。
' .耻骨结节为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附着部。向内即为耻骨晴及耻骨联合。
, .股骨头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之微下方。若用指在此处稍加压力,再使下肢回旋活动时,即可察觉股骨头在指下滑动。其浅面可摸到股动脉的搏动,动脉的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和淋巴结。自外向内其排列顺序依次为:神经(N )、动脉(A )、静脉(V )、空隙处(E )、淋巴结(l 创)。取其英文首字母来表达,正是一个英文单词NAVEI , (肚脐的意思)。8 .股骨大转子恰于骼晴结节下方一手掌阔处,为股骨大转子最突出部位。其后上部为大转子尖,相当于骼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之中点,亦适对股骨头中央之平面及髓关节之中心。大转子的上缘为阔筋膜,紧附于骼骨晴与大转子之间,故不易摸出。如果使大腿外展,使阔筋膜松弛时,则大转子尖就容易地被摸到,并可将手指插入至转子间窝内。9 .臀大肌的表面边界自尾骨尖至坐骨结节划一直线,其延长线约止于股骨干中上1 / 3 处,此线即代表臀大肌的下缘;另外再自骼后上棘与上述直线划一平行线,此线即代表臀大肌之上缘(图8 一8 )。如果将大腿内旋,则在骼前上棘外下方,可看到阔筋膜张肌隆起。
10 .坐骨神经的表面位置在坐骨结节及股骨大转子间连线的中点偏内侧(中、内1 / 3 交界处)。
n .梨状肌的表面标志前述(参见第八章)。梨状肌之上缘,有臀上动、静脉穿出其下缘除有臀下动、静脉外,还有坐骨神经、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股后侧皮神经及闭孔内肌的神经等穿出。若受压迫时,则会出现相应神经、血管的临床症状。
二、髓关节的结构
髓关节为全身最深的关节。它是由股骨头与髓臼组成。髓臼周围围绕一圈纤维软骨,即髓臼唇。这样,更增加了髓关节的深度与稳定性。其他还有坚强的关节囊及韧带附着。髓关节的滑膜衬垫于关节囊之内层,在其远端附着部则返折至股骨颈,圆韧带亦为其所包围,因此股骨颈及圆韧带皆位于髓关节囊之内、滑膜之外。
三、髓关节的特点
1 .髓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这与肩关节的主要功能是“灵活”显然不同。同时髓关节又要维持一定范围的关节活动及减轻身体振荡。因此,其结构既要求坚固、又要求活动平衡。
2 ,髓关节与肩关节的对照
( 1 )髓关节主要功能是负重,肩关节是灵活。
( 2 )髓关节之结构深而稳,股骨头与髓臼环抱得很合适。若将髓关节周围的肌肉均行切除,也不容易将股骨头脱出。同样在临床上髓关节脱位的机会要比肩关节脱位少得多。而肩关节的结构脓骨头大,肩脚盂小,外形不相对称,如果将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均行切除时,则甚易脱位。
( 3 )髓关节周围的肌肉虽强大而坚实,但对关节的稳定意义来说,还不及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对肩关节的稳定性更为重丑五
3 丈。
( 4 )髓关节后侧的关节囊较为薄弱,尤其在髓关节屈曲90 ”、并内收位时,这时大部分股骨头不抵触在髓臼内,因此只要膝前发生外力作用时,髓关节很容易发生后方脱位;而肩关
节囊则在前侧较为薄弱,故容易发生前方脱位。
3 .髓关节位于全身的中间部分,其所受生物力学的杠杆作用最为显著,因此由髓关节疾患所致其活动度减少者(如小于300 的活动范围),则很容易引起髓关节疼痛。4 ,髓关节内积液时,关节肿胀不易从其外表觉察出来。但若细心观察,容易在关节囊的薄弱部分显示出来,例如在关节前方,可见关节囊在骼股韧带与耻股韧带的间隙薄弱处膨出;在关节后方,可见关节囊在后下缘膨出。
5 .髓关节的疾患常常反映为膝关节疼痛;髓关节与膝关节的神经支配分别来自三方面,且均来自同一脊髓节段。( 1 )髓关节有:
股神经关节支:由关节囊前面进入关节。
闭孔神经关节支:由其下内方进入关节。
坐骨神经关节支:由后方进入关节。
( 2 )膝关节有:
股神经关节支(来自股肌支):由关节囊前方进入。闭孔神经关节支:由关节囊后面进入。
来自坐骨神经之胫神经与膝总神经的关节支:由关节的外侧面及后面进入。
髓关节疾病,临床上往往出现先有膝关节疼痛,因此,容易在诊断上出现混淆或误诊。一般来说,来自髓关节疾患的膝关节疼痛,若疼痛发生在膝关节前方及骸骨之一侧者,大约多由股神经而来;而疼痛在关节后侧者,大多由闭孔神经与坐骨神经而来。
以上情况,应排除膝关节本身的疾患所表现的类似疼痛。6 .一侧髓关节疾患时,例如关节活动限制、强硬或缩短畸形等,常常由对侧的髓关节及腰椎来代偿一部分功能;如果
为两侧髓关节强硬时,则其腰椎的代偿活动更加增大,很容易引起腰痛。因此在检查髓关节时,也必须同时检查腰椎及膝关节等周围邻近的相应关节。
7 .髓关节股骨头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常见于创伤、股骨颈骨折或大量激素类药物不适当治疗后。
8 .股骨颈的生物力学作用: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所构成的角度,称为股内倾角。成人正常为125 " (其范围可自noo 一1400 左右)。如果超越或少于此角度者,称为髓外翻或髓内翻畸形,影响髓关节功能。股内倾角的存在,有助于下肢的重力分布和活动功能,可使体重分布在更广阔的基底部;反之,如果股内倾角消失、股骨颈变短,则躯体的重力由髓臼近乎垂直地直接传达到股骨干上,大大地增加了股骨头所承受的压力(图9 一1 )。举例:假设身体重力为“W " ,肌肉张力为“M " ,中线到股骨头和髓臼的重力支点为“A " ,中线到A 的距离为若股骨颈缩短时,即d :小于正常,则髓臼的压力“A “必然显著增加。
9 .假如髓关节已强硬,应注意腰部及膝关节的代偿功能是否健全,否则行动不便并引起腰痛。髓关节强硬在过大范围的内收或外展位,都能导致腰痛。
10 .髓关节有外旋畸形存在时,可从膝屈时所表现的姿势来证实:即患者站立膝屈位时,正常足后跟部应触及并指向同侧臀部;如果触及或指向对侧臀部时,则表示该侧髓部或肢体有外旋畸形
11 .髓关节有外展、内收或前屈畸形存在时,可从骨盆的倾斜度来证实:
( 1 )髓外展畸形:患者两下肢平行直立时,骨盆明显地向患侧倾斜,健侧骼前上棘上升。如果将患肢作外展位时,则两骼前上棘即在同一平面上了。
( 2 )髓内收畸形:患者两下肢平行直立时,骨盆明显地向健侧倾斜,患侧骼前上棘上升。如果将患肢处于内收位时,则两骼前上棘即在同一平面上了。
( 3 )髓前屈畸形患者直立时,骨盆明显地向前倾斜,此时腰前凸增加。如果将患肢向前提起时,则骨盆前倾即行消失,月要前凸程度减少。
12 .髓关节有两个关系密切的“姊妹关节”,在临床表现中相互关联。
( 1 )髓关节近端的三联关节:即髓渭氏骼关节及腰椎关节。腰椎的疾患,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等,往往在疾患早期,仅表现为髓关节疼痛;骸骼关节疾患,如既骼关节炎、骨氏骼关节结核等,往往也表现为髓关节痛或股骨大转子处疼痛。由此而导致误诊者并不少见。
( 2 )髓关节远端的三联关节:即髓、膝、足。髓关节疾患,如髓关节结核、股骨头骨软骨炎,往往在疾病早期,主诉膝关节疼痛而非髓关节疼痛;髓关节邻近疾患,如股二头肌坐骨附着处损伤或炎症,可引起足跟痛。
13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髓关节疾患,大多可从其畸形外观表现出来,有助于诊断。
( 1 )髓关节后脱位不肢显著缩短,呈内收内旋及屈曲位畸形,并有弹性固定。
( 2 )股骨颈骨折时,下肢呈缩短、外旋、伸直及内收畸形,无弹性固定。
( 3 )髓关节化脓性关节炎:下肢多呈外旋、外展及膝关节屈曲畸形。
( 4 )髓关节结核:早期下肢呈外展、外旋姿势,下肢似有伸长;晚期则呈内收、内旋及缩短畸形。
第二节临床概要
一、髓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一)单纯性髓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本症的同类名称颇多,如骨关节炎、创伤性骨关节炎、增殖性骨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炎等。由于随着年龄增长,本症也较多发,故也有人称其为老年性骨关节炎。
病因:其病因较为复杂,真正的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但有些因素似乎与病情接近,例如创伤、血供障碍、营养代谢障碍关节负重力线不正、关节畸形等。
临床表现:成年人或中老年患者较多。
1 .疼痛:疼痛位置并不确定,有时因人而异,但最多见于髓关节前内侧或外侧部位。疼痛的程度与发作,常与时间(如清晨痛)、疲劳和活动度过大有一定的关系。故患者常因疼痛而被迫限制其活动范围,不敢远行。
2 .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患者常诉有3 个主要活动功能受影响的现象。
( l )坐位起步,不能迅速及时完成。举步僵硬,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站立后,不能立即顺利起步。勉强起步,则疼痛加重,不能平衡,甚至跌倒。
( 2 )坐位活动,髓部动作也受到限制。例如欲将一侧下肢跨向另侧大腿前方时,则操作困难并有疼痛。此现象也可由腰骸、骸骼关节疾患所致。
( 3 )在行动中,突然感到患髓僵硬在某一位置,不能活动,待揉捏患部或稍停片刻后,逐渐恢复。
3 .患侧关节检查时,关节无红肿,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伸屈或旋转限制,不如健侧灵活,外展及大幅度内收也有疼痛。4 . X 线摄片检查:关节轮廓不规则,股骨头扁平,股骨颈增宽,并有骨质增生、髓臼顶部密度增高、关节间隙狭窄及骨囊样改变;偶有半脱位或关节游离小体存在。
(二)合并性髓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本症开始时并无退行性关节炎,但可继于某些疾患而发生。例如:
1 .髓关节脱位后各种不同力量和不同方向的暴力,可构成各种不同的脱位及损伤。
( 1 癫后脱位:脱出的股骨头位置愈下,下肢及髓部所出现的畸形也愈严重,例如向后骼翼脱位、向坐骨大孔处脱位、向坐骨结节脱位(少见),其畸形及损伤程度也相应依次增加。( 2 )骼前脱位:脱位的股骨头位置愈向前下方,则畸形及损伤也愈严重,例如向耻骨部脱位、向闭孔脱位、向会阴部脱位(少见),其畸形与损伤程度也依次增加。
( 3 )中心脱位(髓臼内脱位):无特殊畸形,但严重者可致患肢缩短。其创伤及发生退行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更加增高。2 .股骨颈骨折后多见于老年人。很可能在骨折前,已经不同程度地患有髓退行性关节炎,再加上骨折创伤及治疗中的搬动,甚至会发生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其继发退行性关节的机会,就不言而喻了。
3 .股骨头骨髓脱位后一般以青少年(20 岁以下)较多
见。多数患者可与脑下垂体机能障碍有关,特别是肥胖、性发育不全等。股骨头骨髓脱位后,股骨头向小转子方向、向下移位而至髓臼后下方,骨密度增高,股骨颈变短而宽。陈旧性脱位患者,股骨头、颈交界处的下端,骨质增生并突出,犹如嚎突;髓关节内翻。
4 .其他各种原因能致髓内翻、髓外翻等疾患或畸形的,最后均可继发退行性变。
(三)髓退行性关节炎的治疗
一般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
1 .非手术疗法除适当休息、理疗、针灸及调整工作和生活的活动强度外,还须综合处理和治疗。
( l )注射疗法:应用在明显疼痛时。
关节外注射:可对病灶关节周围引起的肌肉痉挛进行分析,确定疼痛发生的主要肌肉部位后,进行关节外注射。注射后往往可以迅速减轻疼痛。
关节内注射:也可减轻症状,但不要应用类固醇药物,以免对关节软骨发生损害作用。
( 2 )运动辅助治疗:每日适当注意关节活动,使各层肌肉组织活动后,增加血液循环,关节液分泌增多,润滑关节,使关节活动功能协调、疼痛减少。同时还要每日定时作臀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等长收缩,增强肌力,防止萎缩。
( 3 磁疗:可促进关节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有时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 .手术疗法主要针对病情较重并有适应证者。
二、髓关节炎症性疾患
髓关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见于外伤、医源性创伤、
幼年时曾患股骨头骨软骨炎、潜水员及长期应用激素治疗者。2 .强直性髓关节炎,类风湿性髓关节炎。
3 .痛风性髓关节炎:痛风最常见侵犯的关节为姆趾关节。很少犯及髓关节,但对患病已久的患者,往往亦可侵犯中心性关节,如脊柱关节、骸骼关节和髓关节等,应予警惕。此外,还有一种假性痛风,为焦磷酸盐代谢障碍所致。往往也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侵犯大关节,例如髓关节、膝关节,四肢小关节反较少见。急性发作时,很像痛风,也可在夜间发作,后期可致关节畸形。X 线照片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穿刺液检查为雪花样焦磷酸钙结晶,而非尿酸结晶。用秋水仙碱片治疗无效。
4 .髓关节周围滑囊炎
( 1 )骼腰肌滑囊炎:位于骼腰肌与骼耻隆起之间、髓关节囊之前。80 %患者的骼腰肌滑囊与髓关节相通。肿胀的滑囊见于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处,大腿常呈屈曲、外展、外旋姿势;有压痛,偶可放射到股前。巨大的肿胀触之有波动;髓关节作伸直、内收时,疼痛加剧,但屈髓时可作各方向活动。应与股庙及脓肿鉴别。股病多见于女性,突出部可回复,且关节活动正常。
( z )大转子深部滑囊炎:位于大转子后方、臀大肌前方。大转子后方正常之凹陷消失有压痛汰腿常呈屈曲、外旋、外展位,以减少臀大肌之张力;髓关节活动可引起疼痛。( 3 )大转子浅部滑囊炎:位于大转子与皮肤之间。肿胀浅表,有轻压痛。一般无活动限制。
( 4 )坐骨滑囊炎:位于坐骨结节浅面、臀大肌下缘越过之处。坐位作业者多见。肿胀不易被发现,因有臀大肌覆盖,但压痛明显,可放射到大腿后方。有一个特点:即站立或平卧时无痛,但站立向前弯腰或平卧屈髓举腿时,立即疼痛。这是由于屈髓时臀大肌紧张,压迫有炎症的滑囊所致。
5 .细菌感染性疾患:如结核、化脓菌等。
三、小儿髓关节疾患
第三节髓部注射治疗操作方法
一、股外侧皮神经注射点
1 .适应证股外侧皮神经炎、腹股沟韧带神经嵌压、腹股沟手术后大腿外侧疼痛。
2 .体位仰卧。
3 .表面标志骼前上棘、腹股沟、股骨大转子、股骨外侧面、股动脉。
4 .操作方法骼前上棘下方1 一3cm 处作扣击试验,观察有否神经传导性感觉或异样感。确定注射点位置及标志,进行皮肤消毒。用穿刺针直接刺入预定皮肤穿刺点,进针后后
筋膜神经穿出处,作四周搜索针感。如果没有针感,也可在预定解剖范围内(回吸针筒无回血后),进行深浅层筋膜处药物注射。由于该神经起自腰,、:神经根,经腹后方穿出腹股沟韧,故必要时也可进行上腰部椎间孔注
图犷4 髓部各点注射治疗' I )股外侧皮神经注射点;( 2 )阔筋膜张肌注射点;( 3 )股直肌注射点;( 4 )长、短收肌耻骨部注射点;( 5 )骼胫束注射点;( 6 )臀中肌注射点:( 7 )霞臼缘注射点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 8 一15ml 。
' .注意事项应注意解剖部位力求正确,成功率能很快提高。穿刺时勿误伤邻近的血管、神经。
二、长、短收肌耻骨部注射点
1 .适应证髓部长、短收肌痉挛、挛缩所致的下肢内收畸形、外展功能困难,轻型大脑瘫痪下肢内收畸形,软组织性腰痛,髓部疼痛。
2 .体位仰卧,下肢尽量分开。
3 .表面标志耻骨联合、联骨结节、骼耻隆起、耻骨支、坐骨结节、长收肌。
4 .操作方法预先对髓内侧长、短收肌及其耻骨部作出皮肤标志。接近长收肌髓内侧起始部进针,在肌内顺其走向,直接刺向近耻骨联合外侧处的耻骨部骨质。由于部位较深,穿刺时应边进针、边抽吸针筒,直至触及骨面。注射前,再回吸针筒无回血后,则将2 / 5 的药液徐徐注入;然后再慢慢抽拔针尖,进行边退、边吸、边注入的方法,直退到肌筋膜下最后将针向长、短收肌肌腹内注射,同时,还可注射至闭孔神经前后支。这样将剩余药物全部注射完毕,拔出针尖(图9 一4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 2o ? 25ml 。
6 .注意事项
( l )力求解剖部位的正确性,防止针尖误刺入骨盆内、闭孔内。
( 2 )进针时采用边进针、边抽吸、边注射的方法拔针时采用边退针、边抽吸、边注射的操作方法,防止将药液误注入血管内。
( 3 )注射完毕后,嘱患者注意下肢外展操练,以增加恢复进程。
( 4 )大收肌起自坐骨结节及坐骨下支,必要时,也可作坐骨结节补充注射,以协助较重的内收功能障碍。
三、股直肌注射点
1 .适应证髓关节屈曲畸形、髓关节疼痛、髓后伸功能障碍、膝关节伸直功能影响。
2 .体位仰卧。
3 .表面标志骼前上棘、骼前下棘、腹股沟韧带、长收肌缝匠肌髓前重要血管神经。
4 .操作方法测定出骼前上、下棘处,作出标记。将针斜刺向骼前下棘直至骨质处,回吸针筒无回血后,即作药液注射至股直肌髓骨附着处,然后再向其深层、邻近肌层注射。必要时,关节囊浅部也可进行浸润注射(图9 一4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 20ml 左右。
6 .注意事项
( l 拄射部位附近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诸多分支,血管分布较多,防止误伤或刺入血管内。
( 2 油于髓关节屈曲的影响,往往膝关节也不能完全伸直,因此对邻近的痉挛肌肉也须进行注射。
( 3 柱射后,应配合功能练习。
四、转子后股外旋肌群注射点
1 .适应证髓关节疼痛髓后侧疼痛。2 .体位俯卧或健侧侧卧位。
3 .表面标志股骨大转子尖、股骨转子间窝、坐骨结节、骼后下棘。
4 .操作方法在大转子后方,自大转子尖至小转子方向划线作标志,自大转子尖下2 . SCm 左右外侧进针,针尖朝向标志线,以5 。“角刺入转子间窝处,抽吸针筒无回血后,自近端斜向远端,作扇形注射;然后再深刺入髓关节后方关节囊浅层,进行浸润注射。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20 一25ml 。
6 .注意事项
( 1 )注意解剖部位的正确性,防止刺到邻近的坐骨神经。该神经走向的表面标志为:坐骨结节到大转子间连线的中内l / 3 处。
( 2 )针尖勿穿入关节内,仅对关节囊浅层浸润,以增进注身寸效应。
( 3 )如果将下肢置外旋位,则转子间窝容易被摸到,有助于注射前定位。
( 4 库十尖略向下内,股方肌也可在注射范围内。
五、阔筋膜张肌注射点
1 .适应证髓外侧痛、髓关节内收疼痛、髓关节痛、阔筋膜张肌痉挛。
2 .体位仰卧,健侧半侧卧位。
3 .表面标志骼晴、股骨大转子、骼后上棘、阔筋膜张肌。
确定及标志阔筋膜张肌的方法:
( l 腑卧,屈曲膝关节呈900 ,使小腿抗阻力地外展,该肌立即突起。
( 2 )直立位,患者在保持下肢伸直位时,顺股骨纵轴将腿向上用力提起,并同时作髓内旋动作,则可在眩前上棘外侧摸
到该肌突起。
4 .操作方法了解该肌轮廓与范围后,即在该肌中心部位进针,由浅入深直到骼骨面,抽吸针筒无回血后,即作注射治疗;然后同法作头、尾两端注射药液;最后作前、后注射。在将针退出的过程中,应边退边注射,以求深浅面及筋膜面均能浸润到药液(见图9 一4 )。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5 一25ml 。
6 .注意事项
( 1 妊射前先认清肌肉的解剖范围及痛点,以达到注射药液的合理分布。
( 2 体操作往往还要与其他注射点配合使用,因此更应计算好药液注射量。
( 3 )注射前应回抽针筒无回血后,方可进行。
六、骼胫束注射点
1 .适应证骼胫束挛缩、骼胫束炎症及粘连、膝关节痛小腿痛。
2 .体位侧卧,患侧在上。
3 .表面标志股骨大转子、骼前上棘、阔筋膜张肌、膝外侧膝骨头。
4 .操作方法在股骨大转子尖近端Icm 、大转子远端3cm 及膝关节外侧关节线上方7 ? 10cm 处,为骼胫束3 点敏感区,并常有压痛,作为每次注射点的主要部位。将3 点作标志后,即可分别自近端至远端按序操作。大转子下及膝上两点注射时,每次每点针尖刺入后,由浅入深至股骨外侧面,回抽针筒无误后,即作药液注射,使股骨面外侧、外侧肌间隔及骼胫束,均受到药液浸润;股骨大转子尖近端点仅深至肌肉
部,向近端作扇面状肌肉内注射即可。根据情况需要,还可沿骼胫束周围行程增加注射点和药量。(见图9 一4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30 一35ml 。
6 .注意事项
( ”股骨外侧注射时,血管及神经误刺机会虽少些,但仍须细心操作,注射前常规抽吸针筒。
( 2 )在近膝关节外侧点注射时,同时也将膝关节囊外侧扩张部、股四头肌外侧头与股中间肌肌间隙部,均作充分药液注射,对减轻膝关节外侧痛、防止骸骨外滑、改善骸股关节疼痛及小腿痛,均有裨益。
( 3 )对严重的骼胫束挛缩,往往须行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前先行注射治疗,对手术治疗的方式、部位选择,有所帮助。
七、臀中肌注射点
1 .适应证髓关节疼痛、身躯外倾型跋行、梨状肌综合征、臀上部疼痛。
2 .体位侧卧或俯卧。
3 ,表面标志骼晴、股骨大转子及大转子尖、骼后上棘、骼骨。作下肢抗阻力外展动作时,即可见骼骨前外方肌肉突起,即为臀中肌,以作定位。
4 .操作方法定出臀中肌范围后,找到股骨大转子尖,用长针在转子尖上方4 ? scm 处进针,针尖斜行向臀中肌刺入,直至骼骨晴下方2 ? 3cm 处的骼骨面,回抽针筒无回血后,即行药液注射;然后再慢慢抽出注射针,边抽出、边注射;针不要完全拔出,在浅层再改变针尖方向,依次同法作扇形浸润注射(见图9 一4 )。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ZOml 。
6 .注意事项
( 1 )注射时勿将药液误注入血管内。( 2 妊射药物由浅入深,均匀注射。
j 弋、髓臼缘注射点
1 .适应证髓关节疼痛、髓关节活动不灵、髓关节暂时性功能障碍、髓关节外肌肉痉挛。
2 .体位侧卧或半侧卧位,患侧在上。
3 .表面标志股骨大转子及大转子尖、骼前上棘、股骨头、骼骨髓臼。
4 .操作方法在股骨大转子尖上方1 , scm 处,将长号穿刺针垂直刺入,并徐徐向髓臼外上方进入,直至髓臼上缘关节囊外,回吸针筒无回血后,即可作药液注射;再同法作扇形沿髓臼缘注射;最后在浅层关节囊也作浸润注射(注意勿使针尖进入关节内)〔见图9 一4 )。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20ml 。
6 .注意事项
( l )防止药液注入血管内或误伤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
( 2 )防止药液注入关节腔内。
九、髓关节囊注射点
1 .固丛正靛关节痛、类风湿性或强直性髓关节炎。创伤性髓关节痛。
2 .体位仰卧、俯卧位。
3 .表面标志髓前上棘、骼后下棘、股骨大转子、转子间窝、臀中肌、梨状肌表面标志。
4 .操作方法
( l )本操作方法前,先作散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肌肉组织注射治疗(前述),再作髓关节囊注射,则效果更佳。
( 2 )髓关节囊注射法:先取仰卧位,自股骨大转子前方,沿股骨颈方向,以45 。角徐徐进针,针体贴近骨面,待针尖接近关节外缘处,将针尖稍稍翘起,与关节囊浅面平行插入1 .旋。左右,不进入关节腔内,抽吸针筒,无回血或关节液时,即可进行药液注射,也可作扇形浸润,然后将针完全拔出。再取俯卧位,在大转子后方、转子间晴处进针,沿股骨颈方向插入后关节囊层,回抽针筒无血后,进行药物注射。同时,可作股方肌处注射,作为辅助治疗。
5 .药液注入“配制药液”10 ? 15ml 。
' .注意事项
( l )注意避免误刺及血管或神经。
( 2 )防止将药液注入关节腔内。如果有目的地作关节内注射,则药液内不加激素类药物。
( 3 翁关节囊的神经支配可来自腰骸神经丛、闭孔神经及股神经的关节支。因此注射应尽力全面或再辅以其他部位注身寸。
+、髓关节腔注射点
1 .适应证髓关节炎、髓关节类风湿性或强直性关节炎、髓关节痛。
2 .体位仰卧。
3 .表面标志骼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股骨大转子、股动脉。
4 .操作方法用长针自股骨大转子下前方进针,针体沿
股骨颈内侧角方向、与皮肤表面约呈45 。角贴骨面进行。穿刺时还要注意针体在股动脉、股静脉及股神经的下方,操作者要有一立体解剖概念,使针尖刺入关节腔内。若髓关节囊内有积液,则穿刺时有突破感,将液体抽尽后,再行注射。5 .药液注入0 . 25 %普鲁卡因10 一15mla 6 .注意事项
( 1 )注意勿伤及血管、神经,或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2 )针尖进入关节腔后,不要伤及关节软骨。( 3 )不要将激素类药物注入关节内,以免损害软骨内蛋白多糖合成。
( 4 )注意无菌操作。
第四节运动辅助疗法
主要作髓部的伸、屈、外展、内收、分髓及平衡动作。以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关节液分泌、增强肌肉动力,使关节功能保持正常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平衡性。
1 .髓关节背伸运动: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交替作一侧下肢的后伸提举动作。也可俯卧在桌子边,两髓在桌边屈曲站立,将一侧下肢作后伸提举动作,与俯卧躯干成一直线。然后再同法交替作另侧下肢后伸。
2 .前屈运动:仰卧,将一侧下肢屈曲,两手抱膝至腹部,另侧下肢尽量伸直。这样左右两下肢交替同法操作。3 .外展运动:仰卧,两手抓住桌边,稳定躯干后,一侧下肢伸直固定不动,操作一侧下肢取伸直位,并同时向外作外展动作,骨盆固定不动。如是左右交替轮流操作。4 .内收运动:仰卧,同上姿势。一侧下肢作内收动作,另
侧伸直固定不动。这样两下肢交替作内收动作。
5 .分髓运动:仰卧,取膀肤截石位,两足跟着力支点在床上,然后慢慢分开双髓,直至两膝外侧接近床面。同法不断来回操作。
6 .平衡运动:患者取爬行位,两手掌及两膝着地,然后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同时作平举动作,与躯干成一直线,片刻后,再以同法易换另一侧上下肢,作平举动作。
也可取站立位,上身逐渐前屈,尽量达9 扩,同时一侧上肢向前及对侧上下肢作后伸平举动作,与躯干成一直线,维持片刻后,再以同法易换另侧上下肢,作平举动作。7 .臀肌、股四头肌在平卧位,作交替肌肉等长收缩运动。
第五节典型病例报告集
例1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梁XX ,女性,42 岁。主诉左髓关节及腹股沟疼痛半年余。疼痛与劳累有关,工作疲劳时,左髓部后外侧及前侧腹股沟疼痛,影响外出活动,但关节活动功能始终不受影响,也无压痛。
检查关节无肿胀,皮肤色泽正常,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无压痛,左下腹部无包块,但用力深压时有压痛,无反跳痛,俯卧左骸骨有压痛。Thomas 体征无异常,Gaenslen 体征阳性,骼骨分离试验疼痛。X 线照片示:左侧骸骼关节骨质增生、轻度骨硬化。双髓关节正常,血沉正常20mm / h 。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
诊断左骸骼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左舰部痛)。
2 .处理经过
( 1 )采用休息、磁疗、热疗。
( 2 )选择“骸骼关节后侧注射点”、“骸骼关节前骸丛神经注射点”分别进行注射治疗。最后还加用“腰大肌肌间隙注射点”注射。前后共4 次。
( 3 )嘱每日进行“俯卧屈髓屈膝体位休息”2 次,每次至少30min 。
( 4 )外出活动时,加戴骨盆带。
( 5 )告嘱治愈后,应作到三防:即防久坐、防弯腰疲劳、防超量负重。
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左髓疼痛及腹股沟痛明显改善,工作及活动时不受影响。
3 .讨论
( 1 )患者主诉疼痛部位位于左髓及腹股沟处,在外观看来,似乎这疼痛是来自髓关节所致。但临床上不相符合的,即髓关节活动功能始终不受影响,各种相关的特殊体征检查,均为阴性,而有关节骸骼关节的局部症状及体征,均为阳性,最后又有X 线摄片检查,支持由于骸骼关节疾患所致的骸丛神经刺激,引起髓部邻近的疼痛。
( 2 瓤骼关节疾患可以刺激骸丛,引起许多相关症状,如股骨大转子后方疼痛、腹股沟疼痛、会阴部或大腿内侧痛等。此外腰椎的疾患如化脓性脊椎炎的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脓肿等,均可引起髓部疼痛,甚至误诊为髓关节炎化脓性髓关节炎或髓关节结核等。因此,对髓关节的功能活动检查及X 线摄片检查,甚为重要。
( 3 )诊断正确了,治疗也就落实大半。尤其在采用注射疗法时,一定要先有正确的诊断,才能将有效的治疗药物,以最
快的速度送到病灶处,进行集中药力,打“歼灭战”的最佳效果。反之,如果误认为是髓关节疾患,将药液注射至髓关节部位,则将是无济于事、延误病情。
( 4 )告诫如何预防及配合“俯卧屈髓屈膝体位休息”的措施,甚为重要。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是有一定道理的。例2
1 .临床资料
病史:王火火,女性,47 岁。左髓关节疼痛7 个月。自觉每于坐久后,即有左髓疼痛。做左大腿跨在对侧大腿上动作感到困难,并有动作僵硬感。疼痛区限于髓前方及外侧方。如将拳叩击患靛时,感到舒适。走路跨大步时疼痛。检查:左髓臀肌及股四头肌均有轻度萎缩,无压痛或叩痛。左髓旋转时有活动障碍,尤其作外旋动作更为显著,并有疼痛,Thoma 。体征轻度阳性。X 线照片示:左髓关节股骨头轻度变形,股骨颈增宽,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并有部分骨质囊样改变。双侧骸骼关节正常。
诊断:左髓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2 .处理经过曾作理疗及针灸治疗无效。采用“髓关节腔注射点”,注入0 . 25 %普鲁卡因15ml ,患者当时即感到患髓疼痛有所减轻,但不能持久。第2 次采用“髓臼缘注射点”及“髓关节囊注射点”进行注射治疗,除0 . 25 %普鲁卡因25ml 夕卜增加了山莞若碱8 . omg 及醋酸确炎舒松一A 10mg ( l ml )疼痛及关节活动有较好改善,1 周后,仍有轻度疼痛,但比治疗前大有进步。第3 次采用“股直肌注射点,' . “转子后股外旋肌群注射点,' . “臀中肌注射点”注射治疗,注射完毕后,患者当时即有轻松感,活动自如,且可勉强将患靛大腿跨至对侧膝上方,并觉满意,以后每隔1 周,又连续进行2 次同法治
疗。自觉大部分痛苦基本减除。
其他再加用臀肌及股四头肌练习。每日3 次,每次各作20 ? 30 次肌肉等长收缩操作,并加用左髓前后部磁疗。增补钙剂及维生素D " 60 万U (肌注)。
3 .讨论
( 1 )髓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原因很多,且因患者个体不同而异。治疗以保守治疗为多。严重者须行手术治疗。( 2 )保守治疗方法较多,大多以减少症状和增进功能为主。治疗后,从症状甚明显至不明显,功能得到改善,达到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已算是初步取得了效果;如能再以其他磁疗、体疗等辅助治疗,巩固疗效,还可继续取得进步。虽然并不能恢复到如健康侧同样结果,但减少痛苦、改善功能,使患者适应新情况,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应提出的关键问题是坚定信心,才能配合治疗。
( 3 )注射治疗也是保守疗法之一。它的优点是痛苦少、见效快。只要在治疗前计划好有效的注射点,按序治疗即可。根据观察,必须事前对深、浅部注射点,作好合理组合,才能取得预期疗效。单纯作深部注射点治疗,而不作髓周围肌肉等浅部注射点治疗,则效果差;如根据病情,深浅两者相互组合,则效果更好。例如作“股直肌注射点”及“臀中肌注射点”注射后,再加用“髓臼缘注射点”,其效果更为满意。
例3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陈x 又,男性,22 岁。主诉右大腿外侧疼痛、麻木已3 年余。在繁重的军事训练中,症状逐渐加重,有时还有灼热感觉,休息后能减轻,但始终没有完全消失。下肢活动正常。服用药物未见效果。
检查:腰无畸形,活动正常,无压痛或叩痛。双侧股四头肌正常。右大腿外侧相当于“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有皮肤感觉减退,在右腹股沟处以手指扣击,即出现麻痛及异样感向大腿外侧传导,腰椎X 线照片正常。
诊断:右股外侧皮神经炎。
最后诊断:嵌压性右股外侧皮神经炎。
2 .处理经过
( 1 )经多次注射治疗未见应有效果。
( 2 )在右腹股沟韧带叩痛区进行手术探查,发现该处腹股沟韧带上方,有股外侧皮神经跨越引出,并被韧带紧紧地嵌压,神经已呈扁平状,且已明显增粗。术中立即将韧带切断、游离及松解神经,完全解除压迫。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 .讨论股外侧皮神经由腰:、3 脊神经组成,其正常穿出筋膜处在骼前上棘下方l 一Zcm 左右,支配股外侧皮肤区。该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临床症状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 )由于腰:、3 脊椎病变,刺激邻近的神经根所致。这时除影响股外侧皮神经外,往往还可影响股神经,因而产生股前皮肤麻木及肌力减弱等症状。脊柱X 线摄片检查可能发生骨关节改变。此例在检查中未发现上述情况。
( 2 )股外侧皮神经在最接近身体的表面部,是腹股沟韧带下穿出大腿筋膜处。检查中在腹股沟韧带处有明显叩痛,并诱发异样感即与患者主诉相似的症状,因此考虑该处有局部病变的可能,一般经保守治疗和局部注射治疗,当可见效,但此例失败,故决定手术探查,发现该处由于解剖变异所致的致病因素,神经自腹股沟韧带上方跨越。找到根源,疗效满意。( 3 少若上述两处皆属正常,那么还应检查该神经出椎间孔后,在腹后壁行走的一段解剖行程,是否有病理改变,如腹后
壁血肿、粘连、肿瘤、炎症等,应予一一排除。
( 4 )对比较明确而又按照神经分布所致的症状,可以根据该神经解剖的起源、行程及末端分布,索本求源,逐次循序检查,往往可以找查到最后诊断。这被称谓“推理诊断法”。例4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舒火又,女性,4 。岁。腰痛及左髓部疼痛已有l 年左右。患者走路时不敢跨大步伐,步态距离缩短。尤其在乘公交汽车上下车时,不能跨步.疼痛异常,往往因此而跌倒。平时还有腰痛,并不断加重。
检查:左股四头肌萎缩。髓内侧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有明显压痛,并见长收肌痉挛,突出皮下。在该肌耻骨附着部更有明显压痛,大腿不能顺利地作外展动作,呈内收痉挛状。右侧大腿可以外展,也无疼痛。作屈膝分髓试验时,左侧大腿固定在内收位。腰部有轻度侧弯。左骼前上棘位置略高于右侧。腰椎及髓关节X 线照片无异常。
诊断左髓痉挛性内收畸形(继发性腰痛)。2 .处理经过采用“长、短收肌耻骨部注射点”及“髓关节囊注射点”分别进行注射治疗后,肌肉痉挛不断进步,下肢外展度增加,疼痛也相应减轻。最后经过5 次定时药物注射,并作运动辅助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复查,除左被疼痛及功能明显改善外,腰痛也已基本消夫。
3 .讨论
( l )患者长期患有左髓收肌痉挛,而致髓内收畸形,影响跨步与日常生活。其功能影响除髓部外,还影响腰脊柱,引起腰痛。这是由于髓收肌痉挛后引起骨盆倾斜所致。走路时,患肢向前跨步,患侧骼前上棘必然要上升,以代偿其髓内收畸
形;骼前上棘上升后,又必然影响到骨盆不在一个平面上,发生骨盆倾斜;骨盆倾斜的最后结果,是使腰椎出现代偿性侧弯,产生腰痛。
( 2 )本例的治疗,首先是研究引起髓内收的病因,有针对地进行治疗。对存在的髓收肌痉挛可采用注射疗法或松解疗法,恢复下肢外展功能后,才能缓解骨盆和腰椎的功能平衡。这是为什么对髓部长短收肌耻骨部注射点等治疗,而最后能使腰痛消失的基本机制。
( 3 )经注射治疗后,一定要辅以运动辅助疗法及其他巩固疗效的治疗,防止复发。
例5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蒋XX ,男性,18 岁。腰痛已有7 个月。患者喜爱运动。但常因运动后腰痛加剧而苦恼。平时工作和生活功能影响不大。各处诊治无效。患者幼时有患“小儿麻痹症“史,已恢复。
检查:患者走路快时有轻度踉行,但慢走时不明显。两下肢肌肉明显萎缩,以右下肢更为明显。右骼胫束挛缩,两骼前上棘不在一个平面上,两下肢伸直平卧时,右骼前上棘比对侧低1 . scm 左右。右下肢内收动作检查时,能带动骨盆一起移动。其他体征无异常。X 线检查:腰及髓关节正常。诊断:① 右髓关节外展畸形(继发性腰痛);② 右骼胫束挛缩。
2 .处理经过采用“阔筋膜张肌注射点“、“臀中肌注射点“、“骼胫束注射点“及“髓关节囊注射点“进行分次注射治疗。并加运动辅助治疗、磁疗及理疗等。经分段治疗半年后复查,腰痛已消失。在喜爱的运动操作不过量时,对运动活动
基本无影响。
3 .讨论
( 1 )患者幼年有“小儿麻痹症”史,遗留右侧骼胫束挛缩,而致右下肢外展畸形。由于肌挛缩及畸形程度并不严重,因此对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患者对治疗的毅力和信心,并进行刻苦锻炼,是配合治疗和巩固疗效的重要保证。( 2 )骼胫束挛缩是小儿麻痹后遗所致,引起髓关节外展畸形,患肢向前跨步时,患侧骼前上棘必然要下降,以代偿其髓外展畸形;骼前上棘下降后,又必然影响到骨盆不在一个平面上,发生骨盆倾斜骨盆倾斜的结果,出现腰椎代偿性侧弯,最后引起腰痛。
( 3 )治疗中首先要解除骼胫束挛缩,轻度时可用保守治疗,重度时须手术松解。骼胫束挛缩解除后,下肢外展畸形消失,骨盆倾斜、腰椎代偿性侧弯均可相继克服,腰痛也就自然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