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六本 颈腰及关节疼痛注射疗法 目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一章 踝关节及足部疼痛
内容开始
宋体">急性踩关节扭伤在治疗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 从为是小病,无须治疗即可痊愈。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对足踩扭伤的及时处理,应当比足踩骨折更应重视,因为骨折容易引起认真对待,且又有一定的愈合期,愈合后可渐渐恢复至完全正常。但扭伤往往不能引起足够重视,韧带等软组织伤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和愈合,使局部瘫痕化、脆弱化,以至不能适应负重活动,长期疼痛且经久不愈。因此,有人这样说了足踩部扭伤所遗留的疼痛常比骨折更严重”,不无一定的道理。
( 2
)急性扭伤后,往往有出血。若能及时抽出,哪怕是lml ,也是有利的。对预后及恢复均有较好帮助。( 3 )不负重自动活动可早期开始,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预防水肿,活动关节及加速愈合等。
( 4
)一般以距膝前韧带损伤机会较多。
3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魏XX ,男性,41 岁。右足内侧痛8 个月。疼痛以足踩部内侧为主,轻度肿胀,走路多时,可有肿胀及疼痛加剧。不能作足内翻内收活动。
检查:右足内踩后方有一索条样肿胀区,原正常的内踩凹陷区消失。内踩后方有压痛。嘱患者作足内收或抗阻力内收活动时,均有疼痛。x 线照片:足躁部诸骨无异常。诊断右踩内侧跄管综合征。
2
.处理经过
( l
)足中立位休息,抬高患肢。
( 2
泳用“内踩后方注射点”进行注射治疗。( 3 )局部磁疗。

3 .讨论
( 1
)踩内侧附管综合征的疼痛、肿胀表现在内踩后方。由于肌腿、神经血管束均集中在一根骨纤管道内,容易因外伤、摩擦过多而压力增高;又内踩末端肌腿等行走方向几乎呈90 “急剧弯曲角,踩背伸时,转角更小于900 ,这样肌腿、血管等过度活动后,容易引起炎症、水肿和疼痛,是可以理解的。( 2 )病症轻时,经及时休息、注射治疗等措施,效果较好。但延误治疗则效差,有时甚至须用手术治疗。
4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汪XX ,女性,21 岁。主诉双足疼痛不能走长路已有4 个多月。每天下班时,足部疼痛和肿胀加重,左足走路困难,并呈跋行。对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多困扰。检查双足肿胀,左足姆趾内侧及小趾外侧有炎性肿块,右足姆趾内侧肿胀,压痛明显。检查所穿皮鞋甚紧,患者每次穿鞋,勉强将双足穿纳鞋内。X 线照片:足部未见异常。诊断姆趾、小趾滑囊炎、双足(鞋源性)。
2
.处理经过
( 1
)改穿大鞋,防止压迫。
( 2
踩用滑囊部注射治疗。
( 3
)热水足浴,按摩。
3
.讨论
( l
)由于穿不合适的鞋子或高跟鞋等,都可导致足痛病,而且在临床上屡屡发生,甚至很长时间,找不出致痛原因,应引起警惕。
( 2
)女性发病较多,可能与追求时髦鞋式,勉强穿不合适鞋子有关。

( 3 )由于着鞋不适当所致的鞋源性足痛病,首先应了解选鞋方法。一双合乎自己足型的鞋,必须注意以下5 点:① 足够的鞋子宽度:应在穿鞋后,可容纳自己的食指从足背插入至足趾近端,否则鞋宽过小。
② 足够的鞋子长度:应在穿鞋后,可在后跟处容纳自己的食指,从足跟后方插入至鞋底,否则鞋长不够。
注意在试穿新鞋时,并不是可以容纳自己的足,即便是合适的鞋子,也要有宽松余地,以利走路时足在鞋内来回摩动,避免压迫。
③ 合适的鞋跟高度:以2 , ocm 左右高度即可。④ 要求鞋底有足弓支托。
⑤ 要求合适的柔软度。
( 4
)姆趾滑囊炎:多见于鞋过紧及姆外翻者,也可见于痛风患者。对年逾30 岁,且屡有不明原因的姆趾滑囊炎发作时,应疑此病。
( 5
)小趾滑囊炎多见于坐位工作时,两足常呈交叉位,小趾外侧受长期压迫所致。
5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黄火又,女性,21 岁。两足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过久已有2 年余。患者自幼务农,长期从事挑担等负重农活。足痛在休息后即行消失。平时无足肿胀,一旦走路较多时,尤其是站立工作时,疼痛即可出现。
检查:行走较慢,足外观呈外翻姿势,关节活动有限制。小腿外侧肌肉(膝长肌)有痉挛,触之明显坚硬突出。从后面观察其鞋跟内侧摩损较多(一般为外侧摩损)。
诊断平足症(痉挛性),双侧。

2 .处理经过
( 1
)麻醉下适当手法按摩,并加平时温水浴按摩。( 2 )注射治疗采用“距下窦注射点,' . “小腿上外侧膝骨肌注射点”及“踩外侧韧带注射点”为主,每周1 次,共5 次。( 3 )足内翻位活动练习和内翻位步态练习。
( 4
)磁疗。
3
.讨论
( 1
)平足症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否则对工作和生活将带来莫大的困扰。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往往被人误为“人正常,骄气多”。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并纠正误区。
( 2
)本例平足症可能与早期(未成年)过度负重、营养不良及身体发育较差有关。开始仅为姿态性平足,工作容易疲劳或足痛,休息后即消失。该疼痛常见位于踩关节前周围及足内侧,舟骨结节处有压痛。在舟骨下陷、足弓改变时,直接压迫神经丰富的弹力韧带。练习足内翻位走路,除可以增强足部和小腿肌力外,还可使弹力韧带刺激减少,减少疼痛。( 3 深用注射疗法时,除在舟骨结节下、弹力韧带等组织注射药液外,还应解除足邻近关节的炎症及小腿部的膝骨肌痉挛。因此,还应同时作“距下窦注射点”、“踩外侧韧带注射点”及“小腿上外侧膝骨肌肌腹”注射治疗。使病灶处及其周围反应性组织,得到全面彻底的治疗。
( 4
)平足症还常与足外翻畸形及先天性足骨骼畸形有一定关系。骨骼畸形包括舟骨结节肥大、副舟骨、舟骨结节骨髓分离、跟距骨桥及跟舟骨桥等。
6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马只,女性,67 岁。右足背麻痛已有6 个月。

走路时疼痛明显,但坚持走时,疼痛反而略有减轻,有时不活动也会疼痛。主要疼痛范围限于自踩前下方至足背部,夜间痛比白天加重。踩关节及趾间关节活动均不受影响。有糖尿病史,较轻.并已完全控制,血糖正常。
检查:足部无肿胀,足部关节自动或被动活动时无疼痛,踩前下方与足背移行部有压痛,叩击有疼痛外,还向足背远端传导。姆趾与第2 趾趾蹼处皮肤感觉减退。足弓背侧略有高起。足部X 线照片示距舟关节骨质增生。
诊断跟前附管综合征,右。
2
.处理经过
( 1
)抬高患肢。
( 2
)采用“踩前注射点”注射治疗,每周1 次,共4 次。由于患者有糖尿病史,故注射药液中避免有醋酸确炎舒松一A ( 3 )换穿浅螃鞋,避免穿过紧的鞋袜,尤其不宜穿高跟鞋。( 4 )鼓励做踩关节及足部不持重的自动活动,足部热疗。( 5 )必要时可配制鞋垫,支托足弓。
经上述治疗后,完全痊愈。随访3 年,未见复发。3 .讨论
( 1
)踩内侧附管综合征已为人所共知,但对踩前方附管综合征则比较生疏。
( 2
)踩前附管综合征见于踩关节前下方,相当于足十字韧带下方所约束的肌腿、血管神经管,当该管受嵌压时,则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常见为足背麻木、疼痛、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尤其是姆趾与第2 趾间趾蹼麻木更加明显,并还有皮肤感觉敏感。
( 3
)关于治疗问题:一般延误治疗而痛苦的原因是诊断问题,一旦确诊,则治疗可有的放矢,效果比较确切。治疗中以

保守疗法为主,对局部注射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当然还须一系列辅助措施,如自动活动、穿鞋及足垫等。只有顽固不愈的病例,须进行手术探查及松解治疗,解除嵌压原因,如赘骨管腔内较大范围的狭窄及粘连等。
7
1
.临床资料
病史患者杨x 丫,男性,20 岁,右足内侧麻痛已有2 年。疼痛在平时并不明显,只有在走路过多、站立过久或穿不适宜鞋袜后,疼痛十分明显。不痛时,走路步态正常,但当足底触及石子时,疼痛可传至整个足底部。幼年时,发现患足内侧有一硬骨隆起,无任何痛苦,也未见继续增大。
检查:步态正常,也无足部肿胀,足弓存在,负重时消失。足内躁下后方有一小骨隆起(躁后方呈饱满状),大小约Zcm X 1 . scmX Icm ,无压痛,基底固定不动,与皮肤无粘连,足内收内翻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X 线摄片检查:患踩正面位及45 。斜位,可见一小三角形骨块位于载距突后上方(图113 ) ; 侧面位未见小骨。对侧足正常。
诊断:右足载距小骨、平足症。
2
.处理经过
( 1
)小腿肌及股四头肌练习;站立蹄足运动。( 2 )换穿宽松皮鞋,并配足弓鞋垫。
( 3
)磁疗(躁及足底部)。
( 4
疼痛明显时,作“足舟骨结节下注射点“、“躁内侧三角韧带注射点“、“内躁后方注射点“及“距下窦注射点“注射治疗,交替进行,每周1 次,共4 次。疼痛控制并逐渐消失。( 5 )患者要求作小骨摘除手术,因手术效果并不确切,故劝说后未予采用。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