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七本 疼痛诊断治疗手册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6 章 疼痛的治疗
内容开始
EN-US>, 3 次, ,此法适用于腰椎疾病的牵引治疗,做颈推个弓【时牵引力要小
}了前各地有一许多种类的牵引床出售和临味应用,现趋向一厂多功能微电脑拧制电动式牵引沫一该类床设仃多种牵引模式程序井有灵敏的牵引时问、重一控制、意外报警及应念复位等安全设置,应用起来更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目前常用的有自控脉冲牵引治疗床、振动牵引床、立式自动控制腰个引器、一维电控牵引床、带中药汽疗功能的电动个引床等:
除上述牵引方法外,临床上用!飞治疗疼痛疾病的牵引方法还有许多种,如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及利用自身体重进行的悬吊牵引等。
【 注意事项]
1
.大重量牵引时,宜缓慢递增,充分考虑患者体质肌肉发达程度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置力量不能生搬硬套,切忌用力过猛。
2
.尤其电动机械牵引时.操作者不能离开患者,更不能让患者自行控制,以免发生意外:
3
.行颈腰椎牵引治疗后的患者宜用围领、围腰或胸腰椎支架保护。
4
.行牵引治疗的患者,牵引后根据不同病情应适当卧床休息,减少复发率‘、

二、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又称吸筒疗法,民间俗称“拔火罐”:是用罐装器具采用烧火、湿热或直接抽取罐内空气等法,造成罐内负压吸附在患处或穴位上,使局部充血或淤血,产生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肖勺:
【 拔罐疗法的原理】 祖国医学认为.拔罐疗法可以温热散寒,活血通络,舒筋[I - -痛现代医学认为、由+罐内负压对局部具有机械的吸引作用,可使局部组织充血,甚至导致淤血和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罐斑等十对机体起着良件的刺激作用:还可通过皮肤和血管感受器反射性地作用于大脑皮质,调节皮层的活动过程,使趋于平衡:
I
适应证」神经性头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扭挫伤、肌筋膜综合征、慢性颈肩腰腿痛、呼吸、消化性疾病
【 禁忌证】 重症.合脏病、水肿、消瘦、出血倾向、j ‘一泛性皮肤病,禁用拔罐疗法:孕妇、小儿及老年人!份填用
I
方法与分类」临床土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法、药(水)罐法、抽吸法等:按拔罐部位又分:① 患处拔罐:如腰痛在腰部拔罐;② 经穴拔罐:循经取穴,在穴位上拔罐;· 了沿神经走行拔罐:例如沿坐骨神经走行选点拔罐;、铆按神经节段拔罐:如仁肢疼痛在颈椎和上胸椎两旁,下肢痛在腰推两旁拔罐等
[操作方法】 所用物品:;台疗盘、罐具(玻璃罐、竹罐、陶罐、铜罐)、95 %酒精棉球或纸片、镊子、火柴、凡_j :林、二棱针等,】 。火罐法
( l
)上罐用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点火,并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
l
)闪火法:用镊子夹持95 咙酒精棉球迅速点燃后,伸人罐内中段绕一周后抽出,立_即将罐按扣在治疗部位仁:
2
)投火法:将纸片卷成筒状点燃后投人罐内随即将罐按扣在治疗部位上。
3
)贴棉法:用95 任酒精棉球一小块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扣在治疗部位.

( 2 )拔罐根据不同病症选择适宜的方法.使皮肤呈现暗红色。1 )坐罐:习冬罐吸附在皮肤卜不动,留置l ( ) min
2
)闪罐:用闪火法使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c
3
)走罐:先在施术部位和罐日边薄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吸住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l 句_仁、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几次。4 )刺血拔罐:在痛处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5 一巧m 泊,起罐后局部消毒。5 )留针拔罐:将毫针柄仁缠裹酒精棉球,刺入穴位留针,将棉球点燃后,用火罐罩紧,此法有留针、拔罐双重作用。
( 3
)起罐:一手扶住罐体,一手指按压罐[一l 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子即可脱落。
2
.拔药(水)罐法
( 1
)将中药用纱布包好置于煮锅内,加水煮沸(或不加中药,仅加清水)将竹罐数个投入药水〔 或水)中,同煮5 10 min ( 2 )用镊子夹罐底端取出(罐口朝下),甩尽罐中水珠c ( 3 )用折叠的冷湿毛巾紧们罐口(降低温度避免烫伤)后,趁热急速将罐口按在治疗部位上_
( 4
)留罐10 20 min 后起罐,一次可拔多个罐子。
3
.抽吸法
( l
)先将瓶口处扣在穴位上,再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或拉吸活塞抽出圆筒内空气,罐具即可吸附于穴位。( 2 )留置10 20 min 后起罐。
【 注意事项l
1
.拔罐部位不宜选在皮肤细嫩、血管浅显、骨性突起、疤痕处和胸前心脏投影处。
2
.罐斑未消退时,一般不宜在原部位币复拔罐:采用经穴拔罐,最好同一经络有关的治疗穴位交替选用:
3
.采用针罐或刺血拔罐,宜选用透明玻璃罐,一旦出血过多,容易发现,立即起罐,压迫止血:
4
.点火用酒精不宜过多,以免滴落在皮肤卜。燃烧时勿使罐日边缘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5
.拔罐疗法可产生水疙,应事先告诉病人:如果起疤,可涂1 %一2 %龙胆紫溶液,并保持局部清沽十燥,以防感染。6 .治疗过程「}, ,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脉搏弱而快,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平卧休息,劝其不必紧张一: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按揉或重压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必要时可静脉输液或注射叮拉明类中枢兴奋药:

三、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的作用:是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针灸疗法分针法和灸法。
【 镇痛机制】
1
。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通过针刺深部组织的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了很多感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传人神经纤维活动,减弱了传人的细纤维的活动:这些刺激信息在经过脊髓以上的中枢核群以及人体的大脑皮质时,均会发生一系列的相互制约和影响,最后达到镇痛的效应。
2
.疏通经络及其调整作用根据祖国医学不通则痛的理论,经络循行不畅是引起疼痛的原因,针刺后疏通经络是治疗疼痛的重要法则,经络还与自主神经有密叨关系,针刺后自主神经功能可以得到稳定,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内环境的作用:
3
.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因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针刺后中枢性5 一羚色胺和乙醚胆碱增多,可能对针刺镇痛起加强作用:【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1
.选穴原则
( l
)近部选穴又称局部选穴,就是在病痛的肢休、脏器、厅官部位,就近选取喻穴进行针灸治疗.如头痛取阿会和以池.膝痛取膝眼、膝关等
( 2
)远部取穴又称远道取穴,就是庄疼痛部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如“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心胸有疾少府泻,脐腹有疾曲泉针’‘就是范例
2
.配穴方法在经穴主治纲要和选穴原则之基础卜,根据不同疼痛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2 个以上穴位加以配伍应用:常用配穴方法有:远近配穴、左右配穴、上下配穴、表里配穴、前后配穴、链锁配穴、
t
操作方法】
1
.针刺方法
由于穴位月云在部位和病情需要不同,所以针刺角度也就不」一样。一般分砚种刺法、
( l
)直刺就是手持计休垂直刺人一凡在肌肉比较丰厚的穴位都可采取直刺‘。
( 2
)斜刺就是手持针体倾斜刺人二适用于肌肉薄或靠近内脏的地方如头部、脸上、胸部等处的穴位。
( 3
)横刺也叫沿皮刺,就是乎持针一体沿着皮下横刺。多用于头面部及某些有主要脏器所在部位,
2
.进针方法也叫下针,最常用的力一法是捻人法。就是用右手拿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地触着皮肤稍用一点压力,使针尖扎进表皮,然后再将针慢慢往下捻。这种捻人法,必须依靠左手配合进行。
3
.针刺的感觉当针扎人穴位达到一定的深度时,病人往往产生酸、胀、麻、痛等感觉,同时医生指下也有伪种沉紧感觉,这就是中民所说的’‘得气”:有的病人或穴位小一定‘’得气”,也有效果、
4
.出针法出针也叫起钊,左手用消毒+棉球压在针旁皮肤仁,右手缓缓捻动针柄将钊退出,不.; !一猛拔随即用「棉球在钊过的穴位上轻轻揉按儿一下,以防lF -针孔出血,
【 灸疗法」灸疗法是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和某种药物,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灼熏烤,借其温热的刺激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疼痛或保健之目的,是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
【 操作方法】
l
,直接灸将制成的艾住直接放在应灸的穴位上,用火柴或香火在艾住的尖端}』 点燃,直到艾火快要烧完,病人喊烫时取去,再换一灶。至于灸多少壮数,需根据穴位的特点和病情的斋要而决定。艾条灸,取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熏烤根据病人感觉情况,趴离穴位可近可远或一起一落,以局部不烫而有温热感为准。每次灸5 30min :直到局部感到温暖舒适,出现一块红晕时停灸。这种灸法,对于慢性疾病如消化不良,风寒疼痛及局部麻木症疗效较好。
2
.间接灸灸前,先在应灸的穴位上放一种别的东西(如姜、蒜等),然后将灸放在卜!成点燃,成为间接灸气常用有以下几种:( l )隔姜灸切半分厚的生姜片,卜而用钊扎几个细孔,放在穴位上,再将艾烃放在姜片仁点燃,病人感到灼烫时,另换一灶,直到灸处红润为止。这种灸法对于呕吐、泻痢、腹痛等属于虚寒性疾患最为适宜。
( 2
)隔蒜灸切独头蒜一片,方法同上适用于脐风等病。( 3 )隔盐灸用干净食盐,填平肚脐眼,盐上放艾住燃烧。适用于腹痛、急性吐泻、产:后血晕、虚脱等症:
( 4
)温针灸又叫针柄灸法、一般在针灸留钊一过程中,用艾绒一团如枣核大小,裹在针柄卜,借针体将艾火的热力传到穴位
【 注意事项】
1
.针灸局部有皮肤病、肿瘤或明显感染、炎症者应禁忌使用。2 .孕妇的腰部、腰骼部及其一些能引起剧烈针感的喻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应禁针‘
3
.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或身体虚弱者,应注意少针或缓针一。
4
.位于重要脏器及大血骨附近的喻穴.应斜刺或浅刺,以免发生事故:
5
.针刺后应注意患者的情况,特别要防止异常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晕针、滞针、弯钊、折针、血肿、气胸等,应采取紧急措施。6 .起针时应核对所针穴位及针一数,以免将针遗留3 - +病人身内。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