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人格改变可使疼痛加重和持续。其余研究则表明慢性疼痛患者可表现出一系列人格方面的问题二曾有研究试图确定与特定疼痛状态相关的人格因素(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格、疼痛倾向性格)。
有两项研究探讨了慢性疼痛中外向性格和神经质的关系。这两个例子的结果显示,这两种性格特点均不影响伤害性过程的感觉机制,但可对疼痛体验的后期阶段产牛影响。这些人格特征显示了人们对影响生活的疼痛的意义和含义的认识加工过程。尽管研究显示两种人格因素与患病有关,但这一关系并未被进一步证实。
Gan 翻研究厂心理因素和疼痛之间关系,以评估情感障碍对疼痛维持状态的作用。概括地说,疼痛与近期的抑郁状态及近来不满意的生活有关,而与以往的人格状况无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疼痛患者的情感障碍不是疼痛的原因,而更可能是疼痛的结果:有关确定与疼痛疾病相关的特定人格障碍的研究并未得到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例如许多有关在疼痛之前出现的潜在性人格障碍的研究使用的概念不l 狄确,并且也存在一些方法学上的问题(如缺乏对照、评估工具不当)。而且Ttl 人认为,根据以往的体验,人们可形成独特的方式以评价信息和应对应激,这些均可影响他们对疼痛及疾病的认识和反应〔、况、先天的获得以及疼痛可能对其生活产生的潜在作用的影响。
人们对疼痛的反应差别很大。承受相同类型的创伤并接受相同的治疗之后,两个人的治疗结果可以大不相同.、其中之一可能认为疼痛使其失去了劳动能力,而另一患者尽管患有疼痛却仍继续活动并且重返生产和生活。有儿项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疼痛患者仍能充分保持其口常生活能力二另外正常人群中许多人在感到疼痛时也多继续工作而很少寻求治疗二对疼痛反应的个体差异可能是认知因素所造成,‘之既可以使患者在感受疼痛的同时保持机体适应性功能,也llJ 以导致功能障碍及残疾。许多研究的结果均表明,认知因素可引起疼痛及残疾。这些研究提供的有力证据充分说明患者的认知过程(信仰、态度、期望)可影响其疼痛报告、活动水平、应对方式以及治疗结果。
数位作者综述了有关疼痛及疼痛控制有关的认知理论,其中包括Ellis 、Beck 、B 巴人等、R 、k 盛。和I 翅u 。、rolknlail 、Fo 加n 田1 等、肠2aI ' us 和Folha 。、M 让坛Ilh ? 1 以及Balldurd 所创立的理沦。总的来说,l 述理沦均认为信念体系可影响疼痛的评估,后者又反过来影响情绪、行为及应对方式。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影响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方法的信仰和设想。’臼可通过影响情绪和行为而在疼痛的感知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初始阶段到急性阶段乃至慢性阶段,它们可依次直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例如当患者感觉到疼痛之时,认知过程迅速根据自身状况作出反应并寻求引起他们不适的原因;然后对痛觉作出分析并对其意义作出判断。这种分析判断要受到疼痛发生时的社会环境性质、人际关系状信念独立地形成于认知过程之中,并不断在社会文化熏陶和学习经历中得到塑造二信念构成了个人对其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信念可通过确定事件的真相和校止对其意义的理解来影响对事件的判定。仆,如前所述,有关对事件的结果和应对能力的信念、判定及期望均叮影响情绪和应对的努力。强调事件的灾难性后果以及个人缺乏应对这些后果的能力的负面思维方式可能最终会导致抑郁。研究表明,将疼痛解释为正在进行的组织损伤l ( e 不是稳定状态的结果,往往可以增加疾病和功能紊乱。另外,如果患者不清楚听患疾病,他们往往会低估自身治疗或减轻疼痛的能力。
疼痛与感知疼痛的控制之间的关系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进步支持。在一篇文献综述中,Jen . 及其同事发现,如果患者树立起了战胜疼痛的信心并目相信他们已经战胜了疼痛,则他们的活动能力会保持良好,反之则情况亦与之相反。有证据表明对无法控制的疼痛刺激的明确期望可能会引起对随后的伤害性输人更加强烈的感觉。Turk 认为主动将活动与疼痛联系在一起的患者,当其开始活动时预期估计的疼痛水平会提高,而且他们会实际感觉到疼痛加重并拒绝做各种活动。月优和Tu 浅研究了普通的认知过程和刺激特异性疼痛相关的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的坚持认为刺激特异性疼痛包括坚信自己可战胜疼痛的慢性腰腿痛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研究结果表明,与疾病相关变量相比,两组病例对失控和无助在一般情况和特殊状态下的信念更明显的与疼痛和伤残有关。
关于结果预期,社会学习理论提示那些被认为有好结果的行为比被认为有负面结果的行为更易发牛。伽。‘il 及其同事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证据:自我观念预期可以调节结果顶期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患者对某项行为缓解疼痛效果的信任程度可影响他们完成该行为能力的信心,后者义会直接影响这一行为的实施。
自我观念和结果预期
许多研究表明了自我观念与疼痛之间的关系。Ban 面Ta 将观念预期与结果预期作了区分。他将结果预期定义为个体对一定的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估计。而将观念预期则定义为相信自己能够圆满完成某一行为而导致某一结果的产生。这一区分非常重要,因为人们可以逐渐相信一种特定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但是往往对他们是否能够完成这些行为充满疑虑。
按照Bandura 的说法,自我观念可以从二种途经使疼痛得以缓解。首先相信自己能够解除疼痛的患者会更主动寻求技术、信息以帮助自己处理疼痛并目坚持这种行为;其次自我观念的感觉可以缓解疼痛伴随的焦虑紧张,}佰这些会对疼痛缓解产生积极的作用;最后,具有强烈自我观念的患者会把不愉快的感受看作是良性的,从而不会对其产生担心,这样显然会降低他们疼痛的程度。
自我观念可以减轻抑郁、消除应激、缓解疼痛、降低残疾程度。在一纵向研究中,Keefe 和Willi ? 发现53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应对预期疗效水平越高,其疼痛及不良情绪的水平越低。Ko 祀s 及其同事调查了两组慢性疼痛患者,要求患者对其五项活动能力进行分级(步行、负重、应对疼痛、工作和家庭兼职活动),这一切均在一项疼痛治疗训练计划期间实施。第组,自我观念分级较高的患者,同时显示出坐和站的时间较分级评分低的一组明显延长。这些患者认为他们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并且在治疗后3 一n 个月期间很少使用药物。在对第二组患者2 一14 个月的随访中,自我观念测评与观察到的疼痛行为发生率较低有关。
应对
感受到疼痛的患者会形成适应性或适应不良性的方法以应对疼痛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研究者认为应对力式可影响疼痛感觉、处理疼痛及耐受疼痛的能力以及活动水平。在有关疼痛及应对的文献中,疼痛被定义为,种应激源,而应对被认为是有目的的处理疼痛明确的(如休息、活动、服药)或潜在的(如自我陈述、录求资料信息、解除疑虑)努力。疼痛患者可以采取积极的和消极的应对策略。积极的疼痛应对被认为是适应性的,需要患者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与此相反,消极应对则被认为是适应不良,包括从活动中退缩和依靠他人为自己解除疼痛。研究已证实,积极应对可降低疼痛的强度、缓解抑郁的程度、减轻残疾的水平。而消极应对可使疼痛及抑郁程度加重。另外一篇文献综述提到,如果训练患者运用适应性应对策略,则可降低疼痛强度分级,而增加疼痛耐受。
认知错误
E 晚k 、Ellis 、GoliU 五ed 、Meichen 加um 及Novaco 的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感觉取决十我们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我们对所而临的健康问题的评价。认知错误是对于自身及所处环境不合理的、扭曲的信念。这种错误影响抑郁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的作用。这种认知上的扭曲包括:① 选择性注意:个体忽视相反的证据,根据孤立的消极的细节得出对事件的结论;② 过分概念化(以偏盖全):从单一事件得出概括的消极的结论并以不恰当的方法用于不相似的情况;③ 灾难化:过高地估计和放大了消极事件的影响;④ 个人化:消极事件的责任不必要地加给了自己。
众多的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了认知错误在慢性疼痛适应方面的消极作用。PASS (疼痛焦虑症状量表)已被用于测定对疼痛恐惧方面的认知、生理及运动状况。研究表明焦虑、认知错误、抑郁及能力丧失之间有相关性。另一项对慢性腰腿痛患者的研究发现,应对策略问卷中(cSQ )的悲观因子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