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三本 疼痛诊疗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八章 颈、肩及上肢疼痛
内容开始
AN lang=EN-US>
3
.特殊试验根据原发疾病.以下试验的某些项目可能为阳性:牵拉试验、压

头试验、屈颈试验、引颈试验和悬颈试验。
4 . X
线平片表现为颈椎骨质增生、颈肋等。
5
.其它检查肌电图可见神经传导减慢;超声血流图可见动脉血流减少;红外线热像图可见皮温降低;心电图、胸片可能发现心、肺疾病等。
[诊断1 作为一组临床综合征,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与体征,诊断并不难。通过细心地询问病史、查体、结合物理检查,应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应与颈推管内肿瘤、炎症、脊髓空洞症及胸腔内脏的肿瘤、炎症所致的上肢牵涉痛相鉴别。【治疗】
1
.查找原发病因,对症治疗。
2
.药物治疗包括:① 各种抗炎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能缓解一般的疼痛;② 有肌僵硬者可用中枢性肌松弛剂、神经安定药;③ B 族维生素类;④ 循环不良者可用复方丹参片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功能;⑤ 也可用各种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方剂。
3
,根据病情及病因,可采用体疗、理疗、针刺、牵引疗法。
4
.局部注射疗法,适用于前斜角肌综合征、肩周炎、颈肩痉挛、颈肩肌筋膜炎等。
5
.神经阻滞疗法
( 1
)颈部硬膜外腔阻滞,适用于颈椎病。
( 2
)颈丛阻滞,适用于胸廓出口综合征、颈肩肌筋膜炎、颈肌痉挛等。( 3 )肩脚上神经阻滞,适用于肩周炎。
( 4
)臂丛阻滞,适用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肩手综合征等。( 5 )星状神经节阻滞,应用最广泛,适用于大多数引起颈、肩、臂综合征的疾病。

第四节颈肩肌筋膜炎

颈肩肌筋膜炎(myofascitis of the neck )临床较多见,又称颈部肌筋膜综合征( m fasciol oyndome f the neck )、颈部肌纤维织炎或肌肉风湿病。身体富含白色纤维的组织,如筋膜、健鞘、肌膜、肌健、骨膜和皮下组织易患本病。颈肩部为好发部位之一,若发生于腰背部则称其为腰背筋膜炎。
由致病因子侵犯颈、肩、背部的纤维组织使之产生损伤及无菌性炎症,由此而引起广泛的颈、肩、背部肌疼痛及痉挛等一组表现称之为颈肩肌筋膜炎。(病因】 颈、肩、背部软组织在遭受急性损伤未愈或长期慢性劳损后可使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肌膛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其中以肌附着处和筋膜附着处比较多见。因为这些部位的软组织多是牵拉应力的集中区,容易发生损伤。该部位的软组织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疼痛。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引起发热的炎症病变及身体过度劳累的内部因

素;或者有轻度外伤或气候改变、寒冷、潮湿的情况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均可诱发或加重无菌性炎症及疼痛。由于软组织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而产生持久性的收缩状态出现过度的肌紧张,称为肌痉孪。若致病因子未去除,使肌肉长期痉孪,则肌肉及筋膜本身因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障碍,特别是乳酸及钾离子浓度的增加,有可能出现组织学上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造成肌挛缩。长时期的肌痉挛与肌挛缩,使局部软组织血管痉挛,营养障碍加剧,造成软组织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更加剧。由此可造成须、肩、背部的广泛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可波及头部造成头痛或仁肢疼痛及白主神经功能失调征象。
【 临床表现】
1
.症状病人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更感、麻木感,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遇热可减轻,有时出现颈部弹响感。
2
.体征查体可发现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
3 . X
线检查多为阴性结果。实验室检查多在正常范围,热像图检查可能在病变区有低温带。
【 诊断和鉴别诊断1 根据病人限于颈、肩、背的疼痛、压痛、肌紧张,无神经、血管症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大多不能准确记忆发病具体时间以及X 线平片无阳性所见,可作出诊断。
容易混淆的疾病有① 颈型颈椎病,主要鉴别点在于X 线平片是否有骨质增生;② 肩周炎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且疼痛与压痛限于肩关节周围;③ 项韧带炎与颈肩肌筋膜炎很相似,但前者疼痛及压痛限于颈椎棘突部,低头时疼痛加重。另外,与颈肩肌筋膜炎在症状、体征、病因与病理、治疗等有许多共同点的疾病,还有肩脚肋骨综合征、肩脚带综合征、颈枕神经痛、弹响肩脚、肩脚间区疼痛综合征、肩脾背神经压迫综合征、肩脚提肌损伤等。
I
治疗1
1
.一般治疗避免过分劳累,调整与纠正工作、劳动中不良姿势,注意生活规律化,积极治疗体内慢性炎性病灶,防寒、避免潮湿环境。
2
.局部注射疗法在扳机点或压痛点注射1 %利多卡因和糖皮质激素,根据不同部位用量为3 1001 ,每2 3 日一次,4 6 次为一疗程,多数病人有效。3 .服用抗炎镇痛药物常用的这类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叫噪美辛、布洛芬等,不主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4
.针刀疗法通过针刀疗法,分离、切断粘连的纤维组织和筋膜、硬结,达到治疗的目的,疗效较好。
5
‘物理疗法常用的物理疗法有超短波、红外线热疗、超激光治疗等

6 .神经阻滞疗法通常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颈丛阻滞、肩脚上神经阻滞等,对于疼痛较重,范围广而压痛点不明确者,可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

7 .中药治疗采用舒筋活血,祛风散寒类药物,如独活、羌活、防风、荆芥、麻黄,细辛、秦芙、狗脊、五加片等,或用成药如风湿痹痛片、木瓜丸、活络丸等,以及外用伤湿祛痛膏等。
8
.针灸、推拿、按摩等有一定的疗效。
9
.手术治疗对顽固病例、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可用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及病变部位,采用软组织松解手术,掌握好适应证及术式则有肯定疗效。由于近几年小针刀开展较多,可替代手术疗法。

第五节肩关节周围炎

由于老年退行性变及外伤、劳损等因素,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产生了以肩关节的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本病为引起肩部疼痛的较常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50 岁左右的人,故又称其为五十肩,也称冻结肩。女性多发,有自愈倾向。l 病因】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近来也认为老年颈椎退行性变及高血压、动脉硬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造成的肩部软组织的神经营养障碍可能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致病原因。另外,肩关节的解剖结构也有其易受损的特点。肩关节为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由肤骨头与肩押骨的关节盂构成,是一个典型的球窝关节,但球与窝的比例不对称,脸骨头呈球形,较关节孟大3 倍,所以只有l / 3 1 / 4 的关节面相接触,由于关节接触面积小,面肩关节活动度又很大,使肩关节的稳定性降低。面且关节的韧带相对较薄弱,肩关节的关节囊薄面松弛,并与许多肌腿的纤维紧密相连,其外侧为肩峰,前方是嚎突、咏肩韧带和嚎肤韧带形如顶盖罩在关节之上。在肩峰和三角肌下面各有一滑膜囊,称肩峰下或三角肌下滑囊。此滑囊有助于脸骨头在肩峰下滑动,可使肩关节外展超过90 ' ,但是过多的外展与上举活动,可使滑液囊因摩擦过频而发生劳损。肩关节的肌肉分内外两层,其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脚下肌和小圆肌及其联合越,并构成关节囊。内层肌向肩部的袖子样包裹肩部,称为肩袖,对肩部的功能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构成肩关节的肌肉还有肤二头肌长头,在其穿行于结节间沟的骨一纤维隧道时,也易因劳损而产生无菌性炎症。二头肌短头为关节外结构,附着于咏突,也易因过劳而受损。肩周任何软组织的炎症均可波及关节囊,早期变化是纤维性关节囊收缩变小,晚期除关节囊的严重收缩外,其它软组织也呈普遍的胶原纤维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滑膜增厚、软组织失去弹性、短缩与硬化及撕裂、粘连,引起肩周疼痛、功能障碍及废用性肌萎缩。
【 临床表现】 老年人、妇女多发,多数人为单侧发病,起病缓慢,不一定或回忆不起来是否有外伤史,部分患者有肩部受凉史。
(一)症状
1
,疼痛逐渐发生并加重的肩周疼痛,其特点是活动后加重、夜间加重、影响一94 -

睡眠、可半夜痛醒。疼痛可向颈、背及上臂放散,但多数不超过肘关节,疼痛呈持续性。
2
.功能障碍患侧肩关节活动度逐渐减少。患者自觉肩部僵硬,以至于梳头、穿衣、脱衣或系腰带等日常活动均感困难。
【 二]体征
1
.患肩外展、外旋及手臂上举明显受限并使疼痛加重,病史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肌废用导致三角肌萎缩。
2
.肩关节周围压痛点较多,主要是肌健与骨组织的附着点及滑囊、肌膛等处,如缘突、结节间沟、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冈下肌群及其联合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