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四本 实用颈腰背痛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六章 颈腰背痛的病史采取和检查方法
内容开始
(二)病人准备与体位
1
.病人准备
从背部探侧一般无播特殊准备。如从腹部探测,病人必须禁食,排尽尿液必要时作肠道准备(如灌肠)。
2
.体位
( i
)经背部探侧:病人俯卧位,外璐腰背部、腹部下方垫薄枕,使腰部平坦(生理曲线变浅),胸背尽t 放平。此时腰椎棘突与推板间隙增宽,又可增加椎管容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便于探侧。
( 2
)经腹部探侧.病人取仰卧位,暴屏腹部。双腿伸直,两臂置于躯干旁侧自然放松,平静呼吸。
(三)探测手法与部位
1
.经背部探测
用多晶片线阵或凸阵。纵切时探头于棘突旁1 . 5 ? 2 . ocm 处向中线作15 ? 30 .斜切对准棘突基底部及推管区探查,横切时,在棘突与推板间隙正中探查,探头与皮面垂直、角度不变。2 .经腹部探测
纵切时经前腹壁正中探测,探头稍加压力,推移肠管,使探头与推体前缘的距离尽量缩短。横切时在腹部正中作上下移动探测推间隙及推管。
(四)正常腰推管声像困
1
,经背部探测
纵切时显示在皮肤及软组织回声下可见驼峰样带状回声,此图像系棘突基底部,紧随后可见两条增强回声光带,即黄韧带与后纵韧带的条状回声,两条几乎平行的条状强回声带之间为无回声暗区,即为推管。用电子尺侧其内径为稚管矢状径。推管的腹侧面是多个相同并排的不透声的声影暗区为推体.探头通过推间隙进行横切时,可见到上下两条增强回声光带,即是黄韧带和后纵韧带,内为不透声暗区,就是横切时的椎管图像,_上下间距为前后径,左右为横径(图6 105 , 106 )。
体表定位方法:两侧铭靖连线通过L3 ? 4 棘突间,向上移动探头为L3 ~。推间隙(间盘), 向下移动为L 。~。推间隙,两侧铭后上棘连线通过L S ,推间隙。向上依次类推。2 .经腹部探侧
纵切时可见到推体的无回声区,并可透过推体间隙看到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两条增强回声光带,在两条几乎平行的条状光带之间的无回声暗区即为纵切的推管,上下为斜矢状径。然后通过推体间隙进行横切探侧,可见到横切的椎体轮廓影,其中椭圆形或似三角形回声增强光环,内为不透声暗区,即是横切的稚
管内径,用电子尺测量前后径(斜矢状径)
和左右径(横径)。
正常推管为椭圆形或三角形,轮廓清晰,内壁光滑。腰推的各推管内径稍有差-别。腰部骨性推管测量平均值,前后径约、,为15mm ,横径约为20mm B 超经背部测量腰推管平均值,斜矢状径约为n ? 16mm ,横径为18 ? 23mm
(五)腰推管病变异常声像图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间盘突出物突向推管,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在相应的椎管前方显示回声增强的光团及压迹,此光团大多边缘规整,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通常病程长者、l ' gl 盘突出物会呈现部分或全部骨化,图像显示极亮光团,近似骨质的声像。病程短者,突出物尚未钙化,B 超图像为低回声,呈云雾状,要仔细辨认。间盘突出的节段依据体表定位来判定。突出部位则在横切探测可见位于左侧,右侧或是中央部,区分为中央型突出、侧旁型突出,与临床表现相符。我院两年来采用B 超诊断腰突症2 。。。余例,与CT 诊断符合奉为95 . 1 % ,与手术符合率为94 % ,准确率较高,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图6 108 6 109 )
2
.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狭窄从形态上区分成骨性椎管狭窄与软组织性推管狭窄,前者以先天性发育性因素为主,退变因素也很重要,后者几乎为组织退变所致。从B 超图像可见两种组织形态的狭· 一

窄。推体后缘增生、椎间盘骨化、小关节增生肥大,推板增厚等在B 超声像图上均可清晰辨认。对于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推管内脂肪结缔组织纤维性变,也均可表现较亮的光带或回声增强的光点、光团,使推管暗区变小,形状不规则。电子尺测量椎管斜矢状径与横径低于正常值。
3
.其它腰推管内病变
腰椎管内病变系一组临床症候群,除腰推间盘突出症、推管狭窄症较常见外,尚有推管内占位性病变,硬膜囊内外血管畸形,枯连性蛛网膜炎等病症。在B 超图像上可能出现相似的增强回声,需仔细辨认。上述病变的特点是出现增强回声的部位不在间盘突出处,常为多个节段或非连续性回声增强。硬膜囊外血管畸形部分病例发现有血管搏动。遇到难以鉴别情况,须结合临床、CT 扫描或推管造影作出诊断。
二、颈椎管B 超显像探测方法
(一)病人准备、体位、探浏方法与部位.
1
.病人准备
无需特殊准备。
2
。体位
病人取俯卧位,颈前屈,暴露颈项部、使其展平。
3
.探侧方法与部位。
( l
)纵切。于颈部中央,探头在颈椎棘突旁开1 .加In 处,与颈推基底部成15 “角,斜向棘突茎底和稚管内探查。
( 2
)横切。在各棘突I ' al 隙处,探头稍偏向头侧,对准椎管与推间隙探查。( 3 )体表定位:除颈椎1 ? 2 无间盘外,颈推3 ~了均可显示推管与间盘图像。颈推2 横突最大且位置在上,颈推7 棘突最长且位置在其它颈推下方。
(二)正常颈推B 超图像
1
.纵切
软组织回声下,可见到棘突基底部为驼峰状强回声伴有声影,在推lb ]隙处探侧可见到两条回声增呢的平行光带,即前方的后纵韧带和后方的黄韧带。两条光带之间为暗区,即颈推管,上下论为斜矢状径,用电子尺测盆其数值(图6 10 )。
2
.横切.颈推管为精圆形或三角形,四周为椎弓与关节突回声,两侧延伸为回声增强的横突,中闻为无回声区即颈推管(图6 111 )。

(三)颈推管异常超声图像
1
.颈推间盘突出症
颈推间盘突出物向后突人椎管,在相应的颈推管前方显示回声增强的光团。一般此光团较腰部推闻盘突出为小,边缘整齐或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突出物表现的光团在中央偏旁部位,横切时清晰可见,与临床症状基本相符。
2
.颈椎管狭窄症
此症的狭窄因素除推体后缘增生,关节突肥大及推板增厚外,还有后纵韧带与黄韧带的骨化或钙化。以椎体后缘增生和后纵韧带骨化更为多见。纵切时,推管前壁出现回声增强的光团,呈节段性,后壁出现密度较高的模糊影,椎管暗区缩小以至分辨不清。横切时,在相应椎管区可见前壁、后壁(黄韧带与推板)及左右侧隐窝等不同部位出现回声增强的极亮的光团,以此确定来自不同组织的狭窄部位。黄韧带在B 超声像上回声增强光带厚度超过4In 二者可定为肥厚,有临床意义(图6 13 , 6 114 )。
兰、稚动脉超声显像探测方法
(一)病人休位
取仰卧位,颈部略垫高,头部偏向对侧,探头在胸锁关节上方气省两侧进行检查。(二)探浏手法与部位
先找到颈推回声,即推体前缘强回声及推间隙透声区。探头稍向外侧转动,使脊推回声消失而出现颈椎横突强回声及后方声影,在两个声影之间即显示淮动脉回声。一般可探到颈推5 , 6 4 ? 5 3 ? 4 横突间椎动脉,呈间断节段状。检查时探头不能加压。
〔 三)正常锥动脉声像图
B
超观察椎动脉血管形态应注意管壁回声强度、厚度、内膜是否光滑及血管腔径粗细等。

正常推动脉在纵切面为两条平行的较强回声,内膜为低回声、光滑,可见管壁有轻微节律性搏动。用电子测量尺记录管径大小。如用彩色多普勒显示,可见管腔内血流方向、管腔大小、有无狭窄及湍流、有无闭塞;并以脉冲多普勒取样作出频谱分析,包括频谱形态、峰值流速、血流速度积分与血流量。据钱蕴秋氏报道,正常推动脉内径为3 . 66 O . 44 ( mm ) , 峰值血流速度(em / s )为45 . 7 8 . 15 ,血流速度积分为17 . 5 5 . 6 ,血流量(ml / min ) 173 . 4 74 . 6 .正常推动脉B 超声像见(图6 115 ) .
(四)异常推动脉声像图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推动脉声像图显示血管壁回声增强,血管内膜增厚不光滑与稚动脉狭窄等(图6 116 )。血管内膜增厚及不光滑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推动脉双侧显著狭窄,并显示血管壁回声增强要考虑有动脉炎。据张淑英等对62 例颈性眩晕患者的推动脉B 超探测,发现多数椎动脉狭窄系痉挛性、经非手术治疗管径接近或恢复正常,眩晕等症状获得改善或消失。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