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四本 实用颈腰背痛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七章 颈腰背痛的预防
内容开始
 

第七章 颈腰背痛的预防

对颐腰背痛的处理,不能仅仅满足于“治好病,,而应在治疗的同时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降低发病奉,才能真正达到减少患者的痛苦、巩固疗效的目的。现将颈膜背肩预防的一些具体向厄分述于下。

第一节姿势和休位

一,正常姿势与体位
人体直立时,在脊柱中线可见一条线沟,此沟上自枕骨、下荃第5 腰稚,沟的正中线即为淮休棘突所在处。除颈推及皿推外,自第7 颈推起均可沿此正中线清楚地摸到相应的棘尸门、突.借此可以洲知棘突的排列与脊柱的正常位置。正常脊柱有4 个生理性曲度,即颈椎前凸、胸推后凸、腰椎前凸及孤推后凸,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适应力学传导的需要,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也有利于活动时的灵活性,此外还增加脊柱吸收展荡的能力,加大了脚控和盆腔的容t 。若这些生理曲度发生异常改变,即为病理状态。人休在站立位时观察,其正常侧位轴线,自脸盖顶端,通过乳突、脑骨大结节、.股骨大传子至膝前部,最后至睬关节中部或其稍前方(约在蹂前,m 处)。正常后方轴线,自枕后结节起,与脊柱中线垂直平行,经过骨沟会合点至两蹂中间。当脊柱后凸或侧弯时,轴线即行偏离(图7 - l )。C :、T :、T : :及Los :为轴线重心线,亦为重力的转拆点,c 。、T 。、L3 、.为生理的度之顶端。
此残除轴线侧最外,也可利用体表的表面标志,观察体位是否正常.
1
.从后面观察,两侧肩脾冈之间所连结的水平线,相当于第3 脚推棘突平面,两侧肩脾骨下角之间所连结的水平线,相当于第7 胸推棘突平面,骨盆两侧铭睛最高点之间所连结的水平线,相当于第4 腰推棘突平面,两侧骼后上棘之间所连结的水平线,相当于第2 低推平面,亦恰为低铭关节之中心及蛛网膜下腔终末之处。2 .从侧面观察,乳突平面相当于第1 颈推平面,环状软骨相当于第6 颈推平面,胸骨的颈切迹(锁骨处),相当于第2 胸推平面,胸骨角扣当于第4 、’5 胸推间平面,胸骨体与剑突连结处,相当于第9 胸推平面,脐部相当于第3 4 腰推平面‘
二、脊往负盆的生物力学
脊柱过度负重及由此而引起的损伤,是颈肩腰背痛的原因之一。有人在人体内,在一定姿势和体位下,侧定推间盘内的压力,以加深对下腰痛的研究,发现坐位时,正常的腰3 , ‘推间盘内压力最高(每平方厘米10 ? 15k 幼,在站立时压力减低30 %左右。坐位时,正常人的腰椎下段推间盘要承受100 ~工7 skg 的重量,站立时要承受80 ? 1 20kg 的重盈。纤维环后方要受到相当大的拉力(每平方厘米60 ? sokg ) ,此点支持了推间盘后部的纤维环常有破裂的临床现象,以上研究可以说明,长期坐位工作的人在没有外伤、体为劳动的情况下,也常可发生下腰痛病的事实。其实,在下腰部推间盘所能担负的重量还不止于此,年轻人约5 ookg , 老年人约4 kg 。若屈膝伸腰位提10kg 重量,背伸肌要相当141kg 的力方可提起,若伸膝弯腰位,则提起时要用256kg 的力,若上肢伸向前方,则要相当363kg 的力t 方可提起。此时作用在腰。能;推间盘之力为282 ? 726kg ,甚至可高达1 , Zookg ,这样就大大超过正常推间盘所能担负的重里。这时躯干整体腹肌收缩,腹内压增加,成一空腔管,可以传导一部分力量,减轻下腰及腰舰推间盘所受的压力。在佩戴腰围及脊柱后方融合术后,推间盘内的压力可减少25 ? 30 %。
在经常持重或提举重物所致的腰背痛患者中,除推间盘病变外,疼痛还可由肋骨应力性骨折所致。若在较高位肋骨骨折,可有肌肉痉孪,呼吸受限制,局部压痛,仔细观察x 线照片即可确诊。.由于长期慢性咳嗽所致的肋骨疲劳性骨拆,常位于4 ? 9 肋骨,多位于外腹斜肌止点处及前据肌附着部。推举重物可引起浮肋骨折或其下方附着的肌撕裂伤。这些都说明,对于颈肩腰背痛,应密切注意其体位、不作姿势及负重力t
三、不真性姿势、体位与层痛的关系
日常所见的驼背、侧弯、过度肥胖、怀孕等姿势不良,容易引起肌力失调,破坏脊柱的动力平衡,甚至形成结构性改变,再加不合适的床铺、坐椅、衣服、鞋靴及工作中用力休位不当,都是引起姿势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良的姿势和体位可逐渐破坏体态平衡,并不需明显的外伤史,就可以患有颈腰背痛病。所以,养成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姿势与体位对预防腰背痛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止时的姿势与体位(图7 2 )
卧位时,床铺要合适、平坦、不能过短,否则会影响睡觉时的体位。仰位乎卧时,躯干应平直,下肢伸直微外旋,两臂置两侧,侧卧时,躯千应平直,所有四肢关节取屈曲位,应避免床铺下陷、弧形弯曲(如吊床),否则,使躯干及四肢处于不良卧位,会使胸腹受压、四肢受屈或牵拉。卧位时枕头要适中(一般高7 ? 9 cm ) ,并同时包括头后部及颈部,· 不能以手臂代替枕头,也不能侧卧位无枕,使头颈下垂至肩押部,当然也不能使枕头过高,否则可使颈部过屈或过伸。枕头的恰当使用,是进免颈部不适和“落枕”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可忽视。坐位时,坐椅的长度、高度均要合适.一般应与坐者的身体与大、小腿长度相称,坐位躯千部重盆要分布平均,脚要能平踏在地面,若坐椅附有手扶及靠背,则更为声宜。因椅子太高了,脚不着地,任意晃动,大腿部压力大而有碍下肢血液循环,可使脚呈马蹄崎形。椅子太低,旅、膝过度屈曲,压迫腹部,并使臀部负重力不均匀,一般易压住姗尾部引起尾骨痛。同时躯干前弯,形成驼背姿势,使胸腹腔容量减少,影响内脏功能。坐椅与桌子的高度要相称,尤其在学龄幼童,往往因坐椅太高而弯曲躯千俯伏桌面写字,坐椅太低也影响颈肩姿势,且十分损害视力。长期坐位工作的人,由于其颈肩经常处于前屈位,两肩臂仅活动于90 以下的外展、前屈位,久之易形成颈肩功能紊乱,是导致颈推病的因素之一站立时,应立直平视,头、肩、:膝、敬及蹂关节应在一直线上,腹部平坦,肩松弛,胸略前挺,保持轻度腰推前凸。最不良的姿势为头及骨盆向前突出,腹部前挺,胸平坦,有如长“s , 192

体形,长期穿高限鞋者.其硫及膝关节处屈曲位,使腰推出现前凸增加,丹部向后突出,身体轴线明显前移。影响人休姿势的因素很多,如工作中长期处于非生理性体位、环境、工作条件的限制、工作不热练、不良习惯以及疾患所累(如关节炎、过度肥胖、老年性骨萎编,肢态畸形等)等。
(二)玻行的姿势与体位(图7 3 )

 ( 1 )怜大肌瘫,( 2 ) 关节强宜,( 5 )

各种肢行姿势与步态
骨中肌有,( 3 》 股四头肌雍.( 4 )膝双砚关节强直l ( 6 )裸关节吸直

步态不正常时,即不能保持姿态平衡,导致身体过度摆动,步态不稳,被行原因主要有.
1
.肌肉神经系疾患所致
主要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疾病。
( 1
)誉大肌麻痹时(常常和股四头肌同时麻痹):当患者健侧下肢向前跨步时,其身休向后倾斜以代偿该肌功能不足,或以手压住患侧臀部稳定骨盆,然后摇摆前进。一193 ?

( 2 )番中肌麻痹时:当健侧下肢向前跨步时,其身休向外侧倾斜以稳定骨盆,如是摇摆前进。
( 3
)股四头肌麻痹时(往往与臀肌同时赚痹),有下列三种步态:① 患者用手按压患侧大腿前方跨步前进,② 步行时将患肢尽里作外旋位,以固定膝部于伸直位步行,⑧ 若两侧股四头肌均麻痹时,患者将身体向前屈曲,以保持两膝伸直位,以维持步行。( 4 )胫前肌群麻痹时.产生足下垂,步行时,患膝及足抬得很高,使足尖离地后,才向前跨步。
( 5
)脊皿捞共济失调性步态.由于脊皿后索病变,失去深感觉而致步态异常,因此患者只能用眼睛来代替一部感觉功能,即跨步很大,举步很高,将足用力触碰地面进前。在夜间则步行困难。
( 6
)剪步:多见于大脑瘫后,步行时两下肢呈内收交叉状,步态短促而缓慢,常须扶杖。
( 7
)小脑疾患时步态:特点为显著不稳定及不规则之步态。常因昏晕,有突然向患侧倾倒的趋势。
2
。骨关节疾患所致
( 1
)鸭步:见于两侧先天性魏关节脱位及臂肌失效的患者。左右摇摆前进。( 2 )掂步.多见于两锁关节已强硬患者(如强直性脊柱及髓关节炎后),两价不能前屈跨步,只能用两躁膝屈动作,将前足掂起,交替换步前进。
( 3
)半圈形步:见于单侧髓关节强硬时,患侧臀部后突,腰部前凸。步行时,患肢与躯千作半圈形旋转,向前破行。
( 4
)波浪式步态.见于两下肢不等长时、步行时,体重落于患侧,身体低下,落于健侧时则升起,呈高低不等波浪式步态。
( 5
)跳跃式步态:一侧肢体关我等有炎症时,持重时即感疼痛,即迅速将休重移向健侧,此时停留时间可稍延长,这样就出现了快慢不均长短不一的跳跃式步态。( 6 )膝关节强硬步态.患者先将患肢挥出,或利用耸肩动作,提起患肢迈步。当上楼梯时,患肢后上,下楼梯时,患肢先下,坐位时,患肢向前完全伸出,穿鞋、袜均感不便。(了)蹂关节强硬步态:踩关节在起步时缺乏原有的弹性路屈动作,因此,当健腿向前落地时,患侧膝关节必须保持伸直,同时将腰前屈,以代偿患躁之背屈。此外,上坡及蹲下时,只能用患足前方之璐趾关节负重,下坡时,患睬向前举步,只能以足跟落地。长期破行步态,常能千扰腰部的平衡与稳定,而发生姿势性腰痛。
(三)妇女的姿势与体位
妇女腰背痛的发生率比男性多3 ? 4 倍。除导致男性腰背痛的各种因素妇女均可同样存在外,其他还有妇女特有的生理心理因素。在姿势与体位的特有变化方面,一般可分为外在与内在的特殊性来阐述。
1
.外在特殊性
女性青春期发育比男性稍快,且婚后、怀孕、产后、绝经期等各期身体变化显著,外在姿势与体位的改变明显。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若不能与生活、生理等因素协调,往往容易引起姿态性变化。此外,月经周期引起的情绪不安定以及性交姿势不良等,均使妇女易致搜背痛。
2
。内在特殊性
( l
)子宫或附件等位置不正,引起自律神经及脊神经的刺激,导致腰痛。· ( 2 )女性身体结构如肌肉、韧带等的强度比男性差,再加月经、妊振、怀孕等生理因

素,易使骨盆关节松弛,尤其是经产妇,其子宫支持带,如能骨子宫韧带呈扇状扩展于骨盆侧壁,任何牵扯、松弛均可引起腰痛。
( 3
)骨盆内血管及淋巴分布丰富,如子宫、阴遣静脉丛、膀睐腔静脉丛、卵巢静脉丛

等,相互密集吻合,容易引起充血、炎症、肿胀等刺激,而致腰痛。

第二节运动和银炼

一、脊柱运动的特点
脊柱是人体重要的负重部。脊推骨有软组织连结,依靠深在的韧带和推间盘联系而维持脊柱的稳定,称内在稳定因素。‘依靠外在肌肉联系的称外在稳定因素。脊往在平衡、稚定的情况下,有利于脊柱的各种活动,并保证骨关节及推管不受损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功能上是互为相补,内在因紊的不足之处,外在因素可以代偿补充,如由于韧带松弛、损伤、推间盘退行性变、而引起的生理障碍,可导致外周腰背肌肉痉挛,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在外在因素遭致病变障碍时,也容易影响内在因素,临床大经常见到由于腰肌、腹肌萎缩,使深部韧带等组织过度负重,导致腰背失稳而产生腰痛。因此,内外因素经常失调易导致脊柱的损害。在颈肩腰部各种复杂的功能活动中,除由内部韧带、骨骼支撑外,还需依靠外周附着的肌肉群来完成。肌肉不仅要维持平时河、肩、腰静止时的姿态,还要在活动中适应各种动力学的变化(如拉力、压力、剪力、切力、推力等),因此,肌肉要有充分的贮备力全,否则容易引起外伤、劳损、炎症及其他病理变化。在肌肉活动过程中,要始终维护相互乎衡与协调,尤其在颈肩部,其活动灵活度较大,关节结构稳定性差,因此更要依靠强有力的肌肉保护。此外,颈肩部肌肉纵横交错,深浅重盈,在活动中要始终伸缩有序,相互协调。仅肩脚骨就有17 块肌肉附着,有些肌肉如斜方肌、提肩脚肌、大小菱形肌等,与颈部活动有密切联系,一旦由于负重外伤、姿势不当、体位失调、肌肉萎缩或肩脚骨下垂等因素发生间题,就可牵涉到各组肌肉之间的平衡。提肩脚肌在肩脚骨内上角止点处,应力较大,颇易引起劳损,产生肌痉挛、疼痛,逐渐影响到斜方肌等其他肌肉的协调,使活动受到限制。此外,还可由于颈神经刺激引起颈部肌肉疼痛。这种错缘复杂的因素,还可使疼痛扩散,由此再继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如代谢产物积聚、水肿、粘连、炎性产物等),形成新的疼痛兴奋灶。由此可见,了解“肌力强度、平衡协调,等基本概念,不仅对维护脊柱正常功能与姿态,而且对临床诊断和锻炼防治,也有十分重要意义。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并间接和直接地与上、下肢相连系,这样在活动时有助于保持全身的平衡,例如手提或肩抬重物,主要就是依靠脊柱的灵活调节来取得平衡,维持其稳定性。因此,在任何劳动中,保持脊柱的平衡性、稳定性及灵活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脊椎关节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种活动,若将各个活动方向连合起来,即为环行活动。颈推除上述活动外,还可有点头、摇头两个动作,发生于裹枕和寰枢关节,胸推以侧屈和旋转活动为主,伸、屈活动较少,腰推则以伸、屈活动为主,也可有侧屈,但几乎没有旋转活动。脊柱的活动范围,以颈推及上腰推最大,尤其在颈胸交界及胸腰段交界处,因此,外伤性骨折最多也发生于此处。脊柱的各种活动幅度以腰推的前屈度最大,脚推最小,侧屈以颈推最大。正常腰前屈时,腰推和骨盆应同时屈曲,看起来曲度很柔和而回滑,无住直,若腰推有疾患时,腰部即不敢活动,只能依靠骨盆旋前、髓关节及胸推屈曲来代偿腰部屈曲,因此背部僵硬如板。若张骼关节有疾患,则骨盆不敢旋前,只能依靠腰推使躯千向前半屈,姿态很特殊,应注意观察和区别。
了解脊往各段运动的特点,有助于在平时尽力进免不合乎脊柱生理的活动,并对如何开展合适的防治镶炼,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运劫和报炼的作用
1
.增进脊柱周围肌肉的外在活力,从而加强对内在因素(深部韧带、推间盘等)及脊柱骨关节的稳定性。
2
.防止和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不仅有助于外观健康体形的发育,而且在工作中可减少疲劳,提高工作效益。
3
.防止肌筋膜挛缩.‘使肌肉活动伸缩有序.尤其对筋膜的损伤和孪缩,往往是使肢体活动降碍和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期如不及时纠正,最后必然影响到关节功能。4 .保证肌肉和脊往周围组织血液循环旺盛,有足够的能盆来源和贮备,加速排除肌内积聚的代谢产物。
5
.加大肺活t ,提高血液含氧量,· 促进内脏功能,增进全身体质。
6
.对组织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因素,通过有序的、适当的锻嫉,往往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里要提出的是,有关硬脊膜粘连、受压所引起的颈腰背痛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固然,推间盘突出、神经根减迫、骨质增生等确是颈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但这些病理基础往往也会伴有硬脊膜刺激因素。将神经根下方突出的推间盘摘除后,若仍移留硬脊膜前方的粘连,效果往往是不满意的,因为硬脊膜的前方(不是后方)是敏感的,再与含有丰富感觉神经的后纵韧带粘连,导致疼痛。此外,硬脊膜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颈部屈曲时,硬脊膜在椎管内的活动度要比颈仰伸时的活动度多3 om ,故颈推屈曲时,硬脊膜就向上移动,如此时其活动度’因某些因素而受限制时,就会使敏感的硬脊膜受刺激而引起疼痛。胸樵或腰推推间盘突出时,也可因颈屈而致到疼痛。直腿抬高动作可使硬脊膜向下移动1 ? 2 Inm ,即使这些轻微限制,也可引起明显的阳性体征。若将颈屈和直腿抬高结合起来,则可加剧疼痛反应。俯卧位屈膝姿势可牵拉第三腰神经根袖及附近的硬脊膜。
硬脊膜痛分布可以是局部性,也可为牵涉性,分散到其他部位,但它并不按照神经的支配区或脊髓节段而分布,疼痛甚至牵涉到脊髓节段以外的区域,并在其分布区外出现局限性压痛点,经活动后可消失。例如在第5 腰推水平处的硬脊膜痛,可牵涉至腹股沟处、腹部或下胸部,如仅有此牵涉痛而无腰痛时,就会被误认为是由于内脏疾患所引起。
通过运动和锻炼(有时加封闭),往往可使这类疼痛短时间内解缓或消失。三、颐离娜疾痛与银炼
人到中年,常见颈肩疼痛、上臂不能抬高及自律神经失调症状(视力模糊、头痛等), 往往诊断不清,误认为官能疾患。这些现象绝大多数是由于长期没有注意颈启部的运动和锻炼,致使后期颈肩功能失调,加剧劳损、退变,甚至结构性改变。多年来的工作姿势,处于前颈屈、两上肢仅活动于肩外展9 。。以下的水平位工作,平时又缺乏抬头、’上肢高举等平衡性体育锻炼。久之(数年至数十年),颈肩部逐渐发生症状。衰枕关节,颈后肌肉、肩脾骨内上角(提肩脾肌止点处)与腋窝缘及脓二头肌健沟处,均有压痛。如不能及时诊断,拖延时日很久。
只要确定诊断,了解病因,处理的方法是很多的,但决不能忽视正确的防治性锻炼,现就“锻炼方法”阐述于后,只要持之以恒,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锻炼操作:整个操作中始终贯穿着“仰头抬臂、协调平衡”的要求。操作t 因人而异。

(一)舒展背从(预备动作)
站立位,两足略分开。两手掌按摩两侧臂部幼次,然后以两手背按靡下腰部50 次,最后以食指指尖尽盆按摩肩背部100 次,越向上端越好。
(二)仰首环天
站立位,两足分开,头及躯千略向后伸,一手支撑腰后方。开始头及躯干转向一侧,远视天际最远处,并以另手手指与视线同时指向远视处,逐渐转腰仰首,与手指一起环视天.空,直至对侧天际处,然后更换另手支撑腰后方,同法操作。如是1 。~20 次。(三)双手托顶
站立位,两足分开,两手手指交叉相插,两上臂与肩平面平举。开始时将掌心尽力向下压,同时屈曲的两肘关节向上抬,形成对抗性活动。此时患者可感觉肩下有牵拉感觉,使筋膜松弛,然后反转交叉指手掌,掌心向上伸直两上肢顶举,同时头后仰,直视手背。如是多次操作10 , 20 次。
(四)单手托顶
立正位,两手尽t 背屈,一手向上挺举,另手向下牵压,使两上肢形成上下对抗性伸展,同时头颈转向(上肢下压)一侧。如是左右交替10 ? 2 。次。
(五)侧腆伸肩
立正位。左足持重,右足尽力提起,足雄屈,同时躯干向左侧侧曲,右上肢徽屈向左上方举过头顶部,左上肢徽屈向右下方绕过腰背部,然后再慢慢将体重移至右足,如是重复交替操作10 ? 20 次。
(六)颐脚旋后
站立位。右足向后与左腿交叉,再将上身转向左后方,两上肢肘微屈,亦乘势旋转,双眼向后看。如是来回摆动数次后,右足收回呈站立位。然后再将左足向后与右腿交叉,上身转向右后方。这样交替作10 ' 20 次。
(七)鹰飞马跳
两下肢外展半蹲位。两上肢伸直外展高举,两碗尽力掌屈,同时两足尖贴起,微使大腿平面拾高,但躯干仍保持原位不动,然后两上肢压向下方,两腕自掌屈立即转变为背伸,同时两足跟也随着落地,躯千不动两下肢仍保持外展半蹲位。两眼平视。这样上肢举落如鹰飞,下肢掂起如马跃。作30 ? 50 次。
(人)居魏仲嘴
站立位。左足持重,右下肢俄、膝关节尽力屈曲上提,踩拓屈,同时左上肢伸直上举,右上肢伸直后伸,头转向右侧,然后恢复站立位,再将体重移向有足,左下肢向上提起,同法操作,如是交替锻炼10 2 。次。
(九)扩肺松肩
站立两足略分开。两肩向后扩胸,头略后仰,然后将双肩作上下提降动作30 ? 5 。次。(十)托天枉摇(收势动作)
两下肢分开早外展微蹲位,两上肢肘微屈上举,前臂尽量旋前,使掌心托向天空.头后仰看远方。轻轻摇摆躯千30 ? 50 次,即收操呈站立姿纸操作毕。
有计划地运动与锻炼是颈肩疼痛十分有效的措施,若再辅以其他治疗,则效果更佳。四、腆背邵功能活动与银炼
在人类直立体位中,下腰腰纸部处于重力传导的枢纽地位,是躯干重力的过度地带与桥梁,下腰部位于身体的中点部,在活动中所受的杠杆性曲拆力和剪力也最大,因此,在艘背部承担的动力学和静力学的双重负荷也更为突出。在坐位、站立位等静止体位时,头、四肢等各关节均可交替休息,而腰背则仍需持续地维持肌力及体位平衡。这样,腰部实际所做的功及劳动时间,要比其他部位多得多。
从功能上来说,腰部应具有三种性能,即活动的灵活性、持久的平衡性和坚强的稳定性。但在解剖学上,腰部的活动却受到一定的限制,且其各方向的活动范围也并不一致,个体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一般限制腰部过度前屈的组织结构较多,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横突间韧带以及腰推骨与推间软骨盘本身的形态所构成的生理性前凸,而限制腰部过度后伸的组织结构则较少,仅为前纵韧带、棘突及关节突关节.由此看来,腰部处在后伸姿势及后伸动作时,所受解剖学上的保护较差。而在日常的劳动过程中,却以上述的后伸动作为主,如挑担起肩、扛物、举重及其他从腰前屈位向后伸的各种动作。因此,下腰部后伸性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疼痛大多集中在腰下部及腰姗关节。当人体自立位开始向前弯腰时,能棘肌(背伸肌)必先持续收缩,以保持下腰部关节的稳定与平衡,这样有助于腰部继续向前屈曲。此时若引起扭伤,往往以腰部肌筋膜为主。只有在脊柱继续屈曲,胭绳肌紧张,般棘肌完全松弛,脊柱已失去肌肉收缩的保护时,外力作用才全部集中在脊柱后方的各个韧带上(如棘上韧带、棘闻韧带等),此时若发生扭伤,往往以韧带性为主。若人体长期处于缺乏肌肉保护的弯腰位工作,或因过度的屈曲而致外伤时(如重物突然落在屈曲位的背部),也可引起这些韧带的损伤,最重时,还可致脊柱压缩骨折。由于腰部前屈所造成的各种损伤,都属于屈曲性损伤,多见于脊柱胸腰段处,疼瘤也集中于下背部。在腰部自完全前屈位逐渐转变为直立位的过程中,尤其还要从地上拾起重物时,由于此时背伸肌肉仍旧处于松弛状态,因此,开始时后伸腰部的肌力不足以应付重力负荷,外力作用大部还是落在韧带上。这时所造成的损伤,虽然搏部处于屈曲位,但实际上是属于后伸性的。当腰部继续后伸,其背伸肌的收缩力皿逐渐加强,上述限制腰部前屈的各种韧带则相对地呈松弛状态,因此,此时所发生的扭伤,并不是松弛的韧带,而是正在强烈收缩着的肌筋膜组织,.若后伸力量过大,由于前纵韧带较为坚强,不易断裂,故容易引起棘突或小关节的损伤。所有因腰部后伸所造成的损伤,都属于仲展性损伤,多见于脊柱腰孤部。由此可见,腰部的后伸动作保护差、力盆弱,但在日常工作和劳动中,却恰恰以后伸动作为主,腰部又是力盈传导的集中处,因此在防治腰痛锻炼方面,加强腰背部伸肌、臀肌的肌力是第一重要的任务。此外,由于躯千是一个整体,在负重时,腹肌收缩,腹内压增加,形成的圆简形空腔管,对传导一部分重力,减轻腰部承受力有重要意义,因此,腹肌的锻炼就成为第二重要的任务。其他有关配套的肌力,如胭绳肌、股伸肌、排肠肌,以及平衡运动的锻炼,为第三重要任务。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巩固地完成锻炼任务。此外锻炼对硬膜性粘连所致腰痛,有时也可减轻或消失。
锻炼操作.整个操作中始终贯穿着“循序加强三条线肌力,不忘配合各关节平衡”的要求。操作量也是因人而定,不可超量,但要持之以恒。
(一)腆背从及赞机锻炼(图了一5 )
1
.俯卧法
( 1
)患者两下肢交替作后伸上举动作。
( 2
)腹部垫软枕,两上肢外展将手握住床边,两下肢(或单肢交替)同时作后伸上举动作。以后还可于蹂部悬吊重里.作抗阻力性后伸上举锻炼。
( 3
)姿势同上,两下肢固定不动,上身逐渐向后作背伸运动,熟练后,再于前臂部悬吊重最,作抗阻力性背伸运动。
( 4
)两上肢向后伸,两下肢及上胸部同时离床,作背伸运动,如是维持数秒钟后,再行恢复俯卧位休息片刻,以后同法继续操作。
2
.仰卧法
( 1
)头和四肢支撑过伸法.即以头、双肘及双足为着力点,用力将躯干和下肢离开床面作过伸锻炼。
( 2
)头和双足支撑过伸法.以头和双足为着力点,两上肢置胸前方,用力将躯千和大腿离开床面作过伸锻炼。
( 3
)双手和双足支撑过伸法:以两手掌和双足为着力点,头部、胸部和大腿均离开床面作过伸锻炼,此操作比较困难,如能力不支,可因人而异。
(二)腹从极炼(困7 6 )
1
.患者仰卧,两手上举将手掌托抱后头部,两敬、膝关节屈曲,足底平踏床面,以上作为锻炼前的准备姿势。然后尽t 屈曲两碗、膝关节,使膝前方贴近胸壁,再逐渐恢复至准备姿势。
 2
.准备姿势同上,并逐渐坐起,同时将上肢向前举,举动上身前屈(两下肢准备姿势不变);
3
.上述两操作的联合动作。
4
.准备姿势同上。两手掌托抱后头部,两下肢微屈并逐渐向上抬举,其高度为45 ' ? 幼,。
5
。准备姿势同上,两手掌托抱后头部,两下肢微屈,同时上身坐起至45 半坐位。6 .准备姿势同上,两下肢尽t 屈曲,同时两肩离床向前.使脊柱甄度屈曲。7 .准备姿势同上。上身逐渐坐起,同时两下肢尽t 屈曲,使膝关节前方贴近胸壁。(三)胭绳机镶炼(困7 7 )
1
.患者仰卧,两手掌抱后头部,两下肢交替作直腿上举90 的动作,小腿再屈至90 .。2 。患者俯卧,用力屈曲膝关节。以后逐渐于蹂部捆扎重量后再同法屈曲膝关节。(四)段仲从、股收从等椒炼(图卜8 )
1
.患者平卧位,两下肢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作肌肉等长收缩运动。2 .患者仰卧,两下肢屈曲,小腿平举,然后作两大腿分开、合拢的交替动作。最后两镜、膝关节尽量屈曲,再乘势用力前伸踢出。
(五)乎衡运动(国7 g )

自动活动(徒手操作)
( 1
)患者取爬行位,两手掌及两膝着地,然后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同时作乎举动作,稍维持数秒钟后,再以同法作另侧上下肢活动。

( 2 )患者站立位,上身逐渐前屈,同时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作平举动作,稍维持数秒钟后,再以同法作另侧上下肢活动。2 .器械活动一般在体疗室或功疗室活动,增进功能、完全康复痊愈的目的。在医疗器械的辅助下循序锻炼,从而达到肢体活动乎衡、颈肩腰背功能不是孤立的,可分割的联系,存在着共济协同作用,因此锻炼颈肩腰背肌,它与周围肢体关节活动有着不也同时包括了胭绳肌、股四头肌等四肢的肌力和运动,这样才符合于一个整体,原有的颈肩腰背痛治愈了,但四肢关节功能失调,充分发挥完成工作任务的全部作用。例如伸舒关节困难,那么,这种平衡降碍实际上就是功能障碍。反之亦然,四肢关节功能正常,但颈腰疼痛,俯背曲腰,无法工作和生活。若令其作拉锯、刨木、写字、作画,都会相继发生困难。器械活动是加速平衡运动效益的一个方法,它不仅可重点锁炼肌力和关节,而且可使整休协调。
以上各种锻炼前,最好先施以适当的理疗与按摩,以增加活动效果。

第三节劳动保护

在日常生活、劳动过程中,难免有些时候于非生理性休位活动,但应及时改变各种环境和条件,取得机体的平衡。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应该选择最合乎生物力学功能条件的体位,也就是选择最佳的劳动姿势和体位下,创造最佳劳动效能。如运动员要在最正确的姿势下,才能发挥其全部技能,取得优胜。生产劳动过程中也是一样。要做到“省气力、能持久、无损害、效益大”的要求,这就是“劳动保护”的目的。
劳动保护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端正和握高认识
首先还是从思想人手,加强预防教育‘宣传颈腰背痛的基本知识,使息者对这类疾患有正确的认识,消除顾虑,能逐步掌握自已病情,配合防治工作。此外,述应科学地注意劳逸结合、劳力适度,在每日工作后,应重视对疲劳的消除活动,如颈腰部自我按摩、改变工作体位以调节肌疲劳现象、工间操、简易太极拳等,对坐位工作、阅读文件和写字多的患者应注意头颈后仰及两臂外展抬举等活动,对平时须仰头工作者(如电主、油膝工),应注意反方向的操作活动,以取得工作体位的平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按时操作,并持之以值,养成习彼,贯穿到生活和工作中石
二、保持正确体位和活动方法
可以减轻不必要的能t 消耗。多数腰背痛患者是由于工作中不注意适当体位、姿势不良及用力失当所致,例如坐着工作的人要经常改变和调整体位,成稍事站立后再继续坐位工作,站立工作为主的人,应及时在情况允许下,作双臂上伸及蹲体动作,这样可使颈腰部肌肉及骨关节得以调节,捎除疲劳,延长肌肉耐力。换句话说,应该随时防止在一个固定的休位下持续工作过久,尤其对站立工作较久的外科医师、护士、民苦等,应学会“站立平腰保护法”,即让患者轻轻收缩两侧臀肌,两膝微屈,此时骨盆转向前方,腹肌自然内收,腰推生理前凸变平,藉此调节脊柱负重线,而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卧位时,应注意休息姿势,避免在不平坦的床上或伸不直身子及双腿的葱床上睡觉。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据各人情况而异,一般为7 ~伽m 较为适当,枕头的宽度也要合适,要将头及颈部垫托,颈部不能悬空,否则人睡后,肌肉松弛,颈部即过度前屈,容易引起颈部不适或落枕,此外枕头也不可过度柔软,使头颈陷下,很难取得正确的高度。自卧位起床时,最好先取侧卧位,将两小腿离开床面悬垂床边,然后在两上肢支撑下,使上身自侧方坐起,比自仰卧位自床面直接坐起要省力得多,且可以进免由此而发生的突然扭腰或慢性腰痛的急性复发。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两足后移,前身前倾,使上身力盈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对弯腰工作多的擞运工,在移动重物时,应尽里采取屈旅、膝关节的方法(避免在两膝伸直位下弯腰),将重物抱一203

贴胸腹部,哲时停止呼吸,搬移重物。高处跳下等动作,均应采取保护性屈曲体位,因为伸直性休位,在运动中容易使腰部变成曲折力的集中点,引起外伤。如推重物时,若两肘及两下肢微屈、躯千前倾、取保护性力学体位,这样除推力外,连体重重力也参与了向前的动力,反之,则其抗重力的作用点几乎都落在腰上。登高或上楼梯时,也应注意力量的分配,例如上楼梯时,躯干应略前倾,下肢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小腿三头肌,下楼梯时,尤其在两下肢交替换步时,主要力量集中在股四头肌,上山坡时,足跟按山坡的斜面而呈高度躁背屈位,这时主要小腿三头肌反而省力,而增加了股四头肌的力量,下山坡时,足呈膝屈位,距骨后部进人内外踩之间,此时关节稳定性差,容易引起蹂关节扭伤,因此,尽盘以足跟落地,比较安全。山地斜坡登高,引起机体极大的肌力消耗和体力紧张,因为其能量消耗不仅用于水平方向的移动上,而且也用于身体抗地心吸力的登高上。身体登高所作的工作里,要比水平移动时大16 倍,下坡时的能t 消耗也比平地移动大1 倍。高山达2500 .即可开始出现高山症状,按照各人的体力症状不一,一般有急剧喘息、肌乏力、疲劳快、头晕、恶心及肌肉展颇等,严重时甚至昏迷。这时血压脉搏升高,或升高后降低。此外炎日照晒还可遭受紫外线损害.故应面涂凡士林等防护剂及戴防护眼镜等。因此登山时要配合呼吸,有节奏地缓慢举步,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吸气时跨一步,待吸气完呼气开始时再跨一步,如是慢慢拾级而上,无须休息。下山时,最好用手杖,上肢伸直下垂,自腕横纹至地面的距离,是手杖作用最佳的标准长度。飞机、汽车、坦克的驾驶员坐位的高度、柔软度及两下肢的屈曲位置,均应要求适合,坐时背及腰弧部应依靠椅背,两肘及两下肢呈半屈曲位置,也就是说,取得最佳的屈曲性保护性体位,任何违背这些原则的姿势,都容易增加颈腰背痛的机会。由于长途驾驶而发生的颇波和展动,尤其是坦克驾驶,也被认为对机体十分有害的因素,这种机械震动同时也引起人体骨骼的共振,日久,可导致疲劳性骨损伤或加速退变,对颈腰背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上述的这些事例仅是日常在生活上、工作上经常遇到的一些细小动作,这些细小动作的总和,是劳动和工作生活中的大组合,不从这些细小动作注意预防,日久就容易引起颈腰背病痛,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三、幼强体质,摄高帆体附力和抵抗力
(一)有规律地进行预防性舰肉锻炼
具体方法已由前述。此项锻炼方法适用于每一个人,尤其对运动员、新兵人伍前训练非常合适,使他们在接受复杂的训练之前,先已具备坚强、灵活而稳定的肌力基础。此外,在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劳动之前,如游泳、长跑、跳高或施工等,都应选择适当准备动作操练,加强肌肉与关节的适应性,防止外伤。
(二)有步骤地开展衬寒训练
如冷水洛、冷水按摩、冷水游泳等,对冷水浴锻炼要逐步降低水的温度,持之以恒,要求第1 周温水淋浴,第2 3 周冷水擦浴,以后根据各人体质慢慢进入冷水淋洛,其水浴温度先在8 ? 18 。冬季冷水洛,室温应保持在17 ? 20 之间,时间一般数分钟,根据各种不同的体力情况,直至冬泳。
(三)提偏工j . 1 操与工后操
根据不同职业和工作体位,选择肢体对抗平衡操作,如坐位低头工作的人,以伸臂仰颈为主,再加腹肌练习,因为坐时腹肌往往长期松弛,重力全部落在腰背肌上,这是为什么坐位者容易发生腰背痛与强调多练腹肌的理由。平时还应随时作“托天轻摇”动作(即在下肢微屈,· 两上肢上举,前臂旋前,手掌托天,头望天空,轻摇躯干),这样不仅可使腋窝下容易收缩的肌筋膜拉开,防止挛缩而引起拾臂困难,而且可以消除长期坐位姿势的疲劳,使机体保持平衡,增加工作效率,长期站立仰头位工作的人(如电工、油漆工),虽然例数较少,但在工间能经常作屈曲性保护姿势,如抱膝、躯体弯弓姿势,可随时取得机体平衡。对经常发生颈肩痛、上背痛者,经常作“单顶托手”操,或手拉单杠,以自己的身体为重里,进行单肢或双肢交替悬吊,或以双手向后背部作向上爬行活动,这些对调整颈肩背部的肌肉平衡、关节协调、防止肋横突关节嵌顿,均十分有益。此外,对右利者,还应多作左手活动,如滚动健康球、左手持筷用餐,左手拍球等,这对提高长期处于静止的右侧大脑皮质的兴奋,有很大帮助,有人称“手是表现于外的脑”,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提高右侧大脑皮层的功能,提倡多作左手操作锻炼,很有实际意义。古今中外诸多的书法家、画家、雕刻家,大多年老而智不衰,与他们平时多用手的精巧活动,手脑平均发展有关。
提倡工间操及平时操练,不仅可以起到预防颈腰背痛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由此而强筋健骨,增进全身的抗病能力和身体素质。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完成各种防治操练和劳动保护。信心是推动不间断操练的重要动力,即使是一个极度衰弱、行动不便的人,只要有信心和从滴点做起,就能取得胜利和成功,例如在慢性病或瘫痪患者恢复期很慢,由此而丧失信心,可能带来永不恢复的结果,如采取积极态度,又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生活自理,甚至部分恢复工作能力。因此,我们对这类患者应首先开展“舌运动疗法”。息者不能作肢休大幅度操练,那么就从伸一伸舌做起,作为操练的第一步,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对健康恢复十分有益。因为舌在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舌有丰富的纵横交错的肌束,活动灵活,舌下有较多唾液管开口处,使口腔及舌润湿,舌的血管、淋巴管极为丰富,舌运动可促进其流通和回流,舌有4 种不同的神经支配,如舌下神经、舌神经、舌咽神经及喉上神经,大脑的前中央回下端,掌管舌皮层运动区。由此可见,舌的生命潜力很大,舌运动开展后,不仅促使唾液大盘分泌,增进消化机能,而且还可提高与舌有联系的神经中枢功能作用(对舌下神经核周围的延髓中枢、大脑前中央回下端的舌运动皮层区)。因此,大力提倡因时因人地开展各种恢复性操练,对劳动保护可发挥积极作用。
(四)t 度胜体夜劳后的保护和恢复方法
一般以热水浴为主,辅以按摩,可加速组织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排出,提高肌肉神经营养,增进肌肉贮备力里和耐力,即可迅速消除疲劳。有人用感应电流作肌肉疲劳消除试脸,证明用4 。、45 热水袋作用于已疲劳的肌肉,15 分钟即可使疲劳完全消除,且可延缓以后疲劳的再度发生。此外,采取俯卧下肢屈曲的体位休息,使疲劳及疼痛很快消失.
四、防止不合理的超t 负荷,科学地安排劳逸活动
应定时对各种不同劳动强度,按照实际体力、技熊、人数,年龄等不同情况,分配任务,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长期坐位工作者,应选择在工作间歇,站起来活动一番,看看远方,哪怕是几分钟也是有益的,同理,长期站立位工作者,在能坐着的时候就不站着,在此,尤其要强调在疲劳发生之前就要休息,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脏的工作且可维持数十年、近百年,为什么不产生疲劳?其奥妙就在于它在每次收缩之后,有个完全的休息期,而且其收缩所作功的时闻,远比休息的时闻为短,美国工程师泰勒对工人的劳动进行了科学的观察,发现一个工人一天装12 . 5 吨生铁,已是精疲力尽,但若按照他安排的时间去工作和休息,即在他疲劳之前就让他休息,在1 小时内工作仅26 分钟,其余时间均休息,结果这工人一天装完47 吨生铁,且未显出疲劳。由此可见,科学的安排甚为重要。五、清除对机体各种不利的刺激因案
如没有预料的气象突然变化(气温、气湿、气流和幅射热作用等),电磁辐射(红外家紫外线、x 线等),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不合理的劳动组合和制度,不适宜的劳动条件、环境、工具和方法(通风、取暖设施、照明条件、尘埃过多、工具陈旧,施工方法落后等),劳动情绪不高、精神紧张及无效体力消耗等。
(一)预防气象突然变化
尤其在高原地区、季节转换、设备简陋及思想没有准备的环境和条件下,气象突然变化是一种对机体非常有害的刺激因素。海拔高度愈高,气压愈低,机体容易因缺氧而引起呼吸功能改变,肺通气t 逐渐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抑制神经系统,出现昏迷。在低气很时,风速往往较大,空气干燥,这种低气湿现象也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越是高原,越常出现低气湿环境,空气中水汽含里减少。此外寒冷、高温或是气温急速变化,都是使机体防御功能降低,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外,容易引起肌肉痛、颈腰痛及关节疼痛。(二)尽力进免无效的体力消耗
这方面所要做的工作很多,现只着重谈一谈“动力定型即问题,人体作业时,各器官和各系统的生理机能都在活动,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等,尤其在神经系统,器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此对热最消耗虽不大,但对机休影响很大,刺激过度集中在比较少数的大脑皮层细胞内,久之不仅机能耗损加剧,随而产生抑制现象。这也说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互联系的道理。因此,当机体长期进行同一劳动时,尽力通过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作业的“动力定型,,使各器官和系统在劳动过程中,互相配合协调,反应迅速,减少不合理紧张情绪,使能最消耗大为节约,且提高了工作效力,这对机体极为有利。同时还须照顾到训练方法及劳动者的健康营养条件(如营养热最供应、尘埃、噪音、通风等)。因此,强调改善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技能,掌握熟练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劳动紧张,保持劳动节律性、持续性和系统性,形成“动力定型”劳动方法,逐渐达到尽力琏免无效的体力消耗。
(三)及时治愈影响劳力发J 挥的徽小疾忠
如腹病、腹股沟病、手指狭窄性健鞘炎、皮肤疖肿及其他职业性的运动困难疾患等,因为这些细小疾患在平时,并无特殊影响,一旦参与劳动后,这些疾患即变成劳动进程的阻碍,牵扯肌力和肢体协调的发挥,并逐渐加重,直接影响工程进展。
六、加强各项预防和保护描施,吮立定期检修滋配和更新洲度
对特殊劳动工程,应设置必要的预防器材,如工作保护性腰围和腰带、护碗、护膝等。对一些使用年限已久的工具和设备,应定期检查更换。此外,还提倡技术革新,改善劳动条件,改革劳力制度,提高劳动效益。
七、加强卫生监.,组织卫生人员定期饱回
发现间题,及时提出预防意见和改革措施,纠正不合理现象。并反复宣传颈腰痛防治知识,发现急性颈腰痛者,应立即治疗,并在彻底恢复痊愈后,再进行负重劳动,以进免转为慢性颈腰痛。对巳经转为慢性者,应逐一登记,以便计划治疗,研究对策,达到防治双结合的目的。
以上一些劳动保护措施,应根据实际及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一切都要从“防”字上着脱“治,字上着手,努力改革,提高效率,从被动转为主动。
(文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