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四本 实用颈腰背痛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九章 颈部疼痛性疾患
内容开始
椎与枢推间关节位置不对称,衰枢偏斜。必须提出,临床症状往往并不与x 线检查所见完全相互成正比,这时,应以病史。临床症状及物理检查中得出更多有利于诊断的依据。(三)治疗
一且诊断明确,恰当而温和的手法搬动是有益的,而且会得到豁然而愈的治疗效果。有时在某些患者,临床上并未诊断出衰枕关节交锁,但由于在某次或某些活动中,突然自动纠正而复原,症状和活动限制立即消失,说明手法搬动还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本症诊断往往并不那么肯定,或遇依据不足时,手法搬动是有一定危险的,因此作力所能及的、有计划的自动颈部活动,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不仅对患推作针对性颈部活动,而且也安排一定的程序作其下部颈推的活动。坐位或站立位可以操作,卧位头下垂位也可操作。操作中应当十分注愈.( 1 )要有医务人员指导下操作,( 2 )避免急燥、猛力,( 3 )在可以忍受疼痛的幅度下作各方向自动活动,( 4 )操作活动中不要过分太多地集中于患推,有时作下颈推活动的效果,也是惊人的。
其他可因人、因地制宜地加用辅助疗法,如局部固定与休息,颈领、牵引、理疗等。睡觉中除所用的枕头应注意高度外,还应使患部及整体颈推得到支托和固定。
,
,对有骨折或韧带断裂等合并症患者,应根据病情对症处理,不宜作被动或自动的活动治疗.
二、倾推间过度松动症(Gris . l 缘含征)
(一)病因
葛列西(Gri . . 1 )于1930 年报道一些儿童及少年息者,由于患上呼吸道炎症,如扁桃体炎、咽喉炎氰致使颅推间诸韧带松弛,发生颅推过度松动及活动度增加。贝尔(Beu )于1830 年也报道过类似的情况,不过其发生部位在第1 ? 2 颈推。丰· 托克勒斯(vonT 。一:kl " ) 1972 年观察中,认为该现象来源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儿童期出现“斜颈”及“颈屈性头痛,,往往是颈椎类风温性关节炎开始波及颅稚关节的首先表现。由于颅推关节与衰枢关节相通,炎症极易相互连累。
斑枢关节松动后半脱位或前滑,也可由于上呼吸道炎症和颈推类风很性关节炎所致,长期慢性炎症使襄椎骨质疏松,斑枢间关节横韧带细弱而导致关节松弛。此外,这些现象还可由于先天枢推齿状突没有闭合及外伤原因所致,应很好区别。
以上这些因素已为人所熟悉,但必须指出,儿童期各部韧带比较松弛,而颈部活动却较频旅,尤其在低头位学习、书写等重力姿势下,再加儿童期多发的上呼吸道炎症影响,偶而受轻做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本症。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全面考虑。
(二)临未衣现
由炎症引起本症前,患孩先有急性感染史,如咽喉炎、上呼吸道炎、耳部及颈部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炎症经常发生或呈慢性进展,逐渐觉颈痛及颈部值硬,颈肌痉孪,呈“斜颈”位姿态,有时还出现颅推关节交锁现象。颐部旋转时疼痛加重,枕部麻木,头颅有向前下坠感。严熏时,上肢寐木无力,下肢走路不稳。
x
线照片检查的侧片位甚为重要,可示齿状突与衰推前弓间距离加大。自襄推前弓后下缘到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侧t ,正常男性为3xn 。,女2 smm ,超过6 . m 时,则有压迫脊胜的危险。在颈推前屈时,其距离可更加增宽,这说明襄推横韧带松弛或断裂,引起衰枢、颅推间结构过度松动而发生症状。一般情况下,在颈推过度屈曲的活动过程中,颈推多有向前移动的现象,尤其在儿童,衰推可出现过度活动,但在过伸位时,襄稚又恢复到正常位置,这种现象多为过度松动,尚未发生脱位。儿童颈推屈曲及后伸,其变化距离不应超过4 . 5 屯米,否则有脱位的可能。在张口正位片,注意投照时,以门齿间正中裂隙对准齿状突的正中线。正常时,齿状突应位于衰稚两侧侧块之间的正中,并与两侧侧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三)治疗
若有明确的炎症病史,应积极消除炎症,改变过度低头看书习惯,包括坐椅与书桌之间合适的比例、颈牵引和颈领或石膏的保护是争取早期复位的有效措施。也可在无麻醉下,用头颈后仰复位法,但不能急躁和后仰过猛。对急性顽固性J 七童“斜颈”应仔细作好诊断,禁忌随便滥用手法活动。
三、班枢关节旋转性圈定
(一)病因
裹枢关节旋转性固定也被称为不能复位的农枢推旋转性半脱位,Coutt .认为后者常伴有部分关节紊乱,而前者可无。其固定性往往使斑枢关节不能复位,息者因运动外伤或在狭小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常使颈部处于不协调的姿势与活动下,易发生此病。但这种旋转性固定是发生在襄枢关节本身,不应与脊推退行性变混为,谈。本症也可由于儿意的颈部、咽喉、耳、口腔等感染而引起,这时往往在颈屈曲时,衰齿关节间距离增宽,临床上出现斜颈症状,在诊断时,应与先夭性斜颈及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类似症状区别。
(二)临浓衣现
患者可为成年或儿意。有明显外伤史者,检查时要十分小心舀斜颈或头颈竖位倾斜是常见的琦形,但也有固定在对称位的。颈部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可波及枕都或半个颅脸区,有时出现面部疼痛、异样感觉。强迫性过度旋转可使衰推前移,甚至危及推动脉系血液循环及脊皿功能,以至死亡。
头部固定姿势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 1
)头颈固定在对称位;其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致,有的急者枢椎呈旋转性固忘无关节病象迹。此见于单纯功能性交锁,或与损伤性斑枕关节交锁并存,两者并可同时解锁‘很多患者无外伤史。有的头颈固定病程较长达数年之久,也无关节病迹象。这类患者已习惯于短缩韧带的牵拉和关节的张力,其周围软组织已有变化。检查时头颈较任硬,旋转有很大阻力,不可能用手法达到纠正目的。另有一类患者除头颈固定外,还有关节病病变迹象,这在x 线照片上可以滴楚地显示出来,枢推棘突偏离一侧,并与限制旋转的方尚二致二( 2 )头颈固定在偏斜位:即头向一侧偏斜10 ? 2 。’,同时转向对侧。这类患者头郭可有少许活动范围,并能自动地暂时将头转回到中立位,但不能达到过度纠正的程度。‘斜颈对侧的脚锁乳突肌,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好像患者不断地在努力纠正自已的崎形,日久,亩颈部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成为固定性畸形。面部两侧发育不对称,一侧面部平坦。:若病情继续发展,襄推进行性前移,出现下颈推代偿性的“鹅颈,畸形,甚至发生神经性压迫症状。
(三)诊断
对年轻患者,特别对头颈有过轻微狠伤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继而发生持久性料颈,并用手法活动不能恢复至正常位置时,即应考虑本症的可能性。除临床表现特点外,X 线照片检查是一不可缺少的方法,可作开口中立位摄片,正位可见齿状突偏歪,与衰推两侧侧块距离不等,又不能用手法得到矫正,则支持本症诊断。必要时应作体层摄影及动态摄影,开口中立位或矢状位向左右旋转15 ‘摄片,对诊断有所帮助。‘
一般衰枢关节旋转性移位往往为儿童斜颈的常见原因,几乎所有患孩经治疗或未径治疗,均可慢慢自动恢复。而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患者,则虽经治疗畸形仍持续存在,不易复位。此外,应与下列各病区别:先天性斜颈可示骨骼畸形,40 %有僻位难产。痉李性斜颈示缩短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呈痉孪状,牵拉头部构成畸形,而农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则不同,为料颈对侧伸长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呈痉孪状态。
(四)治疗
早期诊断,即开始用缓慢牵引及颈领等支托疗法,禁忌用手法搬动。过去有较多类似病例,因手法搬动而致瘫。这种旋转性固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其机制尚不清楚,但至少’存在关节襄和滑膜组坏肿胀、明显肌肉痉孪及关节损伤等。因此,手法擞动是危险的。若应用早期颅颈牵引或颅骨牵引只能达到部分复位时,应进行手术襄枢融合。
四、颐肋
(一)病因
颐椎横突末端分出两个结节,称前结节和后结节,前结节和横突前根部是肋骨退化的遗迹。如果第7 颈推该处发育特别肥大,即成颈肋。它可在一侧或两侧同时存在。此亦偶可见于第6 颈推。人dBon 统计303 例,其发病串为0 . 56 % ,其中男性84 例,女219 例,两侧发生者143 例,‘一侧为右侧者70 例,左侧90 例,55 肠并无症状。有人报道颈肋的发病率为。.074 % ? 。.74 编。颈肋发生形态不一,有时颈肋骨甚短,其余由一纤维带与第一肋骨相连。也有生长成一完整的肋骨。其病理压迫多由于该纤维带或颈肋向前隆突所致。一般来说,发育完整的颐肋发生症状者较少。在临床实践中提出,有颈肋的人不一定多出现症状,未发现颈肋者可有类似颈肋压迫症状,认为应根据局部诸多解剖差异而定。近年来,已证实胸上口诸因素所致的综合症状相互类似,其中主要由前斜角肌所致的压迫症状有代表性的临床愈义。有颈肋的人在成年后肩部逐渐下垂,臂丛及血管受到颈肋挤压,可发生症状。这种现象女性比男性更为突出,因为女性肌力发育差,脂肪多(包括乳房),所作的家务工作多(如抱婴儿、洗衣服等),容易发生肩部下垂,这可能解释颈肋症状为什么多见于成人,而少见于儿童,为什么多见于女性,而少见于男性。
(二)临床表现。
上面已经提及,有颈肋的人常常并无症状。一且出现症状,也在成年后,其症状包括神经性及血管性两类,或两类均有。
1
.神经症状
主要是疼痛及异样感觉,可直达前臂及手指。大多为尺(或中间)侧,若将上臂改变位里,可哲时解痛。手部握力差,不能操作精微细小的动作,如缝衣、绣花、拾起小针等。手部感觉降碍分布符合臂丛干受压的部位,久后可使手部内在肌萎缩。
2
.血管症状
根据压迫程度,患侧肢体可有各种不同表那前臂远端皮肤颜色苍白,甚至发生手指坏死,挠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
(三)诊断
主要在X 线照片示不正常颈肋,最好摄斜位片,显影更清楚。X 线照片显示颈肋后,并不能完全说明这就是病患的根源,还须要与其他情况作鉴别,如.( 1 )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前臂或手指疼痛(脊髓肿瘤、‘神经根肿物压迫或炎症、颈椎前滑、胸上口综合征及肿瘤、颈推间盘突出、颈推退行性病变、尺神经炎、腕管综合征等), ( 2 )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手内在肌萎缩(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萎缩、颈推前滑、胸上口肿瘤、颈推间盘突出等), ( 3 )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上肢周围血管病(锁骨下动脉逆流综合征、雷诺氏病等).
必须指出,有时鉴别诊断及诊断是很困难的,一定要细心分析和检查,例如颈?脚:部的推间盘突出,可出现与颈肋患者十分相似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患者有颈肋,且引起了压迫症状,与患者虽有颈肋,但未引起症状,而又患有颈7 1 的颈椎闻盘突出并引起了临床症状,.两者的鉴别应作进一步仔细检查,如病史中由于颈推间盘所致者,其症状可因治疗、休息而有减轻,甚至完全消失,Adsou 试脸阴性。动脉造影由于颈肋所致的压迫,可见锁骨下动脉阻塞。
(四)治疗
症状较轻者,可进行体疗练习,如耸肩活动,扩肩活动,便提举肩脚部诸肌的力量增加,减少压迫症状,若能持之以恒,即可得到满意效果。严重者,则应手术治疗,首先切断前斜角肌,观察有否解除臂丛千压迫,若不能解除时,则应同时将中斜角肌可看到的束状纤维带及异常颈肋一并切断或切除。
对疑有颈7 胸:推间盘突出患者,一时尚不能与颈肋鉴别时,可先按颈稚间盘突出行保守治疗(如颈椎牵引、休息等),根据治疗反应,逐渐获得正确诊断。再考虑探察脚上口臂丛处,达到彻底治疗。
五、落枕
(一)病因
落枕是对颈部突然发生疼痛、颈部部分活动降碍、最后自愈的国内常用的通俗名称。其发生机制众说纷坛,有人认为是由于颈部软组织扭伤所致,也有认为是颈推关节扭伤或错乱所致,还有人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因此诊断名称也因认识不同而各有所异,如颈部急性扭伤、颈推关节紊乱、急性斜颈、落枕。后者认为起病原因往往与睡觉和枕头有关,枕头太高,睡醒后即觉颈部疼痛和活动限制。归纳各家所说及自己的体会,作者认为,其病理所在还是以关节为主,软组织的疼痛多半是由于反射因素所致。(1 )本症多发生在颈推2 ? 7 的关节部位,而最多发处为颈2 ? 3 。因为在解剖及功能上来说,该段处于推体间有椎间盘组织结构的开始节段,其上方是属颅推关节组合节段,其下方直接连结与之相同结构的颈推群体,因此它就成为两者之间的过度地带,为首先具有推间盘结构的活动关节。(2 )诊断落枕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患者往往在清晨起床后突然颈部发生僵直性颈痛的缘故。颈推关节结构较平坦、关节囊松、滑动度大,故稳定性差。睡觉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没有支托住头颈部或睡觉姿势不良,在肌肉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头颈部因长期屈曲或过度伸展而关节受损,如此时又受到风寒侵袭,则更加容易诱发致病。受损的变化可能使关节囊及滑膜充血,水肿,其增厚的滑膜可嵌人关节,次日醒来即觉疼痛,或由于体位不良,一部分推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组织所致,也可由于患者已存在轻微的颈推退变、活动度减少,经不良姿势睡眠后或颈部活动突然超过正常范围时,导致发病。
(二)临球表现
起病往往是突然的,如上述在次日凌展急性发病,也可在任何时侯,经过一个突然的急速动作后发病。主要表现为疼痛,疼痛范围各不相同,一般集中在颈局部,也可超过颈根部至一侧肩臂部。头颈任直状弯曲并转向健侧偏斜,活动限制呈斜颈。一旦转向息侧,即发生刀刺样剧痛,并可传导到头颈部斜方肌或肩部。严重时还出现交感神经刺激症状。检查病变部肌肉痉孪,推旁、风池穴可有压痛点.头颈转向健侧不受限制。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病史,诊断并不困难。x 线照片检查可排除颈推骨质病变,如结核等。
(三)治疗
一般病情较轻者,经局部休息、热疗或物理治疗后,经数日即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