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四本 实用颈腰背痛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一章 腰臀部疼痛性疾患 第一、二、三节
内容开始
R>主要有慢性腰痛史,常为酸胀、沉重、乏力感,时轻时重,同一姿势不能持久。有时可伴有褥及大腿痛。如伴有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小腿,出现牵拉、灼痛、麻木、刺痛等感。开始时症状多不严重,而不被注意,可延续数月数年之久。有的行走劳累时症状明

11 一仿推间盘退行性变,稚间隙狭窄、小关节混乱、推体向后移位

显,站立或下蹲可缓解,症状较重者,可有单侧或两侧小腿皮肤感觉迟钝,眺反射减弱,肌肉萎缩等。但直腿抬举试验常常不受限。
(二)诊断
主要依据腰推X 线摄片检查,尤以侧位X 线片最重要。一般推体向后移位约在10 ' m 以内,推体前后缘连线失去正常自然屈度,重者棘突向后方突出,椎休后下缘与下面的上关节突之闻脆离变短,推间孔径缩小,大多数患者推闻盘退行性改变,稚间隙可变窄,相邻上下稚体边缘增生硬化,推体前缘可见有平行骨唇形成(牵拉性骨唇),此为推体间不稳的一个重要征象。(三)治介

基本上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当治疗无效并影响工作生活者,采用脊椎融合或推板切除减压术等。
八、眼俄椎先天性变异
(一)奋推裘
脊推裂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畸形,系由胚胎时期脊推骨化中心的发育障碍,致两侧椎弓未能相互连接,在椎板和棘突产生大小范围不等的裂缝,脊推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腰,纸:最多见。只单纯骨骼上的裂缝称隐性脊稚裂。如果同时伴有脊做膜突出者,称显性脊推裂。在胎儿3 ? 4 周时,胚胎背侧出现神经沟,逐渐加深闭合形成神经管,然后发育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管腔持续成为中央管,先从颈推部开始封闭后向头侧及尾侧发展,头颅大约在第26 天封闭,』 神经管形成之后,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分别成为神经母细胞和脊妞神经元。继续发育靠脊髓外侧成为周围神经运动轴突。神经睛被外胚叶及神经管包绕后,形成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及进人周围神经轴突。脑膜来源于神经管周围松间质组织,‘约40 天分化出软脑膜,硬脑膜稍迟。神经管中胎层向内生长将神经管与外胎叶被膜分开,在神经管之前为硬细胞枉― 脊索,围绕脊索生长推体,从每个推体向后伸出两个突出围绕神经管生成为推弓,弓的两半在后侧融合,如果没有融合残留间隙,形成脊推裂,最多见于腰能部位,某些学者通过不同的动物实验研究.认为脊推裂与妊娠期接受某种药物或营养缺乏等有关,也有人提出神经组织过度增生,第四脑室顶开口延迟或伴随发生神经管及脑室过度膨胀可导致无脑儿或脊推裂。
文献报道新生儿的发病率约1 % ,不同国家的发病率为2 . 5 ? 4 . 5 %。日本、北美、澳大利亚发病李较低。国内曾广义(1960 )报道5266 例新生儿调查结果,显性脊推裂占1 / 263 . 3 , 同期就诊脊推裂病人119 例,其中腰孤部占80 . 9 时,颈部7 例,胸部10 例,胸腰段5 例,腰部25 例,腰能部7 例,髓部2 例,多发者魂例。史可任报道46 例隐性脊推裂中,服部43 例,腰部s 例。根据病理解剖学分为隐性脊推裂及显性脊推裂两大类。
1
.隐性脊推裂
此类睛形较轻.常不弓l 起注意。绝大多数为腰推摄片时偶然发现,脊推及脑脊膜发育正常,只是一个或几个推弓后中部未完全融合,可为一侧椎板细小裂隙或推板缺如,在较宽的裂隙中间漂浮棘突(游离棘突),有时还可有几个推板及棘突同时缺如形成更宽且长的裂隙。有时既管全长均未愈合,形成完全性裂隙。脊推裂也可合并其它种畸形(图l 14 ) .

隐性脊椎裂与硬脊脑膜间可有纤维带相连,在桂管内、外可有脂肪组织或血管等,表面皮肤正常或局部小块凹陷、多毛和色素沉着,常为诊断的线索。由于纤维带不能随着儿童生长变化,因而约10 岁时,脊做被牵拉可引起下肢神经功能异常,小便失禁等膀脱症状。还可伴有推管闭合不全,脊谧纵裂畸型,是脊髓被椎板及推体之间的骨软骨或纤维组织分成两条。并可有脊髓中央管积水。
( 1
)临床表现
脊推隐性裂一般都是腰推摄片时无意中发现的,而无临床症状,对伴有腰痛者,需要仔细检查明确症状宾实来源。另一方面,有人认为隐性脊柱裂较大同时有游离棘突者,局部丧失

正常解剖结构的支持,尤在腰能部位,症状,局部有压痛,对诊断很有帮助。可能引起局部劳损出现

此种情况少见。有者在隐裂上方棘突变长呈钩状,正好压迫和撞击下方裂隙,产生炎性改变,刺激引起腰痛或会阴部感觉异常并可能放射至臀部和下肢,比较罕见,值得注意。
( 2
)隐性脊推裂的治疗
隐性脊推裂患者,特别较细小裂隙,均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对腰痛同时x 线片上示有脊雄裂者.依具体情况采用非手术疗法。同时进一步明确脊椎裂与腰痛关系。当治疗无效而又能肯定脊推裂为腰痛的主要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脊推融合术,宜从后侧进路。从裂的上下正常棘突开始,小心向裂处刻离,注意切勿损伤硬脊膜及马尾神经根,将裂的上下推板傲成粗糙面,移植足t 的长条松质骨搭桥在两推板之间,防止压迫隐裂下面的组织。也可行" H ”型植骨。
隐性裂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可以行推板切除减压术。以病变为中心,从上下正常l ? 2 个推体开始向裂隙部位刻离相互汇合,暴露樵板,在裂隙部需仔细操作,该处皮下遇有脂肪纤维组织块时,应小心剥离肯定无神经组织后再切除。再从裂隙上下暴露脊傲,播细致轻柔分离粘连。去除可能发现的软骨组织或小骨块。发现硬脊膜上有小孔与珠网膜枯连时,要细心sll 离,修剪少许边缘,用细丝线缝合,需要时,可取腰背筋膜修补,如神经之间相互粘连或有脂肪组织压迫,也仔细刘离切除。一般不做脊推融合术。
2
.显性脊推裂
( 1
)分类
① 脑脊膜膨出:此类系软脑膜蛛网膜经过先天性脊推后壁缺损呈襄状膨出。硬脑膜停止在骨缺握的边缘。表面扭盖皮肤,囊内含有脑积液,但无神经组织。需防止可能发生襄壁破裂和脑膜炎。
② 脊做与脑脊膜膨出:一般脊柱裂较大、脑脊膜呈囊状膨出,内含有脑脊液及神经组织,膨出的囊壁可分为中央神经带、脑脊膜,局围皮肤生毛和增厚。此外可有推体、推间盘映如琦形或脊盆纵裂。
⑧ 脊髓中央管膨出:系脊袱中央管膨胀护大变薄成囊状,神经根或脊欲扩大部分与襄壁相连。
④ 脊做膨出:此系正赏的脊髓向未闭合的推管膨出,常呈一个长裂隙,边缘可见不规则疤痕,扩张毛细血管或毛发覆盖与脊掀中央管直接相通,脑积液由窦道漏出,不宜手术治疗,后果不佳(图11 15 )。

 ( 2 )显性脊推裂的临床表现
显性脊推裂,出生时在缺损部位正中或偏侧方有圆形或椭圆形囊状肿块。可髓呼吸运动而略变大小。一般基底较宽,带管者极少见。腰髓及核部常较大,也有向脊推前侧突人盆腔、腹腔、咽后壁。肿块表面皮肤可以正常,有的中央仅一层薄膜,有者为肉芽创面或继发形成脑脊液漏,反复感染后形成疤痕组织。
显性脊推裂常合并神经症状,但要儿期症状大多不明显,随着发育生长,由于圆锥或马尾神经受到牵拉压迫,慢慢出现神经症状,下肢疼痛麻木,单侧或双侧瘫痪,足部畸型,还可有胫骨骨脂发生滑脱,神经性关节的改变(夏科氏关节病)。足部营养性溃疡等石( 3 )诊断
显性脊推裂根据患部肿块及x 线摄片诊断并不困难。如为襄性肿块,需考虑有否脑脊膜膨出并检查其内容物。做系统的神经检查。包囊透光检查,如为脑积液可透光,内含神经等组织则不透光。囊肿穿刺检查,需防止发生渗漏或感染。
( 4
)显性脊推裂的治疗
显性脊推裂往往伴有其它崎型,如大脑积水、先天性脊柱侧弯、先天性砒关节脱位、兔唇、下肢及足部各种畸型等,预冶不良,可能出生后即死亡。
显性脊推裂处理原则,主要包括5 个方面。① 脊髓脑脊膜膨出者修补,② 大脑积水,③ 泌尿系统瘫痪,④ 运动系统瘫痪和畸型,⑤ 教育和康复。在处理过程中需各科协作,骨科医生着重处理运动系统有关问题,治疗的目的,如同外伤性瘫痪一样,采取非手术及手术方法。尽可能恢复最好的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早期处理,治疗前做神经系统检查和记录肌力等级,屈曲畸型或挛缩,有否婉关节松弛、半脱位以及脊柱畸型等。可以通过训练指导自立活动和父母负责被动活动。针刺、物理疗法等以促进功能的改善,部分患儿可使用适当短型支具。但必须注意皮肤感觉丧失的患儿防止发生压疮。由于肌肉严重的不平衡,可导致支架治疗失败,强制性固定产生病理性骨拆的危险可高达20 ? 30 % ,故需懊重有限的应用。脊掀受累的平面不同与治疗预期功能改善有关。,
上胸段疾患.主要表现站、坐不稼,约80 %发生脊柱侧弯。腰推段受累者,由于镜、膝关节周围肌力减弱导致不平衡和畸型。能推段受累者,足部发生崎型、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脊柱发生侧弯、驼背、前凸畸型最多为瘫痪引起,但也有先天性的。
常见的下肢畸型有碗关节屈曲及内收和碗关节脱位。膝关节由于股四头肌力减弱或瘫痪、胭绳力收缩引起不同程度的关节屈曲崎型,影响站立和走路。及各种足部畸型等,临床应根据患儿年龄、受累部畸型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全身健康情况和智力发育等及手术预期效果综合分析研究制订治疗方案。用于处理脊柱侧弯、大脑痉孪性庵痪,小儿麻痹后遗崎型的各种矫形手术,均可选择应用。
(二)腆琳布移行弃推
系指腰派部在发育过程中受某种因素影响而引起的腰推能化,即第五腰推一侧或两侧横突异常肥大坚固,与骼骨或能骨相连,有时形成僵关节,使正常腰与横突及姗骨之间裂沟变成回孔,形似双状。有时只与姗推间保有间隙,形似髓推,这样正常5 个腰推减少为4 个,称腰稚般化,国内郭世级报道能骨标本402 例,发现腰椎酥化占5 5 %。x 线片800 例中占8 . 72 %。Bnailoford ( 1948 )研究3000 例低骨x 线片中,腰推能化占4 . 7 %。由于发育异常,第一俄推发生一侧或两侧与姗骨分离,即形成舰推腰化。使腰推致目增至6 个,姗推数目则减少一个。在郭世级4 此例骨标本中,能推腰化占3 . 3 %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