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四本 实用颈腰背痛学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二章 与颈腰背痛有关的其他疾病
内容开始
之后,男性则较晚。用脊推骨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年龄之后到65 岁左右,女性每10 年骨质的且约’下降9 %、男性约下降7 %。在活段时间内脊柱骨小梁的总丧失量可达30 - 5 。写,此后即基本保持平衡。
老年性骨质疏松较易发生推体压缩骨折,郭世缓等报告的100 例老年性骨质疏松中,发生脊柱压缩骨折者达44 例,共1 00 个推体,其中最多的一例竟有9 个推体发生骨折。二、班用性.质能松
主要发生于肢体长期固定或长期卧床缺乏肌肉活动的患者,前者的骨质疏松多局限于某一肢休或某一段骨骼,后者则多为全身性骨质疏松,尤其以脊推为严更。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为缺芝肌肉运动及尖重,而尤以缺乏肌肉运动最为重晏。肌肉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的血流皿,从而影响骨的生成。肌肉的弹力与收缩,还有调节骨形成与塑造的作用,失去这一作用,也将影响骨的形成。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人认为主要由于骨吸收过多而非骨生成减少,也有人认为与成骨细胞性骨形成减少及破骨细胞性骨小梁吸收增加均有关系,
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颈腰背痛,较多发生于胸段和下腰段,痛区常较广泛,活动时疼痛加重,疼痛的原因与腰背部肌肉紧张及推休压缩骨折有关,有的患者开始时腰背痛不甚明显,因而也未能发现脊柱骨质疏松,直至发生推体压缩骨折后疼痛症状才开始明显,甚至骨折后仍未发现骨质疏松,以后又导致再次或反复发生推体压缩骨折,疼痛才加重而引起注意。推体发生压绘骨折并同时有老年性骨质增生者,有的可压迫成刺激脊神经根而发生放射性疼痛。胸神经根受压而发生的放射痛有时类似心绞痛的胸骨后疼痛,也可引起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甚至被误诊为急腹症。多处椎体压缩骨拆者可出现后凸崎形与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严重者并可影响心肺功能。
骨质疏松的X 线表现,一般认为骨的钙质丧失达到该骨总钙盆的25 %左右时,X 线摄片才能看到明确的骨脱钙表现。在脊柱其主耍表现为推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结构模糊不清,或仅有垂直骨小梁可见,呈栅栏状。稚体上、下边缘相对较为明显,如炭画轮廓。由于上、下推间盘向推体中央的疏松部位凸人,推体可表现为上、下向中央部分凹陷的双凹形。椎体压缩骨折也较多见。
有人采用骨的光密度对比法来了解骨质疏松的程度,即用对x 线具有不同光密度的金属合金阶梯块,与患者同时摄x 线脊柱片,再将摄得的骨密度与合金阶梯块的密度进行对比,但因受脊柱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仍不很精确。
骨质疏松与一般腰背痛的鉴别点主要有:骨质疏松除有内分泌腺疾病的患者外,多发生经绝期及老年人,而一般颐腰背痛较多发于青壮年。骨质疏松的疼痛部位主要在脊柱及其附近,脊柱有明显叩击痛,一般颈腰背痛的疼痛部位主要在脊柱二侧及腰背肌部位。骨质疏松患者常有长期卧床,活动较少、营养不良等病史,一般颈腰背痛则无此情况,骨质疏松的X 线片可见骨皮质变薄、骨密度减低,椎体可发生鱼尾样变及压缩骨折,一般颈腰背痛则无此种表现。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表12 - 4 )。

表住协颈腰背痛与脊柱骨质琉松的鉴别诊断

第五节内脏源性腰痛

某些内脏疾病可以引起下要痛,较常见的有肾脏及输尿管疾病、盆腔脏器疾病及腹膜后疾病或肿瘤。这些患者大多数同时有膜背痛和内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仅有腰背痛而完全没有内脏疾病表现的绝少,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间和体检,不难发现其脏器疾病。此外,脏器性腰背痛在进行腰部主动及被动活动时并不会便疼痛加重,休息也不能使疼痛减轻,有的内脏痛患者甚至在床上不停翻扭,以此来减轻疼痛。虽然一般认为子宫肌瘤及子宫后倾可以引起眼痛,但实际上这两种病极少会弓l 起下腰痛。由于女性盆腔疾病引起下腰痛的机会较多,骨科医师在遇到这类患者时应该考虑请妇科医师会诊。

第六节血管性腰班痛

血管疾病单独引起腰背痛者很少,但引起类似坐骨神经痛症状者却并不少见。腹部动脉瘤可以引起与活动无关的深位腰痛,但一般.均没有明显的腰部压痛点。份上动脉及股动脉、胭动脉的供血不足均可以引起具有间歇性披行的臀部及下肢痛,疼痛往往在行走时加重、坐位时减轻或解除。临床医师应注愈其疼痛具有间歇性玻行的特征,以与一般的坐骨神经痛相区别,又必需认真检查下肢的脉搏、皮肤温度、感觉等有无改变,以与稚管狭窄引起的间歇性胶行相区别。

第七节神经源性腰背痛

虽然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丘脑肿瘤可以弓电小腿的灼性疼痛,蛛网膜受到离子化造影剂的刺激以及脑脊膜肿瘤等也可以产生下腰痛,但最易引起诊断困难的神经源性腰腿痛是腰推部位的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及其他影响腰神经根的囊肿和种瘤,因为他们的临床表现很容易和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混淆,但这种神经源性腰腿痛有一特点,患者经常因疼痛而夜间不能人眠,以致起来绕着房间行走以减轻疼痛。这是因为这些拢性病变质盘较轻,当体位改变时常可在脑脊液内作一定范围的漂移,林而可减轻对脊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仔细检查患者,常可发现下肢某些部位有运动、感觉和脸反射减退,且和腰能神经根的分布一致。最后应该作蛛网膜下胶推管造影,这不但对诊断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为以后的手术设计提供有益的资料。
(邵室)


[第1页] [第2页][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