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五本 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八章 推拿手技疗法
内容开始
位为例加以说明。医者右侧肘关节屈曲,将患者头部放于该肘关节内侧并夹住,向上托起,医者前胸贴于患者头后部,向右后旋转患者头部至最大限度,再微超限度旋转,同时放于颈。棘突右侧的左手拇指从右侧向左顶推棘突.如果颈推小关节左侧旋转性错位,则托起之肘与抵住之拇指正好相反,即托起之肘为左侧,抵住之拇指为右手拇指.
3
.坐位定位旋转法(2 )
以颈5 小关节向右旋转性错位为例说明。
患者坐于低凳上,医者同方向坐于患者身后高凳上,或同方向站于患者身后侧方,嘱患者头向前屈250 -3 。’(前屈角度同“卧位旋压法”) ,医者左手拇指抵住患椎(颈,)棘突右侧,右手掌托住患者左侧下颊部,嘱患者颈部缓慢向右旋转,医者右手掌紧贴患者左下颈部并缓慢向右微用力拉动,当患者头部向右旋转至有阻力时,医者右手掌稍加用力向右闪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用力按压棘突,常可听到一清脆的“咯瞪”声,即告手法成功〔图8 11 )。
4
.坐位定位旋转法(3 )
操作方法同“坐位定位旋转法(2 ) " ,所不同的是坐位定位旋转法(2 )中医者的拇指抵住患推棘突旁,而其余四指掌面放于项部,坐位定位旋转法(3 )的拇指同样抵住患椎棘突旁,而其余四指并拢,按于患者头后部,指尖指向头顶。即三点着力:头后部、对侧下颇部、拇指下的患椎棘突旁(图8 12 )。
坐位定位旋转法(l ) -( 3 )的作用、适应证均与“卧位旋压法”相同。其特点是:定位准确,手法纠正错位的成功率高,临床效果颇佳,多可一次见效或纠正错位,是临床极为常用的手法。

至于选择(! ,一(3 ,的哪一种.可随医者的临床习惯而确定.5 .坐位料扳法
患者坐位.头部略前屈《 前屈角度同“卧位旋压法”) ,医者坐或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扶住患者头后部,另一手贴托其对侧下领部.两手协同,使患者头部向患侧缓慢旋转.当转至有阴力时.两r 均微加用力快速闪动(即再增加5 。一!O " ) ,常可听到“咯唯”一声(图8 13 ) ,做完一侧后,同法扳另一侧.即告扳法结束.

本法的特点是:动作轻快,易于完成,但存在定位不够准确、患者恐惧之弊端.但临床许多医者还在应用本法,故此也做上述介绍。
(三)下段颈椎小关节旋转性错位
下段颈椎小关节旋转性错位治疗手技为双手振压法。以颈7 小关节右侧旋转性错位为例说明。
患者俯卧位,腹下垫软枕,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面转向右侧(按照上位颈推错动方向确定。若上位颈椎向左错位,则头面转向左侧),医者站于患者头侧,左手掌根按于患者颈:棘突右侧,其手指尖指向左,右手掌根放于胸卜3 棘突之左方,其手指向右,患者深呼吸,当呼气至一半时,双手同时用力向下振压3 5 次,听到“咯瞪”声时示有复位可能.
此手法准确性稍差一些,且有一定危险性,故在操作时,施力点尽可能地落在偏歪的棘突上,切勿用力过大,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t
四)钩椎关节旋转性错位
采用侧卧屈颈旋转法。以颈,钩椎关节向右旋转性错位为例(X 线显示:第5 颈推t 缘两侧钩椎间隙不等,两侧钩突外缘与第4 颈椎椎体下外缘距离不等,第5 颈椎棘突右偏)说明。患者左侧卧位,低枕,头前屈(前屈角度与旋转性错位的钩椎关节有关,一般前屈2 。’一35 左右,病位在上者前屈角度宜小,病位在下者前屈角度稍大一些),医者左手掌贴托患者左侧面、耳和颖部,右手拇指按于病变钩椎关节处(第5 颈椎钩椎关节处)并下压,左手侧屈(托起)头部,左右手协调配合,即侧屈下压,侧屈、下压时可听到“咯瞪”一声,即告手法复位结束。(五)颈椎侧屈,侧倾错位
1
,坐位侧扳法以第4 颈推右侧屈、侧倾为例说明.患者坐于低凳L ,医者站立或坐于高凳,即石侧,右手拇指指腹顶住患椎(第4 颈椎)右侧,左手按于患者头顶及对侧面颖部,双手协调相对用力,左手将头向右侧扳动至较大幅度,同时右手稍用力向对侧顶推患推,常可听到“咯瞪”一声(图8 14 ) .

注意事项
① 此法定位较为准确,复位的成功率较高。
② 手法运用过程中用力要巧,双手相对协调用力,忌用粗暴之力。
③ 对于颈椎侧屈、侧倾而伴有旋转致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受

压或转头时眩晕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则需在手法前嘱患者头部前屈2 。,-350 (上颈段者前屈20 ' ,下颈段者前屈3 扩~35 " ) ,再向凸侧旋转3 。‘,这时椎问孔开大,颈椎处于旋转状态,再按上述方法操作,易于使颈椎及椎间孔复位,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及对椎动脉的牵拉与刺激。若低头转颈而无眩晕者,则仅前屈头部,再依上述手法操作即可复位。
2
.卧位侧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站于床头,一手捏拿项后,并用拇指顶按患椎横突后方隆起处,另一后掌托起病人下颜并用前臂贴在面颊部,将患者头部托起,两手相对协调用力闪动,常可听到“咯瞪”的关节弹响声,即告成功(图8 15 )。

3 .拉臂侧推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医者站于其患肢侧,一手握住患肢并向外下方牵拉,医者另一手将患者头颈推向另一侧,双手同时用较大之力,方向相反,连做数次。
注意事项:此法类似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由于定位性差,所以复位效果有时不很理想。
(六)下段颈椎侧屈、侧倾错位
1
.坐位双人牵扳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医者站立或坐于(高凳)患者身后,一手肘关节将患者头部勾住井托起(向左侧屈、侧倾者用医者右肘关节,反之用左肘关节〕,一助手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双手压在患者股骨上段近髓关节处,医者托头部的肘关节向上用力,助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此时,医者的另一手拇指向对侧顶推患椎侧弯部位,常可听到“咯瞪”的复位声,即告成功。2 .外位推拉肩法患者侧卧位,患椎侧弯部在上,医者站于床头,一手捏拿患者项部,以拇指顶推患椎横突隆起处,另一手推拉肩部,拇指顶推与推拉肩部协调同步,可反复做几次,以有“咯瞪”响声为止。如反复几次后,仍无响声,可用手触摸,以检查原患椎向外隆凸是否存在,若已恢复,即告成功。若侧弯仍在,可再做几次或改日再做。
(七)颈椎椎体前后移位、颈椎曲度变直、反曲成角1 .坐位前推法患者坐位、医者坐或站于患者后方、用一手拇指按压在患椎棘突上,用另一上肢的肘关节内侧勾托患者的头部,胸前紧贴患者头后部,勾托头部的肘关节将头用力上提牵拉,此时医者双膝亦可夹住患者腰部,在此过程中将头后仰上提,按压患椎棘突的拇指将棘突向前上方顶推,此日· r 可听到“咯瞪”一声,复位手法结束(图8 16 ) .

2 .双人坐位前推法患者坐位,医者坐其身后,用一侧上肢肘关节勾托患者头部并卜提,另一手拇指向前_J : .方顶推患推棘突,助手双手向下按压患者股骨上段近舰关节处。厌者上提,下按与拇指向前上方顶推二力同时进行。
3
.侧卧推仰法患者侧卧位,头稍前屈,医者用一手拇示二指夹住患椎棘突两旁,另一手托住下领部,将头略抬起,做头部前屈后仰动作,在头部后仰过程中,夹于患推棘突两旁的示拇二指加力向前推动棘突,使之复位。
(八}颈椎后小关节滑膜嵌顿伴错位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或坐于患者身后,将患者的头前屈并向健侧偏斜,轻力按揉患椎下部紧张的颈项肌肉,推出嵌顿的滑膜。医者一手拇指按压于患椎后关节隆起的下方,另一手掌面扶住患者头顶或头侧部,先向健侧外前方4 弓。扳颈,再向外侧45 ‘扳颈。‘一般重复数遍即可复位.

三、第3 步:镇痛手法

镇痛手法是在应用复位手法之后,对未消除的痛点进行进一步治疗而施行的手法。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的手法有4 种。
1
.痛.点按揉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坐其身后,一手扶住患者前额,另一手拇指指腹按揉颈椎后方棘旁及各横突部未消除的痛点处2 3min .
2
.痛.叙点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指端或屈曲之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示、中指近端指间关节背侧也可),垂直(与施术部位)施压点按l Zmin (图8 17 )。
3
.痛.级捣法医者示指伸直,其指端着力于痛点,拇示指指腹相抵,中指指腹抵住示指末节背部,三指合力于示指并做小幅、快速上下左右摆动,持续2 -3min 。或示指抵于该中指末节指背上,手腕、中指及前臂在原地做极小幅度的摆动,使肌肉产生强烈的静止性收缩,并使这种振颤传递到体内,患者局部即有温热、舒适感(图8 一]8 ) .

4 .拇指弹拨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坐其身后,用拇指指腹着力于颈项肩背痛点,适当用力下压,当有酸胀感时,与肌纤维(或肌腔、韧带)方向成垂直方向来回拨动4 -5 次即可。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