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五本 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八章 推拿手技疗法
内容开始
 

第八章 推拿手技疗法

推拿手技疗法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之一,是医生运用一定的部位(手、腕、肘、前臂等),依据一定的技术要求施加于患者身体的有关部位.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推拿手技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断总结完善的,即本源于实践。新石器时代人们在病痛处有意地捶、按。《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中的‘,桥引、案杭”就是按摩之法。2000 多年前的《 黄帝内经》 将按摩列为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隋代的《肘后救卒方》 、唐代的《 千金要方》 、《 外台秘要》 ,宋代的《 圣济总录》 的按摩导引术,元代的《 世医得效方》 ,清代的《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诀》 等,均载有推拿按摩之法,至今流传并被运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在传统的推拿手法下,融人了现代医学的内容,使推拿手法治疗的病种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加之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推拿手法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着更为有效的治疗作用.

第一节推拿手技对颈推病的治疗作用

推拿手技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不管是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推动脉型、脊髓型,还是混合型颈推病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项、背或上肢酸楚,困麻胀痛,颈部肌肉紧张发僵,颈项各种活动不同程度受限等表现,通过推拿手技施力于颈项部肌肉、肌健、韧带以及骨骼等,调节颈椎局部的血液供应软组织状态和颈椎内外平衡,以减轻或消除这些症状与休征,达到治疗的目的。
按照中医理论,推拿手技对颈椎病主要具有疏通颈项经络、行气话血消肿、松解挛结筋肉、整复错位颈椎等方面的作用。1 .疏通颈项经络颈项分布着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卜气经别和十二经筋,通过推拿手技的操作,刺激这些经络系统及其有关脑穴,激发经脉经气运行,从而起到疏通颈项经络的作用,即发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的作用。
2
.行气活血消肿气血是人体的营养物质,运行于脉管中,宜畅达充盛。推拿手技作用于颈项体表,直接刺激有关经络腑穴,使局部产生热的效应而激发经气,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同时,各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刺激经脉可调节和促进脏腑功能,特别是心肺功能,以助“心主血脉”, “肺主气,朝百脉”,推动气血运行,实现行气活血作用。颈项部遭受外力,或因跌仆闪挫,或因长期低头工作、学习或姿势不良、颈肌劳损,均可导致局部气血痛沸而出现肿痛等现象,正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所云:“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即气血不和,百病而生,血行不畅,经脉阻闭,血癖肿痛,“不通则痛”。推拿手技通过行气活血,起到祛痕消肿止痛之效。《素问· 举痛论》 对此记述得非常清楚,“寒气客于背,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这里的“按”,指按摩。《 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说的更为明确,“因跌仆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凝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塑聚,以散痪结之肿,其患可愈。”就是通过推拿按摩,使气血通畅,癖肿消散。有人在兔子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将染料注子一侧兔膝关节中,按摩另一侧膝关节,解剖后发现染料已向上扩散至股部;而不施加按摩的对照组,染料仍在原处未动,说明推拿确有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疲、消月中的作用。
3
.松解孪结筋肉人体以骨为干,骨筋相连,筋附于骨,从而维持着人体的左右、前后的平衡状态和运动功能.直接或间接损伤颈项、失治误治,或颈项长期过度用力等,均叮使颈项筋伤,经脉拘紧不展,形成筋结、筋挛,或失去弹性,影响肌肉、关节的功能活动。推拿通过其手法施力,作用于颈项相应的筋脉部位,使挛缩、结聚的筋脉得以伸展松解,僵硬的组织逐渐软化,受损组织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即达到“经脉流利,营复阴阳,筋骨颈强,关节清利”( ( (灵枢· 本藏)) )之目的.
4
,整复错位颈稚颈项部因外界暴力、跌仆闪错以及长期劳损,使其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椎体、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发生错缝,经筋发生移位,通过推拿手法所产生的力学作用,从而使其得到纠正。

第二节 推拿手技治疗颈推病的适用范围

推拿手技可用于各型颈椎病的治疗,其中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及椎体、钩椎关节错位,关竹突关节、寰枢关节错位的治疗效果较佳,对交感型和脊髓型颈推病则可减轻症状。其治疗的具体手法各有严格的区别。
第三节 推拿手技治疗颈推病的注意事项

( 一)对症选择
颈椎病有不同的分刑,每型又有不同的病损范围及临床表现,所以,在选择推拿手技上当有所不同。放松手法适应于颈椎病各种证型,但复位手法有其严格的适应范围,临床必须严格把握。

(二)应在颈椎解剖、生理活动范围内
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均有其生理范围,推拿手法,尤其是各种纠正错位的扳法,必须控制在生理许可的范围内,绝不可超越此范围。否则,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如颈部骨折、高位截瘫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天生颈部活动度就达不到正常人的生理范围,一旦患有颈椎病,活动度进一步变小;而有的患者虽然患病前颈部活动度正常,但患病后颈部活动范围变小。因此,治疗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大其活动范围,故而了解病前情况,详问病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禁忌证
1
.颈推骨质破坏性疾病如颈椎肿瘤、结核、骨质疏松症等,这些疾病由于骨质破坏,在实施推拿的扳提、施转等治疗手法时极易造成病理性骨折,如为恶性肿瘤,还可造成痛细胞的扩散、转移,加重病情。
2
,颐推增生者颈椎神经、血管附近有尖锐的骨质增生者。
3
.出血性疾病如脑及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4 .颐项部皮肤病颈项部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湿疹、癣、脓肿等病患者.
5
.饮酒饮酒后神志不清者。
6
.其他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虚弱以及饥饿状态,均不宜行颈椎推拿手法,以防发生晕厥。
(四)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1
.环境环境应清洁卫生、安静。
2
.明确诊断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排除禁忌证,根据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技.
3
.医患配合在做推拿手技前,特别是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必要的注意事项,消除其精神紧张和顾虑,积极、协调地配合医生治疗。

4 .选择较佳的医患位置颈椎病患者常用的体位有坐位和卧位两种,由于病情不同,采用的手法必有区别,患者的体位或在同一体位下角度不同,应以有利于治疗而不出现任何意外为原则.医者的位置和操作姿势也应与之相一致
5
.介质介质是推拿手法操作前,涂搽于颈项施术部位的一种药物制剂。介质具有发挥药物效用,提高疗效,增加润滑,保护皮肤免受破损,利于操作,增强手法等作用.颈椎病推拿主要使用的介质有药膏‘药物细粉加赋形剂,如凡士林等),药粉(多为复方制剂),药油(从药物提取的挥发油制剂),药酒(药物在乙醇或食用白酒中浸泡滤得),滑石粉等。临床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习惯而选用。
6
.全神贯注在颈稚病手法操作的始终,要排除一切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手法要准确,力量要适度,同时观察病人对手法的反应,以便随时做出调整.
7
.手法的选择原则
( 1
)以病选择:不同病症,手法有别。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选择压力轻、手法柔和的揉法、摩法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颈椎错位者常用扳法、拔伸法等,神经根型颈椎病宜用拔伸法、理筋法等。
( 2
)以部选择:颈项位于头下肩上,肌肉较丰满,故手法可运用接触而大、刺激略强的攘法、掌按法;颈项筋肌紧张发硬者,宜用弹拨、指揉等法;颈项穴位可用点、按、指压等法。临床具体治疗中,还可根据医者的实践经验和习惯选择其手法。8 .手法力量手法力量即手法的刺激强度。此常与手法压力、施术部位、病种、受力面积、用力方法、操作持续时间等有关。一般刺激强度与手法压力、操作持续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关系,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关系;施术部位敏感者,肌肉发达处,一般手法力量可接受,而肌肉浅薄者,用同样的刺激量就难以忍受,时颈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者,用较轻的手法即可治疗,而颈肌劳颈椎骨质增生用同样手法力量就显得小了一些;一般冲击式手法的刺激量远大于缓慢刺激量。临床应据实际病情、病位等综合因素把握适宜的手法力量。
9
.手法顺序、时间与疗程对于颈椎病而言,宜先做放松,再行复位,理筋等手法,力量由轻渐重,颈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每次手法治疗的时间一般为Zomin 左右,一日1 次或隔日l 次,疗程随病情而定,如果颈椎错位,手法理想,则一次而愈,如属颈椎屈度变直或反屈成角,伴有骨质增生者,则需按疗程进行治疗,一般7 -10 次为飞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 -5d ,据病情需要可行下一个疗程。

第四节 颈推病常用的推拿手技

治疗颈椎病常用的推拿手技分为五步,它们分别是:放松手法、复位手法、镇痛手法、顺筋手法和舒缓结束手法.现将具体方法叙述如下。

一、第1 步:放松手法

放松手法适应于各型颈椎病,是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最初手法,是复位手法顺利进行的保证,是防止医源性颈部组织再损伤的前提.其具体手法有10 种,临床应用时可全做,亦可按先后顺序选做5 6 种手法。
1
.掌揉颈项患者取坐位,医者用同侧掌根着力于患者颈项部,稍向内施压,松腕,用前臂力量带动掌腕做轻柔、小幅度的环旋动作。要求:动作均匀、协调,持续2 3nlin ,从头后向下做到肩部(图8 1 )。
2
,推项部患者取坐位,医者以同侧掌根或手掌着力于患者项部,前臂力量由下向上,由内向外(肩)推进10 次,即掌推法。或四指并拢,放于项之上部或肩之外部,拇指与四指分开,

3 .点揉痛.点、穴位患者取坐位,医者松腕,用同侧拇指指腹轻按于患者项肩部痛点或有关穴位(风府、风池、缺盆、肩

中俞、肩外俞、肩井、肩骼、天宗、大椎、曲池、合谷等)做拇指掌指关节的环旋动作.或医者中指指腹着力于项肩部痛点或穴位上,示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的背侧,做小幅度的环旋动作,每点(穴)揉动l Zmin (图8 3 )。

4 .推压弹动患者坐位,医者坐(或立)十其背后,用双拇指指腹着力于颈椎两旁,呈45 。角向内上方推压,然后迅速松开,从第1 胸椎两旁起由下至上按序至风池,再由上至下共反复2 次,以使局部肌肉、韧带发生弹动(图8 4 )。

5 .拿项肌患者坐位,医者坐(或立)于其背后一侧.用拇指指腹与其余四指指腹扣对用力夹住一侧项部斜方矶或胸锁乳突肌用力内收提起.放松,交替、连续一紧一松地捏提、捏揉(图子5

6 .一指禅推法患者坐位,医者坐于其背后,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用拇指指端指腹着力于项部压痛点、结节处或骨突起处,前臂摆动,带动腕和拇指摆动(注意:掌指、指间关节不屈伸), In : tn 120 160 次,且紧推慢按,持续2 3n in (图86 )。

7 攘颈项肩背患者坐位或侧俯坐位,医者坐或站于其背部一侧,手指自然屈曲,用第5 掌指关节背侧或小指、环指、中指的掌指关节背侧部位固定于颈项肩背部,肘关节为支点,前臂摆动,带动腕部屈伸和前臂旋转运动。

压迫与刺激,从而达到治愈或减轻症状的目的。只要诊断明确,复位方法运用得当,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患者一次风可治愈。当然,对颈椎退变较为严重并伴有错位者,复位乎法虽然有效,但做起来应格外小心谨慎,要做到轻、准、稳、快,决不-- ri ] 鲁莽行事,而且应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减轻症状,防止再度错位。F 面就不同颈椎部位、不同颈椎错位方式的复位手法棍述如’「。
(一)寰枢关节错缝
寰枢关节错缝又称寰枢关节紊乱,其纠正的方法有以下峨种较为常用,因医者各人的习惯不同,选用的方法自然不尽一致.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取卧位比坐位更安全,且患者易于放松,医患易于配合。笔者临床习惯用仰卧侧压法每收良效,即使复位后不慎复发错位,仍用此法,同样可再度获效。1 .仰卧旋压法
( 1
)适应证
① 枢椎水平旋转型错缝(X 线显示:寰枢间隙及齿侧间隙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但枢椎棘突偏离齿突纵轴线);
② 侧偏旋转型错缝(X 线显示:齿侧间隙左右不对称,一宽一窄,枢椎棘突偏向宽侧);
③ 侧偏型错缝(X 线显示;齿侧间隙左右不对称,一宽一窄,枢椎棘突偏向窄侧);
④ 侧倾型错缝(X 线显示:齿突纵轴线与寰椎中轴线互成夹角,即齿突纵轴线向一侧倾斜,倾斜侧的齿侧间隙上窄下宽,该侧寰枢间隙变宽,而对侧的齿侧间隙上宽下窄,寰枢间隙变窄)。( 2 )复位方法.以枢椎棘突右偏为例说明之。
患者取仰卧位,低枕,医者站于患者头前床外,右手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放于患者枕部,右手拇指指腹贴于患者右侧乳突下方枢椎横突处,将患者头向上仰动几次,以使其颈项部放松,医者左手托于患者下领部,用左手尽可能地将患者的头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左手突然将患者的头向右转,同时右手拇指用力闪动下压,此时多可听到“咯嗜”一声,即已复位。

( 3 )注意事项
① 患者颈项部一定要放松,这是该手法成功的基础;

② 左右手配合一定要协调、熟练;
③ 用力宜小、宜巧,严禁粗暴用力;
④ 复位后最好戴颈托2 周,以巩固疗效。
2
,仰卧侧压法
( 1
)适应证:与“仰卧旋压法”相同。
( 2
)复位方法:以枢椎棘突右偏为例说明。
患者仰卧,去枕,头部左侧屈,医者站于患者头前床外,右手示指按压于枢椎棘突处,右手拇指放于患者右侧乳突下方枢椎横突处,左手掌面贴于患者右侧面颊部,左手掌、右手拇指同时下压时,右手示指向内上方上提,此时常可听到“咯瞪”一声,示已复位。
( 3
)注意事项:同“仰卧旋压法”。
3
.仰卧屈烦压法
( 1
)适应证:同“仰卧旋压法”。
( 2
)复位方法:患者仰卧,医者站于患者头前床外,双手抱住患者两侧下领角及头后部,用示指、中指紧贴枢椎棘突,并将头托起前屈3 -5 次,在患者颈项部完全放松时,突然将项部向上提起至最大限度时,紧贴枢椎棘突的示、中二指用力顶推棘突,同时,手腕立即后沉使头后仰,其两力正好相反,常可听见“咯瞪”的复位声,而使其复位。
( 3
夕注意事项:同“仰卧旋压法”.
4
.坐位旋提法
( 1
)适应证:同“仰卧旋压法”.
( 2
)复位方法:以枢椎棘突右偏为例说明。
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医者在患者身后坐于稍高的凳子上,左手拇指按于枢椎棘突的右侧缘,让患者头稍左摆并向右旋,医者胸部轻贴于患者头后部,屈右前臂,用肘弯勾于患者的下领部,手、前臂与胸将患者头部抱住,并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上提,同时左手拇指用力向左顶推枢椎棘突,此时可听到“咯瞪”的关节复位声。
(劝注意事项:同“仰卧旋压法”。
( 二)中段颈椎小关节旋转性错位
常用的纠正方法有以下5 种。
1
.外位旋压法
以须。小关节右侧旋转性错位为例加以说明。
患者左侧卧位,低头屈颈约25 , ,医者站于患者头前床外,右手放于患者右侧项部,右手拇指按于右颈.横突隆起处,左手掌贴于患者左侧下领部,以枕部为轴心,将患者头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左手稍加力向右闪动,在闪动的同时,右手拇指向下加力按压,此时常可听到“咯瞪”一声,即错位之关节得以复位.
注意事项
① 本法除适用于单纯的颈”小关节错位(X 线显示:双突征,排除骨质增生,并伴有棘突偏歪者)外,对颈:和颈。小关节错位也适用,还可用于颈椎生理曲度变小或消失,或见反屈成角而伴有小关节错位者;
② 左手稍加力向右闪动,用力勿过大,只是将头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左手用力略大于旋转时的用力;闪动时左右手协调配合,同步进行,即在左手稍加力闪动时,右手拇指同时向下加力按压;
③ 动作要于净利索,稳中求快,不可拖泥带水,动作迟缓;④ 在复位过程中,个别患者没有“咯瞪”声出现,亦属正常现象。这时,可让患者坐起,触摸患者错位颈椎的棘突和其两旁、横突等部位的骨突、肌肉紧张度、压痛点,并与治疗前对比,若已恢复或基本俄复.即告本治疗手法成功.若与治疗前相同.可甩复上述手法】~2 次.
⑤ 有人主张在_l 一述手法做成功后,让患者再右侧卧位· 重复上述手法一次.据笔者多年手法治疗经验,认为多可不必,不必考虑手法会校正过度,只要运用得当,即可恢复正常位置,笔者曾对单侧手法与双侧手法进行过对比观察,共观察知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做单侧手法效果与双侧均做的手法效果一致二⑥ 手法操作前,患者低头屈颈的角度有严格要求一般病位偏_I 一,屈颈的角度宜小;病位偏下.属颈角度宜大。颈州关节旋转性错位.屈颐约2 。‘' .颈.,小关节旋转性错f 众.属颈宜2 弓’左右,颈‘小关节旋转性错位.屈颈宜3 。’左右。因颈排从上向下属曲度增大时.颈后小关节间隙随之增大,旋转时易干活动而复位,
2
.坐位定位旋转法("
患者坐于低凳上.医者同方向坐于思者身后高凭上,或医者同方向站于患者身后.嘱患者头向前屈.踢者前臂妞曲,前臂与上臂形成勾状,将患者头部放于肘关节内并托起.医者前胸紧贴患者头后部,医者另一手拇指抵住错位颈推棘突的外缘,托头之肘部将头向前外方旋转至最大限度,再微超限度旋转的同时.抵住棘突的拇指从外向内用力顶推棘突.这时常可听见“咯喂,一声,说明旋转错位之后关节被推动,有复位成功的可能‘图8 10 ) , 注愈事项
① 患者头部前属的角度应严格掌握。
② 医者前臂与上臂形成勾状,托起患者头部,即称为托起之肘,另一手拇指抵住错位棘突的外缘,即称抵住之拇指,其操作的位置关系以颈3 小关节右侧旋转性错位为例加以说明。医者右侧肘关节屈曲,将患者头部放于该肘关节内侧并夹住,向上托起,医者前胸贴于患者头后部,向右后旋转患者头部至最大限度,再微超限度旋转,同时放于颈。棘突右侧的左手拇指从右侧向左顶推棘突.如果颈推小关节左侧旋转性错位,则托起之肘与抵住之拇指正好相反,即托起之肘为左侧,抵住之拇指为右手拇指.
3
.坐位定位旋转法(2 )
以颈5 小关节向右旋转性错位为例说明。
患者坐于低凳上,医者同方向坐于患者身后高凳上,或同方向站于患者身后侧方,嘱患者头向前屈250 -3 。’(前屈角度同“卧位旋压法”) ,医者左手拇指抵住患椎(颈,)棘突右侧,右手掌托住患者左侧下颊部,嘱患者颈部缓慢向右旋转,医者右手掌紧贴患者左下颈部并缓慢向右微用力拉动,当患者头部向右旋转至有阻力时,医者右手掌稍加用力向右闪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用力按压棘突,常可听到一清脆的“咯瞪”声,即告手法成功〔图8 11 )。
4
.坐位定位旋转法(3 )
操作方法同“坐位定位旋转法(2 ) " ,所不同的是坐位定位旋转法(2 )中医者的拇指抵住患推棘突旁,而其余四指掌面放于项部,坐位定位旋转法(3 )的拇指同样抵住患椎棘突旁,而其余四指并拢,按于患者头后部,指尖指向头顶。即三点着力:头后部、对侧下颇部、拇指下的患椎棘突旁(图8 12 )。
坐位定位旋转法(l ) -( 3 )的作用、适应证均与“卧位旋压法”相同。其特点是:定位准确,手法纠正错位的成功率高,临床效果颇佳,多可一次见效或纠正错位,是临床极为常用的手法。

至于选择(! ,一(3 ,的哪一种.可随医者的临床习惯而确定.5 .坐位料扳法
患者坐位.头部略前屈《 前屈角度同“卧位旋压法”) ,医者坐或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扶住患者头后部,另一手贴托其对侧下领部.两手协同,使患者头部向患侧缓慢旋转.当转至有阴力时.两r 均微加用力快速闪动(即再增加5 。一!O " ) ,常可听到“咯唯”一声(图8 13 ) ,做完一侧后,同法扳另一侧.即告扳法结束.

本法的特点是:动作轻快,易于完成,但存在定位不够准确、患者恐惧之弊端.但临床许多医者还在应用本法,故此也做上述介绍。
(三)下段颈椎小关节旋转性错位
下段颈椎小关节旋转性错位治疗手技为双手振压法。以颈7 小关节右侧旋转性错位为例说明。
患者俯卧位,腹下垫软枕,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面转向右侧(按照上位颈推错动方向确定。若上位颈椎向左错位,则头面转向左侧),医者站于患者头侧,左手掌根按于患者颈:棘突右侧,其手指尖指向左,右手掌根放于胸卜3 棘突之左方,其手指向右,患者深呼吸,当呼气至一半时,双手同时用力向下振压3 5 次,听到“咯瞪”声时示有复位可能.
此手法准确性稍差一些,且有一定危险性,故在操作时,施力点尽可能地落在偏歪的棘突上,切勿用力过大,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t
四)钩椎关节旋转性错位
采用侧卧屈颈旋转法。以颈,钩椎关节向右旋转性错位为例(X 线显示:第5 颈推t 缘两侧钩椎间隙不等,两侧钩突外缘与第4 颈椎椎体下外缘距离不等,第5 颈椎棘突右偏)说明。患者左侧卧位,低枕,头前屈(前屈角度与旋转性错位的钩椎关节有关,一般前屈2 。’一35 左右,病位在上者前屈角度宜小,病位在下者前屈角度稍大一些),医者左手掌贴托患者左侧面、耳和颖部,右手拇指按于病变钩椎关节处(第5 颈椎钩椎关节处)并下压,左手侧屈(托起)头部,左右手协调配合,即侧屈下压,侧屈、下压时可听到“咯瞪”一声,即告手法复位结束。(五)颈椎侧屈,侧倾错位
1
,坐位侧扳法以第4 颈推右侧屈、侧倾为例说明.患者坐于低凳L ,医者站立或坐于高凳,即石侧,右手拇指指腹顶住患椎(第4 颈椎)右侧,左手按于患者头顶及对侧面颖部,双手协调相对用力,左手将头向右侧扳动至较大幅度,同时右手稍用力向对侧顶推患推,常可听到“咯瞪”一声(图8 14 ) .

注意事项
① 此法定位较为准确,复位的成功率较高。
② 手法运用过程中用力要巧,双手相对协调用力,忌用粗暴之力。
③ 对于颈椎侧屈、侧倾而伴有旋转致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受

压或转头时眩晕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则需在手法前嘱患者头部前屈2 。,-350 (上颈段者前屈20 ' ,下颈段者前屈3 扩~35 " ) ,再向凸侧旋转3 。‘,这时椎问孔开大,颈椎处于旋转状态,再按上述方法操作,易于使颈椎及椎间孔复位,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及对椎动脉的牵拉与刺激。若低头转颈而无眩晕者,则仅前屈头部,再依上述手法操作即可复位。
2
.卧位侧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站于床头,一手捏拿项后,并用拇指顶按患椎横突后方隆起处,另一后掌托起病人下颜并用前臂贴在面颊部,将患者头部托起,两手相对协调用力闪动,常可听到“咯瞪”的关节弹响声,即告成功(图8 15 )。

3 .拉臂侧推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医者站于其患肢侧,一手握住患肢并向外下方牵拉,医者另一手将患者头颈推向另一侧,双手同时用较大之力,方向相反,连做数次。
注意事项:此法类似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由于定位性差,所以复位效果有时不很理想。
(六)下段颈椎侧屈、侧倾错位
1
.坐位双人牵扳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医者站立或坐于(高凳)患者身后,一手肘关节将患者头部勾住井托起(向左侧屈、侧倾者用医者右肘关节,反之用左肘关节〕,一助手与患者对面而立,用双手压在患者股骨上段近髓关节处,医者托头部的肘关节向上用力,助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此时,医者的另一手拇指向对侧顶推患椎侧弯部位,常可听到“咯瞪”的复位声,即告成功。2 .外位推拉肩法患者侧卧位,患椎侧弯部在上,医者站于床头,一手捏拿患者项部,以拇指顶推患椎横突隆起处,另一手推拉肩部,拇指顶推与推拉肩部协调同步,可反复做几次,以有“咯瞪”响声为止。如反复几次后,仍无响声,可用手触摸,以检查原患椎向外隆凸是否存在,若已恢复,即告成功。若侧弯仍在,可再做几次或改日再做。
(七)颈椎椎体前后移位、颈椎曲度变直、反曲成角1 .坐位前推法患者坐位、医者坐或站于患者后方、用一手拇指按压在患椎棘突上,用另一上肢的肘关节内侧勾托患者的头部,胸前紧贴患者头后部,勾托头部的肘关节将头用力上提牵拉,此时医者双膝亦可夹住患者腰部,在此过程中将头后仰上提,按压患椎棘突的拇指将棘突向前上方顶推,此日· r 可听到“咯瞪”一声,复位手法结束(图8 16 ) .

2 .双人坐位前推法患者坐位,医者坐其身后,用一侧上肢肘关节勾托患者头部并卜提,另一手拇指向前_J : .方顶推患推棘突,助手双手向下按压患者股骨上段近舰关节处。厌者上提,下按与拇指向前上方顶推二力同时进行。
3
.侧卧推仰法患者侧卧位,头稍前屈,医者用一手拇示二指夹住患椎棘突两旁,另一手托住下领部,将头略抬起,做头部前屈后仰动作,在头部后仰过程中,夹于患推棘突两旁的示拇二指加力向前推动棘突,使之复位。
(八}颈椎后小关节滑膜嵌顿伴错位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或坐于患者身后,将患者的头前屈并向健侧偏斜,轻力按揉患椎下部紧张的颈项肌肉,推出嵌顿的滑膜。医者一手拇指按压于患椎后关节隆起的下方,另一手掌面扶住患者头顶或头侧部,先向健侧外前方4 弓。扳颈,再向外侧45 ‘扳颈。‘一般重复数遍即可复位.

三、第3 步:镇痛手法

镇痛手法是在应用复位手法之后,对未消除的痛点进行进一步治疗而施行的手法。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的手法有4 种。
1
.痛.点按揉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坐其身后,一手扶住患者前额,另一手拇指指腹按揉颈椎后方棘旁及各横突部未消除的痛点处2 3min .
2
.痛.叙点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指端或屈曲之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示、中指近端指间关节背侧也可),垂直(与施术部位)施压点按l Zmin (图8 17 )。
3
.痛.级捣法医者示指伸直,其指端着力于痛点,拇示指指腹相抵,中指指腹抵住示指末节背部,三指合力于示指并做小幅、快速上下左右摆动,持续2 -3min 。或示指抵于该中指末节指背上,手腕、中指及前臂在原地做极小幅度的摆动,使肌肉产生强烈的静止性收缩,并使这种振颤传递到体内,患者局部即有温热、舒适感(图8 一]8 ) .

4 .拇指弹拨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坐其身后,用拇指指腹着力于颈项肩背痛点,适当用力下压,当有酸胀感时,与肌纤维(或肌腔、韧带)方向成垂直方向来回拨动4 -5 次即可。

四、第4 步:顺筋手法
顺筋手法应用于镇痛手法之后,其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松解局部组织粘连,解除软组织硬结,恢复颈项部软组织的正常位置。常用的手法有7 种。

1 .扭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坐于其背部一侧.用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将项部肌肤组织捏起,快速从外侧向椎体侧捻转前进,或一捏一松,捏挤扯提。亦可用拇指与示指中节挠侧面用力捏项.一般一处做2 -3 遗。
2
.顺压项肌愚者取坐位,医者坐或站于其后.用拇指指服从枕骨粗隆下沿正中线向下至大推穴依次顺压.然后从上向下连续顺压斜方肌和脚锁乳突肌.如遇痛处,可用一手拇示指指腹相贴.下压于痛处中心.两指分别向上向下紧贴肌肤撑开.另一手拇指指端用力顺压两指中间的疼痛处及其上下.3 .鱼际接项患者取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其前额一手小鱼际放于患者项部.稍用力按压,做上下直线往返摩擦6 -8 次。要求内压用力适中.太轻则热力达不到组织深层.太重表皮过热易擦伤皮肤。同时住返的距离和节奏尽可能一致。
4
.压肩牵嘴患者取坐位,医者一手按在患者一侧肩前部,另一手抓住其同侧碗部,用力对抗按压牵拉,反复3 -5 次.然后同法做另一侧(图8 19 )。

5 .摇动肩嘴患者取坐位.屈肘.医者坐或站于其背部一侧,一手扶于肩上,另一手握住患者同侧下臂上部.将肘部傲前后大幅度摆动.带动肩关节活动,反复5 次.再做另一侧

定要伸肖.肘部不能弯曲,旋臂的幅度由小到大.但绝不可超限,以上4 5 6 三种方法对颈排病引起的颈肩关节粘连有较好的松解作用.同时可促进颈肩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快无菌性炎症的吸收。
7
.拔伸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或坐其背部一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按在患者枕下两侧.另一上肢肘部园曲放于患者下领下部.以固定头部.让患者颈部前屈3 。‘左右,医者的胸部靠近患者头后部,肘、肩、胸向卜用力拔仲

五、第5 步:舒玻结来手法
各型颈椎病在推拿治疗结束前均可应用此类手法。l搓项法患者取坐位,连者用双手掌面着力于患者项部两侧栩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从L 到下.再从下至上往返移动5 - 7 次。
2
,抖嘴法患者取坐位,探者坐或站其一侧.用双手握住患者手之两侧.将患者上肚向前外侧抬至6 扩左右,肘部不能匆曲,用轻力做小幅度、快频率、连续不断的上下抖动,使抖动舒适感由腕依次传到前臂、肘、上臂和肩部(图8 23 )。

3 .五指散拍患者取坐位,医者坐或站立其后,一手五指散开、伸直,以腕关节及手的起落摆动,用手尺侧从!:至下或由下至上顺序,有节奏地反复轻拍项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