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针灸疗法
第一节针灸疗法的作用
1 止痛镇静现代研究证实,针刺一方面能使致痛物质如血浆游离5 一经色胺的含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可激发机体产生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面参与镇痛。另外,华佗夹脊穴偷穴层次解剖显示,每穴下均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分布,因此,针刺华佗夹脊穴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神经周围,调整神经功能,从而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2 .抗炎消肿针灸能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和淋巴提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同时抑制炎症灶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轻炎症水肿。另外,针刺不仅可以控制炎症灶区的坏死面积,还能延缓其发生发展,限制炎症灶区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突出髓核的自身免疫刺激。故针灸能减轻或消除炎症对神经根和脊髓硬脊膜的化学刺激,减轻神经根粘连。
3 .调整肌肉、韧带状态针灸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在颈椎病的急性期,针灸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相对松弛或增宽椎间隙,从而减轻其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在颈椎病主缓解期,针灸能提高弛缓的韧带、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其修复能力,尤其可促使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等紧张度的提高,避免脊柱过度前屈,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使椎管相应扩大,减轻神经根受压症状。
第二节针灸疗法的适应证
针灸疗法适用于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各型颈椎病。
第三节针刺体位选择
针刺时患者体位是否适当,对腑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留针的时间,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患者,采用坐位,易使患者感到疲劳,往往易发生晕针。又如体位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在留针过程中,患者常因体位改变而造成弯针、滞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因此,体位的选择以既有利于愉穴的止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引起疲劳为原则。临床上针刺时经常选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儿种。1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脑穴和上、下肢的部分愉穴(图9 一1 )。
3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颈、脊背、腰民部脸穴和下肢后侧及上肢部分输穴
4 .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脸穴(图9 一4 )。
5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头后部和项、背部的腑穴(图9 一5 )。6 .例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腑穴(图9 一6 )。
临床上除上述常用体位外,对某些腑穴则应根据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同时也应注意根据所取腑穴的位置,尽可能选用一种体位。如确因治疗需要而必须采用两种不同体位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第四节取穴与刺法
1 颈型颐稚病
取穴举例:风池、大椎、玉枕、大柱、大抒、支正等穴。刺法:针刺补法。
取穴举例:肩井,天宗、手三里、合谷、列缺等穴.刺法:针刺泻法.
2 .神经根型颐椎病
取穴举例:风池、大椎、阳陵泉、大杆、肩贞、肩外俞、肩中俞、后溪、列缺等穴。
刺法:针刺补法。
取穴举例:合谷、手一里、秉风、天容、支正、小海、腕骨、长强、委中等穴。
刺法:针刺泻法。
3 .脊髓型颈推病
取穴举例:绝骨、百会、风府、后顶、攒竹、大椎、长强、阳陵泉、肢中、月两俞等穴.
刺法:针刺补法。
取穴举例、后懊、附分、秉风、次骼、殷门、委中、风市,涌泉等
刺法:针刺泻法。
4 .推动脉型颈稚病
取穴举例:太渊、大杆、睛明、眉冲风池、大椎、承光、通天、足三里等穴。
刺法:针刺补法。
取穴举例:涌泉太冲、玉枕、天容、肩外俞、蠕俞、丰隆、合谷、石关等穴。
刺法:针刺泻法.
5 .交感神经型须推病
取穴举例:风池、风府、脑户、后溪、神门、神庭、内关、列缺、脑空、完骨等穴。
刺法:针刺补法。
取穴举例:消冻、天移中冲、小海、迎香、大椎、廉泉、期门、日月、合谷、绝骨、肩中俞等穴.
刺法:针刺泻法。
以上穴位,每一病症用一组穴位,每次可取4-6 穴,针刺补、泻兼施,留针20-30min ,中间行牛11 次,ld 针l 次,lod 为l 个疗程,隔Zd 或3d 可进行下1 个疗程,病情重者可连续治疗2 个疗程,或加用低频电疗法.
第五节穴位配伍原则
穴位配伍原则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配伍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瑜穴以增强疗效。配穴是选穴的具体应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配穴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等。配穴时要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主要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脑穴。
1 .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经脉及隶属该脏腑之经脉的脑穴组成处方。《 灵枢· 厥病》 载:“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等.即属于本经配穴法的具体运用。
2 .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的。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的脑穴组成处方施治。在临床!常取相表里经的愉穴配合应用。《灵枢· 五邪》 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 … 取之涌泉(‘肾经穴)、昆仑(膀肤经穴)。”这就是表里经配合应用。特定穴中的原络配穴法,也是本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3 ,上下配穴法将腰部以上愉穴和腰部以下愉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临床上应用广泛。八脉交会穴配合应用,即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4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愉穴配合应用。《 灵枢,官针》 所指“偶刺”法和俞募配穴法,均属本法范畴。
5 .左右配穴法取肢体左右两侧榆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侧穴位同时取用,以加强协同作用。
第六节 毫针的选择
选择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呈松针形的毫针。目前多用不锈钢针,因其针质的弹性、韧性优于金、银质的毫针。临床上还根据疾病的表里,以及针刺部位的不同而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如体壮肥胖、病位深、脯穴所在部位皮厚肉多者,一般选用稍长、稍粗的毫针。反之,形体瘦弱、病位浅、偷穴所在部位皮薄肉少者,选用稍短、稍细的毫针。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