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六本 当代各家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荟萃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八章 肩部软组织损伤
内容开始

第八章 肩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肩部扭挫伤

【 概述】
肩部扭挫伤是指旋转扭曲、牵拉、打击或碰跌等因素使人体肩部软组织遭受损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部位多在肩部上方或外侧方,并以闭合伤为其特点。
【 症状与诊断】
有明显的扭转、牵拉、打击或碰跌等外伤史,1 周内可明显减轻或痊愈。疼痛轻者当时不在意,在休息后症状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重则当时疼痛即较剧烈,或伴有青紫、疲肿及明显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扭伤的压痛点多在肌腱、韧带的起止点处,而挫伤则多在损伤部位。注意必须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明是否有肌腿、韧带的断裂和骨折的发生,必要时拍X 光片。
【 手法荟萃】

杜自明手法

1 .急性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首先按摩云门穴30 50 次,手法不可过重,然后用一手拇指压于该处,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令患肢前伸后缩地摆动10 次(名为白蟒吐舌)。其次改拿定肘关节,由右向左及由左向右各活动肩关节10 20 次(名为磨子手),再托臂上举,至不能上举为度,镇定1 2 分钟(名为上举通臂),拇指一直压于云门穴处不动。然后改一手扶定肩关节,另手将患臂反于腰背,拿定患肢腕关节,缓缓上升,至不能再上升为度,镇定1 2 分钟。做该动作时,术者一定要缓缓施术,小心进行。最后弹横梁筋、腋后筋、背筋,手法即告完毕。局部有肿胀者,初期手应轻柔、简单,一般先于伤肿下方理筋或局部取穴,再配合上述通臂手法,点曲池、合谷穴,弹上述各筋。
2
.慢性  慢性患者继外磨(各50 - 100 转)准备手法后,一般以点穴及分理压痛点为主,配合用白蟒吐舌及3 种通臂,弹肩部所属诸筋。

黄乐山手法

揉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外侧。术者一手置于患肩部扶持,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则分别在患肩后侧及前侧行旋转捏揉。在揉的过程中,间断向肢体远端疏导。此法旨在疏通气血,松弛局部肌肉,缓解疼痛。
摇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术者一手压患肩以固定,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使肩关节前后活动,同时在患肩轻度外展下做旋转活动。然后再使患臂上举过顶,内收内旋,手掌能够触及患侧肩部,再回原位,说明关节已恢复正常。

杨希贤手法

手法一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术者先以手掌在患肩部施行摩法数遍,以拇指自下而上推颈后段督脉数遍,在肩部及上臂部施行滚法各1 - 2 分钟。然后,以一手捏拿肩周痛点处肌肉,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摇转肩关节,范围由小到大。再在患肩臂部施以搓法1 分钟,最后抖动患肢数遍。(图8 1 )
手法二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术者点按患肢的曲池、天宗、肩骼、云门穴,以使患肩肌肉放松,疼痛减轻。然后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在上臂外展45 度位置向下向外牵拉;另一手拇指置于痛点处进行拨筋

痛点在咏突处,则拨向外上方;痛点在结节间沟处,则拨向外侧;痛点在肩峰下处,则拨向后上方)。再在患肩部施行搓法1 2 分钟,然后术者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将患肢前屈上举和外展上举,各做2 次。最后术者双手握患腕部抖动患肢数遍。(图8 - 2 )

章宝春手法

1 .点按穴位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患侧,先以推伤药酒在患肩推擦数次,放松肩部肌肉,再用手指由上而下按揉肩臂部3 5 分钟后,点按肩部痛点及肩井、肩骼、肩缪、中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位。
2
.拔伸推按术者以左手拇指及食、中指分别按压肩前、肩后或肩峰下痛点,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腕部,略外展前屈患肢与左手行对抗拔伸,左手拇指在拔伸下沿与肌腱垂直方向进行推按。同时,右手将患肢作外旋与内旋动作2 3 次。
3
.内收搓肩将患肢尽力内收屈肘,使手掌能摸到健肩,术者在肩部痛点加以推按,然后将患肢放下,用双手掌分别放于患肩及上臂前后进行搓揉。
4
.抖摇肩部嘱患者肌肉放松,术者采用抖法抖动患肢。最后握住患腕屈肘,轻轻地前后摇动肩关节数次。手法结束后外贴风伤膏。

第二节岗上肌健炎

【 概述】
岗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盖,其肌健与岗下肌、肩脚下肌、小圆肌共同组成肩袖。岗上肌起于肩脚岗上窝,止于肪骨大结节。其形状如马蹄形,其作用为固定肚骨头于肩脚盂中,并与三角肌协同动作使上肢外展。在肩部外展活动时,岗上肌腱必须穿过肩峰下和肚骨头上面的狭小间隙,容易受到咏肩韧带和肩峰的摩擦挤压损伤,而产生肌腱无菌性炎症,炎症发生后很容易铐化而变脆弱。退变的肌腿纤维常因外伤或肌网收缩,而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
【 症状与诊断】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多有劳损史。一般起病缓慢,初起只在肩部活动,尤其在外展活动时感觉疼痛,且一般局限于肩外侧,但在着凉或外伤后,疼痛可骤然加重,严重时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疼痛亦可放射到颈项及臂部。本病的特征是有“疼痛弧”,即在肩外展60 “一1200 时,出现明显疼痛。这正是岗上肌肌腱抵触肩峰的阶段,即通过肩峰与肚骨头所构成的狭小的间隙,遭受挤压的缘故。但不到或超过这个范围后,疼痛消失。压痛是在肚骨大结节或三角肌附着点处。有肌腿断裂者,腿袖裂口经肩峰下时,可发生弹响。X 线检查偶见岗上肌肌腿钙化,骨质疏松,为组织变性后的一种晚期变化,称钙化性肌腱炎。单纯的岗上肌肌腿炎时,并没有肌力丧失现象,轻者仅上臂外展受限,但被动外展不受限制,重者肩部疼痛不能活动,肌肉萎缩。

李墨林手法

2 .在提拉牵引下,术者移至患者外侧。同时将患肢徐徐下落,放于术者左骼骨翼的外后侧。术者插于患侧腋下的左前臂用力向外侧牵拉患肩,使肪骨大结节处尽量向上、向前、向外侧突出。术者右手拇指掌面压于肚骨头的下缘的前侧,横行向外推按,继而在肪骨头的下缘外侧横行向后推按,然后在胶骨头下缘后侧横行向内推按,反复2 次。然后仍在牵引提拉下,术者以右手拇指掌面

3 .术者两手握患腕向上拔伸,搭于肩上部,继而屈曲肘关节。拇指顶于肚骨颈后侧,术者左手四指向前后活动肩关节3 - 4 次。右手持腕向前外侧拔伸,然后术者两手掌大鱼际肌分别放于患肩部外侧滚揉活动。每日按摩,稍加力作旋转l 次,约4 5 次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张长江手法

1 .急性期手法

( 1 )摩法:患者坐位。扶患侧肘关节, 术者将患侧肩关节轻轻外展900 ,一手托一手四指或全掌在肩关节周围轻轻摩动。

 ( 2 )揉法:术者手托患臂,使肩部疼痛部位的软组织松弛,再开始进行揉动。如患者肩袖前侧损伤,术者手扶患肘使其内收、前屈,另一手在肩前侧疼痛点以拇指轻轻揉按,逐渐再使肩关节外展、后伸。
( 3
)抖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按扶患肩,另一手沿肩部各方向在60 120 。范围内轻轻抖动,在疼痛方位重点抖动,新伤患者抖动手法频率宜快,力量宜轻。
( 4
)搓法:患者坐位,肩臂放松。术者以两手虎口处分别对置患者肩部及上臂相对反复搓动2 分钟左右。
肩部新伤患者,手法后宜注意休息,手法次数不宜频繁。

2 .慢性期手法
( 1
)滚、揉法:患者坐位。术者以滚法揉法在患侧将颈部、肩部、胸背、患侧上臂广泛性滚、揉3 5 分钟。
( 2
)点按法:术者以拇指点按或以拇指揉按患侧缺盆、肩贞穴、痛点(阿是穴)。肩关节前侧痛,加云门、天府;肩关节外侧痛,加巨骨、肩骼、臂蠕;肩关节后侧痛,加肩井、秉风、月需俞。
( 3
)上肢运动法:患者坐位,术者手掌按压患者肩部疼痛点不停地揉按,另一手握患者肘关节使肩关节充分内收,或握患者肘关节使患肩充分内旋、后伸。
( 4
)提弹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拿患侧臂使肩略外展,一手捏拿患者背阔肌、胸大肌、岗上肌、肪二头肌分别向外扯动,然后用力拉弹,强刺激患者肩周软组织。
( 5
)推法:术者两手拇指对置于患侧肩。若患者肩部损伤,疼痛部位在外后侧,则采用推上臂三阳经法;若疼痛在前侧,宜采用推上臂三阴经法,反复推动约3 5 遍。
( 6
)腋下提肩法:患者坐位。术者屈肘以手臂插于患者腋下,向上抬肩,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在外展60 度一120 度范围内向下牵拉,最后极力内收患臂,使肩带受到牵张。
( 7
)擦、搓法:术者以拳按压患肩痛点,另一手握拳对置,两拳相对反复擦、搓患部,以肩部皮肤及深部软组织有发热感为宜。( 8 )口口击法:术者以空拳或掌背广泛叩击患者肩关节周围,包括颈肩、胸背、上臂部。

刘严手法

1 .揉压、弹拨岗上肌法患者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虎口叉腰。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扶住其健侧肩部,另一手拇指由内向外轻快反复地揉压、弹拨患侧岗上肌,直至肩峰附近。并以一手拇指反复揉压患侧天宗穴和巨骨穴。2 .对抗牵引肩关节法患者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30 。一400 , 前臂稍旋前。术者立于其患侧,一前臂置于其患侧腋部,并稍用力向上托起患侧肩关节,两膝关节夹住患肢的腕部,并稍向下用力,做患侧肩关节轻度的对抗性牵引。在持续牵引的同时,另一手拇指指腹和示指的第二节指骨侧面,自上而下地捏拿,提弹患侧三角肌,直至三角肌粗隆附近。并以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岗上肌肌腿在肚骨大结节上部的附着点和肩骼穴。
3
.牵引、抖肩法患者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至无痛区的最大弧度,前臂稍旋前。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置于患侧腋部,另一手握住手部,两手成相反方向用力,对患侧肩关节做轻度对抗性牵引。待持续牵引片刻后,握手部的手反复进行小幅度而高频率的上下抖动,使牵抖之力传递至肩关节。并徐徐将患肢抬高至不引起剧痛为宜。
4
.向上牵引、抖肩法患者坐位,患侧上肢上举。术者立于其患侧,两手握住其上举患肢的腕部,徐徐向上牵引患侧肩关节,片刻后,突然用巧力上下抖动患侧肩关节数次。并以一手拇指反复按压、弹拨患侧极泉穴。
上述手法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1 1 次,10 15 次为1 疗程。

李茂林手法

1 .揉拿手三阳法患者坐位。术者以一手握患侧腕的掌侧,另手以拇指与余四指或与食、中二指的对合旋转的连续动作着力于患侧上肢外侧手三阳之经筋,自肩外侧循手三阳经筋顺序揉拿至腕部。往返数次,重复揉拿。
2
.点按肩井、肩骼、曲池、肩谬等穴。
3
.双臂对叩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对面,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使其手心朝内下。先以轻力导引患者双臂抖动,边抖动边导引内靛,特患臂确实放松后,再施用寸劲巧力同时内叩而抖之,连续3 欢,并施力向外下神。

4 .双翅叩按法患者坐位,双臂交叉,双手分别搭于对侧肩上。术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分别着力于患者两侧肘部,叩而按之。持续用力,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向前向内叩按。
5
.对手揉球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置于患肩前,另手置于患肩后侧。双手略屈,一前一后,将患肩夹捧于两掌之,两手对合,一上一下地交替旋转揉动,如球在手内,和缓揉动。然后双手与肩峰贴紧揉动三角肌,最后以两手大鱼际置前后肩窝处施力挤合而收式。

第三节 耾二头肌长头肌健炎

【 概述】

该病为肚二头肌长头肌健长期在结节间沟内不断活动,反复摩擦而致的一种无菌性炎症。肪二头肌长头起于肩脚骨盂上粗隆,肌腱经肩关节,在肪骨结节间沟与横韧带形成的纤维管道中通过。肚二头肌的主要作用为屈肘和使前臂旋后,还有举臂向前和内收功能。当上肢外展位屈伸肘关节时,肪二头肌长头腿易被磨损,因位于结节间沟内的肪二头肌长头腱,长期反复地受到结节间沟的摩擦或过度活动,可引起腿鞘充血、水肿、增厚,导致粘连和肌腱退变,产生症状。此外,腱袖的退行性变,造成肩部不稳也可累及肚二头肌长头腱鞘而发生炎症;甚至引起肪二头肌肌腿长头破裂。本病多见于长期疲劳损伤和肩部有陈旧性外伤史以及耾骨颈部增生的患者。

【 症状与诊断】
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体力劳动者,常有肩部牵拉或扭屈等轻微外伤史或劳损史,部分思者也叫因堂风看凉而发病。一般起病缓慢,先有肩部轻度疼痛,肩关节活动不适,病变发展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多局限于肪二头肌腱长头附近,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夜间亦疼痛,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臂放射,严重者可影响睡眠。
检查时见肩前相当于肪骨结节间沟内的脓二头肌肌腿长头部位局限性深压痛,轻度肿胀,活动时可触及捻发音,可有肩部肌肉痉挛,肩部外展、外旋和前屈外展运动可因疼痛而明显受限。肪二头肌长腱Rergason 氏试验(即肚二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

【 手法荟萃】

李墨林手法

1 .准备手法按压合谷、阳溪、阳谷、曲池、小海、天鼎、缺盆、中府穴。
2
.治疗手法
( 1
)患者取坐位,术者先立于患者对侧,一手四指放于患者患侧肩上部,拇指用力抵住肚骨颈内缘,即肪二头肌肌腿长头处1 分钟。然后术者立于患者患侧,将一手及前臂由患者患肩后侧插于患者腋下,使患者患侧肘关节屈曲,患侧前臂放于术者近骼骨翼的外侧,即术者躯干离患者近的一侧顶住患者患侧前臂。术者前臂在患肩腋下用力向上、向外提拉牵引,使患侧肚骨上端向上、向前突出。同时另一手拇指横放于患肩肪二头肌腱前侧呈平行位,用力向后压迫肪二头肌腿长头前侧,直至患者局部快要麻木。然后将拇指自结节间沟的内缘,向外、向上推滚、弹拨肪二头肌腱长头,以剥离分开长头在结节间沟的粘连。用两手掌分别在患肩的前侧及后侧旋转按揉。
( 2
)术者立于患者患侧,用一手握住患侧腕,先做前后拨伸活动5 6 次。在拔伸的同时,另一手四指放于患肩顶部,拇指放于患肩肪骨头后部,向前推送肪骨颈的后侧。继而将患侧上肢作前后大旋转活动,旋转4 5 次(先顺时针转,再逆时针转)。

黄乐山手法

1 .揉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一手握患者患侧腕部,使患侧上肢外展、略屈,另一手拇指按在患肩肪二头肌腱部位,余指放在患肩后侧,用捏揉法揉肚二头肌腿。2 .弹法术者双手食、中二指在患肩前痛点部,拇指在患肩后,反复横向弹拨肚二头肌腱。
3
.疏法术者弹筋后,用一手自患肩部沿肌肉走向,向肢端疏导,以使癖血消散,气血通畅。同时,可配合点曲池、合谷等穴位。

张长江手法

1 .揉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外侧,一手握患者肘部,使肩关节外展约40 " ,前展90 。,一手拇指按在肪二头肌健部,其余四指放在肩后,捏揉患者肚二头肌腱处3 ? 5 分钟。2 .滚法术式同前,术者在患者肘内侧沿肪二头肌向上滚揉,至肩关节前侧,反复滚动3 5 分钟。
3
.提弹法术者拇指与食指、中指,捏拿肚二头肌腿,突然向上提拉,有时可听到响声。
4
.前后屈伸法术者一手扶患者肩关节,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使患臂肘关节被动地作前后屈伸,范围不断向上加大。5 .捏法、搓法术者反复捏拿及双手掌对搓患者肩部至肘关节至腕关节。

李茂林手法

1 .提拿肩井法患者坐位。术者将双手分别置于患者双侧肩井部,以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的合力施用提拿法。用力缓和而连贯。

2 .揉拿手三阴法患者坐位。术者以一手握患侧腕背侧,另手用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的对合呈钳形着力于患臂内侧手三阴之经筋,自臂腋下循手三阴之经筋顺序揉拿至患腕部,往返数次,重复揉拿。

3 .点按肩蠕、曲泽等穴。
4
.顺指摇臂法患者坐位。术者充分揉拿患者双上肢后立于患者的一侧,一手扶患肩,另手握患者指端,依次顺序晃而摇转,带动患臂,使臂随之摇动。或顺时针摇,或逆时针摇,范围由小而大。以扶肩之手确定摇臂的范围、程度,并保护肩关节及发挥摇臂、抖指时的固定、对抗作用。
5
.点拨法患者坐位。术者以力集中于指端,将着力的指端插入胧二头肌健缝隙之间或肚二头肌腱的起止点,由轻而重地点按,由慢而快地弹拨。点拨后可用指腹或大鱼际在点拨部位予以揉摩,以缓解手法刺激引起的疼痛。
6
.双臂叩抖法患者坐位,放松平肩。术者与患者相对而立,双脚同肩宽,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双手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导引患者的双臂,一上一下交替抖动,以幅度小,频率快,但不使患者头部晃动,双臂感到放松舒适为宜。
7
.揉抖法患者坐位。术者以双手置于患者上肢的内外侧,快速而持续地自上而下对称揉抖。双手要用力均匀,交替一上一下地揉抖。

第四节肩峰下滑囊炎

【 概述】
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亦称肩峰下结构,此滑囊位于肩峰、三角肌之下,位于袖状肌群、肪骨大结节之上,主要功能为减少肚骨大结节与肩峰面的磨擦,利于肩肪关节的活动。又因其夹于活动频繁、运动范围大的肩关节肩峰与肚骨头之间,往往因长期磨损而引起劳损,产生滑囊水肿、组织增厚或滑囊内互相粘连,导致无菌性炎症,失去正常的缓冲功能,从而妨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出现活动痛及压痛,并常与邻近软组织慢性炎症并存,且互为因果,渗透传变。所以该滑囊的病变也往往隐藏着岗上肌肌腱的疾病。
【 症状与诊断】

疼痛、运动受限、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在肩关节前外侧,位置深在,并涉及三角肌止点,亦可向肩脚、颈部放散。疼痛为渐进性,夜间痛也为其特征,常可痛醒。压痛点多在肩峰下,肚骨大结节处,常可随肮骨的旋转及肩关节活动而移位,当滑囊肿胀积液时,亦常可在三角肌范围内有压痛。有时因滑囊肿大,而引起肩部轮廓扩大,并可在三角肌前缘鼓出一个圆形肿块。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尤在外展外旋活动时明显,为减轻疼痛,病人常使患肩处于内收内旋位。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可渐减,甚至完全消失。此时肩关节的活动成为肩脚胸壁和胸锁关节的活动体现。晚期可有肩脚带肌肉的萎缩,X 光片可见岗上肌的钙化影。
【 手法荟萃】

刘寿山手法

1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肩后外方,助手用中单兜住患腋,略向健侧水平牵引。术者用一手拿住患肩,拇指在肩后,余四指在肩前,并用大鱼际压住肩峰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臂的腕部,将上肢拉平,环转摇晃上肢6 7 次。
2
.拿肩之手垫在患侧腋下,拇指竖起,贴在肩前部,向健侧用力撑之,握腕之手改拿前臂下端,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保持拔伸力量,使上肢下垂,并屈肘,患侧臂内收,使手触及健肩。3 .保持屈肘,使患侧手绕过头顶。术者拿患侧手,将患侧上肢向斜前上方拔伸,同时拿肩之手的大鱼际,在患肩肩峰处向下戳按。
4
.将肘部竖起,术者用拇指揉捻肩部上方之筋肉,然后再用归、合、顺、散法按摩肩部。

张长江手法

1 .摩法患者坐位。术者以手掌在患者颈肩、肩臂周围广泛抚摩2 - 5 分钟。
2
.童法患者坐位。犬者拇指与四指拿定患者肩井穴,以局部酸、麻、痛为度。
3
.拿捏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患者健侧,另一手拇指与四指分开,以虎口处对置患者颈肩后部,沿岗上肌走向依次拿捏至肩峰,再拿捏肩袖至三角肌下止点处。
4
.点按法患者坐位。术者以拇指点按患者压痛点(阿是穴)、肩骼、肩缪、肩外俞、巨骨、孺俞、臂蠕、曲池等穴,轮流施用。
5
.拨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患侧臂内收,另一手以拇指在肩峰下用力弹拨,解除肩峰下滑囊的粘连。
6
.肩运动法患者坐位。术者拿患侧肢使患者肩关节反复被动作内收、外展、上举、后伸等各方向运动,以减少粘连,防止肩袖肌肉萎缩,促使功能恢复。

沈跃生手法

1 .肩部按摩法轻轻将肩外展成直角,患手搭于术者肩上。术者两手抱住肩部和三角肌部位来回按摩,持续1 ? 2 分钟。同时,术者站立,适当抬高患肢,一手托住患肘,另一手用小鱼际肌在肩部摩动,持续1 2 分钟。
2
.掌心按揉法患者屈肘,手搭健侧肩部,使关节内收。术者用手掌心轻轻按摩肩部周围,持续1 ? 2 分钟。
3
.按肩骼法患者侧卧,健侧在下,患侧向上。术者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按揉肩骼处半分钟。然后,用手虎口自肩骼穴,自上而下推至三角肌,反复操作数遍。4 .指压穴位可用右手拇指按压天宗、肩缪、肩骼、曲池、合谷等穴位,
以上手法每日1 次,每次巧一20 分钟,直至痊愈。

李茂林手法

1 .揉拿手三阴法患者坐位。术者以一手握患腕背侧,另手用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的对合呈钳形着力于患臂内侧手三阴之经筋,自臂腋下循手三阴之经筋顺序揉拿至患腕部,往返数次,

组织液渗出而形成疤痕,造成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间粘连,肩周软组织广泛性粘连,进一步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中医认为是年老体衰,气血虚损,筋失濡养,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脉拘急所致。
【 症状与诊断】
多数为慢性发病,隐袭进行,常因上举外展动作引起疼痛始被注意,亦有疼痛较重及进展较快者。主要症状为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疼痛可为钝痛、刀割样痛,夜间加重,甚至痛醒,可放射至前臂或手部、颈、背部,亦可因运动而加重。检查时局部压痛点在肩峰下滑囊、肪二头肌长头腱、嚎突、岗上肌附着点等处,常见肩部广泛压痛而无局限性压痛点。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但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最为显著,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如梳理头发、穿衣服等均感困难。肩周软组织间发生广泛性粘连,而使所有活动均受到限制,此时用一手触摸患者肩脚下角,一手将患肩外展,若感到肩脾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说明肩关节已有粘连。病程较长者,可见肩脚带肌萎缩,尤以三角肌萎缩明显。X 线检查可以排除骨与关节疾病,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岗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的阴影。此病进行数月至2 年左右,经治疗或日常生活劳动,可在不同的程度中停止,疼痛消失,肩部活动逐渐恢复。
【 手法荟萃】

林如高手法

1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先在患肩局部涂擦舒筋止痛水,然后一手将患者患侧上臂外展平肩,另手用掌心揉患肩前部。继之叠手掌心按压岗上肌止点处后,再以双手掌心在患肩前、后搓筋。
2
.术者一手将患侧上肢上举,另手在患肩部进行拿拨筋法。继续将患侧上肢平举,另手在患肩部进行推筋法。然后逐渐将患侧上肢后伸,继续推筋。
3
.术者一手握住患侧上肢肘部,屈肘内收,另手在患肩部按 筋。
4
.术者一手握住患侧前臂下部,将患侧肘屈曲上举,另手在患肩部进行摩筋扶正。
杜自明手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点压云门、曲垣、糯俞等穴位,同时拨动云门处筋络,再理横梁筋及肩背部诸筋,并于筋结处分筋。然后依次行手臂前伸,左右旋转滚动肩关节并活动由小到大,上举患肢,屈肘后对侧肩部牵拉,反手背部。最后弹胸筋、背筋、海底筋,并点曲池、合谷等穴。在治疗中常配合健侧简单的手法。

刘寿山手法

1 .点穴开筋法患者坐位。术者按顺序点肩井、肩骼、前后肩临、极泉、曲池、合谷、手三里、内关、外关、列缺等穴。2 .抨筋法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托腕,一手从肩部开始,用抨筋法向下搏到拇指末端,并依次搏虎口及其余四指。3 .摇拔屈转法术者立于患侧后外方,一手拿住患肩,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另手握患侧腕,在牵引下摇晃患侧上肢6 7 次。拿肩之手移至腋下,握腕之手移至前臂远端,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以患侧臂外展最高位置为度。保持拔伸力量,使上肢下垂,并屈肘,患侧手触健肩。术者腋下之手撤出,改按肩部,另手之肘托患者之肘,使患手从头顶绕至患肩,绕头时肘部应尽力竖起,患手尽量向后,绕头后动6 ? 7 次。将患臂向前上方拉直,同时术者在肩部之手拇指揉捻患肩。使患者之手向内转,患肩向下向后背,术者转身面向后呈弓箭步,塌腰,并以术者之肩顶在患肩前方,使患者屈肘,患手尽量向后背,可上下颤动5 次。术者平身,患肢由后背略横伸,令一助手托扶患臂,术者用合掌散法,先从患肩部起上下抖散到腕部,再从腕部起抖散到肩部。然后用归合顺散法揉按肩部。
4
.顿筋法治前缝部疼痛较著,筋肉痉挛者。以右肩为例术者站斜前方,用右手虎口按住肩煎方,左手握住患者石手食、中、无名、小指,并将患者右手搭于患者右肩,术者左肘将患者肘部抬高,然后用力将患肢向右斜前方拔伸,同时右手虎口向上戳按肩前缝部位,以上手法反复4 次。
5
.抖筋法治后缝部疼痛较著者。术者站患侧,握住患肢四指,将患肢向斜前下方拉直,嘱患者放松肌肉用力抖动数次。

6 .颤筋法治上缝部疼痛较著者。术者站患侧,双手握患腕部,将患肢向斜下方拉直,嘱肌肉放松,将患肢用力上、下颤抖。

郑怀贤手法

1 .第一阶段,主要为肩部疼痛,肌肉痉挛,此时宜用轻而缓慢的手法按摩。先作抚摩、揉捏、搓、摇晃等,搓的力量宜大,速度稍快,时间为1 2 分钟,以使肌肉微热而松软为度。再按肩骼、肩三对、肩后、肩喜、背脚等穴,然后捏拿肩周围软组织,力达组织深部。最后以抚摩结束,如此反复10 次。
2
.当第一阶段的疼痛和肌肉痉挛减轻或消失,但肩部功能仍有障碍时,则进入第二阶段。先在肩部作抚摩,随后再搓,时间2 3 分钟,应快而有力,使局部松弛并发热。然后弹三角肌前侧和大、小圆肌,捏岗上肌。再配合按肩骼、肩三对、肩后、肩喜、背脚、岗上等穴,揉捏肪二头肌、肮三头肌、胸大肌、斜方肌。最后对肩部作幅度较大的抖动和摇晃,以松解粘连,恢复功能。

魏指薪手法

1 .平抬外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压住患肩,另手握患腕,徐徐外展抬高患臂。当抬高到一定高度时,保持高度,将上臂向前向后来回活动约6 次,继而前后转动肩关节各5 次。2 .旋后推肩令肩关节粘连一侧手臂旋向身后,肘部屈曲,并渐渐抬高手臂,到紧张牵拉状态。术者用食指点揉患者肩部各痛点,并再用掌根向肩前外侧自上而下推5 10 次。3 .上举一手固定患肩,一手握患者前臂,将患肢一紧一松地用力逐渐使患肢增高到最大限度。
4
.内收揉肩将患手放到对侧肩部,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缓缓用力向健侧牵拉。另手固定患肩,同时用拇指揉患侧肩部痛点。
5
.拉肩摇膀使患者手臂拉直外展,术者一手固定患者肩部,另手握住患者之手慢慢拔伸使外展角度增大,并同时向前后两方向摇转各5 - 10 次,再用拇指和掌根点揉及按揉痛点。以上手法为1 节,连作3 节为1 次手法。为基本手法。6 .扩胸法适加用于外旋活动受限者。患者双手交叉放于颈后,两肘外展。术者用双手托其双肘,腹部抵患者背部,托患肘向后作扩胸动作,连续10 次。
7
.双手抱肩法适加用于内收明显受限者。患者双手臂紧抱双肩,术者立其后,用腹部顶患者背后,紧握患者双手腕,用力向后牵引,力量由小到大,连续10 次。
杨希贤手法
1
.患者坐位。术者用手掌在肩部施以平推,然后按揉曲池、肩骼、天宗、云门穴各1 分钟,继而捏拿肪二头肌数遍。

2 .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臂摇转肩关节,另手捏拿肩部痛点明显处肌肉,随着摇转范围的加大,捏拿手法力量亦逐渐加重。亦可根据肩部痛点不同位置,分别施以拨法和按揉法。
( 1
)咏突处痛点:一手握患肢前臂使患肩外展外旋,另手以拇指从咏突至上臂的内上方拨筋,继而用掌根沿此筋按揉。

( 2 )肩后部痛点:术者一手握患肘部将上臂内收,另手拇指在肩后部从岗上窝到上臂后侧进行拨筋,而后按揉。

( 3 )大结节痛点: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臂将其外展,另手拇指从岗上窝到肪骨大结节进行拨筋,继而按揉。
( 4
)结节间沟处痛点:术者一手握患前臂将患肩后伸,另手拇指沿结节间沟进行拨筋,继而沿筋按揉。
( 5
)肩脚骨脊柱缘处痛点:术者一手握患肢前臂将患肩内收,另手拇指沿肩脚骨脊柱缘进行拨筋,继而按揉。
3
.将患肢作被动上举、内收、外展、外旋、后伸、内旋等动

狄任农手法

1 .术者一手按住患肩,另手握患腕部,先向下牵拉,然后缓缓外展抬高,反复5 次。并在外展姿势下,作顺、逆时针环形运动5 次。继之使患肢旋后,在肩部作点、按、揉动作。2 .术者一手按肩部,
手握腕部,在牵弓!下使患肢被动前屈上举。
3
.患者将手置于健肩部。术者一手按肩部,另手握肘部,向健侧推挤5 次。4 .患者将患手臂置背后。术者一手按肩部,并将胧二头肌长头向后扳拉,另手拉住患腕部,作向上牵拉5 下。
5
.在患肩外展姿势下,术者双手握腕部,作牵拉和抖肩动作5 下。
6
,推扳法。在粘连期常用。将斜方肌拉向下方;将肪二头肌腱和三角肌拉向下方;提拉胸大肌;最后将岗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向下推扳。(图8 4 )
李墨林手法
1
.按压合谷、阳溪、阳谷、曲池、小海、天鼎、缺盆、中府、肩井、附分、神堂、膏育等穴。
2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面向前,左肘屈至900 ,自肩后插于患者右腋下,右手持握患者手腕。此时术者以左前臂在患者腋下用力向上向外提肩1 分钟,随即将患肢放于术者躯干左侧,顶住右肘。术者右手拇指放于患肩肮二头肌健长头内缘,用力向外向上弹拨,以解除痉挛。

3 .术者立于患者后外侧,右手持握患腕部,左手食指搭于患肩上部,拇指顶于肚骨颈后侧。右手持腕向前外侧呈45 度拔伸。拔伸时,要有速度、力度、同时左手拇指在肩后推送弹拨,其余四指则在肩前用力松弄肚二头肌腱长头,再向后伸肩关节至最大限度,同时屈肘,如此反复10 次。继而术者持患腕向前伸,以肩关节为中心,将上肢先作顺时针旋转,再作逆时针旋转,旋转时左手在肩上,拇指和四指作提拉动作,与旋转配合协调,如此反复10 次。然后放下患肢,术者以两手掌心在患肩前后相对作旋转揉按动作。
4
.将患肢上举到最大范围,向上牵引,反复数次,5 .将患肢旋前背伸到最大限度,将患手经胸前拉于对肩至最大限度,同时术者将患肘稍上抬顶,反复数次。
6
.患肢搭于术者右肩上,术者双手四指交叉放于肩顶,以双手掌根一在肩前,一在肩后,抱住患肩,用力夹持挤压肩部肌肉并向上滑行,与此同时,将患肢徐徐向上抬起。
7
.术者立于患者后外侧,以左手持患腕,将患肢外展。然后术者将右手放在患肩部,拇指在后,四指在前,自上而下地抓捏提拉至前臂下部,反复多次。然后以双手掌环抱患肩部前后两侧旋转揉按。
8
.患肢放于术者右上臂,术者的双手掌前后环抱患肩,用力抱紧。此时术者用身躯带动患肢,以肩关节为中心,作大范围的旋转动作,正旋倒旋,反复2 分钟。
9
.术者左手掌托患肢背侧,右手持患腕作肘关节的旋转活动,正旋倒旋,反复数次、最后以左手指放于胧骨外上骸压滚。以上1 3 为早期手法,晚期应作全套手法。
黄乐山手法

1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后,右手扶患肩,先以左手小鱼际置于肩脚骨岗上斜方肌部位,用按揉法按揉。继而用右手拇指在肩后,余四指在肩前,用捏揉法行旋转按揉,边揉边用捏法向肢端疏导。

2 .术者用弹拨法于肚二头肌腱、三角肌、岗上肌及肩后背阔肌、岗下肌等拘挛、僵硬肌束上施以弹拨。
3
.术者立于患肩外后方,左手固定肩关节,右手握患肢前臂,由内向外旋转摇动,并逐渐后展患咸每次稍微过力为宜,活动角度由小到大。
4
.最后用捏、揉、疏导等手法疏理软组织及筋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