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六本 当代各家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荟萃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章 腕手部软组织损伤
内容开始
第十章 腕手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腕关节扭伤
【 概述】
腕关节的扭伤大多是由外力造成。力作用于手掌或手背时,受伤与否取决于力的方向、大小和持续时间、手的位置,以及骨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质,特别是软组织成熟的程度及发育阶段。本病涉及的组织较广泛,可发生尺挠侧副韧带的损伤或撕裂,三角纤维软骨破裂等。临床以腕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
【 症状与诊断】
根据受力的部位与方向,相应或相反的部位轻则腕部疼痛或无力,重则肿痛、皮温增高,腕指部呈现一定的特殊嗒,生泥怪缥瓢橇嘿菜是喜纂鬓默赢鼎豁攫如初诊拍X 片未见明显骨折,2 一3 周后应再拍片复查1 汉,以排除隐而不显的骨损伤。
【 手法荟萃】
杜自明手法
令患者坐于医者对面,先于局部点按痛点穴位,再自肘向下理筋,直至掌指关节,理筋中若遇到筋结则分筋,然后在腕关节重用内磨(或外磨)手法,最后提弹海底筋及肘筋,并行腕背屈曲镇定。如兼有拇指部屈曲受限或欠灵活者,可于局部增加内磨、外磨手法,四周理筋及屈曲镇定,或点鱼际穴,或弹鱼际筋。
李墨林手法太洛特点为在牵引下将腕关节屈伸旋转。
( l ) 图10 一1 1 .术者呈45 。斜位坐于患者病侧,按压阳溪、阳谷穴。
2 .患者前臂放于旋前位,手背朝上。术者两手握患者掌部,右手在挠侧,左手在尺侧,两拇指放于腕关节的背侧,以拇指指端按入腕关节背侧间隙内,然后在用力牵引下,掌屈腕关节至最大限度,继而用拇指按压腕之背侧,再背伸腕关节至最大限度,随时将患腕关节左右旋转2 - 3 次
3 .术者两手握住患手,四肢在掌面,拇指横放于患手背上。以两拇指间腕部推按患者手背4 - 5 次。
刘寿山手法
刘氏将腕部软组织按部位及功能分为斜牵筋及腕部伸、屈、力、通四道筋(图10 一3 )。其治疗腕关节扭伤的特点是辨“筋”施治。拔戳法治斜牵筋受伤;屈戳法治屈筋受伤;合筋法、屈转法及顺筋法治力筋受伤;顿筋法、插指法治伸筋受伤;借力顺筋法治通筋、力筋受伤。
1 .拔戳法 患者正坐,术者用一手由掌侧握住患者患肢前臂下端,并用拇指扣住第一掌骨根,另一手拿住第一掌骨及拇指,由,同时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戳按。(图10 一4 )
2 .屈戳法患者正坐,掌心朝上。术者一手自小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另一手拿住拇指及第一掌骨,自外间里环转摇晃6 一7 次,然后拔伸,维持拔伸力量将腕部屈曲,同时握腕之手中指向下戳按。
3 .合筋法 患者正坐,掌心向下。术者=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在伤处,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指,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环转摇晃6 一7 次,然后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的同时,先使腕部向挠侧屈,而后再快速向尺侧屈,同时握腕之手的中指,向挠侧戳按。
4 .屈转法患者正坐,掌心同上。术者一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指,由外间里环转摇晃6 ? 7 次,然后向挠侧斜上方拔伸,再向尺屈,同时拿腕之手的中指,向下戳接。
1 .患者正坐,助手站于患肢外侧,两手环握并固定患肢前臂中下段。术者站在患者对面,双手握住患腕,与助手对抗牵引。
2 .牵引同时,术者一手拇指指腹置于痛点上,用力由一侧向另一侧拨动。
3 .拨后,除去牵引,术者再用一手拇指指腹于痛点处按揉1 一2 分钟。
黄乐山手法
本法特点为将患腕牵引伸屈、反向用力,利用被动的功能要求,纠正扭伤以后关节关系的异常改变。
1 .揉法术者一手提患侧手,另一手以拇指及食指分别置于腕部掌背侧,行旋转按揉。
2 .牵法术者双手拇指置于腕背侧,余四指在腕掌侧握住腕关节,行牵引。同时旋转和摇摆腕关节,使之在牵引下关节得以松弛。
3 .抖法继上法术者仍以拇指在背侧,食指在掌侧,握住腕部,在保持牵引下,如为背伸受限,则双手拇指向近端用力,食指向远端用力,相对交错挤压;与此同时,突然向下抖动,使腕关节突然背伸,有时可听及响声(图10 一13 )。如为掌屈受限,则发力方向与上述相反。
4 .摇法患肢前臂放在桌上,手掌朝卜置于桌边缘,术者一手握前臂远端做固定,一手握手指部,在牵引下做腕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反复数次。
5 .拉法最后,术者握住患肢前臂远端另一手依次牵拉患肢各手指。
董万鑫手法
本法特点在于局部点按推理后摇腕及牵腕摆动。
1 .局部按摩术者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腕部。
2 .点按穴位点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
3 .上下理筋术者用手指从患肢肘部直至手掌部上下按揉,舒理筋腱。
4 .摇腕法术者用一手环握患肢尺挠骨茎突处,令患者握拳,用另一手握住患拳摇动,使腕关节形成背伸、尺偏、掌屈、挠偏的连续摇动。
5 .牵拉手指手指顺序牵拉。术者一手握患侧前臂下段,另一手依次按1 一5手指顺序牵拉。
6 .牵腕摆动 患肢前臂置于旋前位,术者双手分别握住患侧手掌的尺侧及挠侧,双拇指均在患腕背侧,在牵引的同时使腕关节形成背伸、尺偏、掌屈、挠偏的连续动作。
陈占魁手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握持患手,一手按于伤处须用力牵引患肢使其筋骨拔直,然后一手按在肿胀处向下推压或紧握。使腕关节肌肉以及韧带复位。然后顺次牵引患肢。
狄任农手法
本法特点为将患腕被动屈伸收展及旋转。
1 .患者正坐。术者双手握其腕部,在牵拉姿势下,上下晃动腕部各3 次。
2 .将患者腕部作顺时针及逆时针转动各3 次后,将腕部掌屈与背伸。
3 .术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紧握患者之手,将腕部向尺侧与挠侧扳拉各1 次。
沈跃生手法
本法特点为首先用点按推揉以疏通经脉,消散血肿、舒解痉挛,再于拔伸下摇腕以纠正腕关节的紊乱。
1 .点穴点内关、外关、阳谷、阳池、神门、阳溪等穴。
2 .推散血肿法患者直立屈肘捏住患者十视都,进行阵发性相反方向牵拉约1 分钟。再以拇指推摩血肿约2 分钟,或用手掌在血肿处轻揉3 分钟,再做腕关节掌屈、背屈、侧编和摇腕活动。
3 ,腕关节推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将患肢手部牵引固定,另一手拇指自腕关节向心滑动推按,重复数次。
4 .腕关节揉捏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手,另一手置于腕关节周围,以拇指及其余四指施以旋转或向前臂揉捏。5 .腕关节运摇法患者坐位,放松腕部,术者两手拇指按压腕关节背侧,其余手指固定手部。两手配合用力,使腕关节在拔伸的情况下作顺时针和逆时针运摇。或者一手握患肢前臂,另一手握住手部,牵引运摇腕关节。
杨清山手法
本法特点为局部的摩、揉、压后将患腕的牵拉环转及抖动。
1 .指摩法医者用指腹或指掌面在患腕掌侧和背侧按摩。左右手交替固定患腕及施术各1 一3 次。
2 .指揉法术者一手固定患腕,一手拇指指腹在患腕掌侧及背侧作环形揉动,固定手法和揉力要相等。当揉至上臂中部放松时,将揉力衍行至中指,双手交替指掌揉3 - 5 次。
3 .指压法术者左手拇指指峰在腕关节从尺侧向挠侧指压,再稍向上方(外关穴)指压,找到痛点后,压力不能放松,用指腹将压力揉送到痛点周围。
4 .转拉法左手轻握患腕上方,右手握住患手2 一5 指,以左手力量将腕关节向内外各旋转3 次,后轻拉,使腕关节周围的组织都能受到拉力最好(图10 一17 )。或术者一手固定腕关节屈侧,另一手五指与患手五指交叉固定,作屈拉5 ? 7 次后放松,以活动关节为主。
5 .颤抖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拇指,另一手握住患者的小指,然后以小幅度、快频率上下交替颤抖,颤抖力必须在腕关节处,各指交替握腕颤抖5 一7 次结束。(图1 于18 )

张长江手法
本法特点为在患腕处摩、牵、摇、推、压及对掌揉腕。
1 .摩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托患者手腕,另一手以手掌或四指从患者手背经腕关节至前臂背侧摩动,然后再以患手掌心经手腕至前臂掌侧反复摩动。
2 .牵引法术者一手拿患手挠侧第一掌骨大鱼际处,另一手拿患手尺侧,徐徐牵引2 - 5 分钟。.
3 .摇法术者两手拿患腕尺挠两侧,以两手食指为支点,顶住腕关节,分别在稍加牵引下向内、外各摇动腕关节5 次。两手一边摇动腕关节,一边向中间挤压推按。
4 .分推术者双手四指拿手尺挠两侧,以双手拇指在腕关节外向上向两侧分推5 一10 次。
5 .镇痛术者以拇指按压患腕痛点约2 分钟,以使局部有疼胀、酸麻感。
6 .对掌揉腕术者双手从掌背两侧夹按患腕。反复揉3 一5 分钟。
第二节下尺挠关节损伤
【 概述】
下尺挠关节间隙正常为0 . 5 一2 . 0 毫米。下尺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三角纤维软骨及尺挠掌、背侧韧带维持。本病常因跌倒时腕部于背屈位触地,受到旋转、剪式伤力,或长期做前臂回旋活动的工作,而致韧带、软骨受到损伤。临床以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并伴有疼痛为特点。多发于青壮年,又以女性常见。
伤后挠尺掌侧或背侧部有局限性肿胀、压痛。前臂旋前或旋后受限,并伴有疼痛,偶有弹响。于腕背屈时下压其尺骨小头部,疼痛加重,患手握力下降,不能端举重物。如损伤严重,则尺骨小头可能向外侧或掌侧、背侧突起,前臂远端变平或变宽。
松动试验阳性:术者一手拇、食指捏定挠骨茎突固定不动,另手捏定尺骨小头上下错动提压,感到尺骨小头松动、不稳定及沙沙X 线平片一般无明显变化,个别正位片显示尺挠远端间隙大2.0毫米,侧位片显示尺骨小头有前后轻度移位现象。

刘寿山手法
本法特点为将患腕拔伸摇晃、两侧归挤、上下错动、旋后屈肘及高举扬腕以恢复下尺挠关节的正常关系。
1 .归挤合筋法患者
正坐,掌心向下。助手双手拿住前臂下端,双拇指在背侧,余四指在掌侧。术者双手握住前臂下端,双拇指与助手双拇指相对,双手大鱼际分别压住挠骨茎突和尺骨小头,余四指握住腕部。术者与助手相对拔伸牵引,在牵引下将腕部环转摇晃6 一7 次(图10 一19 ( i ) )。然后术者双手食指向上挺托,双手大鱼际分别向下按压挠骨茎突与尺骨小头,使二骨分离,然后再用大鱼际分别置于挠、尺侧,向内大力归挤挠骨茎突与尺骨小头,使二骨合拢。
 2 .扬腕合筋法术者
双臂扶住患者伤臂并用双-一一-一一一一一手握住前臂下端,双拇指在上,与挠、尺骨平行,余四指在下,向前拔伸,同时双手上下错动(图10 一20 ( 1 ) )。然后术者放松双臂,双手拿住伤腕不动,转身面向患者,并保持拔伸力量,将伤臂旋后,屈肘,使患手指触及肩部。然后再将伤臂高举过头,肘关节伸直,腕背伸,同时术者双手拇、食指大力归挤挠、尺小端,使挠尺骨向内并拢
3 .固定。
章宝春 手法
本法特点为拔伸摇腕、按压掌屈旋后及抱腕挤压以使分离的下尺挠关节复位。
1 .拔伸摇转术者一手握紧前臂后端,另一手与患者五指交叉并夹紧患者手指向下拔伸片刻后,来回地摇转腕关节5 一6 次。并在拔伸下尽力将腕关节向挠侧及尺侧偏屈、内旋及外旋。2 .按压屈伸在拔伸下将腕关节背伸、掌屈的同时,另一手拇指按压尺骨小头和下尺挠关节,或术者双手握紧患掌,双拇指分别按压在尺骨小头高突处及下尺挠关节,在与患者相对拔伸下将腕关节掌屈旋后,此时常可听到复位响声。(图1 于21 )
3 .抱腕挤压术者双手抱腕,掌根分别顶住尺挠骨茎突处,作相对挤压,使下尺挠关节紧密接触。
4 .固定手法后局部应给予松皮板加压固定,3 - 4 周后去
田纪钧手法
本法特点为屈腕牵引、旋后拧腕背伸。操作简便。1 .沿前臂、腕、手的掌、背、挠、尺侧作摩法、推法及捏拿法;然后固定患肘部,握住患掌骨向远端牵拉,并于牵拉中略带旋动。2 .掌移型损伤(以左侧为例)患者正坐,术者立于左侧,右手环扣患者前臂远端,拇指置于患臂尺骨小头的掌、尺侧。左手握患腕部,略使其掌屈( 40 度左右)沿挠骨长轴向远端牵引,至极度后,按其前臂旋后方向拧动并背屈患腕。与此同时,右手按其前臂旋前方向拧动,并顺势顶患臂尺骨小头至腕背侧,若觉移动且错移复平,则手法完成。3 .背移型损伤手法与上法异向施术即可。也就是术者左手按患者前臂旋前方向拧动,右手按患者前臂旋后方向拧动,并顺势压患臂尺骨小头至腕掌侧,背屈患腕。
4 .固定。
冯天有手法
本法特点为在旋转患腕时推挤软骨小头以使移位的尺骨小头复位。
1 .患者正坐,放松前臂。术者右手拇、食二指分别捏住挠骨远端的背侧和掌侧,余三指扶持手掌挠侧鱼际部;左手食指半屈曲,以末节的挠侧顶住尺骨小头,拇指扶持尺骨小头的背面。2 .如尺骨小头向掌侧移位,术者用自己两腕关节的活动带动病人腕关节顺时针作环转活动,在环转之时,术者右手固定挠骨下端,左手食指末节向上顶托尺骨小头,同时和拇指协同将尺骨小头向挠骨靠拢,有时可听到复位响声,或下压尺骨小头已无浮动感。3 .如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则以逆时针方向作环转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压尺骨小头向下,并将尺骨小头向挠骨靠拢,有时可听到复位响声。
刘世森手法
本法特点为除摇晃拔伸患腕外,还重视腕部诸筋的将顺、归挤、舒展及捏揉。
    1 .晃腕法患者正坐,伸直患肢,术者双手握住患者腕部,两拇指并按在腕背侧,按顺时针方向摇晃腕部,使之松柔痛减。(图10 一24 )
    2 .拔腕法待腕部晃开后,顺势拔伸腕部,以舒理筋脉。
3 .将顺法拔后稍屈腕,松缓腕部,然后用双侧拇指上下将顺腕部诸筋。
4 .归筋法微伸腕,双手拇指轻轻按压腕部,并用力向内挤,使各筋复槽。
5 .舒筋法使患侧腕伸平,术者两拇指轻轻分开,使筋舒展(方向与归筋法相反), 反复数次。
6 .捏揉法有的患者表现为明显的挠、尺骨缝疼痛,则可采用此法。术者一手握患者手背,一手从肘以下起顺势向腕部捏揉。
7 .拔伸法一手托住患者腕部,用拇指压住骨缝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按箭头方向拔伸,反复数次。
张长江手法
本法特点为将患腕牵引、摇动、屈伸及合抱推挤以达舒筋止痛复位之功效。
1 .术者以手掐、揉曲池、小海、养老、外关,拇指拔挠神经沟。
2 .牵引法术者双手拇指置于腕关节背侧,余四指在腕掌侧握住腕关节,徐徐牵引。
3 .摇腕法牵引约2 分钟后,将手腕向左右各旋转3 - 5 次。
4 .腕屈伸法术者在拔伸患腕时,顺势以双拇指及四指在腕关节掌、背侧交错用力,使腕背伸、掌屈。
5. 抱腕推挤法 以双手拇指固定在掌背侧尺、挠骨下端,以双手掌心及大小鱼际肌、掌根分别顶住尺挠骨茎突处,作相对挤压,使下尺挠关节紧密接触。
6 .固定。
黄乐山手法
患者坐位,前臂中立位,术者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固定下尺挠关节,一手握住无名指和小指,对抗牵引,同时握腕手加力握腕,使下尺挠关节合拢。
林如高手法
在助手牵拉下,前臂中立位,术者先用拇指按压尺骨头,并逐步将腕部旋后,然后用双手扣挤腕部内外侧,使骨错缝复位。
第三节腕管综合征
【 概述】
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引起的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腕横韧带与腕骨之间形成的腔道,称为腕管。管内有正中神经和拇长屈肌腱与其余四指的深、浅屈肌腱通过。当腕管内容物体积增大,腕管容积相对缩小时,就会挤压腕管内肌腱及正中神经而出现症状。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原因有:① 腕骨增生、骨折和脱位;② 腕横韧带增厚;③ 损伤或疾病引起腕管内容物(肌腿)肿胀。上述原因中,第三种最为多见,推拿治疗也多限于第三种 因引起的腕管综合征。本病多发于中年妇女。
【 症状与诊断】
患者主诉手指麻木和刺痛。睡后也常因这种麻木刺痛而惊醒。麻木等症状主要在食指,其次是中指、拇指和无名指,小指不被累及,手指感觉减退,甚至指端感觉消失。但手掌部感觉正常。用手指或叩诊锤叩击腕部正中神经区疼痛Blinel 夕s 征阳性。屈腕试验阳性:即病人双肘置于检查台上,双前臂与台面垂直,双腕自然下垂,持续1 分钟可出现食、中指麻痛。
X 线正侧位片可观察骨关节情况。
【 手法荟萃】
张长江手法
本法特点为弹点推抖。
1 .弹拨腋下神经法患者坐位,患手搭在术者上臂,术者以一手臂托患侧肘关节,另一手拿、推患者上臂,并以拇指弹拨其腋下神经,直至局部麻木并向下窜至腕部。
2 .点按法术者一手拿患侧腕部,一手以拇指点按患侧小海、支正、天井、肘缪、郑门、内关、神门及中诸穴等。
3 .推前臂三阴法术者双手四指拿扶患侧臂,以双手拇指沿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向下推动3 一5 遍。
4 .抖法术者双手分别拿患者拇指与四指,微微轻柔用力,上下抖动,频率逐渐加快,以腕关节胀麻感消失为宜。
陈忠良手法
本法特点为通过对患腕的滚、拿、按、摇、弹拨、擦等法以舒筋通络、活血祛疲。
1 .病人坐位,前臂及腕部垫枕,掌心朝上。用轻柔的滚法在前臂沿屈指肌腱方向治疗,同时在治疗部位配合轻快的拿法往返操作,使前臂肌肉放松。
2 .在腕管部用按揉法,手法宜缓慢柔和,同时配合腕部各方位的摇动。再沿通过腕管的肌腱作垂直方向的轻柔弹拨法。然后从掌侧腕部到前臂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最后搓腕关节。
第四节 挠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 概述】
本病多由于腕部过劳和剧烈运动,使肌腱在健鞘隧道中狈紧活动,长期磨损,以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