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胸腹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
【 概述】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又称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等,是指上一胸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胸椎的上关节突所构成的椎间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侧向离错,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尤其搬运工人,常因提搬重物时姿势不良、用力不协调而扭错发病,好发生在2 一7 胸椎。新鲜错缝易于复位而痊愈,陈旧性错缝复位较困难,时间越久,恢复就越慢。
【 症状与诊断】
患者有过度前屈或后伸肩背运动和受伤史,伤后当时症状较轻,而后逐渐加重,背部疼痛明显,偶有肋间神经受刺激症状,发生向肋间隙和胸前部或腰腹部的放射性疼痛,走动、咳嗽、打喷嚏等均可引起疼痛加剧。慢性者则以背部酸痛、沉重感为主,多于天气变化或久站、久坐、较长时间弯腰后发病或使症状加重。检查时,患椎及相邻数个胸椎的棘突、椎旁、棘间韧带处均有压痛,并可摸到患椎处有筋结或条索状物等软组织异常改变,仔细触摸椎体可发现患椎棘突偏歪或后突,且与健康椎体的棘突的距离变宽或略变窄,偏歪棘突附近肌肉痉挛bX 线平片仅见部分患者有患椎棘突偏歪改变,故X 线检查不能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但可排除胸椎的其它骨病,有助于鉴别诊断。
【 手法荟萃】
冯天有手法
1.坐位旋转复位法适用于有棘突偏歪者。以棘突右偏为例。
患者取正坐位,助手面对患者站立,用两腿夹住患者左大腿,同时双手压住其左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术者正坐病人之后,右手从患者胸前向左伸抓握患者左肩上方,右肘部卡住患者右肩部,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之棘突,按需要嘱患者作前屈、右侧弯及旋转动作,待脊柱旋转力传到拇指时,左手拇指协同用力把棘突向左上方顶推,立即可感到指下椎体轻微错动,且常伴响声,即已复位。
2 .坐位后伸推顶法适用于单纯后凸者。患者取坐位,术者正坐患者身后,摸清后凸棘突后,以右(左)手掌根部顶住后凸棘突,嘱患者尽量后伸,使上身重量尽量落在术者手掌上。左(右)手从患者胸前伸过,握拿患者右(左)侧腋前壁,借患者后伸之力,向后上方提拔,待患者后伸到最大限度,右(左)手掌按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推顶棘突,即可复位。
3 .卧位复位法适用于单纯后凸者。患者取俯卧位,两助手分别于上、下牵引,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掌根按住患椎棘突先徐徐用力,待患者呼气之末,按关节突关节面方向向前下方瞬间用力下压,可有复位感。术毕后凸棘突可平复。
李墨林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两手拇指沿脊柱棘突两侧向中线挤压,向前推按并向上外旋转,自第1 胸椎平面开始至第12 胸椎平面为止,反复2 一3 次。
2 .术者两手掌与脊柱呈平行位,分别放于扭错平面处背伸肌之上,向上推挤耸起皮肤,同时并用其它四指将耸起的皮肤轻轻抓起,然后两手掌适当用力向上耸推,有时可听到关节突复位的声响。
3 .术者用手掌在患处旋转揉按,可反复2 一3 次。
尹魏指薪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按摩手法由轻到重按摩疼痛部位10 一20 次左右。。
2 .术者一手掌根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向下按压,一手握住患者痛侧肩部向上扳拉,上下同时操作,可听到关节弹响声。
3. 术者用掌根或小鱼际自上而下推揉10 次左右。
田纪钧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先在背部由上而下作摩法、推法、捏拿法,再在患者胸部垫一个小枕头,令患者双手抓住床头,两个助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踩,向远端牵拉。若是前倾型的:术者一手掌根按定伤椎微突的棘突,另一手重叠其上,嘱其有节律地鼓力咳嗽,先仅在伤处向背侧顶起时适力下压阻挡之,当察觉患者已放松,鼓咳自然有力时,待伤处向背侧快顶至最高点而未达到的瞬间,用力迎而压向前下方。若是后倾型的:术者双手掌根分置患胸椎相邻的上椎和下椎的棘突处,嘱患者有节律地咳嗽,先于咳嗽时上手向上、下手向下反向推动,当觉患者放松时,待鼓气咳嗽刚刚开始的瞬间,双手迅速分别向上和向下方用力疾推,在患者鼓咳力至极度时,可觉下陷随之提起。
2 .于患者背部行推法、捏拿法放松后结束治疗。
狄任农手法
1 .推压复位法适用于棘突单纯后凸者。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双手重叠按住病变棘突,待患者呼气之末,骤然用力下压,可听到弹响声。
2 .提腿压背法多用于下胸段棘突单纯后凸者。患者取俯卧位,助手双手握住躁关节并提起,使上腹部离开床面。术者双手重叠,掌根部抵住病变棘突,待病人呼气之末,骤然用力按压,可听到弹响声。
3 .伸髓压背法适用于下胸段棘突单纯后凸者。患者取俯卧位,助手固定一侧下肢。术者一手按压病变棘突,另一手握住躁关节,缓缓将下肢呈抛物线状拉至最大限度,然后,欺定胸椎棘突的手用力一按,握住跺关节的手顺势用力一拉,可有弹响声。4 .旋转复位法适用于棘突有偏歪者。以棘突偏右为例。患者取坐位,术者坐于其后,右手握住其左肩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使患者作前屈和向右旋转动作,待脊柱旋转力传达到拇指时,顺势将棘突向左上方推顶,可感到椎体有轻微移动。
陈正光手法
1 .手蹬法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病侧,术者立于其侧,以掌根按住病位,随即以脆劲用力一蹬,可听到弹响声。
2 .扳胸法患者坐于低凳,双手交叉抱于头后。术者脚蹬凳上,双手由后经患者腋下向前推压于前臂上,操作时两臂作向上向后的提拉动作,同时用膝贴靠背部胸脊配合向前顺顶,可闻响声。
张长江手法
1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以手掌在患者背部施摩、揉、拿、滚等手法,放松背部肌肉,作为整理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准备手法。2 .胸椎小关节的紊乱,由于错位的方向略有不同,因此不同体位的手法可适当交错使用。
( 1 )按压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掌根对准患椎棘突,向前下按压,同时令患者咳嗽或深呼吸大出气,配合一致,可听到清脆回声。若患者深呼吸后背痛,以致胸闷、憋气,可再分别以此法按压棘突旁开2 寸处(胸胁关节),患者经按压后,立即感到后胸背轻松感,疼痛缓解,表示胸椎小关节已复位。
( 2 )斜扳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健侧,一手搬患侧肩部,使脊柱向后旋转,另一手按压患部,双手同时交错用力下压患部棘突或椎肋关节,这时可能听到局部有弹响声,从而关节得到复位或解除滑膜嵌顿。
( 3 )推肩扭转法:患者坐位,以肩向左侧扭转为例。术者以左腿顶靠患者大腿,右手向左侧推患者左肩,右手推患者胸椎痛点,两手同时将患者肩部向左扭转到一定程度,瞬时两手相继弹性用力使患者肩部继续左旋,局部常能听到小关节整复声。
( 4 )推顶过伸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坐于其后,一手以掌心顶住患椎棘突,另一手从患者肺下环拘患者,使之后仰丘提,两手一提一顶,即可复位成功,然后顶患椎棘突的手掌分别向棘突两旁约,然后顶思稚聊寸推顶椎肋关节处,施以同样手法。
( 5 )膝顶法:此法与推顶过伸法相似,只是以膝顶患椎双手托扶患者双肘,向后上牵引较大的肥胖患者。,手法强度比推顶过伸法大,多用于体重
3 .胸椎小关节紊乱复位后,可采用分推揉拿等手法,使周围软组织恢复正常。
4 .手法治疗后注意适当体息。
第二节胸壁挫伤
【 手法荟萃】
冯天有手法
患者坐位,术者坐于患者伤侧,一手将病人患侧上肢拉龟履胸(或由助手协助),另一手(或以双拇指)顺肋间肌走行方向舒顺肋骨膜和紧、韧之肌纤维,将剥离和成束高起的肌纤维平复,之后再顺肋间隙顺压两遍即可,晚上睡觉时注意勿压迫患侧。
张长江手法
1 .按揉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从患者腋下以全掌揉按其两侧胸壁。
2 .摇晃法患者坐位。术者双手从患者两腋下扶托患者上体,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摇动数次后,令患者吸气憋气,将其左右旋转数次。
3 .拍打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者之伤侧,一手从患者腋下拿患侧肩部,随患者深吸气时将患侧肩向外上提拉,再随患者呼气时将其肩部放松复原。当术者随患者吸气并将患侧肩部向上提拉时,突然令患者憋气,并用手掌在患者胸壁挫伤处及周围猛拍打数下。如此反复操作2 一3 次。
4 .拇指分肋法患者坐位,双手置于颈后。术者立其侧,双手拇指分别置于患者胸壁疼痛点及其周围,依次沿肋骨间隙向两侧分推。
刘寿山手法
令患者正坐凳上。助手蹲于前方,用双手分别按住患者两腹股沟部。术者站于患者身后,将双臂穿过患者两腋,抱住患者,一手持毛巾,准备堵住患者口鼻,另一手掌扶按伤处。将患者徐徐提起,轻轻摇晃6 一7 次。
用端提法将患者向上提起,并使其后仰,令患者深吸气后,用毛巾捂住口鼻。(图11 一4 )
速撤捂口鼻之手,令患者咳嗽一声,同时医者之胸压患者之背,使患者稍前屈,扶按伤处之手,向后戳按之。(图11 一5 )
狄任农 手法
患者坐位。助手将患侧上肢拉起,使之展胸。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股沿肋骨和肋间向左右方向分别推揉肋间,以搏肋骨骨膜或剥离的肌纤维复原。(图11 一6 )
陈正光手法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病侧后方,左手托患侧臂肘部上举护定,右手掌根自痛部胸前由上而下,由远及近推将,再让病人咳嗽,每次3 遍。
术者立于患侧,于同侧锁骨近端,用一手拇指点压朝椎体方,方便操作。再用拇、食指向,助手扶头偏向患侧,以便于肌肉松弛,方便操作。丹用何、民:. 提弹病侧胸大肌及背筋各3 - 5 下。随即以食、中、无名指摩擦几〕 放松6 再用食、中指自胸骨肋软骨于肋间由内向外推抹,边重复上向前,约1 一2 分钟。于病区找到与肋骨垂直交叉的索条状物,轻铲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