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六本 当代各家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荟萃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二章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内容开始
第十二章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节背肌劳损与扭伤
【 概述】
背肌劳损与扭伤,主要是由于外伤、过度劳累或外邪因素而引起。多发于斜方肌及菱形肌部位。以背部疼痛、沉重为其临床特点。
【 症状与诊断】
斜方肌劳损主要发生在斜方肌上部,症状可见肩部沉重无力,严重时可影响上肢活动,但被动活动多不受限。急性发作时常有异常疼痛,上肢放于任何位置均不能减轻症状;慢性期时则隐隐作痛,疼痛部位多在肩脚岗上,为横形条索状疼痛。
菱形肌劳损症状为背部棘突与肩脚内缘处疼痛,肩臂沉重,肩部运动时疼痛加重。疼痛时胸背不能挺直,不能久坐,严重者可见胸闷。菱形肌扭伤,大多伤及一侧,立即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甚则影响颈部及上肢活动。
背肌劳损一般是慢性发病,轻重程度常与工作劳逸有关。过度用力或久坐之后,症状会明显加重。伴有外邪者,疼痛有游走现象,范围广泛。局部怕冷,气候变化时症状明显加重。在背肌劳损的疼痛部位,可呈现肌肉较为僵硬,或可摸到有条索状组织。背肌扭伤,有明显的外伤史,有明显的局部压痛和肌肉痉挛。严重扭伤,可波及上肢及颈背等部。
【 手法荟萃】
魏指薪手法
1.双手拿双侧肩井。
2.下推背部肌肉。推时两拇指沿脊柱棘突两侧,自仁而下贴紧3 一5 次。而后再从肩脚岗中部自上而下推3 - 5 次,以疏通经络。
3 .嘱患者右手搭在左肩,将右肘部紧贴胸部。术者在其背后,用左手掌扳住患者右肘尖,右手掌大鱼际或掌根从其后背自上而下按推,5 一10 次。推完右背后,以同样的方法再推左背。
4 .横摩揉背部两侧,医生用掌根在背部两侧由下而上横摩加揉,每侧约10 次左右。
5 .患者两手上举,手心相对。术者一手托住其肘部使其上肢尽量上抬,背部尽量过伸。而后术者再用手掌自上而下从肩脚起沿背部下推至腰部约3 一5 次。
6 .最后用“分臂法”作为结束手法。患者双手手指交叉,肘部伸直前屈上举。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尽量使其举高,腰背过伸;另一手自上而下推其两侧腋下及背部。最后用手掌对患者手掌同时握住其大拇指,再以腹部抵住其背部,将其两臂分开向外后方徐徐放下。
狄任农手法
1 .督脉手法
( 1 )令患者俯卧,术者先用双手大拇指分别提拿双侧肩井穴,然后点揉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胧经。
( 4 )术者一手按住腰骸关节部位,另万手扳住大腿卜端。将下肢向后上方提拉,可有弹响声。(图12 一4 )
 ( 5 )术者用手掌由上而下推揉两侧骸棘肌,连续5 下,最后一下推至足跟。(图12 一5 )
2 .推拿手法患者俯卧,术者先站在患者左侧,在骸棘肌压痛点以上约3 个脊椎棘突水平开始,用双手大拇指自棘突边缘将骸棘肌向外推挤,渐移至压痛点以下约3 个棘突水平为止;然后,术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同样手法推挤左侧骸棘肌1 次。
张长江手法
1 .前臂揉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前臂揉患者后颈肩部,并以肘尖按肩井穴。
2 .揉肩脚内侧缘法采用抱挤法。先嘱患者双手紧抱两肩,使背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然后术者用手掌根按揉菱形肌分布部位(脊柱与肩脚骨内侧缘之间)3 一5 分钟,两侧均须按揉使局部放松。然后以左或右臂极力内旋,向后贴于后背。术者以手拇指沿肩脚内侧缘向里揉动3 一5 分钟。
3 .提拿法患者坐位,术者以一手扶患者肩部,一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捏拿菱形肌、岗上肌、斜方肌,向上提弹,猛然一拉,可听到“格格”响声。
4 .侧掌推法患者坐位,弯腰含胸。术者站患者对面,以侧掌(小鱼际肌)沿菱形肌分布部位,脊柱与肩脚骨内侧缘之间,从上而下反复推动5 一10 次。
5 .掌根横推法患者坐位,双手互抱对侧肘关节。术者一手扶拿患者肩部,一手以掌根由脊柱正中向外侧横推5 一10 次。
 6 .叩击法患者坐位,两臂放松。术者以掌背或空拳,拍击叩打患者肩部、背部。

刘寿山手法
1 .患者正坐凳上,嘱其将肌肉放松。先以指针法点穴开筋:取风池、大椎、肩井等穴。助手站在患者健侧,一手扶肩,另一手掌心扶住患者胸前部。术者站在患者伤侧后外方,用一手拇指在后,四指在前,拿住肩关节;另一手拿腕部,稍加牵引下,将伤臂环转摇晃6 一7 次。双手同时用力,横向相对拔伸。再以术者之膝顶住患者腋窝,使伤肢横伸,再高举。将伤肢屈肘内收,使手触及对侧肩部。将伤肢保持屈肘状态,并使伤肢后伸;同时用拿肩部之手的小鱼际按住肩脚内缘,用力向前戳按,助手用手掌迎之。拿腕之手将上肢向斜上方拔伸,同时拿肩之手虎口张开,用食指根及拇指腹用力,沿肩脚骨内缘,由上向下抨顺之。
2 .将伤肢屈肘抬高,撤掉助手。术者站在健侧。一手扶其肘,另一手用大、小鱼际及掌根部位,用捻散法揉捻肩脚内缘之筋。
第二节急性腰扭伤
【 概述】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它是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骸关节的急性损伤,多为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损伤可使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等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扭转,甚至撕裂,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多在腰骸、骸骼部和两侧骸棘肌。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偶尔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常因动作不协调而摧患。男多于女。急性腰扭伤若损伤严重,或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亦可使症状长期延续,变成慢性疾病。
【 症状与诊断】
患者多有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或滑跌等扭伤史。有的伴腰部断裂感或撕裂声,伤重者即刻腰部剧痛,活动受限,也有的当时不重,还能继续工作,但次晨因组织水肿、疼痛加剧而不能起床或活动、咳嗽、喷嚏、深呼吸等均可使疼痛加重。卧床也不能完全缓解。
扭伤早期,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可为一处,亦可为多处,痛处深在。表面无肿胀,但有肌肉痉挛。由于保护性肌紧张致脊柱强直或侧弯。仰卧直腿抬高或屈髓屈膝时,由于牵拉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或使腰骼部紧张,可致疼痛加剧。x 线检查可发现脊柱变直或有保护性侧弯,其余多无显著改变。部分患者在疼痛轻时拍屈曲侧位片,可因棘间韧带损伤而使棘间隙增宽。小关节紊乱,如棘突偏歪、关节突关节间隙不等可作参考。
【 手法荟萃】
黄乐山手法
1 .按法使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用双手拇指由第1 胸椎开始,按压两侧骸棘肌至腰能部,由上向下,反复数次。重点按压腰肌痛点及肌紧张部位,以弛缓拘紧的肌肉。(图12 一7 )
2 .揉法用双手拇指及其余各指分别置于腰两侧痛点,进行旋转按揉,主要受力部位在患侧,以使紧张的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3 .弹法  用双手拇指横向弹拨紧张的腰肌。此法是治疗的重
4 .点法 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腰肌痛点,约1 分钟后颤抖放松,如有臀腿部牵涉痛,可以点按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
5 .摇法一手置2 ? 3 腰椎部位,另一手压腰骸部,左右摇滚,逐渐加大动作范围。
杜自明手法
1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于其身后或身旁,以双手拇指在脊柱旁1 寸左右,患者主诉疼痛部位之上方,自上而下或自内上斜向外下方向进行理筋,理至“髓眼”穴部(即髓部)给予镇定,如此交替数次以散奎滞。
2 .在理筋过程中常可发现有痛性索状肿物(或筋结),此时可于肿物局部施行分筋法并理顺之。此种筋结肿物最多出现在“髓眼”穴附近。操作时亦可边分筋边理顺,以便使停滞之气血宣散畅通。
3 .分筋之后可采用腰部外磨法以活动其关节。患者取坐位,术者坐于患者身后,一手以拇指按压腰后病变处,另一手置患者肩上以推动患者作腰部旋转活动。
 4 .外磨后再行弹筋法,一般腰部多采用背筋、腰筋等处,但如因筋膜过于僵硬提弹不起,不能运用弹筋手法时,可以拨络代之。
5 .行下肢滚摇手法以疏通筋络。
6 .最后施以躁膝镇定法,术者将患侧下肢搁置自己之腿上,一手按压患膝梦一手握患侧足之坏前部,两手同时用力,迫使足躁背屈而膝关节保持直伸,停留片刻后结束手法。
陈忠良手法
1 .患者俯卧,术者以双手按揉患者双侧委中穴10 一20 次。可根据患者的耐受度适量重刺激。
2 .患者俯卧,术者站于其患侧,用轻手法按揉患侧竖脊肌的远端,逐渐向主要压痛部位接近;亦可由健侧竖脊肌处先用轻手法按揉,再逐渐接近患侧主要疼痛部位,如此往返5 - 10 次。手法的刺激量可根据患者的耐痛程度递增。
3 .患者俯卧,术者在其痛点上弹拨、指揉和掌根按揉,以弹拨法为主。弹拨后可按揉,亦可用拇指以压痛点为中心向四周作放射状理筋手法。
4 .患者俯卧,术者立于其患侧,沿竖脊肌纤维方向,用擦法,以热为度。
5 .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应用斜扳法;或患者仰卧,做双下肢屈骸屈膝的被动运动。
有时可将1 、2 、3 法交替重复应用1 一2 偏。
郑怀贤手法
病人取俯卧位,在腰背部擦舒活酒,作广泛的按摩。手法采用抚摩、揉、搓、按压,使腰部肌肉放松,然后再运、揉、掐骸角,推筋缩、肝俞、十椎旁、骼峪、骼腰等穴,以通经活络,舒畅气血。最后,施以推压、提弹、摩擦、叩击等手法。
林如高手法
1 .患者俯卧,术者站于患者外侧,腰部皮肤涂擦舒筋止痛水。2 .术者的掌心在患者腰背部,从上向下平推理筋,为推筋法。孰双手掌根在痛处进行按揉,为揉筋法。
4 .术者行叠手掌心按压腰背部痛处,为按筋法。
5 .双手拇指与食、中指向腰背肌两侧,直向拿拨筋,为直向拿筋法。
6 .继续行横向拿筋拨筋手法,为横向拿筋法。
7 .术者一手环握患者小腿下部,进行屈腿活动;另一掌心按压腰肌,每侧作12 次,两侧分别进行,为屈腿按腰法。

杨清山手法
病人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外侧。
1 一手从躁关节的前下扶托,另手拇指从患侧姆趾开始按摩,至足跟向上经小腿,至胭窝开始掌摩,托扶的手也随之向膝关节部位移动,掌摩至大腿后面,将摩力放松于臀下部,双手交替操作各1 一3 次结束。
2 一手同上部位固定,另手拇指指腹从各趾端开始指揉,按同上部位行指掌揉或掌揉,最后将揉力放松于臀部的外下方,往返3 ? 5 次。
3 .双手指向下,手掌向上,以指和掌的力量对称性向上揉,从小腿向上揉至大腿根部时,一手在髓关节扶托,另手将揉力放松于臀部结束。
4 一手在躁关节前下固定,另手拇指峰在各趾关节历面,足心前部深压为第1 点。在足心、跟腿两侧的陷凹处深压为第2 、3 点,其余各指配合用力,压后将压力推送至小腿后面。继之在小腿三头肌稍下深压为第4 点。在胭窝中央及两侧深压为第5 点。此时一手移动至膝关节外侧固定,另手沿大腿后正中(殷门穴)深压为第6 点。继之在臀大肌下缘的中点深压为第7 点。压后将压力衍化至大鱼际,以掌揉法放松于痛点的周围,双手交替指压3 一5 次后,掌摩1 次结束。
5 .医生站于患者左侧,双手从两侧臀外上方开始,向上至腰部掌摩。然后将摩力放松于腹股沟部,掌摩3 ? 5 次后,一手在臀外侧扶托,另手从臀外上开始掌揉,以大小鱼际部位的揉力,沿腰背外侧向上反复掌揉,双手各揉二侧,每侧揉5 ? 7 次,将揉力放松于双侧腋窝结束。
6 一手在臀部上方扶托,另手拇指指峰沿脊柱两侧,从骼椎向上至腰椎各椎间指压或肘压,压后再进行指揉,可双手交替进行。7 .根据病情选用弹、撬、剥法于腰椎病变部位,后以搓法于腰部,左手在腰部固定,右手掌在腰部作横位搓法,120 一150 次后以指掌摩结束。
8 .病人仰卧,行屈转拉法。术者一手握于患足的躁关节前方,另手从胭窝上方扶托,以握躁关节的提力将下肢提起,以另手换成右前臂的力量,将大腿向前屈膝、屈髓成90 。左右,以前臂托力将髓关节向内外各旋转3 次,转后迅速向前将下肢拉直。医生再换步转到病人足底对侧,一手握住病人的足跟,另手在足背扶托,以臂力向前内、前外、前上牵拉后轻轻将下肢放于沿疗床上,手法结束。
陈正光手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
1 .揉按法以叠掌揉腰骸上部,右掌在下,左掌在上,用掌根偏于尺侧,揉一侧后换另一侧。于病侧最后将力量集中于腰、骸、骼陷窝之中,由浅入深集中下按或推动。
2 .刮筋法以一手食、中、无名指屈曲扣住筋结,另手叠放该三指之上加强,用力向脚侧刮动数下。
3 .点脊铲筋在腰旁,自上而下1 寸1 下,点压3 遍,直至骸部,再于脊旁骸棘肌上,以垂直骼棘肌纤维方向之力,用拇指甲由内向外铲筋,自上而下直至骸部,每侧各3 遍。起到解痉缓痛的效果。
4 .改为仰卧位,屈患侧髓膝,术者坐于足侧,双手扣抱于膝上,缓缓松动仿偷扒姿态,猛力往怀内一拉身体向下滑移。

 
张长江手法
站立位治疗
1.推摩法一助手托住患者肘部,使病人两手高举,头抬起,身体放松。术者在患者背后自上而下推摩3 遍。
2 .摇晃法术者站在患者体侧,一手在前按住其脐部,另一手在后按于伤处,嘱病人配合慢慢转动腰部,左右各1 次。
3 .引伸法术者再立于患者背后,双手仍按住患者腰部痛点不动,嘱助手协助病人慢慢向前弯腰成90 。角(注意勿使屈膝)。
4 .松腰法术者再用推、摩、揉法,自上而下行2 遍,并在体侧施搓法自上而下2 遍,随后用掌自上而下拍打,在伤处多拍打数下。
5 .托法术者一手托患者腋部,另一手从患者腰部痛点向上依次推托,使患者呈过伸位,足离开地面。
6 .背法若患者体重较大,上法不易成功可改换背法。术者背对背立在患者背后,两手肘勾住患者两肘。术者体前屈,改臀部顶住患者腰骸部,使患者呈过伸位,双足离地,然后上下颠动及左右摇晃3 一5 次。
7 .屈曲挤压法患者下蹲,双膝贴胸,术者按其肩,使患者重心略向后移,瞬时用力向下按压,使患者胸腰部极度屈曲。
8 .推法患者下蹲,双膝贴胸。术者一手扶按患者肩部,另一手从患者肩背部以掌根向下推,推至能部。

俯卧位治疗:
1 .按法术者立于左侧,用双手拇指由第1 胸椎开始,按压两侧骸棘肌至腰骸部,由上往下,反复3 ? 5 次,重点按压腰肌痛点及紧张部位,以弛缓拘紧。
2 .揉法术者先以手掌揉法,揉脊柱两侧肌肉,反复3 一5 次,再以拇指及其余各指分别置于腰两侧痛点,行旋转按揉,主要受力部位在患侧,以使紧张放松,缓解疼痛。
3 .牵抖法术者拿患者小腿远端,牵引2 分钟后,上下抖动其腰部数次。
4 .扳法腰前屈位受伤时宜选用斜扳法;后伸位扭伤时宜选用“腰侧卧提按法”或背法;腰部旋转位扭伤时,宜选用侧扳手法。
5 .搓法术者手贴患者两侧,相对用力搓动患者腰背部及腰骼部。
第三节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 概述】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又称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或腰椎间小关节综合征等。中医称为闪腰、伤腰或弹背。多由于轻度的急性腰扭伤或弯腰猛然起立而致,很可能由于关节突扭动使滑膜嵌插于关节内,使脊椎活动受限。其临床特点是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痛,其疼痛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急性腰扭伤。发病年龄以20 一40 岁为多见,多发生于工人、农民或偶尔参加体力劳动的人。男性多于女性。
【 症状与诊断】
患者多有腰部扭伤、闪腰或弯腰后立即直腰的病史。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不敢活动,特别惧怕他人的任何搬动,甚至轻轻移动下肢或轻整床褥时都可引起无法忍受的疼痛。全部腰肌处于紧张和僵板状态,腰部的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站立时髓、膝关节常取半屈位,两手扶膝以支撑。待嵌顿解除后,剧痛亦自行缓解或转为一般扭伤后的腰痛。
检查可见腰部呈僵直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箭棘肌痉挛强直,腰4 一5 或腰5 骼1 棘突和椎旁有明显的深压痛,患椎棘突不偏歪,棘间隙亦无变化,直腿抬高可因骨盆旋转引起腰痛而受限。X 线平片除腰椎后突和侧弯外,有时可显示后关节排列方向不对称,或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
【 手法荟萃】
黄乐山手法
1 .侧扳法 患者取侧卧位,上腿屈曲,下腿伸直。术者立于对面,一前臂屈肘置于骼骨翼后侧向内扣压,另前臂屈肘置患者肩前部向外推。逐渐加大脊柱旋转角度,至基本不能再旋转时,双肘突然交错用力,即可听及响声。然后更换体位,再做另侧。注意用力应适当,发收迅速稳妥。
2 .滚摇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一手置患者腰椎部位,另一手压腰骸部,左右滚摇,逐渐加大动作范围。
魏指薪 手法
1 .背法患者站立,助手相对立于患者身前,叉托患者两侧腋部,尽力上提,将患者腰部提直。或术者用两肘由下向上挽住患者的两侧肘弯,将患者慢慢离地背起。将患者背起后,术者两膝屈曲,运用自己尾骸部力量左右摆动患者,同时将患者身体卜馆到区白尾骸部对准患者腰部的体位。此时患者往往有疼痛感,而后术者迅速将自己两膝猛然挺直,使尾骸部力点对准患者腰部产生颠波震
2 .和腰法  患者站立,两足分开,距离与两肩同宽,两手臂上举。助手一人托住患者肘部将其肢体尽量上提腰部,拇指在后紧对肾俞穴,转动患者的腰部,术者两手叉住患者,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左右各转动10 次。
3.转腰法患者站立双手叉腰,两足分开与肩等宽。术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托住其肩部原地不动,旋转身体向后看,一手推按其腰部,并嘱患者两足站于。术者将其肩部向后拉,腰部向前推,先轻活动3 一5 次,而后突然用力同时作一次拉推推右侧。
田纪钧手法
患者俯卧,腹部垫一个枕头,高度以舒适为度。一助手拉患者双腋做反向牵引,另一助手握患者双躁向下牵引一手背,以下手掌根按压在第5 腰椎与骸椎之间。术者一手掌压另,先缓缓轻柔地反复作压下―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