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六本 当代各家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荟萃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二章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内容开始
松的连续动作,渐渐增加压力和加快频率,与此同行的作用下,逐渐抬高患腿向背侧。反复操作,直至后伸不痛为止。
沈跃生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左侧,用右手拇指或掌根部,按揉腰部棘突两侧1 . 5 厘米的压痛最明显处。按揉时,从腰1 至骼部,由上而下,先健侧后患侧,往返8 一12 次。然后两手重叠,用掌根揉压腰部两侧骸棘肌。(图12 一12 )
 2 .令患者端坐椅上,两腿分开,面向椅背,两手放在靠背上。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右手上臂和肘部置于患者右腋下,前臂手腕绕过左肩上方,手掌按于颈背部,左手拇指前端顶住偏向右侧的棘突,然后,两手配合,右手向右后方旋转,左手拇指用力l 司左目”工:推动,反复操作2 一3 遍。(图12 一13 )
3 .令患者站立,腰部尽量挺直,术者与患者背靠背,用两肘弯挽住患者两臂之肘弯,向上慢慢地将患者背起,术者两下肢膝关节屈曲,使骸尾部抵于患者的骸尾部,然后嘱患者放松全身肌肉。不者用骸尾部抵住患者下腰部之患处,两下肢膝关节一屈一伸,用力震动15 一20 次,再向左右摇摆3 一5 次,重复2 一3 遍。(图12 一14 , 4 .指压肾俞、委中、命门、后溪等穴位。
刘寿山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双手掌背重叠,由上而下按压脊椎棘突和腰背肌肉,重复3 一5 次,以使肌肉放松。
2 .患者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胸侧壁或头前方,术者立于健侧.用一手掌按住腰部痛处,一手依次向背侧搬提患者的两肩及两下肢,搬提的同时,按腰部之手掌用力向下戳按。
3 .令助手用布巾由患者背部兜住患者两腋,医者握住患者双躁部,与助手协同用力拔直的同时,将臀部抖起,离床面约2 ? 3 寸高,然后将双膝屈曲,助手与术者分别推患者的双肩及两小腿。
手掌在患者疼痛部位轻轻揉按,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和疼痛,然后术者双手压在痛点处压晃腰部,或双手扶按患者腰椎痛点两侧反复推摇,摇晃幅度可逐渐加大,双手按压部位也可以从腰椎痛点分别逐渐向上、下移动。
2 .悬吊晃腰法患者在牵引带保护下双手握单扛,或两臂架于双扛上,依靠自身重量悬垂牵引约2 分钟,术者双手扶拿患者髓关节两侧,双手交错用力,使髓关节在自身牵引下带动腰椎左、右旋转,幅度逐渐加大,约5 一10 次后,患者于中立位悬垂,术者拿患者一侧下肢令其屈曲,然后协助用力下蹬3 一5 次,而后用同样手法再换另一侧下肢屈曲、下蹬。
3 .侧卧位摇晃、侧扳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患侧腿屈曲,含胸、肩臂后仰,健侧腿在下伸直,令患者全身肌肉放松,术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拿压患者肩部,另一手推压骼前上棘处,术者两手相继用力摇动患者腰骼部,约5 一10 次后当患者腰椎旋转到一定程度时,双手突然交错用力,常可听到“喀嗒”声,即表示腰椎小关节已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
第四节慢性腰肌劳损
【 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是指腰骸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或反复多次损伤,造成局部出血渗液,产生纤维性变或疤痕组织,压迫或刺激神经而形成,也可以是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的体位,或由于习惯的姿势不良,导致软组织的疲劳而形成。腰推先天性畸形,使腰骸部两侧活动不一致亦可诱发。
【 症状与诊断】
患者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腰骸部一侧或两侧酸痛或胀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若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也会使症状减轻。阴雨天气、潮湿环境或感受风寒,疼痛常常加重。腰背部功能活动范围一般均为正常,但活动时有牵制不适感,腰部外形多无变化,压痛点常不局限,有的患者一侧或两侧骼棘肌摸之发板、压痛。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并可有肌痉挛、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作痛等症状出现。X 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在腰骸椎可有先天性变异或骨质轻度增生。
【 手法荟萃】
关巧怀贤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头部放平,不可抬高,放松腰部,先在背部和臀部作大面积抚摩约10 一15 个来回,再从第10 胸椎处到骨盆边缘之间作揉、压等手法,约2 ? 4 分钟。最后对椎旁、骼峙、臀池进行掐法。
2 .患者取俯卧位,先在腰背部作广泛抚摩,然后进行揉搓等手法。按摩着重在腰部和臀部,配合按摩肾俞、臀池、缪间等穴。
3 ,患者俯卧,作大面积轻柔按摩,从背部到臀部直达大腿外侧,顺肌肉走行方向操作,在腰部着重揉、推、压,在脊柱和骨盆边缘着重揉。
林如高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外侧。在患者腰背部皮肤涂擦舒筋止痛水。
2 .术者以双手掌心在患者腰背部从上向下平推理筋,再以掌根在痛处按琢。然后叠手掌心按压腰背部痛处,再以双手拇指与食、中指向腰背肌两侧直向拿拔筋。继而施行横向拿拔筋手法。
3 .术者一手环握患者小腿下部,进行屈腿,另一手掌心按压腰肌,每侧12 次,两侧分别进行。
杨清山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右侧。一手从躁关节的前下扶托,另手拇指从患侧跄趾开始指摩,向上至大腿后面,将摩力放松于臀下部,双手交替操作各1 一3 次。
2 .双手从臀外侧开始,向上掌摩至腰部,然后一手在臀外侧扶托,另手从臀外上开始掌揉,以大小向上反复掌揉,双手各揉一侧,每侧鱼际部位的揉力,沿腰部外侧5 一7 次。
3 .以一手扶托腰部,另一手紧贴皮肤,在损伤部位作迅速的往返搓动,约2 一3 分钟。
章宝春 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在其腰腿部由上而下行按摩揉捏手法2 一3 次,循经点按肾俞、环跳等穴位。
2.双手抓住床沿,另使一助手握住双踞行护哩生下肢向上提拔的同时,术者以双手掌重叠快速的按压腰椎疼痛部位3 一4 次。
3 .术者一手置于患腿膝上方,由内间外猎转附向后扳动的同时,医者另一手掌向下按压腰部痛点,尽力将患腿,使腰部过伸.反复3 一4 次。

魏指薪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二手拇指指腹用点揉方法分别在腰部两侧由外向内广泛点揉酸痛点。
2 .以掌根依上法由外侧向脊柱正中进行按探。
张仲田手法
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先摸到腰部压痛点,将一手食指屈曲的第1 指关节的外侧面,置于痛点的边缘上,用力拨动、
挤按。
2 .术者用双手拇指沿腰部患处由上至个半推利”催根按揉痛点1 一2 分钟,而后施行惊法结束治疗。
沈跃生  手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点揉局部压痛点。点揉时,患者不断做前屈和后伸。点揉3 分钟后改为俯卧位,对痛点及脊旁两侧反复作点揉和按摩,并用小鱼际肌自上而下沿脊柱中线和两侧作较快节奏推动,反复操作8 一12 次。

黄乐山手法
1 .按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左侧,先用双手捏拿两侧肩脚部肌肉数次,再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分别按压脊柱两侧肌肉,自第1 胸椎至骸部,反复数次,重点刺激痛点、阳性反应物及僵硬紧张部位。
2 .揉法术者以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腰两侧痛点处,旋转按揉,或用小鱼际部在患处做旋转按揉。
3 .压法术者双手交叉,用手掌小鱼际部按压患者脊柱两侧肌肉,由上至下、由轻到重,深透沉实。
4 .推法用双侧手掌置于患者脊柱两旁,以脊柱为中心向两侧分推。
5 .点法用双手拇指点按两侧痛点及肾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位。

骆派手法
1 .腰横摩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可稍垫高,术者以手掌部置于腰部一侧之肾俞、气海及大肠俞等穴处,先向内摩动至带脉穴处,然后再向前摩动至对侧带脉穴止,反复横摩3 一5 分钟。摩腰时,手掌应紧贴腰部皮肤,随腰部形态而改变着力点,即向内摩动时手指宜用力,向前摩动时手掌宜用力。
2 .叠掌按腰法患者俯卧,术者立于旁边,以左手或右手的手掌放在患者腰部,再将另一手掌叠放其上,以脊柱正中之命门穴为中点,做有节律的按压3 一5 分钟。按压时,用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注意应在患者呼气时进行,
3 .背奇重压法患者取俯卧位,两手握拳放在锁骨下,头部略向上抬起,术者站于患者背上,双手支撑于特制的架子上,以右足或左足底部横置大抒穴水平处,或纵置大椎、陶道、身柱等穴处,另一足底部横置于八谬穴处,做颤动重压2 一5 分钟。注意重心应放在骸部,重压时机在患者呼气时。如患者年老体弱,则慎用此法。
4 .腰部直摩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其身旁,以一手或两手四指并置于胃俞、胃仓穴水平处,向下直摩经肾俞、志室穴至小肠俞止,反复操作3 一10 分钟。
5 .揉腰眼法患者取正坐位,背部向前倾,两手握拳交叉置于胸前,术者坐于患者身后,握拳于患者腰背部京门穴下方揉5 - 10 分钟。患者体质壮实用实拳揉,体质虚弱用空拳揉。
6 .按腰后扳腿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手掌按于患者腰部阳关穴处,另一手抱住大腿,呈相反方向扳动2 一3 次。扳腿幅度应逐渐增大,向下按腰及向上扳腿动作需同时进行。
7 .揉委中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将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其背屈关节之突出部分置胭窝处揉动1 - 2 分钟。揉动时用力应适当,体弱者可改为用力较轻之拇指掌侧揉动。揉动后,可用掌心置胭窝处缓缓轻揉,以消除屈指揉后之不适。
张长江手法
1 .揉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二手指指腹用指揉方法分别在腰部两侧由外向内(即由横突向脊柱正中方向)进行广泛点揉酸痛点,如遇肌肉丰厚的患者,力量必须适当加重。紧接于指揉之后,用掌根依照上法由外侧向脊柱正中进行按揉,按揉时掌根用力,要求能按在酸痛最集中的部位上。
2 .夹脊弹拨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双手拇指与四指沿脊柱正中线旁开0 . 5 寸的肌肉,从背部至腰能部依次弹拨。
3 .腰背滚法患者取俯卧位,肌肉放松。术者用滚法沿脊柱两侧、肩背部、腰骸部,对患者肌筋膜、斜方肌、骸棘肌、背阔肌,广泛的反复滚动。
4 .卷腰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合并,屈膝屈髓‘术者一手固定其双膝部,一手固定其双躁部,术者依靠自己的体重,有节奏地向下挤压,连续10 次左右。注意患者受牵拉的力点应放在患者平时最疼痛的部位,若腰能部痛,则屈挤放松腰骸关节,若第3 、4 腰椎周围痛,则术者一手托臀部,使腰继续上卷曲以使第3 、4 腰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得到屈挤放松。
5 .腰骸摇晃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合并,屈膝屈髓,术者一手托患者臀部,一手扶膝,使患者向左、向右旋转摇动,以使腰能部两侧软组织广泛受到牵拉‘放松。
第五节 第3 腰椎横突综合征
【 概述】
第3 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第3 腰椎横突周围炎或第3 腰椎横突滑囊炎。是以第3 腰椎横突部位明显压痛为特点的一种慢性腰痛。半数以上患者有扭伤史,特点是突然弯腰,或长期从事弯腰作业的人,因动作不协调,腰背部肌肉收缩而使最长的、受力最大的第3 腰椎横突周围软组织被牵拉,附于横突上的深筋膜被撕裂而造成慢性纤维组织炎变或肌庙;有的因肌肉上下滑动于腰3 横突形成保护性滑囊。一旦发生炎变即产生局部疼痛。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 症状与诊断】
主要表现为腰痛,或腰臀部的弥漫性疼痛,活动时加重。可以扩散到大腿,少数可涉及小腿。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有时翻身及步行困难,疼痛多呈持续性。腰活动度正常。触诊可见第3 腰椎横突较长,可伸到骼棘肌外缘。局部有明显压痛,成为本症腰背或腰臀部疼痛的激痛点,有时可触及一纤维性软组织硬结。臀中肌亦可有压痛,内收肌可出现痉挛紧张。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在腰2 一3 椎旁或骸部常有麻木区或过敏区。X 线检查除可见第3 腰椎横突明显过长外,有时左右横突不对称,或向后倾斜。
【 手法荟萃
陈忠良手法
1 .患者俯卧,术者站于患者侧方。在其患侧软组织的远端先用掌根按揉法,自上而下往返3 一5 遍。而后在阿是穴作弹拨法10 一20 次,力量由轻到重;再以阿是穴为中心向四周作理筋手法。
2 .重复腰部按揉,沿膀胧经而下,经臀、股后,上下往返3 一5 遍。按压肾俞、环跳、委中等穴。再在阿是穴施弹拨法、理筋法。如此反复2 - 3 次即可。最后以腰部擦法结束治疗。
3 .第3 腰椎弹拨法。先通过定位找到第3 腰椎的棘突,平第3 腰椎棘突向两侧腰肌的外缘探寻,当找到压痛点后,用双手拇指重叠向前内方按压,如遇到硬结或条索样的手感后即弹拨之。
李墨林手法
1 .准备手法患者俯卧位。按压委中穴。
2 .治疗手法
( 1 )术者两手拇指分别置于平腰4 一5 平面之两侧骸棘肌外缘,同时向中线挤压。待拇指分别推挤到箭棘肌肌腹中部时,拇指依皮肤向下滑动,并持续用力向下按压至最大指力约半分钟。再用力向上推挤同时向外旋转。逐步放松压力。拇指在原处揉按。
( 2 )术者两手掌分别放于患者两侧背伸肌之上。四指屈曲,以掌根稍按压后,即猛力向前推耸。自肩脚骨下角开始,顺延而下至腰4 一5 平面为止,反复2 一3 遍。
( 3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背向术者。将健侧膝关节放于屈曲位,患侧下肢放于伸直位。术者屈曲右肘,右手推住左上臀作为支撑力,左手向右牵拉骼前上峪。术者将屈曲的右肘后侧鹰嘴尖端放于患侧股骨大粗隆上部,用力按压半分钟。然后,术者右肘仍以原式,将右肘后侧鹰嘴尖端放于环跳穴,用力按压半分钟。
( 4 )患者俯卧位,患侧靠床边。术者左手搭在患者腰腹部,向右推按。右手拇指放于第3 腰椎横突的外侧肌腹的外缘。由外向下用力向中线推按。起手时拇指向上翻转。
( 5 )术者两手掌呈纵行位,分别放于两侧背伸肌之上。向上推挤耸起皮肤。同时用其余四指将耸起的皮肤抓起,向上推滚。掌根稍按后,猛然用力向前推耸。自肩脾骨下缘,一直到腰4 一5 平面为止,反复2 ? 3 遍。
( 6 )术者两手拇指横放于患侧骸棘肌条索上,分之处用力向下按压。起手时用力向前推拨,然后用手掌部在原处按揉。
陈正光手法
1 .令患者俯卧位,操作可用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捏两侧第3 腰椎横突。下压并相对钳压然后以掌根分压脊旁骸棘肌。力不足时用另手加强。持续2 分钟。下按及外推均及床面,反复数遍。
2 .在腰部棘旁两侧,用拇甲自上而下1 寸1 下点压3 遍,直至骸部。再于脊旁骸棘肌上,以垂直于骸棘肌纤维走向,用拇指膝两全申由内向外铲筋,亦由上而下直至骸部,每侧各3 遍。
3 .患者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半屈。医生面对,弯腰,靠床缘力相扭。一臂屈肘放于臀部下压,另臂屈肘压于肩前陷窝上推。,缓缓锁紧脊柱后关节后,脆劲一扳,常可出现响声。全部手法结束。
第六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 症状与诊断】
多数病人有外伤史或受凉史。主要症状是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痛常局限于腰骸部附近,在腰椎3 一4 、腰椎4 一5 、腰椎5 一骸椎,棘突间有局限性深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并沿患侧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若突出物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可为双侧疼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都可使疼痛加剧,而屈骸、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疼痛多为间歇性,少数为持续性。间歇性疼痛经休息,特别是卧床后可明显减轻,但容易在轻微损伤后复发。病程长者,其下肢放射部位感觉麻木。发病时,病人腰部僵硬,可有功能性脊柱侧弯或腰椎生运前凸减弱甚至消失。前屈明显受限,后伸受限较少,侧弯则根据畸形方向而出现疼痛或受限,一般弯向凹侧,疼痛减轻,弯向凸侧,疼痛将加重。患椎棘突旁有深在压痛,并可引起或加重下肢放射痛。受累神经根皮肤支配区出现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肌肉功能常减低,甚至可有肌肉萎缩。跟健反射及膝腿反射可出现异常。马尾神经受压则伴括约肌障碍。脑脊液加压试验(包括屈颈试验、压颈静脉试验,挺腹试验等)及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包括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弓弦试验、仰卧起坐试验等)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亦可为阳性。
X 线平片对确诊椎间盘突出及定位,除许莫氏结节外,无特异性,但可协助排除其它病变如结核、肿瘤等。某些征象可供临床参考,如正位片脊柱侧弯、腰椎间隙左右不等宽,侧位片腰椎曲度变直、相应椎间隙后宽前窄、腰椎相邻后缘钙化增生等。髓腔造影可显示硬膜腔前方及侧面压迹,神经根袖变位或不显影。硬膜外造影可从神经根走行方向及中断,判断局部移位及受压情况。硬膜外腔静脉造影可直接现察到静脉受压情况以推断椎管内病变。
计算机横断扫描(CT )用于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者,可显示神经根受压和椎管局部形态容积,对鉴别骨性狭窄、椎板肥厚或椎间盘突出何者为主要病因非常有用。
肌电图能补充临床检查,对有疑惑病例可用。有神经根损害者肌电图可出现纤颤电位、多相电位,有力收缩时可出现单纯相和混合相。
总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以临床病象为主,只有在确诊困难或极需鉴别时才作进一步特殊检查。
【 手法荟萃】

郑怀贤手法
1 .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床侧。先在腰背部、臀部,大小腿等部进行大面积抚摩和揉捏,继而在脊椎两侧作推揉、推压,再在椎间盘突出的相应部位上下推压。将局部上方的椎骨向近端推压,下方则向远端推压,使患部的椎间隙加宽,然后直接按压椎间盘突出的椎骨。先间断按压,后连续按压。选肝俞、脾俞、十椎旁、臀池、缪间、胭池、昆仑、跟外等穴位,以按、揉、掐等手法作穴位按摩,用泻法使肌肉韧带松弛。然后,令病人双手紧握床头,术者立于病人足端,双手握着双躁用力牵引,同时轻轻上下抖动腰部,以加大椎间隙。
2 .令患者健侧贴床面侧卧,术者立于病人背后,以右侧为患侧,一手(右手)扶抱病人右膝,使病人屈髓屈膝,尽量向前弯腰,另一手(左手)的拇指指腹紧压在相当于椎间盘的突出部位,逐渐伸髓伸膝,向后背伸,行扳法。当腰髓、膝由屈曲位尽量背伸的同时,左手的拇指腹用力前顶。上法可反复2 一3 次。可使间隙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