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上皮神经痛的概念与历史回顾
王正义
一、臀上皮神经痛的概念
1957 年以来,对各种原因所致臀上皮神经支配区出现的酸胀、疼痛等症状,曾有不同命名。strons 首先命之为“臀神经综合征”(。luneal 。ery 。,yndrome )。冯氏根据多年对大量的腰腿痛病人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在腰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腰痛中,40 %以上是由于臀上皮神经损伤所引起,称之为“臀上皮神经损伤性腰痛”,简称“臀上皮神经损伤”。彭氏「3 丁把此症名以“臀上皮神经综合征”( superior glntanens nervi syndrome )。虽然,众学者的命名各异,但臀上皮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是主要症状。其发生系因神经在走行过程中“损伤”、“离位”或周围组织受到刺激而“牵张”、“粘连”等,也可因神经反射造成坐骨神经痛。
臀上皮神经为皮肤之感觉神经,大都来自L ,一L 。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外侧支自脊神经的后支发出后,穿过横突间隙向后走行,穿过腰背筋膜之深层,然后人骼棘肌,在此分出肌支后成为终末支即皮支。终末支在骼棘肌与腰背浅层筋膜之间下行,有支互相吻合,最后组成臀上皮神经。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形成终末支之前是混合神经。受累后出现两部分症状:一为皮支受累的症状,即为臀上皮神经痛的症状;二是肌支受累的症状,表现为腰肌痉挛、压痛与腰背痛等。若受损的位置是在脊神经后支发出的内、外侧支之前直至后根的一段,则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脊神经后支内侧支所支配的肌肉痉挛、压痛的症状。他们与单纯的皮支受损不同,因而我们分别把发出脊神经后支至后支分为内、外支处一段的神经受累所引起的症状称为“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把从外侧支分出部位起,至形成终末支之前的一段神经受累所出现的症状称为“脊神经后支外侧支综合征”;把发出终末支,即皮支以远的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受累所引起的以疼痛为主的症状,称为“臀上皮神经痛”。
二、臀上皮神经痛的历史回顾
臀上皮神经痛作为一个独立疾病问世,已有34 年的历史。1957 年印度医生Strong 等,首先报道了30 例臀上皮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把这一特殊类型的下腰痛称为臀上皮神经综合征。认为皮下组织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及感觉神经对机械性刺激过敏可导致该病,并提出手术切断此神经的外科治疗方法,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及临床应用。
此后,国外有学者[4 一’。,对臀上皮神经进行了解剖学研究。Last [ ,〕 与ParsonS [ 6 」发现,臀上皮神经由L , _ L3 脊神经组成,L 、、LS 脊神经不参加臀上皮神经。有学者川发现脊神经后支在组成该神经之前有吻合支。
1975 年冯氏在国内首次撰文“臀上皮神经损伤性腰痛”川,论述了臀上皮神经痛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介绍了他创立的非手术疗法。冯氏的论著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国内医学界的很大反响与研究兴趣,促进了对此病的研究工作。根据近年来文献资料,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多数学者支持以上的观点,如1977 年,Macnab ' ”」等指出臀上皮神经周围疤痕组织形成或神经瘤可引起臀部疼痛。1 979 年胡氏「川通过尸体解剖学研究,认为此病是因为神经在行走过程中受到痉挛之肌肉、粘性的肌纤维或肌纤维脂肪变性等压迫或牵拉而引起的。继之1980 年黄氏等〔 ’2 〕 、1982 年陶氏等〔 ”」、1984 年苗氏等〔 ’4 〕 及1988 年郭氏[”」先后做了尸体解剖学研究,观察了臀上皮神经的组成行径及走行等,认为臀上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的一些固定点有可能易于遭受损伤而引起发病,这对我们探讨其发病机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981 年陈氏等[' 6 〕 对他们诊断为臀上皮神经损伤的21 例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把疼痛性条索切除后,做病理检查,其结果为“纤维组织”,均未发现神经组织存在。因而认为所谓“臀上皮神经损伤”实际上是臀中肌的损伤所致,从而否认了臀上皮神经损伤的存在。1984 年曾氏等〔 ’7 〕 亦发表文章支持这一观点,作者切除9 例相当于臀上皮神经走行处疼痛性条索经病理观察后认为:有些学者提出在骼晴处摸到的压痛性条索不是臀上皮神经,而是臀中肌及其筋膜损伤后,纤维化粘连形成的纤维束,认为临床上的症状是臀中肌肌筋膜综合征,而不是臀上皮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人们对臀上皮神经痛的认识差异较大,我们感到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一常见病、多发病,弄清其发病机理,探索治疗与预防的方法,造福于广大病患者。为此我们于1984 一1991 年,从臀上皮神经的流行病学调查着手,依据该神经的解剖学研究,106 具干骨盆与241 例骨盆X 线片骼翼外翻角测量对照,In 例手术所见,51 例臀上皮神经病理的切片和12 例电子显微镜检查及治疗的493 例临床资料对该病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依据我们提出的诊断标准所诊断为臀上皮神经痛者,经手术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神经组织,说明“臀上皮神经痛”或“臀上皮神经损伤”确实存在。这就澄清了当前的不同看法,为进一步研究与治疗此病,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