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上皮神经痛的发病机理
王正义 陈世宇
臀上皮神经痛的发病原因较多,根据我们多年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对其发病机理总结如下。
一、机械性压迫
臀上皮神经受到机械性压迫而发病者较为常见,根据我们nl 例手术所见的致病原因统计,约占九}1 / 3 (表1 )。表中所示的纤维束形成的压迫,是指在神经走行处的肌肉如骸棘机、臀中肌或筋膜损伤后,局部组织变性,纤维组织增生或纤维化粘连形成的纤维束压迫牵拉神经引起临床症状。纤维束对神经的压迫往往对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有些纤维化增生粘连的条索对神经可形成缩窄性压迫而导致神经变性,甚至坏死。皮下包块或称“筋结”与脂肪瘤对臀上皮神经的牵张及压迫也可引起神经的损伤。二、炎症的刺激与破坏
在臀上皮神经的走行中,局部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炎症,某些化学药物注射在神经周围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局部外伤后的出血、水肿、血细胞浸润等炎症变性均可造成对神经的刺激、甚至破坏作用,而引起神经痛。
三、骨盆发育因素
1 .骨盆骼翼外翻角的测量
冯氏〔 ’〕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臀上皮神经痛患者,骼晴高耸、外翻、骼峪下方内凹明显;认为骼峪发育异常不利于臀上皮神经在其走行中的稳定。因此,当腰部前弯和旋转时,就产生一种将臀上皮神经向上提起,与下面软组织分离的力,容易造成该神经离位、损伤。手法复位后,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再次离位而复发。为证实这一临床经验,我们测量了106 具干骨盆骼翼外翻角,其中男性63 具,女性43 具,因骨盆骼翼在冠状面上呈外翻角,在水平面上又呈后旋角,骼骨中间部分有一凹面,给测量骼翼的真实角度带来困难。我们采用三维空间确定基面,用骼骨翼多部位测量的方法而使所测得的骼翼外翻角度近于实际。
( l )测量部位的确定:将骼峪从骼后上棘至骼前上棘之间骼翼分为三部分,即:骼后上棘至后中1 / 3 交点,后中1 / 3 交点至前中1 / 3 交点,前中1 / 3 交点至骼骨结节,依次为后1 / 3 、中1 乃、前1 乃三部分。再取各部朴的中占作为测量角磨的宁占部位。
( 2 )基面的确定与测量:我们确定基面从人体完整骨盆形态中骨盆骼翼外翻的相近性,又以测得,从三维空间来考虑,以骨的解剖标志为依据,将单个骼骨的耻骨结节最
高点、骼前下棘和骼后下棘的最低点,用高度规把这三点调平在一个水平面上,作为测量每个骼骨翼外翻角度的基面。然后用人体骨骼骨测量仪对每单个骼骨进行测量
(图l )测量的结果见表2 。
2 .骨盆X 线平片骼翼外翻角测量
拍X 光片要求:位置:前后位;中心线:耻骨联合上缘;靶片距离:叩一loocm 。测量方法:先画出测量的基线,即以髓臼内上缘与耻骨梳续弓状线透影的交点做标志点,将两侧标志点作一条连线,向两端延长超过双骼翼最大宽的透影作为基线。两骼峪最高点的透影作一连线。两端延长超过最大宽为顶线。在双骼翼最大宽边缘各作一条垂直线与基线和顶线连接,此时构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再在确定基线的两个标志点上各作一条向上的垂直线和一条与平形四边形上角相接的斜线。在同一个标志点上引出一条直线和一条斜线构成一个夹角。,即为骨盆X 线平片上双骼骨翼的外翻角(图2 )。
2,骨盆平片测量髂翼外翻角测量
用干骨盆作X 线定点标位投照显示,此角代表骼翼后中l / 3 交界处,即臀上皮神经跨越骼骨峪处的外翻角。我们按上述方法分别测量了正常人148 例、病人93 例共241 例成人骨盆X 线平片的骨盆骼翼外翻角,测量结果见表3 。统计结果表明:病人的骼翼外翻角大于正常人,女性的外翻角大于男性。说明该病的发病与骼翼外翻角的大小有关,外翻角大者,臀上皮神经易于受到损伤,而使发病机会增加。表3 241 名成人X 线骨盆平片骼骨翼外翻角统计表
四、神经走行解剖变异
苗氏川、黄氏川解剖了137 例共274 例尸体臀上皮神经,观测其分支与走行,并绘图归纳了6 个类型的走行图(图3 ) ,手术治疗In 例共130 侧臀上皮神经痛,发现有2 例的神经走行不同于他们的报道,因而认为是神经走行解剖变异。如1 例的一支皮神经在骼峙上横行约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