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七本 冯天有—软组织损伤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九节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发病与治疗的商榷
内容开始
定作用。脊椎骨质增生如对周围组织和器官无明显刺激或压迫,患者可不出现或不加重损伤性脊柱疾病的临床表现应的各种临床表现。

;如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或压迫,就出现相

我国((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中说:… … 跌打损伤者,癖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楼之形。它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损伤性脊柱疾病“筋出槽”“骨错缝”和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机理。另外,某学者做了4253 例脊椎尸体解剖,发现60 岁以上的女性和50 岁以上的男性,90 %有椎体骨刺。另一学者曾检查31 60 岁的健康人300例,发现132 例有颈椎退行性改变,年龄愈大,发病愈多,病变部位以下段颈椎为最常见。这些研究资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变是一个普遍的、客观的现象。它是造成脊柱损伤的内在因素不是普遍的,而是有条件的。运用脊柱内外平衡的观点,把人体看成对立统一的整体,不仅看到脊柱损伤、退变、畸形的一面;还要看到机体适应、修复、代偿的另一面。对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发病,不仅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能仅看到根、脊髓等的一个方面;而且还要看到增生骨刺有稳定脊柱、代偿损伤后椎间力平衡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看到增生骨刺这一表面现象,而不去探索产生骨刺的根源,不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归宿,也就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貌,因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必然存在片面性。

骨质增生和退变属于一种生理、病理过程,有人心情紧张,惟恐将来会出现四肢瘫痪,这是没有充分科学根据的。脊椎损伤退变引起的椎体后外侧或椎间孔附近骨质增生,是可能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和脊髓的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但临床资料证明,这种情况仅占小部分,多数患者经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或好转,这种治疗并没有切除骨刺,可以旁证这些患者的颈肩臂疼、腰腿痛和增生骨刺并非直接因果关系。
概要说来,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具有三个要点:
( l
)损伤和(或)退变是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单(多)椎体发生错缝等微细然解剖位置的变化是发病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病理改变)。
( 2 ) X
线片显示脊柱生理弯曲改变、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狭窄等是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后的代偿或失偿性变化的结果。单(双)拇指触诊检查棘突偏歪是患椎发生微细解剖位置变化的主要体征和采取手法治疗的主要依据。
( 3
)用手法拨正偏歪棘突等治疗后,使“骨对缝”、“筋人槽”,患者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X 线照片恢复原生理弯曲或代偿性曲线是取得疗效的客观标准。
我们以上的看法是初步的、不成熟的,提供给大家共同探讨。
二、治疗学的探讨和展望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做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治疗腰椎扭伤时,常应用“背晃法”。医生俯身将病人背起,离地后颠三颠左右各晃三下,若听到脊椎发出响声,即为合臼,轻轻放下,症状多立即缓解。推拿、按摩治疗颈肩腰腿痛也有良效,颇受患者欢迎。牵引、围腰、围领、手术等治疗是传统或传人的方法,目前仍在广泛应用,虽然它有费时、费力、痛苦大、疗效低(如牵引)和破坏脊柱稳定性(如手术)等缺点,但对某些类型的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仍不失为良法之一。由于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仍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探讨。
l % 9
年以来,我向中医、西医和民间医学习,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努力学习唯物辩证法,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整理提高中医正骨经验。提出用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理论阐述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发病及诊治机理的新观点;创造了以手法为主诊治软组织损伤的新方法;认为人体脊柱因损伤和(或)退变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单(多)脊椎发生轻度位移及其软组织损伤,是一系列症状或体征的病理基础,通过手法触诊检查可以获得特殊指征;创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和分筋、理筋、镇定手法,恢复病变部位的正常解剖位置,是主要诊治手法。并提出纠正患处解剖位置变化与治疗无菌性炎症相结合、影响患处病理改变的内外平衡因素兼治、手法治疗后适宜休息与功能锻炼兼顾等治疗原则,从而对损伤性脊柱疾病在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出了新观点、新内容和新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体会到,提高治疗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疗效必须做到:不断加深对该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从脊柱疾病的发病及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特点出发,在脊柱直拉牵引下着重应用旋转力,使旋转力点恰落在错缝的椎体上。这样既有利于复位,又可克服传统推拿、按摩的不足,使医生不费力,病人痛苦小。
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由浅人深,逐步深人,由必然向自由发展的过程,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我们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提出了用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理论去认识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在全国推广和开展新医正骨疗法过程中,在医疗实践方面又出现了许多可喜的苗头。如西安医学院在颈椎疾病诊治过程中,抓住单(多)脊椎位移这一主要矛盾,对由颈椎病引起单眼或双眼失明病例,运用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后使视力恢复到1 . 0 以上,近期疗效巩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九医院运用颈椎旋转复位法,分别对全聋哑、半聋哑、单聋、单哑共90 例进行治疗,收到一定效果,总有效率达52 . 2 % ,停止治疗3 月后复查,疗效巩固。
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对颈性哮喘的探讨取得了进展。关于哮喘的发病学有人指出:“运动引起哮喘的现象在近十年中被重视,这特别多见于较大的儿童和青年。诱发哮喘的运动必须是剧烈、恒定的,并持续5 ro 分钟。哮喘往往发生在运动停止后。最易诱发哮喘的运动是放纵的奔跑。此类哮喘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观察研究中发现,有些满肺哮鸣音、呼吸困难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难以缓解,纠正偏歪的颈椎棘突后5 分钟内,哮鸣音全部或绝大部分消失,症状缓解至消失。已有资料可初步认为,中颈段单(多)椎体位移(发生微细解剖位置的变化)造成代偿颈曲或颈椎段失稳,它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之一,其诱发途径尚待阐明。剧烈的、恒定的运动或放纵的奔跑,对正常人无碍,因为脊柱有负重、运动、吸收震荡和平衡身体的作用。但对失稳的颈椎来说是一种强度的刺激,它可以加重颈部的挥鞭性损伤。这可能是运动诱发哮喘的机理。
此外,对于一些颈性偏头痛、眩晕、高血压、胃肠疾患,均在纠正颈椎单(多)脊椎位移后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胸椎、腰椎的诊治实践中,也同样出现许多与内脏和植物神经有关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一经手法治疗也均获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是肤浅的,而对其机理的认识更有待深人研究。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展望未来,满怀信心,只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虚心向国内外先进医学经验学习,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坚定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通过深人实践和研究,将会在基础和眨末方面出现新的突破,为早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分册,1976 , 3 ( 2 ) : 49


[第1页] [第2页][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