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七本 冯天有—软组织损伤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节 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诊治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内容开始
ramE>个椎体位移后,有经验的医师耳拇指做脊柱触诊时可查知偏歪棘突等一系列体征。若超出机体代偿范围时,会出现临床症状。我统计来院就诊的970 例,用新旧两法共同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腰椎棘突偏左者530 例(占54 . 6 % ) ,偏右者440 例(占45 . 4 % )和1005 例颈椎病病人颈椎棘突偏左者489 例(占48 . 7 % ) ,偏右者516 须(占5 1 . 3 % )。病人可因不同个体、发病时间的长短、单(多)椎体位移后所造成的病理改变(如相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椎管矢状径变小、软组织粘连等)的类型和程度等不同,而比现以某种(或几种)病理改变为主的临床表现。如该组1005 例颈椎病人中,颈部活动受限者占77 % ,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者占59 %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者占47 %。
3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的创立
( l
)目前治疗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非手术疗法在非手术疗法中,千篇一律的牵引治疗,病人的脊柱处于稳定状态下承受一个平均分散的直拉力。无确切的受力点,亦无旋转分力作用于患椎上,更没有应用杠杆力,所以费时、费力、疗效低。传统推拿按摩和手法治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手法繁复、疗程长的缺点。西方旋转手法类似中医的斜搬手法,适应证不明确,手法技术赖于经验,很难预料治愈的肯定性( 2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吸取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突出了定点,这是方法学上的一大进步,复位瞬间医生牵引之手将病人重心落在患椎单侧关节突关节上,使脊柱暂时处于失稳状态,复位担指再拨动偏歪棘突。同时,通过医生复位的拇指使患椎承受了直拉力旋转分力,并且运用杠杆力而易于复位。手法稳、准、轻、巧。
( 3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具体操作病人端坐方凳上(无靠背),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图2 ) : 医生正坐病人之后,以患椎棘突向右偏为例,首先用双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棘突。右手自病人右腋下向前掌部压于颈部后,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颈部(病人稍低头)同时病人双脚踏地,臀部正坐不准移动。助手面对病人站立,两腿夹住病人左大腿,双手压住左大腿根部,维持病人正坐姿势。医生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之棘突,然后右手拉病人颈部使身体前屈40 60 " (或略小),继续向右侧(尽量大于45 " ) ,在最大侧弯位医生右上肢使病人躯体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左上顶推棘突立斗可觉察指下椎体轻微错动,往往伴随“喀”一声。患椎棘突向左偏歪者,医生扶持病人肢体和牵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文字说明略。〕

三、疗效
1 .适应证
这一新诊治方法对枢椎半脱位、颈椎病、胸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峡部裂等一系列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

2 .治疗原则

施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分筋、理筋、镇定等轻巧确切的手法恢复病变部位的正常(或代偿性)解剖位置是其主要诊治手法。同时,纠正患处解剖位置变化与治疗无菌性炎症相结合;影响患处病理改变的内外平衡因素兼治手法治疗后适宜休息与功能锻炼兼顾。

3 .疗效观察

1980 11 19876 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访到278 例,随访时间最长2699 天,最短265 天,平均1 391 天。病人年龄14 61 岁,平均39 . 22 岁。治愈185 例(占66 . 55 % ) , 好转69 例(占24 . 82 % )。观察1005 例就诊1 6 周颈椎病人的治疗效果,作为即时疗效近期显效者2 34例(占23 . 3 % ) ,有效者718 例(占71 . 4 % ) , 无效者53 例(占5 . 3 % )。无效者中有3 例因施行手法不妥,病情有所加重。病人施行手法1 次者占54 %2 4 次者44 % , 5 次以上者2 %。

 四、小结

该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对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在发病机理上提出了新观点,诊断上提出了新内琴.治疗上创用了新方法。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痛苦,使许多飞行员治愈后重返蓝天,使指战员重返战斗岗位,使许多久治不愈的病人解除了疾病痛苦。1975 年以来,国家卫生部、总后勤部二生部分别举办全国、全军医师学习班6 期,培训学员493 名。1977 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部举办学习班向外国医生推广,先后举办3 期。同时,与30 多个国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第1页] [第2页][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