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
/SPAN>三、治疗手法 要综合分析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抓住病变的主要矛盾,参照X 线片表现,查明患椎棘突,辨清佩歪方向,酌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颈椎病手法复位第一法、第二法),拨正偏歪棘突。从而恢复颈椎正常的或代偿性的内外平衡关系,解除神经根、脊髓、血管、交感神经的刺激或压迫,促进软组织损伤修复,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
1 .复位手法 第一法:患者端坐。以患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术者左手拇指的挠侧面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让患者头颈部前屈35 " ,再向左侧旋转45 " ,术者右手掌托扶病人左面颊和颊部。助手站于患者左侧,用左手掌压住患者右颖顶部,按复位的需要向下压头颅。术者右手掌向上稍用力,使头颈沿矢状轴上旋45 " ,与此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或左前外方水平地推顶偏歪棘突,常可听到一响声,同时觉指下棘突向左轻移(图1 )。然后,让患者头颅处中立位,术者顺压棘突和项韧带,松动两侧颈肌,手法即完毕。
图1 颈椎病手法复位第一法
图2 颈椎病手法复位第二法
第二法:患者端坐,颈部自然放松,向旋转受限的一侧主动旋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拇指顶推高起的棘突,其余四指扶持颈部,另手掌心对准下须,五指握住下领骨(图2 左);或前臂掌面紧贴下领体,掌心抱住后枕部(图2 右)。将抱头的手向直上牵提和向受限侧旋转头颅,与此同时另手拇指向颈前方轻微顶推棘突高隆处。如手法熟练,拇指可向对侧水平方向顶推偏歪棘突。此时多可听到一响声,觉指下棘突轻度位移(图2 )。嘱患者头颈处中立位,触诊棘突如已拨正,手法即完毕。第二法的适应证为:① 老年人血管硬化者(此法对椎动脉拉伸较小);② 棘突偏歪较小者;③ 椎间韧带较松弛者;④ 颈椎曲线明显反张,颈部活动明显受限者。 术后嘱病人酌情限制颈部活动,屈曲型(颈部受限于屈曲位)者将枕放在颈部或用低枕;伸直型颈部受限于伸直位)者可睡高枕;但勿用硬枕。必要时可配合透热疗法和醋离子透人。施手法时一定要轻柔、准确、酌情用力,力求稳、准、轻、巧,切忌粗暴。否则,可加重损伤,引起不良后果。少数体弱患者在施手法时因椎动脉受刺激,可产生一过性虚脱症状,应即停止手法,必要时酌情对症处理。 下列情况要禁用或慎用手法治疗:① 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禁用;② 颈椎先天性畸形者慎用;③ 椎体间骨赘增生已形成骨桥者慎用;④ 椎间孔明显增生性狭窄者慎用;⑤ 有高位脊髓压迫症状者慎用。 2 .按摩臂丛 患者端坐,在锁骨中点直上Icm 处,用双侧或单侧食指按摩约1 分钟,上肢有触电感。手法可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 .按摩双“风池”穴 患者端坐,术者一手掌心扶持患者前额部,另手拇、食二指指尖分别按摩双侧“风池”穴,约1 分钟。手法可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4 .其他方法 按摩发际旁的枕大、小神经。对项韧带,棘上韧带,寰椎横突上肿胀、压痛的肌肉起止端以及患椎两侧关节突关节处肥厚、压痛的软组织,都可施行分筋理筋手法及局部封闭。 四、临床资料分析
1 .一般资料 1 975 年ro 月到1976 年6 月,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损伤学习班期间,用以上手法治疗门诊患者1005 例。其中男性占43 % ,女性占57 %。30 岁以下者占ro % , 30 一50 岁者占74 % , 50 岁以上者占16 %。有明显外伤史者占21 %。病程1 年以内者占36 % , 1 一5 年者占46 % , 5 年以上者占18 %。颈部活动受限者77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者59 %。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者47 %。触诊检查棘突偏歪情况见表1 。
2 .疗效初步观察 观察1005 例就诊1 一6 周的治疗效果,作为即时疗效。其标准如下:显效:① 主观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或稍有不适而不影响原工作;② X 线片示颈椎曲线恢复正常或成角消失;③ 颈部活动不再受限或受限不明显,椎间孔压缩试验阴性,其他体征未完全恢复者不超过两项。有效:① 症状部分好转,可勉强从事原工作或轻工作;② 体征有两项以上好转但未完全恢复;③ X 线片示颈椎曲线和成角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按以上标准,1005 例中近期显效者234 例,占23 . 3 % ;有效者718 例,占71 . 4 % ;无效者53 例,占5 . 3 %。无效者中有3 例因施行手法不妥,病情有所加重。患者施行手法1 次者占54 % , 2 一4 次者占44 % , 5 次以上者占2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林发雄等(资料待发表),应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自1975 年10 月一1977 年3 月治疗颈椎病500 例。其中治疗半年以上并能随访到的为100 例。近期疗效显著(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能做原工作)者52 例;有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能做原工作或轻工作)者36 例;尚可者3 例; 无效者9 例。近期有效率为88 %。随访中有n 例复发,1 年有效率为77 %。 3 .复发原因分析 ( l )客观因素:由于患者病理改变明显,如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变性,关节面硬化,关节囊变性或松弛等,均易复发。 ( 2 )主观因素:有的是因诊断错误,如对棘突偏歪方向判断错误,对黄韧带变性、棘突畸形等不宜手法治疗的情况未能查出等。有的是由于治疗不完善,如棘突未拨正,颈椎前倾或后仰未纠正,两个椎体变位只纠正了其中之一,只纠正了内平衡而未处理外平衡支架的急性炎症与痉挛,只施手法而未用手法后的必要辅助措施等。因此,要不断提高手法技巧,改进整复方法。 五、典型病例 例1 女,39 岁,干部。1975 年7 月30 日因头部外伤后颈强硬、口眼喝斜、四肢僵硬40 天就诊。6 月21 日左颖顶部被木棒击伤,当即昏迷,苏醒后,觉颈部发硬,步态不稳,恶心,耳鸣,乏力。次日颈项强直,头向一侧歪斜,眼睑颤抖,下肢强直成棍样,走路时双足尖不能离地,拖步行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