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八本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六章 灸疗
内容开始

第十六章 灸疗

灸疗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借艾绒燃烧的温、热、光效应作用于治疗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灸疗是从人类使用火开始的。当原始人身体局部因受寒冷和潮湿而发生疼痛时,温暖的火消除了他们的痛苦。后来,由于用火烤频繁,人类逐渐认识到各种疾病的不同施治部位,并总结发展成灸疗学。灸法以其温煦、激发、深透为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第一节治疗作用

一、抗炎作用
有学者以大白鼠为实验对象,在其背部制成肉芽肿模型,艾灸其足三里,有抗组织坏死和炎性渗出作用。另有研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机理,认为灸法能温煦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而艾灸的抗炎作用对这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二、镇痛作用
陈演江等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灸前测其平均甩尾时间,然 后灸其身柱穴,再测其平均甩尾时间,发现灸后其甩尾阑延长。同样方法测去除肾上腺的大白鼠,其结果亦相同,说明艾灸确有镇疼作用。
三、对经络感传的作用
周媚生对856 例多种疾病进行灸治,出现阳性感传者占85 % ,且病情愈急愈重,与之相应的穴位就愈多,感传作用愈易出现。陈演江以艾灸穴位,循经感传率达70 %以上,其特点是随着灸量的增多由单向性传导变为双向性传导。灸法的感传以温热感为主,传递速度为13Inlll / S 。因而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艾灸的经络感传作用可以起到温通经脉、舒筋活血的作用。
从传统医学的观点来看,灸法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灸疗通过对榆穴的灸治,以疏通经气,促进气血运行,濡养脏腑器官;同时灸疗还可以祛除外感六淫之邪,平秘阴阳,谐调内外,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恢复其正常功能。诸如拘急、痉挛、疼痛等一系列的病变。中医将其归属于经筋的疾病。经筋是经络与筋肉相连属的部分,其作用是约束骨骼,滑利关节。当经筋为病,则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即归属于经筋之病。艾灸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经络榆穴,起到调畅气机,祛邪扶正的作用,则经筋之病可除矣。

第二节灸疗方法

一、施灸原料
1
.艾叶艾叶以其气味芳香,易燃而不猛烈,故而成为灸疗最常用的原料之一。一般于每年3 5 月间采集新鲜肥 厚的艾叶,放置在日光下晒干,
然后捣碎筛净杂梗和泥沙,即成白净细软的艾绒。艾叶中含有艾叶油、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其中艾叶油具有化痰、抑菌、抗过敏作用。艾叶性温,具有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辛香行气的作用。风寒湿痹、阳虚内寒的病证尤为通用。对于气滞血寮、

2 .灯心草灯心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采割,晒干后应用。使用时将灯心草一端酿香油,。多于秋季点燃后迅速按触病人患部或穴位,灯心草即发出爆裂声,谓之灯火灸。

3 .桑枝为春夏采收的桑树嫩枝条,经阴干而成。使用时将其一端点燃,按触局部穴位,即为桑枝灸。

4 .黄蜡为蜜蜂分泌的蜡质,采集后经炼制而成。使用时,将黄蜡堆于患处,炭火灸烤,使之融化,为蜡灸。、_5 .硫磺由硫磺矿石中提炼出的纯度较高的矿严品。使用时将硫磺适量放于患处,点燃施灸,谓之硫磺灸。

二、灸法分类1 .火热灸火热灸是指以艾叶或其他施灸原料燃烧产生温热效应作为治疗手段的灸法。主要有艾灸、桑枝灸、桃枝灸、黄蜡灸和硫磺灸。艾灸因其火力温和、作用深透,故而对风寒湿人侵所致痹根据艾条点燃端与施灸部位证尤为适宜,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艾杀息燃缅匀她火即仪的位置关系,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图16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后期以阳虚畏寒肢冷为特征的病人,宜用温和灸,早、中期可用雀啄灸,各期均可用回旋灸。

A 温和灸

B 雀啄灸

C 回旋灸

16 1 灸法
在艾柱下垫以各种物品而施灸的方法称隔物灸。因病不同,所选垫物也不同,这样既有艾火的温热作用,又有药物的对症治疗,也不损伤皮肤。隔物灸(图16 2 )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川椒灸、隔铁灸。

2 .熏法将药物用水煎沸后,利用药蒸气喷患处或穴位,即为熏法。常用熏法方剂如:① 羲术熏灸法:羲术、附子、鲜红花、桂枝、羌活、独活、艾柱

白僵蚕、秦芜、麻黄、当归、制川乌、防风、威灵仙、生大黄、赤芍、三棱、良姜、乌药各rog ,水煎沸后倒人桶中熏腰垫物

16 2 隔物灸

部。② 止痛熏灸方:白芷、独活、生半夏、冰片、血竭、川草乌、防风、荆芥、樟脑粉、苏合油、乳香、没药、桂皮各20 脚用法同上,用于疼痛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
3
.熨法(图16 3 )以温热物体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穴位或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熨法处方如:① 葱熨:取葱白适300 量切如梧桐子大,炒热,装人布袋扮h 放于需熨部位。适用于跌打损伤、寒凝气滞血疲及小便不通、阳虚欲i 心各5009 ,黄酒2500 血。上三药放人黄酒内浸渍ro 日,取出用布袋装之,置于需熨部位,以烙铁熨布袋,使热透人肌肤,微汗可止。③ 大豆熨:取大豆巧009 ,水拌至稍胀,放锅内炒热,取出装人布袋,熨于患处,冷后更换。适用于碎然发作的腰痛。④ 皂荚熨:取皂荚5009 ,食盐10 g 。皂荚碾碎和食盐同炒,热后装人布袋,温熨患处。适用于肾虚风寒侵袭腰痛症。4 .其他灸具① 温灸盒:将艾条截成3 scm 长数段,两端点燃,横置于长方形小木盒内的铁纱网上,盖上盒盖,用布条固定于施灸部位,20 30 分钟艾条燃尽后取下。② 微型8301 经穴灸疗仪:本仪器是以红外线为光源的灸疗器,应用时将灸头插头插到电源盒上,接通电源,将灸头光斑对准穴位或压痛点,电源盒上带调压开关,根据病人感觉调至有针灼感,20 30 分钟。
三、注意事项
1
.施灸时,室内温度应适宜病人裸露肌肤而不感太凉。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免艾烟滞留过多。不宜让冷风直吹病人。
2
.施灸者应以谨慎严肃而温和的态度进行。做到让病人放心、安心;若需要瘫痕灸时,应征得病人同意。

3 .施灸穴位不宜过多,操作宜井然有序,不可乱灸一气。并保证施灸热力充足。
4
.施灸过程中应严防艾火点燃病人衣物。施灸完毕应确保艾火完全熄灭,以防发生火灾。
5
.在过饥、过饱、过劳、情绪过度不安、机体极度虚弱、衰竭、高热、抽风、意识不清、精神失常时不宜施灸。过度失血、出汗过多时禁灸。妇女经期亦应禁灸,以免发生晕灸。6 .发泡灸及瘫痕灸后,应保持疮面干净,防止感染,必要时可局部涂龙胆紫。

第三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灸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类属“腰痛”“痹症”两病。其病因不外三点:其一,感受风寒湿邪,邪客腰部经脉,致使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其二,过度劳累或扭、挫、跌扑,致使腰部经脉筋肉受损,痕血停着而发病。其三,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或票赋不足,致使肾中精亏血少,难于濡养腰府,亦可发病:因此,根据病因,将腰突症分为三大类型,下面将分别论述其症状及灸治方法。
一、寒湿痹阻型
1
.主症多有受寒病史,症见腰部冷痛,沉重乏力,活动困难,伴一侧或双侧肢体疼痛、畏寒,诸症遇阴雨天气或受凉后加重,得温则疼痛减轻。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弦紧。2 .治则祛寒除湿,温经通络。
3
.治法取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气海俞、环跳、秩边、阴陵泉、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阿是穴。( l )温和灸:每次选上穴3 5 个,以病人感到温热而不烫为度,每穴灸10 20 分钟,每日1 次,10 次为一疗程。两疗程 间隔1 周。
( 2
)回旋灸:取上穴3 5 个,痛重者可首选阿是穴,每穴灸10 ? 20 分钟,每日1 次,每10 次为一疗程。
( 3
)隔姜灸:取上穴3 5 个,上垫扎孔的姜片,置中号艾柱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日或隔日1 次,每穴灸10 壮,10 次为一疗程。
( 4
)隔蒜灸:取大椎至长强一线,施术方法同隔姜灸,每半月施治1 次。
( 5
)艾叶熏灸:将艾叶5009 加人水2500 耐,煮沸,倒人药盆,患者平卧于床上,下置药盆,以药蒸汽熏灸患处。每日1 次,ro 次为一疗程。
( 6
)药熨法:取川椒、干姜、桂心各0 . skg ,浸于3 . skg 黄酒中,另将棉布袋1 只亦浸于酒中,药浸ro 日,布袋浸1 日,取出药物,装人布袋,覆于腰部,以烙铁熨布袋,使药力借热力透入。每次半小时,每日1 次,ro 次为一疗程。
二、痕血阻络型
1
.主症多有跌扑闪挫外伤史,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转侧俯仰不能,伴一侧或两侧下肢剧痛难忍。舌质紫黯,有疲斑点,脉弦紧或涩。
2
.治则活血化疲,通络止痛。
3
.治法取穴阿是穴、气海、大肠俞、关元俞、月高俞、秩边、环跳、委中、承山、三阴交、后溪、腰痛穴。
( l
)温和灸:每次选上穴3 5 个,每穴灸10 分钟,阿是穴可灸20 分钟,每日l 2 次,ro 次为一疗程。
( 2
)隔姜灸:每次选上穴3 5 个,以中号艾柱施灸,每穴3 5 壮。每日或隔日1 次,10 次为一疗程。
的艾条数段,固定温灸器,施灸30 分钟,或待艾条燃尽,温灸器稍冷却后取下。每日1 次,每10 次为一疗程。( 5 )皂荚熨法:取皂荚碾碎,与食盐各5009 同炒热,趁热装人袋中,熨腰腿疼痛部位,冷后更换。每次30 分钟,每日1 次,10 次为一疗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奇文.中国灸法大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 王雪苔.中国针灸荟萃.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章逢润,耿俊英.中国灸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贾一江,等.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 王光清.中国膏药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 陈演江.艾灸作用的初步探讨.吉林中医药

7 邵虹.灸法的临床应用和原理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

8 张海发,等.察香丹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 例.上海针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