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十八本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七章 刮疹治疗
内容开始

第十七章 刮疹治疗

疹症主要是由于风、湿、火三邪相挟而为病。疹病的主要特征,一是疹点,二是酸胀感。主要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胸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人气分则作肿作胀,刮之则疹浅在肌肤,以刮疹、撮疹使其散之,使卫气流行,气分之邪得以外泄,疹症自然减轻。若邪人血分则蓄为癖,应以刺法、挑法放出毒血,使邪得以外泄,则疹症得以自消。
传统的刮疹法主要是以铜钱、瓷酒杯、棉纱线、八棱麻等为工具,以香油、冷开水等为介质,部位多为脊背、颈项部、胸腹、肘窝、胭窝,刮拭皮肤至出现紫黑色痪点为度的一种民间疗法。而现代刮疹疗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博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疗法之长,用水牛角或玉等材料制作的刮疹板为工具,并以活血化窟之剂为介质治疗疾病的方法。
刮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是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刮拭患者的疼痛部位,使患部的血脉通畅,从而达到活血化察、通络止痛的目的。

第一节治疗作用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刮痞是借助刮疹工具对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良性刺激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癖、调整阴阳的功效。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或“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因此,腰腿痛的病因病机:一为外伤;二为劳损;三为肾阳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邪流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刮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于以上观点,刮拭腰部及患肢的循经穴位起到舒筋通络、调整阴阳、活血祛疲之作用二
一、舒筋通络
人体肌肉附着点及肌健、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到损害后,必然产生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肌肉组织发生反射性肌痉挛,保护性的肌紧张。日久损伤组织可发生粘连、纤维化,以致加重疼痛、肌肉紧张,继而又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继发性疼痛,最终造成炎症,疼痛、肌痉挛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是外伤引起的还是劳损引起的,它都可造成腰背肌群痉挛,病变椎间盘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水肿,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造成腰部疼痛及患肢放射性疼痛。刮拭腰背部穴位可以解除肌痉挛、消炎止痛。这主要是由于:① 刮拭病变部位的皮肤可以加强局部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提高,加速气血运行,以消除炎症,促进局部水肿吸收,进而改善神经根的刺激受压症状。② 在适当的刮疹刺激作用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阂而减缓疼痛。③ 在刮疹刺激作用下可以舒展紧张或痉挛的肌肉组织,进而打断三个环节的恶性循环,达到“松则通”, “通则不痛”的目的。

二、调整阴阳
刮疹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有大便干的症状,刮拭患者的腰骸部榆穴、足三里、曲池等穴后,患者的肠蠕动功能便会增强,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大便通畅,可降低腹内压,从而改善神经根的刺激症状。刮疹通过刮拭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种良性刺激信号,通过传递系统传人到中枢,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进而对脏器失调功能进行调整。
三、活血化痕
刮疹及应用的介质直接刺激治疗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的排出。腰椎间盘突出时腰部肌肉痉挛,腰椎功能紊乱。刮疹可调整其不协调的力学关系,有利于改善患肢冷、麻、肌萎缩等症状。

第二节常用手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刮疹手法有直接刮疹法及撮疹法中的点揉法。直接刮疹法是利用刮痞板蘸介质后直接接触皮肤,板与皮肤表面呈45 “角,由上而下,均匀用力进行刮拭。此法常用于腰背部及下肢的操作。点揉法是借鉴推拿中的点揉法,用刮疹板的板角处或拇指端旋转按揉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力由轻到重。此法常用于臀部等肌肉较丰厚处需强刺激的穴位。
一、手法分类
1
.手法分类根据刮疹所需刺激量的大小和速度不同, 可分为补法、泻法及平补平泻法。
( 1
)辛卜法:操作时用力小,速度慢。此法常用于椎间盘病变急性期的腰背部操作。
( 2
)泻法:操作时用力大,速度快。此法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后期患肢皮肤感觉迟钝部位的操作。( 3 )平补平泻法:操作用力及速度介于补法与泻法之间。此法常用于中、后期的腰背部及患肢的操作。
2
.步骤刮痞前先暴露所需刮拭部位的皮肤,用75 %酒精棉球做常规消毒,手持刮痞板蘸上介质先在稍远于突出病变部位的腰背部皮肤轻柔地刮拭,待患者稍适应后,再于病变部位由上而下,先腰后患肢、力量适中地刮拭操作。避免用力过猛。刮疹以出疹为度,但对一些不出疹或出疹少的患者不强求出疹。待皮肤上的疹退后再做下次的刮疹,一般需二、注意事项
1
.刮疹前应做好刮痞用具的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 .刮疹部位应做常规消毒后再实施刮疹治疗。

3 .刮疹手法轻重因人而宜,用力均匀,需泻法时,力量也应由轻到重。
4
.介质最好用活血制剂,可起到药物的渗透吸收作用,同时避免皮肤的损伤。
5
.刮痞时勿在病人过饥、过饱、过度紧张时刮拭。6 .刮疹时应避寒冷,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避免风扇直接吹在刮疹部位。
7
.刮疹过程中,若出现晕刮现蒙者,如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恶心等,应停止刮疹,嘱患者平卧、休息,并按揉内关穴等,以缓解晕刮症状。

8 ,刮痞后半小时内忌洗澡。

第三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刮疹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部外伤或长期的腰部劳损等原因所引起。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及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或伴有下肢麻木和感觉减退等。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年龄的不同,以及发病早期、中期、后期的病理机制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治疗时所采取的手法侧重面也不尽相同。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刮治部位如图。
一、急性期
1
.症状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不能平卧,患者侧卧患肢屈曲体位,不能行走活动,腰部活动受限。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扭伤史,查体多不能配合。舌质黯紫或有痕斑,苔厚腻,脉弦紧。多为中青年患者。
2
刮瘫部位及手法因本期为急性期,病变部位周围的组织处于炎性水肿期,所以在刮拭时,腰部手法不宜过重,否则易加重水肿。刮拭主要取腰骸部的命门、‘肾俞、大肠俞以及患肢的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穴。此期因患者只能卧位,饮食欠佳,常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大便易干,使腹内压增加,可加重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故取穴时可配以点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穴,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穴,以加强胃肠的蠕动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从而减轻因腹内压增大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二、缓解期
1
.症状腰及下肢疼痛症状减轻,行走尚困难,腰部活动稍受限,仍不能自然平卧,患肢可出现麻木、皮温降低、感觉减退等,舌淡紫,苔薄白或黄,脉弦。
2
.刮痞部位及手法此期突出病变部位的组织无菌性炎症已减轻,水肿刺激症状已缓解,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尚未完全解除,因此可出现患肢的麻木、感觉功能减退等症状,故手法操作时应以中等刺激量的腰及下肢并重的刮拭手法。取穴侧重于下肢的麻木及感觉减退部位。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解溪、太溪、太冲等穴位:腰部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命门、八骼穴,以及下肢的环跳、秩边、殷门、承扶、委中、承山等。
三、恢复期
1
.症状下肢放射痛消失,腰及患肢仍可存在点状疼痛或小腿外侧及脚麻木、感觉减退或下肢肌肉萎缩等症状。行走活动尚可,可平卧休息,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2
,刮痞部位及手法本期因腰部神经根压迫刺激症状已基本消失,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主要是患肢感觉功能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故治疗时以下肢取穴为主。可用较强刺激手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因而有利于下肢感觉功能的恢复,肌肉萎缩的改善。腰部亦可以补的手法刮拭,以促进腰背肌肉组织的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取穴同缓解期。
(何雁玲)

[第1页] [第2页] [单页显示]



       上一条:第十六章 灸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