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本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检查与最佳治疗方案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治疗方案 第三节
内容开始
EN-US>1 3 种千法,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一卜面介绍几种常川的整复手法。
1
.斜扳法扳法是通过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竹仲展或旋转的一种手法。腰椎扳法能使腰椎在最大限度上扭转,使错动的关竹复位,解除痉孪和交锁,是以“动中求静”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手法。
斜扳法是腰椎扳法‘卜较常用的一种,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侧卧位,在卜面的卜肢伸直,上肢屈曲于头卜;在上面的卜肢自然屈曲,卜肢自然后伸。医生立于患者的腹侧,手以肘关节压在患者肩关节前面,一手以肘关节压在臀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反向扭转运动,用力要集中,但用力的距离一定要短,轻轻扭转到一定幅度时突然用力,当听到关节复位的“咯嚓”响声时,表示手法复位成功。
本手法可以有效地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调整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解除粘连。适川于急、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斜扳法进行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动作的稳和巧,动作要准确而自然,切忌为追求响声而强拉硬扳。
2
.旋转复位法腰椎的旋转复位法也属十腰椎扳法的一种,它是利用躯体的杠杆作用,使腰椎旋转及屈曲,发挥旋转牵引力的作用,使松弛的韧带紧张,给予突出物一定的挤压力,并使椎间隙增大,将突出物完全或部分还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操作方法如下:
< l
)患者坐在木凳上,腰部放松,医生的助手立于患者侧面,双手和双腿同定患者下肢。或者患者坐于特制的复位凳上,用皮带扣住双腿。
( 2
)医生坐于患者后方,以拇指检查,找到偏歪的棘突。( 3 )以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医生左乎拇指项住棘突,右于从患者右腑下穿过,用手掌按住其颈部。
( 4
)嘱患者慢慢弯腰右转,达到一定幅度时会遇到明显阻力。
( 5
)医生此时用右上肢使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上推顶棘突,此时可听到“咯嚓”的响声,左手拇指可感到棘突有跳动感,复位即告成功。嘱患者卧硬板床3 5 日。
与斜扳法相比,腰椎旋转复位的定位相对比较准确,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外,对因腰部扭伤等引起的关节紊乱和滑膜嵌顿也有较好疗效。但无论使用斜扳法还是旋转复位法,都应区别患者情况,先用揉法、滚法等手法充分放松其腰背部肌肉,使手法顺利完成。
3
.反背法本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椎后关竹紊乱等的传统手法之一。这种方法常用于急性腰扭伤及早期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没有治疗条件的情况卜,可采取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操作方法如下:
( l ) l
欠生与患者背对背站立,两肘互相勾住,医生屈膝弯腰,将患者反背起。此时患者双脚离地,头部后仰,伸展腰背部。
( 2
)队牛臀部顶住患者腰部,轻轻晃动,使患者腰背部充分放松。
( 3
)医生的弯腰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缓和不宜太快,有节奏地反复10 20 次。
在反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自身重量对腰椎起了牵引作用,使腰部肌肉放松,椎问隙加大,有利于在突然后伸中使后关节复位,突出物回纳。但是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医生应充分估计到是否有力量顺利完成反背法,不可勉强操作。4 .盘腰法病人仰卧,屈骼屈膝,队生立于病人右侧。用双手扶持其膝部j } :使膝部贴进胸前。推动双膝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幅度由小到大。旋转数次后,左手固定病人右肩,右手向对侧卜压双膝扭转腰部到一定程度,然后突然双手相对交错用力。以后医生立于病人左侧,同l ' .方法改做逆时针方向旋转数次后以右手压左肩,左手压膝侧向右方到一定幅度后亦双手相对交义用力。可重复1 次。
5
盘腿法病人侧卧,患腿在上屈曲位,健腿在刚申直位。医生站在病人腹侧。以肘关节托住患侧小腿将手由人腿后方伸向臀部,使屈曲的患侧膝部顶住医生的腹部。另一手握扶膝部外上方。此时医生左右移动自己的躯干,使病人骨盆产生前后摆动而进一步带动了腰部的活动。活动数次后,使病人骸关节尽量屈曲,膝部靠拢病人的胸前。同时医生一手l 句卜推压膝部,另一手扶住臀部卜抬肘关几竹,使患侧骸关竹在内旋位变为伸直位。最后· 手握踩,· 手扶膝作骸膝关节的屈伸动作。改换体位在对侧重复上述手法。

6 .俯卧位旋转复位法患者俯卧位,两腿稍分开,医生用双拇指触诊摸清偏歪的棘突。以右偏为例,操作如卜:医生立于患者右侧,左臂抱住右大腿,使之被动过伸膝、骸关节,以患椎为支点旋转大腿,】司时右手拇指借大腿旋转之力,将偏歪的棘突矫正。
7
.振颤法患者俯卧十硬板床上,全身放松,医生双手手掌相叠置于患椎棘突上,医生运气于掌中,对准患椎部做连续不断的颤压动作,动作幅度要小,节奏感强,力量深透至体内,频率一般为心率的3 倍,本法可以产生有效的谐振,促进全身的Irll .液循环,解除关一}y 、韧带、筋膜之间的粘连,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8 ,踩跷法木法是用足部踩踏患者一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此法现在仅用于腰背部疾患,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和大腿部各垫枕头数只,使腰部腾空。医生双手攀扶顶先设置好的扶手,以调竹自身体重,控制踩踏时的力量。踩踏时以足部在患者腰部作弹跳动作,但足尖不离开腰部。踩踏的力量和幅度要逐渐增加,同时嘱患者随踩踏的一起一落,张11 一呼一吸,切忌迸气。踩压次数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般10 20 次即可。
9
.按压法患者俯卧于床上,医生双手掌按压患椎,用力深为〔 缓和,不可过猛,而且要有节奏,反复数次。可起到筋通络、纠正小关节紊乱及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本法可以在牵引同时做,但与牵拉者要有默契。

10 .扳腿法患者呈俯卧位。医生一手按压第3 4 腰椎旁边,另一手托住患侧膝关}犷上方,使髓关}了过神到一定程度,双手同时相对交错用力,有时可感到腰部有弹响,左右可各做1 次。
11
.扳肩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一手按压患者第4 5 腰椎。另一手插于患侧肩卜慢慢将肩部搬起到一定程度,然后两手同时相对交错用力,恰当时亦可感到弹响。左右可各做l 次。
12
.侧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腿伸直,患腿略屈曲。医生立于病人腹侧,一手置于骼靖处;另一手放于肩音队使病人躯干扭转至一定程度,轻轻晃动。待病人肌肉完全放松时,双手向相反方向猛烈同时交叉用力。此时感到腰部有明显弹响,改换体位再在对侧重复l 次。
以卜手法的操作要稳、准、轻巧,干脆利落,达目的即止。手法要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缓缓而行,不可急躁。不同的病症,应选择与相适应的手法组合,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临床效果。一般手法选择不宜太多,要简洁实用,达到预期目的即可。
(六)穴位手法治疗
1
.取穴肩井、’肾俞、气海俞、秩边、殷门、委中、委阳、承山、走己仑、环跳、风市、}泪陵泉、悬钟、丘墟、中肮、神网、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足二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俞府、气穴、或中、太溪、照海、然谷。
2
.操作方法
( 1
)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医生先用拇指或中指中等

力度依次点按锁骨卜靠里的俞府穴、或‘! ,穴、气海俞穴,顺腹部中线任脉旁开3 . 3 厘米依次往卜点按,直至大腿内侧,沿大腿内侧逐步点按下移至内踩的太溪、照海、然谷穴。( 2 )用拇指或中指依次点按中肮、神网穴、天枢、人横、气海、关元,以患者可以接受为度,不可用力过度。点按完毕后轻轻用手掌按摩腹部,直至腹部比较柔软,然后顺势用直推法推大腿前外侧3 分钟许,再用中指点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穴。按揉腹部可以改善全身上下气血运行状况,同时改善腰椎问盘的供血状况,;个减轻共压力和疼痛。( 3 )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医生可用拇指点拨双侧肩井穴,再依次点按肾俞、气海俞、秩边、殷门、委中、委阳、承山、昆仑、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氏墟诸穴。
3
.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要柔和轻缓,意念一定要集中,轻缓按摩后,如果疼痛加重,应到医院进‘步检查,排除骨折、骨肿瘤等病变。
(七捉底按摩疗法
足底按摩又称足反射区按摩法,是通过在足的一定部位施以按摩手法,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足底按摩安全简便,容易学习掌握,患者乐于接受,也可以自学自用。
中医认为:脚跟为“精气之根”。足三阳、三阴经卜连脏腑,卜达足部,通过对足部_L 穴位的按摩刺激,可利用经络的传导功能调节脏腑气血,平衡机体阴阳,达到治病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足部有人体各部位器官的反射区,反射区能反射相关器官或部位的病变,而按摩刺激这些反射区,则能相应调节患病器官,增加免疫机能,对疾病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只要刺激足部相应的穴位或反射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操作时可依据足部反射区图,对肾区、输尿管区、膀胧区、腰椎区、J 院关节区、‘撇椎区和卜肢区各按摩3 遍,每遍约10 分钟,每日1 次,患者治疗后须保证一定的饮水量。
1
.操作手法
( l
)触摸法通过触摸米察觉施按摩手法的部位的组织结构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先察看患者对手法的心理反应。( 2 )揉捏法通过将肌肉及皮肤毛发捏在手‘} ' ,用双手做扭曲活动。
( 3
)运推法是· 种不扭曲的揉捏法,只在皮肤表层捏。( 4 )轻抚法以手掌面或用指尖在表皮滑动。
( 5
)摩搓法用掌心或一个手指或儿个手指端摩搓,使皮肤及深层产生位移。
( 6
)推压法用指尖或手掌垂直加压于治疗部位,这是摩搓法的补充手法。
( 7
)颤动法也是一种压推法,它是用手掌或指尖不断地重复进行有节奏的颤动,产生深透的机械性波动传达至患者体内。
( 8
)叩击法其特点是用手指、掌根或掌心捶击反射区,最常用的是以手掌的尽侧缘叩击,施术时手指分少十,自然微屈,又称斩剁法。
2
.足底按摩须知
( 1
)按摩时保持空气清新流通,保持室温,结束后不要用冷水洗脚。

 ( 2 )按摩后若出汗,应稍作体息,然后再外出,防止受凉。( 3 )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内及夜晚睡觉前半小时不宜做按摩。
( 4
)按摩结束半小时内须饮用温开水300 500 而,患有严重心、‘肾疾病患者及儿童饮水量可适当减少。
( 5
)按摩时间因人的体质、年龄及所患的疾病而异,一般6 个月至1 岁双足约需3 5 分钟,】岁至3 岁双足约需5 7 分钟,3 岁一7 岁双足约需7 10 分钟,一般成人双足约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