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一本 王福根软组织痛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五章 银质针导热疗法的临床应用
内容开始
斜角肌起处、提肩胛肌止处、胸锁乳突肌止处。
( 2 )颈椎后伸肌群:斜方肌起处,头夹肌、头半肌止处,颈夹肌、颈半棘肌止处,枕后小肌(椎枕肌)在C 1- 2 肌附着处。
( 3 )颈椎旋转肌群:单侧斜方肌上项线附着处,胸锁乳突肌止附着处,单侧头夹肌下项线附着处,上斜肌上项线附着处,下斜肌C2棘突旁椎板附着处。
【 操作方法]
患者取端坐伏案位,额部垫枕。
1 .于枕骨上项线(双侧)、下项线(双侧)、c 2 _ 4 棘突旁椎板(双侧)分别布4 一5 号银质针6 枚、

6 枚和14 枚(单侧减半),治疗颈椎后伸肌群损害。
2 .于C 5一Tl 棘突旁椎板处(双侧)、提肩胛肌止肩胛骨内角附着处(双侧)、胸锁乳突肌止处(双侧)分别布针14 枚、8 枚和6 枚(单侧减半),治疗颈椎前屈肌群损害。
【 注意事项]
1 .做头颈部治疗时,要把握好行针方向与深度。如上项线、下项线处行针方向须斜刺对准其肌附着点,切记将针刺向枕骨大孔或颅底而发生意外。为此,该部位操作须由训练有素者来施行。2 .头颈部软组织损害对针刺的胀沉痛十分敏感,对难以承受者采用俯卧位(胸部垫枕)行针,并且适当减少行针数。也可分成两次实施,这样能避免发生晕针此部位治疗也不宜空腹状态,术前对患者均要详情交代。其他注意事项同头面痛症和颈肩臂痛治疗。
【 临床应用]
王福根等用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颈背部和锁骨上窝部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眩晕症82 例,平均年龄44 岁,病程平均9 . 5 个月,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间歇性症状发作56 例,重症突发性眩晕26 例。B 型超声椎动脉内径测量平均为(2 . 2 士0 . 283 ) mm ,与正常组100 例对照(3 . 4 士0 . 662 ) mm ,统计学处理P < 0 . 01 ,相差非常显著。治疗结果治愈47 例,显效30 例,无效5 例,治愈显效率93 . 9 %。文献报道,正常人两侧椎动脉及在脑桥下缘汇合成的基底动脉供应脑部血液的15%,主要供应部位是内耳、小脑、脑十和大脑后1/3,椎动脉血流量为(173 , 4 士7 . 46 ) ml/min ,若椎动脉狭窄在30 %以上,其血流量明显下降。本组82 例,椎动脉管社的均值较正常组相比狭窄35 % ,认为可以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征象。经银质针治疗后治愈患者B 超测量椎动脉内径增大为2 . 7 一3 . 4 mm ,明显改善了内耳和脑部的供血。
病例3 彭某,男性,74 岁,空军某部干部,因头晕、眩晕多次发作伴颈项部痛3 个月,于2006 年5 月17 日来院治疗。患者既往有“颈椎病”史,曾经发生颈痛手麻,经牵引、理疗与整骨推拿治疗后,颈臂及手指麻痛症状得到缓解。此次发病,虽经上述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眩晕发作时,伴有恶心、心悸,左耳轻度耳鸣,头部后仰或旋转可以使眩晕诱发。来院检查:颈部后伸与旋转明显受限,以左侧旋转为重;前屈部分受限。头颈背部与肩脚部压痛点分布:① 头枕后部上、下项线肌附着处(斜方肌起处、枕后小肌起或头夹肌、头半棘肌止处);② C2一7 棘突旁椎板与小关节肌附着处(颈半棘肌止处);③ C3 _ 6 横突后结节肌附着处(颈夹肌止处);④ T1 _6棘突旁椎板背部伸肌附着处。颈椎管挤压试验阳性,举臂试验阳性,Hoffman 征阴性,神经检查无异常体征。X 射线检查:生理曲线变直,C3 _ 7椎间盘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并有双边征象。MRI 检查:C3 _ 4 、C 4_5 、C 5 _ 6 、C 6_7 椎间盘退变并突出,部分后纵韧带骨化;C5_ 6 、C6_7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诊断为头颈背部软组织损害、颈源性眩晕。治疗经过:按颈部一头部一背部之顺序,针对软组织压痛点,用银质针导热治疗3 次,两次治疗间隔为1 周。视物清晰,头晕基本消失,无眩晕发作。1 年后随诊无复发。

第五节腰腿痛

银质针治疗的腰腿痛病症,主要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所致的腰痛、腰骶痛、腰臀痛或臀腿痛,或表现为下肢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损害腰骶臀腿痛的发病机制存在两个主要环节:一是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或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此为原发因素,其好发部位多为肌肉与筋膜在骨骼上的附着处,形成有规律的、具有无菌性炎症病理变化的压痛点群。二是由疼痛引起持续的肌痉挛和肌挛缩,疼痛与肌痉挛互为因果,产生正反馈效应,使原有的炎症反应向着炎症粘连、变性挛缩等病理过程发展,成为难以逆转的严重的腰痛、腰腿痛病。这些病变组织受到体内感染、过度劳累、轻微外伤、不良姿势或风、寒、湿等内外因素的诱导,可以引发疼痛。

【诊断要点】
1 .症候: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病可分为椎管内、椎管外和椎管内、外混合型二种类型。区分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在临床上十分重要,两者治疗原则与方法有明显的不同。单纯性腰椎管内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累及神经根者,会出现主诉严重的腰骶痛或腰臀痛,且疼痛向股后侧传射,有时出现小腿后侧或后外侧酸麻痛或足部足趾的麻刺感,仅有少数患者表现典型的下肢放散痛(称为“根性痛”),而单纯性腰臀部软组损害疼痛均局限于病变区,即可以引发不典型的下肢牵涉痛,还可以引发典型的下肢放射痛,即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其发生率超过腰椎管内病变。但要较严格地区分腰椎管内外病变,还须行“腰脊柱三项试验”,即采用脊柱侧弯试验,胸腹垫枕试验和胫神经按压试验。三项试验的共同阳性体征属于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神经根受累)的特异性体征。“三项试验”阴性,临床有放射性下肢痛、腓总神经按压试验阳性和规律性压痛点,均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固有的征象和体征。若具备上述征象和体征而“三项试验”检查阳性者,则应该诊断为腰椎管内外混合型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这种情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占有较高的发生率。
2 .腰臀部或合并髋前侧部规律性压痛点:
( l )腰部:髂后上棘内侧缘与髂嵴后1 / 3 处骶棘肌附着处,L3 一S5棘突旁椎板处,骶骨背面处及L2 _ 4 横突肌筋膜附着处。
( 2 )臀部:髂骨翼臀中小肌起附着处,坐骨大孔内上缘与股骨转子间窝臀中小肌止附着处,髂后下棘与骶髂 关节外缘臀大肌起附着处,坐骨结节上部股方肌附着处,股骨大粗隆尖部梨状肌附着处。

( 3 )髋前部:股内收肌群耻骨上支、下支肌附着处,髂腰肌股骨小粗隆肌附着处,髂前上棘外下侧阔筋膜张肌及髂胫束处。
【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腰部),侧卧位(臀部)或仰卧位(髋前侧部)。
1 ,腰部:骼后上棘内侧缘与髂嵴后1 / 3 肌附着处沿骨盆髂嵴缘弧形布针2 行,针距为1 . 0 一1 . 5 cm , 每行6 一8 枚即可。L3 一S 2棘突旁椎板处及骶骨背面沿棘突旁1 . 0 一2 . 0 cm 直线布针2 行,针距为1 . 0 - 1 .5cm 。,每行为5 一6 枚,垂直进针。L2_4 横突处每处布针2 枚,横向斜刺至横突背面及末端。2 .臀部:根据病损治疗需要,于上述各压痛部位布针。臀中小肌骼骨翼肌附着处(12 枚)分3 行直刺达骨膜。 坐骨大孔内上缘(8 枚)分2 行向前上斜刺达骨膜。股骨转子间窝(8 枚)分2 行向前下斜刺达关节囊。骼后下棘与骶髂关节外缘(8 枚)分2 行内前方斜刺达骨膜。坐骨结节上部(6 枚)分两行呈弧形直刺达骨膜。大粗隆尖端部(4 枚)直刺达骨膜。
3 .髋前部:耻骨上支(6 枚)耻骨下支(4 枚)分2 行沿股内收肌走行向内后方斜刺达骨膜。小粗隆(6 枚)分2 行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3 cm 外侧向后上方斜刺达骨膜。骼前上棘外下沿阔筋膜张肌与骼胫束布针(8 枚)直达骨膜。
【 注意事项】
1 .腰腿痛患者,通常包含腰椎管内病变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两个发病因素。银质针松解术主要针对腰臀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临床治疗的指征为腰椎管内硬膜囊外与神经根鞘膜外的无菌性炎症得到缓解或控制,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 .治疗部位的选择因人而异,依据病情轻重、压痛部位多少而定。腰痛为主者仅选择腰部各压痛区进针即可,腰臀痛或腰腿痛患者往往要选择腰部、臀部甚至还要加髋前部诸压痛区域,才能消除疼痛。治疗顺序是腰一臀一髋前。间隔时间为1 一2 周,因银质针治疗之肌肉在1 一2 周内处于肌无力状态,所以不能连续的治疗,必须给予所治肌肉恢复正常功能状态的时间。
3 .腰臀部软组织银质针治疗后,2 一4 周内不能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这段时间松解的肌肉处于功能低下状态,需要积聚能量,充分修复。,大运动量锻炼是不适宜的,仅允许漫步或做些床上关节运动。

【 临床应用]
王福根等自1992 午以来共用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重症腰腿痛862 例,其中,单纯椎管外软组织性

腰腿痛104 例,腰椎椎管内、外混合型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75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01 例,腰椎滑脱症25 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犯例)。 男性519 例,女性343 例,病程为半年至14 年,平均2 . 5 年。所有病例经物理学检查、X 射线片、CT 扫描或MRI 检查确诊后,依据患者腰臀部特定区域压痛点群选定进针范围与针数,每个区域仅施行一次治疗,每个患者一般选定2 、3 个区域。疗效评定按疼痛分级与腰髋部功能改善情况做出评估。治疗结果:治愈显效率为90 . 6 % ,随访1 一4 年,治愈者复发率为6 . 5 %。本组中有20 例经医用热像仪测定进针区域热像图,局部温度治疗后1 周均增加1 . 14 ℃ 。说明银质针针刺治疗确有增加局部血流量的功效,而且能有持久的作用:

第六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不同病因,股骨头血运受阻所致的最终结果。本病症因股骨头塌陷导致髋关节病残,治疗上虽然采用多种手术方法,如股骨头钻孔及植骨术、粗隆旋转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肌骨瓣移植术等,手术的远期疗效尚待观察,有的手术还因易发生并发症,医患均持审慎态度。非手术疗法,如下肢牵引、理疗、带助行器行走等,不仅治疗持续时间长(6 一24 个月或更长时间),而且疗效不很肯定,目前主要用于未成年者。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已引起医务界的关注。银质针疗法在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痉挛、改善关节范围及祛痛作用方而具有确切的疗效。
【 诊断要点】
1 .症候:早期常无临末症状,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为最先出现的征象,而髋部又以内收肌痛(腹股沟处与股内侧部)为主。疼痛呈间歇性,重者可为持续性,药物止痛难以缓解。外伤后会引起髋痛发作。随着病情加重,下肢行走困难、破行或持拐。
2 .软组织压痛部位:① 股内收肌群在耻骨上支、下支骨附着处;② 骼腰肌在股骨小粗隆骨附着处;③ 内收大肌在坐骨结节内下部附着处;④ 臀中、小肌在髋后部转子间窝与髋臼缘附着处。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屈肢、内旋、外展最为明显,提示髋部前侧肌群损害性痉挛最严重。髋关节屈曲位旋转功能的部分丧失或疼痛是此病早期体征,应引起重视。
3 . X 射线检查:可将股骨头缺血分为四期。第I 期:股骨头外形完整,持重区关节软骨下骨质可见1 一2 mm 宽的弧形透明带(“新月征”) :第11 期:股骨头外形完整,关节间隙正常,持重区节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其周围点片状性密度减低。第3期:股骨头变扁塌陷,关节间隙存在,持重区节软骨下骨质有碎裂、塌陷、扁平、密度增高。第4期:股骨头持重区严重塌陷变平,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 Shenton 线不连续),关节间隙可变窄,髋臼外上 缘常有骨赘形成。
4 .其他早期诊断方法:
( l )血流动力学检查:粗隆区基础骨内压>4 . 0 kPa ( 30 mmHg ) ,压力实验>1 . 3 kPa ( 10 mmHg ) , 有一条以上骨外静脉充盈不良及造影剂反流到股骨干等结果可视为股骨头缺血坏死。
〔 2 )静脉造影:股骨上端的动脉走行与分布较规则,行径弯直曲度自然连续。如有动脉的异常改变(动脉分支减少缺如、栓塞、异常弯曲变细等)可提供诊断依据。
( 3 )骨核素扫描:常用“Tc 一MDP (Tc 一11 甲基二磷酸盐)15 -20 mCi ,经静脉注人患者体内Zh 后,核素扫描自动记录股骨上端区域。如股骨头出现放射性缺损区,表明无血供;如在缺损区旁有一条放射性浓集带,表明周边已有新生血管长入;如股骨头出现放射性浓集,表明该区存在血管再生及组织修复。
【 操作方法】
1 .耻骨上、下支股内收肌群附着处:布针2 行,每行5 、6 枚,间距1 . 5 cm ,沿内收肌向后方斜刺达骨膜。

2 .股骨小粗隆骼腰肌附着处:布针2 行,每行4 一5 枚,间距1 . 5 cm ,腹股沟卜侧沿股前向卜后方斜刺达骨膜。
3 .坐骨结节内下部内收大肌附着处:布针3 枚,斜刺达骨膜〔〕 骸后部。转子间窝与髓臼缘布针呈弧形8 一12 枚斜刺达骨膜。
【 注意事项]
1 .选择病例为股骨头缺血坏死Ficat 分期为2 一3 期;影像学检查:股骨头未崩塌变形,关节间隙存在,未出现骨性关节炎。采用银质针治疗能收到明显的髋周肌肉松解、血供改善的作用,从而缓解疼痛与增加髋关节功能。
2 .耻骨上下支行针时,切忌将针刺人闭孔或腹股沟韧带下 间隙,以免刺伤闭孔血管或旋股动脉引出闭合性大出血。且治疗时须将阴囊(男性)连同精索用纱布托起,否则,会刺伤精索。3 .操作完毕,要在每行银质针之间填好纱布条(约4 层),银质针与阴囊之间、与股内侧之间亦须填入纱布条,以免银质针针体接触阴囊和股内侧皮肤而发生灼伤。艾绒燃完后起针。须压迫止血2min,碘酒消毒、纱布覆盖后,还要用小沙袋置于腹股沟行针部位压迫2h ,防止术后肿胀渗血。3d 内以卧床为主,以免腹股沟及股内侧皮肤摩擦引起进针点感染。
【 临床应用】
王福根等采用银质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 例,临床人选病例为年龄在60 岁以下,临床分期为第I 一3期,股骨头外形基本完整或轻度塌陷,关节间隙存在,无股骨头向外卜方移位或骨性关节炎严重者。本组病例男性16 例,女性9 例,年龄在21 一57岁。病程l 一3 年。单侧发病者19 例,双侧发病者6 例。由髋关节外伤引起者8 例,较长时间使用激素者13 例,其他原因不明者4 例。全部病例做X 射线或CT 扫描检查,6 例患者进行骨核素扫描,均支持临床诊断。
治疗前髋关节痛(部分伸膝关节痛)轻度10 例,中度11 例,重度4 例:功能障碍(以髋关节屈曲、旋转、外翻为主)轻度4 例,中度巧例,重度6 例二其中8 例需持拐行走。治疗后髋痛基本缓解或消失;功能障碍改善明显者21 例,其中3 例可弃拐行走。

第七节强直性脊柱炎

【 诊断要点
1 .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年男性,占90 %以上,家族遗传倾向明显,直系亲子遗传并不少见。发病多在15岁以后,20 -40 岁居多。起病缓慢,表现为腰痛、晨僵,活动以后减轻,逐渐向胸椎发展,少数还侵犯颈椎。部分病例呼吸动度减少,伴肋间神经痛。病程长达10 一20 年,最后脊柱、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发生强直,但疼痛症状也随之消失。髋关节被累及,关节常呈内收或外展屈曲畸形位。
2 .体征:脊柱棘突旁小关节及软组织僵直变硬,如同坚实平板。腰椎及骨盆活动度部分或全部受限。若病变尚未累及髋关节,则患者的屈髓功能可以补偿腰部的前屈活动度。骶髂关节、腰椎椎板小关节部位有压痛或叩击痛体征。
3 . X 射线检查:骶髂关节最早出现变化,两侧关节大致相仿。特征性改变是关节面骨质边缘不齐,模糊不清,出现硬化,典型者呈锯齿状破坏。最后关节间隙消失、既髂关节融合,腰椎和胸椎骨质疏松、增生、椎间隙变窄,前后纵韧带均有钙化,而使临近椎体相互连接呈竹节状。部分病例髋关节也被病变侵犯,股骨头颈区骨质破坏及同时出现索条状硬化骨,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发生骨性融合。4 .免疫学检查:人类白细胞抗原亚型B27 绝大多数为阳性,而类风湿因子(RF )常为阴性,少数患者免疫球蛋白(IgC 、IgA、IgM )可有升高。

【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人高度适宜的枕头口
1 .腰部深层肌与小关节进针法:于脊椎L 1一S1 椎板及小关节囊处,左右各侧分成2 行布针12 枚,每行6 枚,针距为l 一2 cm 。银质针直刺到达椎板骨膜处,浓度通常约为3cm。
2 .骶髂关节进针法:左右各侧分成2 行布针6 枚,每行3 枚,针距为1 cm 。由后内上方向前外下主斜刺,穿过能骼关节长短韧带及骨间韧带直达关节内。
3 .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骨外缘进针法:左右各侧分成2 行布针8 枚,每行4 枚,针距为1 一2 。m 。由后外上方向前内下方斜刺,分别穿过肌层达髂棘肌起及臀大肌起处。
【 注意事项】
1 .银质针治疗前应先采用牵压整脊疗法,松解腰部深层肌及小关节,一般松解L 3一S1 三个节段即可明显改善腰部活动度。整脊松解手法每周1 次,手法后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二磷酸腺苷、肌苷、地塞米松等药,连续3d 。
2 .银质针疗法与药物治疗并用才有良好疗效。首选柳氮磺胺吡啶(SASP )用药4 一8 周后可有显效,剂量为1 . 5 一3 . 0 留d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雷公藤制剂、硫哇嚷吟等药也可酌情选用

3 .针后l 周开始用自制中药外敷3 一4 周。中药主要成分为川乌、草乌、透骨草、红花、防风、土鳖虫、地龙、蜂房、杜仲等。每剂中药用两层纱布缝制成袋装药备用。每剂药用2d , 2 次/d 。用药期间开始腰髋部功能锻炼。
【 临床应用
王福根等用银质针疗法辅以手法、中药外敷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4 例,其中:男性25 例,女性9 例,年龄在18-46 岁(平均为30 . 2 岁)。病程为中期的26 例,晚期的8 例(髋关节有骨关节炎)。治疗后3 个月评定疗效。腰髋部疼痛缓解者33 例(96 % )腰椎各方向活动(伸屈、侧弯)改善者29 例( 84 % )。胸廓扩张动度增大者9 例(35 . 3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