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二本 一代名医任超传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章 尴尬岁月 第四章 荣辱苦乐,就从这一年起步了
内容开始
t; LINE-HEIGHT: 12pt; mso-para-margin-top: 5.0pt; mso-para-margin-right: 2.0gd; mso-para-margin-bottom: 12.0pt; mso-para-margin-left: 2.0gd; mso-char-indent-count: 2.0">关中农村人说,“伐倒的树不卖”,那是因为树伐倒之后才显其粗,使主人心疼了,不卖了。任义龄之不卖伐倒的树,则是他另有打算。他嫌卖树不合算。他利用冬天的长夜,将解好的桐木板做了一大堆大大小小的不等尺寸的东西― “受了热气受冷气(谜语)”的锅盖。
关中的习俗是腊月添置厨房的家具,锅盖便是这冬令时的快销产品。任义龄卖锅盖比卖树多赚了两倍的收人。但这钱换回的却是一药锅一药锅的黑水。
而宽余妈喝在肚子里犹如泼在石头上。

但任义龄仍不死心。
他不怕花钱。他忽然提回来一个毛棘棘的猪头。宽余高兴得直喊,“吃肉了!吃肉了!”当他喊过之后,才问爸爸:“爸爸,还不过年,你就买肉了?' '
“宽余,爸爸要你天天过年哩!"
“好!好!”宽余高兴得拍着小巴掌,“天天过年,天天吃肉!" 两个姐姐被弟弟的傻样子惹得格格直笑。笑罢,说:“哄娃哩!爸是买来招待医生的。”
其实,爸爸也没有哄他的宝贝娃。当猪头肉被熬成糊汤,再冻成胶状的块子,一拍颤巍巍的时候,任义龄切了一小碟子,再浇上加了生姜末子、香气扑鼻的调和汁,端给儿子吃。儿子却说:“爸爸,我不吃。”
“咋啦?你不是喊着要吃肉吗?"
老三届入学于共和国政权稳固、经济建设开始后的50 年代中期,止学于1996 年。那十年左右的时间是老三居的青少年时期,即关健是受教育、成长的时间。
那时的师资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身上既有现代知识,又有传统美德,他们既是授业的老师,又是做人的表率。老三届从他们身上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学到了传统道德。那时的教材是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集古今中外之教材而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教材。这样的教材给予了老三届良好的基础知识和优秀的深造能力。
任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河池小学校门口的两棵大古槐依然郁郁葱葱。

小学毕业时的任超

母亲坐过的那块大石头。

 

第四章  荣辱苦乐,就从这一年起步了

长安自古重教b 私塾遍村,书声琅琅,似乎不为之夸张。据统计,至民国前期,大村一村数塾,小村几村一塾,中等村子,则村村有塾。
县志载:中举者1250 人。想想《 儒林外史》 中的范进中举之难,再想想这个四位数字,显而易见,长安县在传统上是何等重视教育了!

当代长安教育之发达更是有口皆碑。
1954
年,宽余满了6 岁。
6
岁,是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年龄关节。因为许多孩子是从这一年步入学校大门的。
宽余妈出身于耕读之家,虽系小脚,仍能识字断文。丈夫从前开店时,她就是给捉笔记账的。如今她是宽余当然的“家庭教师”。
任义龄虽是粗识字,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后代的文化教育的重视。.所以,尽管日子过得艰难,仍把两个女孩子送进了学校二宽余,这是给任家顶门立户之人,就是砸锅卖铁,当然也要送他上学读书的。甚至,任义龄已经为儿子设计好了前程,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上大学。没有满腹经纶,何以改换门庭?任家在周家庄光宗耀祖的希望全在宽余一人身上了。

离周家庄不远的“帝王城”里,虽然曾因杨玉环的美色,民间也曾出现过“不重生男重生女”的价值观念,但马鬼坡事件使杨玉环命丧黄泉,所以“重生女”似乎也只是昙花一现。民间还是“重生男”的。
任义龄特意择吉日把宽余送进了河池小学,特意给两个姐姐千叮泞万嘱咐,“你们不要只顾自己念书,要照管好弟弟,不要让别的孩子欺负他。记下了么?"
“记下了。”大姐认真地说。
“记下了。”二姐也认真地说。
“忘了这事,小心挨打!”软硬兼施的父亲以极严厉的口气结束了这次重要谈话。

有人说,“姑娘”,就是“姑且”在“娘家”的意思。其意是说,女孩子在娘家毕竟是手拿“暂住证”的人,久住不了。解放后,虽说宣传了“提高女权”, “男女平等”,但传统的意识使农村女孩子从小仍然自觉地不把自己当这个家里的主人看。自己瞧不起自己。所以女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浓厚的尊重哥哥和弟弟的特殊意识。宽余的两个姐姐自然也跳不出这个藩篱,更何况她俩一个比弟弟大10 岁,一个比弟弟大7 岁;又上无兄长,她们就更知道疼爱唯一的宝贝弟弟宽余了。她们从灵魂深处也似乎就潜意识地明白她们应该怎样对待弟弟。任义龄对女儿的“软硬兼施”完全是多余的。
宽余从小就在宽松、优越的家庭空间里生活着。他常常在大姐或二姐的脊背上爬着,甚至睡着了还爬着走东家串西家。他上学后,他的生存状态更优越了。
姐姐和他都是学生,但两个姐姐要侍候他吃饭,把第一碗端给他,把最好的都给他,即使偶然饭欠一点,也不能欠在弟弟嘴里。
姐姐和他上的一个学校,但两个姐姐时常轮换着背弟弟,而且是争着要背。有时碰着村上的长辈,长辈就伸出巴掌朝宽余的民蛋上一拍说:
"
‘老财主’,甭叫长工背你哩!"
两个姐姐腼腆地笑笑,不说啥。
宽余头顶在姐姐的后脖根上,理也不理,似乎是在害羞。到了学校,两个姐姐人坐在课堂上,心还在弟弟身上,于是一下课顾不上自己玩,赶紧先去看弟弟,看谁欺负他了?不管是谁欺负了弟弟,她们心里都会感到比自己受了委曲还难受。

他的性子转。
有一次,关心任家两个女儿的大姨送来一条色彩鲜艳的围巾,两个姐姐推让着。大姐给二姐围在脖项上,二姐立时俊俏了。但是宽余却看中了这条围巾,他伸手要去围在自己的脖项上“那是女人围的,你怎么能用?”妈妈急了,指责道。“我偏要围!”宽余扭头就出了大门。
爸爸气得脖项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骂道:
“没有出息的东西!"
妈妈看见爸爸生气了,劝说道:
“你平常不要太宠他!他上学了,慢慢会懂事的。”

母亲总是慈善的。
宽余妈走娘家,来回都要经过河池小学门前。她每次走到这里,就会想起儿子一定想吃奶了。
小学生还吃妈妈的奶,这在河池小学,大概仅宽余一人。学校对面那户张姓人家,门口置块大石头,专供人坐。身体瘦弱的宽余妈就拣了那块石头,坐下来休息。她眼巴巴地瞅着学校门里,看儿子下课了没有?她知道儿子跑到教室外面来,一定会看到她的。她等不着儿子下课,就瞅学校门口那两棵高大的古槐树。风在那树梢上呜呜地响,响声更显出古槐的高大悠远。她记得她还是个小孩子时,这槐树就这么大,这么老!谁知它活了多少岁?

她的思维被古槐牵着走了一段,又回到河池街道上。

 “没啥没啥!"
他好像是班上的高材生,又好像是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大人。他头又钻进妈妈的衣襟内憋着气吮吸了一阵,又钻出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
“妈,你知道校门口这两棵大槐树的年龄吗?"
这题把妈考住了。
儿子立刻批评妈道: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