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三本 医苑奇杰——西山神医任玉让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七、夜阑更深,他的小屋里还透着明亮的灯光 八、走出山野小村,象蜜蜂采花一样博采众医之长
内容开始

七、夜阑更深,他的小屋里还透着明亮的灯光

中国有句古话,叫“皇夭不负苦心人”。
天道也实在是酬劳勤奋者的里
我们的小志士,年仅15 岁的任玉让就是沾了皇天的光,三了天道的光。他想在人民手中,在民间寻找中医药书籍的目井宅全达到了。而且是出乎意料地找到了现代中医史上早已畏传了的几本绝本,孤本中医书。这对这位下定决心要攻克中互这个神秘堡垒的青年来说,那种兴奋、愉快心情,简直和当三的世界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一大堆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医药书籍整整齐齐地探在了他右小房里,占据了房间的很大一块空间。在这一探书中,有保艺二分完好的,也有被老鼠咬去了一条边的,或在中间咬了几、大窟窿的;也有被小虫子蛀成窟窿眼的;少了封面和封底的<谈多年的烟火熏得焦皮乌拉,散发着呛人鼻子的灰尘味的。三这些书籍中,有玉让见过,看过的和听说过的《黄帝内经》,主互要略》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 ,《 甲乙经》 ,《 岐黄探源》 ,.专主男女科爪成方便读》 等等。还有他没见过,也从未听:二方几套线装书。在这些书中,特别令他高兴的是一本用蝇指沙写的,失去封面的一个手抄本。不知抄写这本书的砚是本书的作者,还是原有这么一本书,因为该书有非常广泛而有效的实用价值,被许多人辗转借阅传抄着.玉让把这本书摆在了自己那个异常破旧的三斗桌上,揭来揭去,反反复复地端详着,越看越觉得这本书难得而珍贵。就说那字吧,厚厚的一大本,二百多页,将近五百面,每一面上都用极恭正的蝇头小楷写了二百多字,每个字都一样的大小,一样的好看。细看那字迹,真是方正似印,秀丽如花。再看书的内容,无论叙述病状,推究病理,均极详明简要,一语中的。处方配药,更是君臣分明,佐使得力,味简而量适。当时的任玉让虽然还是刚涉足岐黄之术的一个小青年,可他从自己患病求医的过程中,也慢慢地体会到了“四性五味,四诊八纲辩证论治”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此时此刻,他用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病情,病理和处方用药来对比别人为他治病和他听外爷谈论的治病过程相对比,就非常清楚地感到这是一本奇书。他忽然茅塞顿开,一下明白了本书的抄录者为何要下如此大的功夫抄录这本书了。由此,他的思维进一步展开深邃而又填密的活动:他设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一位终生为人治病疗疾卓有成效的民间医生的遗著。写成这一本书是他人生理想的归宿,也是他终生努力为人治病的结果,是他的心血和志趣的结晶。为了在他百年之后,让他的医术还能继续为人治病却疾,他便把此书当作他的唯一遗产交给了他的高足或他的儿女… …
玉让想到这里,不由得精神振奋。他明白,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应该在为人民解除病痛这个大目标上做出更大的成绩,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 …
山村的冬夜极其寂静而恬谧。在夜阑更深之际,无任何声音的响动。玉让坐在他的小土屋中聚精会神地思索着。他的想象力真象长了翅膀的大鹏鸟儿一样,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飞翔。

故尔如须谨记:业成勿忘学,名高勿忘德。常思学习,则根本自固,医德厚则声名自然远播。谨此三事,望尔永铭,则不负老朽之厚望也!”玉让听罢老人此说,便知老人就是这本奇书的主人。就连忙拿过这本书,想垦请老人指点一下攻读的要领。可因为他心喜神慌,在小桌上取书时不小心把一个陶瓷茶杯撞到了地上,当嘟一声,茶杯跌了个粉碎。他吃了一吓,心里亮清了:原来这是他坐着睡着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醒了,眼前根本没有什么须发飘然的神医老人,只是那盏用墨水瓶做成的小煤油灯依然摇曳着一颗黄豆般大小的光亮,火苗下结了蚕豆般的一丛红艳艳的灯花。俗话说“灯花结彩,喜运就来”。玉让看着那一盏陪伴了他多年的小油灯,想着梦中的那一段奇妙的情景,不由得一阵阵高兴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他正想着,要叫醒整整劳累了一天,正在熟睡中的父母亲,向两位老人讲述一下刚才的那个梦。就听“咕咕咕”一声,卧在上院里那棵杏树上的雄鸡叫了。那鸡一叫,父母房里灯一亮,卧在对面草房里的两头勤劳憨厚的牛也已睡醒了起来。凭着感觉,它已知道厚道的主人要来给它们拌草了。它高兴得甩起了尾巴,动起了蹄子。
父亲披着衣服,跟着鞋,给牛和羊拌完草,走回来时,才对着玉让的房子说“你做啥哩咋还没睡?”玉让高兴地答应了一声,接着,便叫来父亲,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刚才的梦。父亲听完,想过,也很高兴地说:“玉让,我早就听说过神仙给人托梦的事。说不定,你梦着的老人真是个神仙呢。是咱家人老几辈子没做过亏心事,神仙看见了,也该你这一辈子出头享福了,神仙就来给你托梦,指教你读书学医了,你还是按神仙说的去学吧!"
“说不定,你梦见的那个老神仙,就是‘文化大革命’前后二寺庙中塑的那个药王爷呢!这时母亲也醒了,在那边屋里玉让爹对老伴的话不以为然,只是对玉让笑了笑说:“你区么多的书,也实在来的不容易。从今以后,家务活儿你能不孟就别做,我和玉林做就是了,你就好好地读你的书吧!"

八、走出山野小村,象蜜蜂采花一样博采众医之长

日落月出,日出月落。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历经两个寒暑,任玉让终于把一大撑医药书籍都读完了,读熟了,也读通了。对其中一些很重要的,他都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了;对其中一些很难理解的地方,他也能把意思融汇贯通,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古语说:“天下至精之理,至难之事,若以潜玩沉思求之,无厌无躁,虽中人以下,未有不明者”。任玉让虽然聪明颖悟,可毕竟年纪小,文化程度还低,对那些文字艰涩,含义深奥的古文医书来说,算是古人称之为“中人以下”的学子了。可他,就硬凭着那种“潜玩沉思”之精神,“无厌无躁”之态度,终于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进入了一本本奇书之深奥幽雅意境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宏旨秘义,使他的学业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不知他用那盏蓝黑墨水瓶做的小油灯熬干了多少斤煤油?一年多时间过去,只见他那间本来就很破旧的小房子的四面墙壁和顶棚都被油烟熏得乌漆墨黑,人手无论在门框上,墙壁上一按,都会按出一个白色的手印来。因为他夜夜高照明灯,他的鼻子里,嘴里,也都成了烟筒罐罐。他的二姐玉凤很爱他的弟弟。女孩子心特细,她首先发现了弟弟打的墨喷嚏,吐的黑痰。一天,她开玩笑说:“弟弟,你读书真下功夫了,黑墨水喝了一肚子、两肋巴。你看,连吐痰都打出墨水来了。

两副药,病好了,他就信你,称你是个大夫、是医生。至于你手中有没有处方权他们才不管呢。只要你能在本村看好三五个病,那就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十天半月,一个大夫的名声就会在十里二十里的地方传开来。到那时,人都叫你任大夫了,谁去间你别的啥呢?
二姐的一席话,又把玉让说服了,也感动了。“可病人又在哪里呢?”他听完姐姐的话。又问了这么一句。不料,玉凤顺口就说道,“西坡三婶牙疼半月了。疼得左半边脸都肿得圆乎乎的。因为家忙,去不了医院,p 峙儿子在镇上买了几回药,吃了一点效都没见。三婶天天哼哼着,忙了屋里忙屋外。动不动还要受儿子、媳妇的气。俗话说:“牙疼不算病,疼死没人问。”可三婶说,牙疼比啥病都难受。看起来,你能吃能喝,能走能转,可疼来了,疼得人心慌神乱的,吃热的疼,吃凉的也疼,坐着疼,睡着也疼。这几天,把三婶整得没法儿了只要你有本事,两副药把三婶的牙疼治好,我敢保险,不出半月你的大名就传遍西庄村了”。
当时,玉让就说好,姐弟俩一起去看三婶的病。在玉凤的陪同下玉让去三婶家串门儿,问了三婶的病情,又在姐姐的怂恿下,给三婶开了方。玉凤还怕三婶不相信弟弟的本事,他们走后,老婆把那处方扔了。这样,岂不白费了她的一片苦心和弟弟的一片真心。便又故意说她上午要去镇上,就让她把药方捎去,给三婶把药抓来。三婶说她手边头还没钱,玉凤就忙说,钱我有,先给三婶垫上。就这样,玉让头一次在西庄村看了一个病。到底能不能把这个病看好,玉让虽然嘴里说“我估计没麻达”。可手里却捏了一把汗。玉凤则比弟弟还担J 一则,弟弟为学医,真是下尽了功夫,受尽了苦辛。

要真象民间说的一样,“药到病除”,那就算是一炮打响了,从乏.便会有好多人找上门来求他看病;这一炮要是塌火了,那羲会一败涂地,人见了你叫骗子客,冒大夫。山村人怪,信谁就更谁说得天花乱坠。讨厌谁,就会把谁说得一塌糊涂。如果侥至.这两副药真治好了病,那三婶一家人就会用十张嘴去说你蛇好,如果,三副药吃了不见效,那就会有一百张嘴来唾你。再一说,玉凤为了让三婶相信弟弟真会治病,就在玉让问她的病清时,玉凤还很认真地对三婶说:“前一响,我就和你一样牙辱.就是玉让给我看好的。”这就是说,如果弟弟真把三婶的病治好了,那就证明她玉凤说的是真话,如果治不好,说明弟弟盯本事是仃的,只是头一副药没对症,还可再看,再开方。这样注就给玉让留下了打转身的余地。玉凤就本着这颗少女家特有的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专门花了一上午时间,跑坪头镇为三婶抓来了两副药。到吃中午饭回来,送到三婶家,以她互家去没事干为借口,又专门给三婶把药熬好,看着三婶喝了头遍药,才怀着又担忧,又喜悦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家.本来,芝晚上还想去三婶家再看一看药吃了怎么样,硬被玉让劝住了。玉让说:“中药来得比较慢,三婶的病要见效,再快也得到奥夭早晨。所以她便决定,在第二夭吃早饭时去三婶家。不料,于过竟然在当天晚上就发生了。当晚,正在他们一家人坐在院于呈的月亮下喝汤时三婶满脸喜色地来了。她一进门就大声‘着玉让的名字说:“玉让,三婶谢呈大夫来了!”她说着,走进一扭用一个木马勺端着的十几颗鸡蛋放在房檐台上,又说:一是三审的罪受够了,还是我娃的本事大。你看,怪不?上午饭一我刚吃了头遍药,肚子咕咕响了一阵儿、上了一次后,就觉乙咤忽终了一点儿。中午,我奈何着吃了一碗面。后响,肚子又响了一阵儿。我觉着有点磕睡,倒枕头上睡了一觉。醒来就觉不太疼了。我一看,太阳偏西了,就忙着熬了二遍药。你看怪不?这二遍药刚喝下去,肚子又一阵响动。这一阵响动也真怪,响动后,心里就觉得很清亮。我领我孙儿去地里摘了一回菜。算摘菜和娃说了一阵儿话,不知不觉中牙就不疼了,一点都不疼啦。梅,这一下我心里觉得欠和得很。我就想,我得赶紧来给你我娃说一下哩”。
果然,如玉凤所言,从玉让治好三婶的牙疼病之后,玉让的名声就先在西庄村传开了。从此,西庄村无论大人小孩患了病,也无论谁患了什么病,便都来找玉让看。说也怪,无论是谁患了病,也无论是谁患了伤风感冒,还是头疼脑热,腹泻痢疾,玉让给吃药,也就基本能一看就好,或吃几副药就大大减轻。对于这种情况,村人都夸玉让有能耐,本事大,而玉让总是谦虚地说:“那是当上了”。西庄村一些年纪大,阅历广的人则把这种情况归结为一种有传奇性的世俗。他们说:“药王爷孙思邀曾经说过:‘入吾门者十年旺’那意思是说凡学医看病者,都要走十年红运。这是药王爷的恩赐。在这十年红运中,看什么病都好。过了这十年,看病效果如何,就全看自己的本事了。有些人则进一步说玉让诚心学医,下的功夫大,一片诚心感动过药王爷,药王爷曾在梦中教导过他,给他传过真方,所以,他看病才有那么好的效果。”“世事不古,人心好奇”。一则,玉让开始看病时还是一位年仅15 岁的孩子,这本身,就让人觉得奇,二则,玉让是由自己害病而萌心学医的;三则,他确实为学医下了一番一般人很难下的苦功夫,对病理、脉理、药物有较深的研究。读过许多书,对病、脉、药三者能融会贯通,对中医诊病的四法,“望、闻、问、切”能自如地运用。所以看病的疗效就踌寻。但,人们对他下过的真功夫都不愿去探究,却乐于听带育传奇色彩的传说。不久,玉让的名声便传出了西庄村和坪头夏,远播到方圆百里之外的许多地方。
玉让的声名传得快,播得远的另一个原因是玉让向来看板不收钱。这种不要钱,本来出自玉让的内心。第一,他觉得也还是一个不足18 岁的小孩子,不说他是大病初愈,就是一户、好人,象他那样的年纪,要不上学而参加生产队劳动的话,一天只能挣5 分工。而5 分工分,放在一个劳动日值两毛钱的西庄村,仅值l 角钱;当时在县医院看病,无论中、西医,挂一今号,也才2 角钱,况且,他还是初出茅庐呢。再一说,家里老.、也不让他收一分半厘钱。老人们认为,儿子的命是从针鼻管里逃出来的,有娃的人在,比啥都值钱。本来,娃在这个年龄二,是上学求

[第1页] [第2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