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四本 许敬章回忆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二章 风雨合作路
内容开始

第二章  风雨合作路

组织起来土改后,许多村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辱夏土地的村民,更是激动万分。旧社会,。土地是国民之本,无偿他们没有钱买地,就是辛圣苦苦积攒一点钱,想要买地,特别是想要买到好一点的土地并不扭么容易。所以,人们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新社会。不成百石村民在土改时,一见量了地了屯家的地,禁不住抓着两把土终钱万端地说:“梦不起,梦不起,砸了撅,这块土地从今天起就成,激动得大声哭了起来。有的村民!一夜之间,这块地就成我的了。是共产党毛主席,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呢。”许多分得土地的村民,又夭睡不着觉,一家人坐在一起自内、家蓝图。,商量着以后的日子,谋划着美好的全但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单干生产方式和“各扫门前雪”愚想观念,以及无钱投资等等现实,严重地阻碍着生产的发展。下玲了20 多户富裕中农可以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以外,大部分贫) ,山农仍然缺籽种,少农具,无力投资。虽然分得了土地, 组织起来民仍然非常贫穷,改时分到的农具、甚至有断炊的。更严重的是,个别贫苦村民把土物资又偷偷卖掉,给别人去拉长工,极分化又悄然抬头。看到这些情况,农村中的两我心.里既难过,又着急。当吟农村的积极分子很多,他们热衷于革命工作,热衷于宣传工作。他们积极参加村上召开的各种会议,更认真学习中央对农村的有关新政策和新文件。所以,宣传工作搞得热火朝天。特别是党、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每人都有一本《宣传员手册》。这种小册子是32 开的杂志,内容广泛,政策性强,又短小精悍。上自大政方针、抗美援朝;下至查田定产、肃匪反霸、土改信息、农村变化、好人好事等等,人人爱看。而且每本只有5 分钱,所以买的人很多。党团员、积极分子和农村干部走到哪里,就把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宣传到哪里。1951 年某期的《 宣传员手册》 上刊登了毛主席《 组织起来,发展生产》 的号召,和党中央《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对我启发很大。我反复看,反复学,理解文件精神。我又组织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村干部一起学习,大家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很感兴趣。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成立互助组。

但是,问题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那么轻而易举。分党团员、积极分子都热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虽说大部庭、亲朋和村里许多旧思想、旧观念、来自各方面的“凉水”泼得降了温度。但他们却受到家长期的单家独户生产方式、旧习J 惯的影响,没几天也就被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观念和劳动习惯是根深蒂固的,组织起来,协作生产,互相帮助,一旦要把他们班戮匹术,协作生严,互相帮助,谈何容易。对于刚翻身解放不久村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上的改变,更是一种思想观上的大转变,是一场革命。这不但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而且需要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做一番细致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
开始动员、宣传村民成立互助组时,我虽然抱着很大的希望和决心,可是和几户村民接触后,好一点的村民只笑着应付,婉言谢绝。多数根本不理不睬。甚至有的村民还热嘲冷讽,说什么从古到含漂是“各管各,强的多”。说什么“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头”,自三畏亲一家人也常吹胡子瞪眼,你列东我列西的,把几家、几十家会别一起,还不是等着打架闹仗呢。碰了许多钉子后,我有些伤心,肛有些着急和生气,更有些说不出的委屈。我坚信,党和毛主席能于丢我们组织起来,绝对是一百个正确的,是为了我们农民能彻底.身、彻底过上好日子着想的。当时,我虽然向大伙讲不出什么大趁逻,但平心而论,我这样做也不是为了大家么?
我这人没啥本事,但有一条,凡是我认准了的事,是为了大家厅蔺是为了自己的事,就会一干到底。“宁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 t 砍是我的性格。
于是,我没黑没明地继续劝这个,说那个。一次不行,就三番五犷运去找。我给他们念《 宣传员手册》 上有关政策和信息,并把和我仁事较好、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乡党作为人组的重点对象。同时,反!奋解“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r 和“人多力量大,互助好照应”等老先人已经念了千百年的这些右经,并给这些古经里灌输了许多新的、合乎党的方针、政策的内套:同时,县上又给我们村里派了工作组,这些干部和我们一道做崔嘴工作和组织工作。有这些同志的指导,更加坚定了我成立互助胜劣信心。经过一番艰难曲折的思想工作,1951 3 月,我们终于性立了窦马村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全组5 户贫农,一户中农,

14 个劳力。这6 户是许志胜、许振华、王世发、许忠义、张福申:大伙又选我当了组长。当时,互助组的原则是:自愿互利,等交换,互帮互助,男女同工同酬。全组只有我家有头耕牛,所以大吧它叫“宝贝蛋蛋”。互助组成立以后,在窦马村乃至全县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很羡慕。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漠不关心或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更一些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隔岸观火,等着看我们“龙争虎斗”。组织起来面对这些情况,我意识到要把互助组搞好,必须首先做到两点:州是搞好团结,要同心同德,不要叫别人看笑话;二是搞好生产,提高产量,做出表率。我把我的想法说了,大家也都非常赞成和支持。,了提高产量,显示互助组的优越性,我采取了三项生产措施:一是‘松土保墒,精耕细作,加强坡地保墒管理;二是药剂拌种,进行科喇种田;三是自愿把自己3 . 2 亩地交给组里,作为棉花试验田,共同管理,收获均分。通过这些措施,使互助组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大家共同关心爱护互助组。结果第一年就获得了亩产皮棉80 斤的好收成,组员们非常高兴,很多村民也对互助组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互助组不但棉花产量高,而且更能显示互助组优越性的.是哪个组员家里有事或是主要劳力有病,便由我们大家帮忙,地里的庄稼烂不了。同时,谁家有啥困难,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像一刊大家庭一样,洋溢着欢乐,充满着互助和友爱,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社会风尚。于是,许多村民便又主动找我,要求组织互助组。人们主动“自找对象”,互相串连,加上我和工作组及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互助组如雨后春笋,很快发展壮大起来,有人就编了这样一首歌儿:
一根木头难盖房,
一块砖头难垒墙;
互助合作力量大,
天大的困难都不怕。

为了掀起互助合作的热潮,1951 年春,我联合县西乡互助合作化的带头人张明亮和我们窦马村的张俊先、冯运好、高开基、赵振德互助组,向山西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应战,并向全县各互助组挑战,掀起了互助合作和春耕生产的热潮。接着,我又和张明亮等47 个互助组联合发起向全国小麦产区提出开展夏收夏选
爱国丰产竞赛的挑战,很快得到全国8500 多个互助组的热烈响可卑西就有3300 多个互助组应战。这次竞赛活动也得到县委、县要行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竞赛活动规模宏伟,声势浩大,情绪蕊注:在全国反响很大,起到了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对于发展互赞全佗和促进生产都起到了很大的鼓动作用。同时,全县90 %的互贡组、44 个乡、83 个村又都开展了生产竞赛。到六、七月,全县互趾组三经发展到1 354 个。于是,兴平又流传着这样几句民谣:

咚咚咚,
锵锵锵,
大家学习张明亮。
姑娘媳妇一齐上,
互助合作有力量。

向封建势力挑战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一再号召提高妇女地位,解放妇女生产:提倡男女平等和男女同工同酬。为了批判封建思想,改变传统鳃乡光整天大会小会地讲,但阻力仍然很大。不少“大男人”说,妇二夭生的“做饭、抱娃、收鸡蛋”,能干个啥?有的妇女也长期受到封琶呀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事。妇‘下勺不出,二门不迈”才是悟守妇道的贤妻良母。特别是我们关‘龙区,封建思想更为严重。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除了自小就得飞脚”以外,还要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比如我们这里,每到大艺无麦子上场,妇女就没有资格进场,认为她们是惊走仓神的“扫‘雹一是不吉祥、不体面的事。有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说,有人敲一三道:“家里有人吗?”这家的女人就在门内答道:“没有人,人出一这说明有许多妇女自己把自己也不当人。所以,要提高妇女会地位要她们从大门里坦坦荡荡地走出来走上社会走上向封建势力挑战生产斗争,解放妇女生产劳动力,的确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为了彻底改变几千年来这种封建道德观念,使她们能汉一样,参加三大革命斗争,我除了宣传中央有关政策以外从我的妻子王桂英身上做起。桂英比我大3 岁,也是个倍守“妇道”的具有传统观念的妞为了让她带头下地,我给其他组员暗中做了工作,大家便异地选她当个妇女组长。她一听急了,坚决不干,憋得满脸通女们咯咯地笑着说,你男人是主任,是干部,你不干谁干?里,我又反复动员,解除她的思想顾虑。后来虽然勉强同意真的扛上农具上地劳动,不仅不习惯,而且抹不下面子来员第一次出二帘子(帐幕)那样艰难。记得她第一次下地,既又不好意思,便畏畏缩缩地从大门口探头探脑地左右观望上有没有人。开始把需用的农具在身后拖着,后来又夹在胳多少天以后,农具方才上了肩膀,有些戏剧色彩。也不那么难为情了。这个桂英一带头,别的妇女也就嘻嘻哈哈地跟在后面,开始遨脸,神情极不自然,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