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2.0gd; mso-char-indent-count: 2.0">庄稼行当有句农谚:
麦六十,
豆八颗,
神仙的日子福窝窝。
根据长期的生产经验,麦子的每株穗穗上能结60 粒,苑豆8颗,就是罕见的大丰收。
兴奋得直喊:“不得了,不得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麦”。在收割碾打日子,我们坚持单收单打,严禁和另的麦子混杂。我渔各家的麦场上检查,要求不能出一点点问题。碾打完毕,经过三场晒后,平均亩产300 斤,比往年高出100 斤。1.7 亩小麦丰产平均亩产570斤。
由于我们连续在繁育小麦品种上做出了贡献,这年我们互助组被评为平县人民政府评为特等模范互助组,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旱地小麦特等丰产模范,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我“西北区使亘三‘模范”,并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书3 年,窦马村向县上交售碧码一号麦种60 万斤。这些麦种t 二各级政府协调,除按计划供应关中小麦产区外,又调运到山篇了二、河南等地。后来,碧码一号小麦优良品种几乎传遍了大半诬生12 月13 日,天气虽然很冷,但却晴空万里。我们窦马村一二套了5 。辆畜力大车,打着横幅、红旗,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8 ;气一路上受到附近群众的夹道欢迎。县委书记刘怀德在欢迎贾兰二.对窦马村积极交售爱国余粮的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表彰。
1957年,我又在西北农学院引进了陕农9 号小麦品种和在赵鉴玉致授那里引进了他亲自培育的6028 小麦优良品种。6028 小麦有抗旱、抗病、分桑多、产量高、品质好和早熟等多种特点,是他叮妈一号之后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我们把6028 小麦种在小块王渔三里进行观察,后来方才移到大田,进行大面积种植和推广,一号还要稳定高产。没有几年功夫,6028 小麦又和碧码一号一样,覆盖了几个省的大部分农田。
赵洪璋教授不愧是培育小麦良种的专家。他竭尽全力、含辛茹李漪育了不少优良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的农科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们庄稼人都十分感谢他。
五田法”与一把阿勃麦良种
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我们一直十分重视试验、繁截推广小麦优良品种,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窦马村的小麦产量,而到省内外许多小麦产区提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
在不断推广新品种、取得新成就、做出新贡献的同时,我一步认识到优良品种的优势及其重要意义,认识到农业科技胡大潜力和远大前景。因此,也就更加调动和激发了我们继续繁靓种和进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农业技术专家的悉心指导,我们创步提高了科技意识。1957 年,我在我们窦马高级农业社里成一个“七一试验站”。
试验站一成立,就围绕培育、试验、繁殖、农作物品种开展工作,研究、探索提高粮、推广小麦良种和荆棉产量的途径。参加剑站的社员都是热爱农业科技的骨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动摘闷的人。我除了经常参加试验工作外,就组织大家学习。学习的范叠翻广泛,有党的方针、政策,有外地的先进经验,有具体的科技笼篇强调科技工作必须细心、扎实、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要有目,要有详细记录。同时,了一个关于培育种子的“认具、贝贡,买事求是。要有试验绷我又和我们社里的农业技术员高中正习
五田法”。
“五田法”在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农业八字宪法一个“种”字。但要培育良种,其整个过程中又都包含着“种”的七个环节,或是七种要素。
“五田法,,即种子田、丰产田、水肥试验田、密度试验田、验田。我们规定,任何新品种在未经过试验田种植,都不能急于天面不能盲目推广。通过在试验田里小面积种植,以便观察其衬于自然环境、气候、水肥等等的适应性,并通过各种方式。
1957 年春,我在省上参加一个会议,省农业厅厅长赵锦峰同石找到我说,他从阿尔巴尼亚回来,带了一把阿勃麦种子,要我进于试验和繁殖。我高兴地接过种子,说:" 赵厅长,你就放心吧。”我把这把小麦种子包了一层又一层,当做珍珠豆豆保存起夸女觉得这不仅是一把珍贵的麦种,而且是赵厅长为了发展我们农盛生产的一份心意,并寄托着他无限的希望。到种麦时,我把这一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种在试验田里,精心管理.到第二年收割后共打了8 斤。第二年又在种子田里种了九分逛,第三年收了900 斤。我又把这900 斤麦种,分给一、六、十这3 、兰六队繁殖,共种了67 亩,第四年平均亩产800 斤,共收5 万斤。
我们及时将阿勃麦种植和丰收的情况向县、地、省作了汇报,里习了各级政府的表扬圣上又调去了两万多斤,并要求我们继续进行大面积繁殖。同时,,有计划地在全县推广。我们村上留了两万
从1960 年以后,我们每年向国家交售阿勃麦良种70 万斤多县几乎全都换成了阿勃麦种,平均亩产都在600 斤以上,个达到了千斤。仅兴平地区每年增产都在1 千万斤以上。当时,关于阿勃麦是如何引进的传说很多,而且大都富有传周色彩。其真实情况,就是我上边所叙述的过程,也就是阿勃麦科趁来龙去脉和发展前景。
后来,我又和我们大队科研室的高中正、高碧芳等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62 年培育出了“窦马青年2 号”小麦良种。这个日种是以碧码一号作母本、华山红作父本杂交培育成功的,也是我犷窦马农民第一次在农业科技上的重大成果,从而开创了我们农习培育小麦良种的先例。
窦马青年2 号小麦品种和当时推广的4732 小麦良种相比,苦产都在500 斤左右,但窦马2 号杆低、抗倒伏,且品质也比4732 支些,所以不少县、区很喜欢种植。户县县委书记苏耀先同志,带领多县各公社书记前来参观。陕西省农业厅种子处处长李白禄等领与看了以后,觉得很有推广价值,并将种子带到广州交易会上展出1963 年,第一次便向外地推广窦马2 号良种3 万余斤。从1950 年至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