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四本 许敬章回忆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六章 科学种田
内容开始

第六章 科学种田

初施化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千百年来,人们通过生产实践,三-认识到肥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月关中腹地的农村,人们长期使用的都是单一的土肥。土肥鱿:份虽多,但肥源有限,使用起来又十分笨重,要大幅度提高产量1 常困难。
从互助组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我们每年都在搜肥、积更施肥上狠下工夫。特别是每年冬季、春季,几乎把三分之二的劳二畜力和时间都用在搜肥施肥上,平均给每亩麦地施土肥五至,车。但因肥源关系,有些土肥的质量很差,导致施肥成了“黄二l 家”的无效劳动。1956 年春季,苏联一位农业专家来我社访问:吧详细调查了我社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情况,经过研究,向我们提二-三点不足:一是大面积丰产密度不匀;二是磷肥施的太少;三是”家肥施的面积不大。三条中就有两条是肥料问题。所以从19 乏一,开拾,我们就千卞百计存肥源卜士做文童。除了广积家畜家粪外,又在速效肥上打主意。所谓速效肥,就是老房、老墙、老炕,有计议迪进行逐年更换。1 958 年平均每亩施上土肥10 大车,分两次施之,1959 年又提出大抓肥料,巧施追肥,大面积丰产田施追肥三食· 平均亩施土肥16 大车。一般秋田施追肥一至二次,平均亩施土眨三至六大车。按照这个计划,共需土肥13275 大车,但满打满算,获有7000 大车,尚缺6275 大车。于是,我们便采取搜、积、制肥并套石措施和集体积肥与个人积肥相结合的办法,七月突击,八月奋班.每个生产队挖土坑多处,以青草、禾杆沤肥,广积圈粪,大量制遥土化肥,大张旗鼓地进行四换:换旧房、旧墙、旧炕、旧锅台。又发之吐员进行三挖:挖涝池,挖渗井,挖后墙底,共搜肥制肥一万大王.完成了施肥计划。
然而,这些措施虽然有效,但“四旧”毕竟有限,几年工夫,该换军娜已换了,肥源又出现了新的危机,而且,花费的劳力很多,收效启不大理想。所以,要解决肥源不足的问题,只有依靠化肥了。但是,农民对这种新肥料产品十分陌生,很少有人相信它的作毛二这不仅反映了绝大多数农民的传统意识和耕作习惯,同时也反奋了我国长期贫穷落后的现状和农民文化水平低的现实。正由于芝翻原因,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就号召全国广大农民群众读书认艺· 学习文化,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工作。并提倡科学种田,大力宣专、普及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1953 年,咸阳专署和兴平县人民政,。就给我村派来了农业技术员。但农民只知道出力下苦,不知道性三稼也有很深的学问,有至关重要的科学性。经过农业技术专家右宣传和具体指导,我们方才对科学种田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推一称培育小麦优良品种,使我们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感受到了落李种田的无穷潜力。
但是,当大部分村民们还没有一点科学意识的时候,科学种田住谁推广。长期形成的生产习惯和浓厚的迷信思想,严重束缚着人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当我们刚刚建立了农业互助组以后,县上农业部门为支乡,马村的生产,给我们分了一批化肥。我虽然也没用过这种肥料.怪我却绝对相信它有百利而无一害。原因很简单:党和政府能提健色用化肥,肯定就是正确的。另外,村上的农业专家也给我介绍二二种化学肥料成分、效果及其科学原理。所以,我到处宣传化肥王亡势,但是,绝大多数村民不太相信。有的人说:“胡说啥呢!盼E 正面还没有咱的圈粪臭,咋能壮地呢?”还有的村民认为,化肥即反万效,一亩地施一、二十斤,象点眼药水似的,能有多大的增产效士。我知道,农民是现实主义者,只看重事实,不管你说得有多冬听。于是,我决心先带头施用。谁知桂英和许多村民一样,也常电肥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当时人们把化肥都叫“白撂,”说什么“白落白撂”,一点不要;黑豆油渣,有多没少都留下。”所以她坚决下理意,说白撂钱事小,把庄稼上瞎了,哭都来不及了。我说,咱政行扭倡施用化肥呢,绝对没问题。她还是不同意,我急得在屋里打转转我深深明白,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个开头难的问题,这第一脚‘”乒’二出去,今后还搞什么科学种田?自己是村主任、互助组组长,整王才员人家,自己却不首先施用,村民们就会更加怀疑了。桂英见我盆得直打转转,也理解我的心情和处境,最后勉强同意先上二、三画.开春正好下了一场春雨,我便抓紧机会施上了化肥。有人见了二说我是胡闹呢。
尽管绝大多数人不相信肥料,不了解肥料的价值和增产效要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也有上一亩的,二亩的费知道他们仍然对肥料持怀疑态度,但能慢慢接受,毕竟是个可喜奋开端。
第二年,凡是上了化肥的麦子比一般麦子长势都好,而且后更很大。许多村民看了,很是惊讶。收割后,我的小麦产量比别沪J 睡亩高出50 80 斤。村民们这才服了,说这化肥是咋日鬼的,撒了么一点,劲就这么大!

1956 年后,凡是政府供应的化肥我们都要。同时,我把磷贬硝氨、尿素、氯化氨等不同成分的化肥都做了试验。通过试验,惹贯现不同的农作物对于不同的化肥所产生的效果均有差异,而里诬明了哪些化肥适宜于哪种农作物,以及什么时候施肥、每亩施多少最好,等等。
比如磷肥作为底肥效果最好,趁上瓜果虽能增产,但瓜汁不甜。

上油菜产量最高,油质最好。硝氮肥可以促使农作物枝繁叶茂,了葵增多,籽实饱满。合理使用化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们村的农科站在研究,意识得到了提高。

斯大林八十号

建立拖拉机站目的在于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先进的机械耕作代替千百年来的“老牛烂车疙瘩绳”。因而,对于改革传统落后蛇兰产工具,无疑是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来,随着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国家有关部: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力度不断加大。工具的改革本身就标孟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反映,也是社三文明的一种表现。人类从刀耕火种、秦锨汉犁到农业机械化,经三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阶段,终于以聪明智慧创造了奇迹,以才能贡毅力编织着人类美好的明天。
1 951 年到1956 年之间,在短短的几年内,在农机行业的努力下,许多工人、技术人员热衷于研究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先后笠现了七寸步犁、双轮双桦犁、马拉收割机等。在长期贫穷落后的长村,对于长期因循守旧于传统的生产工具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人新的开端,新的起步。这类新发明、新生产出来的工具,尽管存在,许多弊病,而且绝对算不得机械和高新技术,但却反映了一个很!要的社会现象:人们逐渐增强了农业机械化的意识。
1952
12 月我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时,虽然只有短短的10 天时间,但维也纳整洁美丽的市容以及毛气化、机械化的先进技术,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加上1953 年元旦前后,我们又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参观了部分工厂育集体农庄,更使我羡慕不已。有个集体农庄建于1 927 年,800 户生员。开始小麦亩产170 斤,经过20 多年的奋斗,农业全部实现了获械化。1952 年,小麦亩产已达到600 多斤,每个庄员全年可做旦400 6 。。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除了分得5 个卢布以外,还可以分到4 斤杂粮,8 斤细粮,10 多斤蔬菜。农庄里设有专门电影院、及舞厅、洗澡塘、俱乐部等多种福利事业。庄员们的生活为什么这趁幸福呢?主要原因就是组建了集体农庄,土地连片,适宜于机械化耕作。他们从整地、播种、施肥、锄草到收割、脱粒、处理饲料等等,都是机器操作,速度极快。

据统计,全苏联共有集体农庄93000 多个,而拖拉机一项就有120 万台。其中莫洛托夫等集体农庄的机械之程度更高,庄员生活更富裕。当时我就想我们中国要是实现了农

立机械化,那该多么令人振奋呀!但是、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建国后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重视农业机械化,研以,我国的农业实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