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四本 许敬章回忆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六章 科学种田
内容开始
,就无法抽水上原,眼看着一片一片的田禾被旱得枯萎而死。
面对这种情况,我常常被水的问题困扰着。要得丰收,要夺高产,没有水源,或是水源不足,稳产高产是无法保证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井。
1965
年春,我常到县上找主管农业的马国祯副县长汇报二作,马国祯副县长也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农村检查、指导工作,到窦马来的次数最多。通过长期接触,我们的关系也很要好。我把给窦马村打机井的想法给马副县长作了汇报,并向他介绍了窦马村周围的地下水资源情况。因为在我萌发了打井的念头之后,我就对村周围地下水资源做了详细地考察。村子东南有一万泉,名日“马刨泉”。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因征战路过此地,当时‘、困马乏,又饥又渴,但无水可饮。战马渴得难耐,一阵狂跳嘶鸣· 夏蹄乱刨,不料一股清凌凌的泉水喷涌而出。这虽然是个传说,但泉水仍然流淌却是事实。县西二十里的马鬼镇也有清泉日夜流涌:万马鬼镇和窦马村虽然相距甚远,但东西都在同一原坡。由此证赎· 窦马村东边肯定有可观的地下水资源。在建国前夕,兴平南市乡芝韩威西任国民党陕西省财政厅长时,曾提倡在家乡打过“自流井一并在县西打了一口,据说井水很旺。后来由于政局混乱,韩威西无力顾及,没人管理,只好报废了。因此,窦马村完全有打井的资源条件。
马国祯副县长听后,也很激动,表示大力支持。并和我多次云县水利部门,了解水文资料,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又经过县委、县荃委会研究,同意窦马村打原上第一眼大口土机井。
我又在村里多次召开支部会、支委会和大队小队干部会,研究讨论资金问题,管理问题,特别是选址问题。
在选址问题上,干部争议较大。因为各生产队都想把机井打在

他们的地界上。但是,我们把村子东、西、南、北的地块都作了对比,认为第十八生产队地处水脉正中,成功的系数最大。最后,经支委会和管委会决定,井址选在十八队。

决定以后,我们便统一指挥,分头筹备。我天天给县上跑,找物、水利局、地下水工程队、供电局及有关部门。好在各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加上县上领导也很重视,所以很快办完了各种手续联系好了施工单位。大队的其他干部和十八队干部一起,筹备后勤二作,拉运材料,落实劳力,架线通电等等。

1965 年冬季正式破土开工,拉开了打全县原坡第一眼土机井的序幕

按照设计,这眼机井为大口高原挡井。所以我们采取了土法上马的办法,主要靠人力挖掘井筒分为两层,第一层的井口很大,土方很大多,但因越打越深,约人躲都无法躲避

出土非常困难。加上破岩层、,而且相当危险。。第二层井筒虽一旦出事,井下掏沙、供氧等等环节,更令人提心毛胆。

从正式开工,我天天都在工地守着,和大家一起干活,时时刻匆都在担心着安全问题。工地离我家足有五里路程,我天天跑三个干回,天天三十里路。跑的天数多了,

鞋帮子烂了,露出了脚趾头。习机井工地前来视察,因为来得突然,我没有准备,只好和那位考导吃毗在地上说话。我怕他看贝L 我脚卜露出了楷斗的俨鞍,就下趁衷子磨透了,脚后跟磨得起了一层茧子。有一次,省上有位领导识地用草帽捂着双脚,不料那位领导却风趣地笑道:

“捂啥呢,我早看见了。有你这种精神,我放心了― 鞋都张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其实不光我一个是这样,别的干部称社员也一样了大口,水能不上来吗?" 。为了打好这眼井,大家真的都脱了一层皮啊!" 我说这话并不过分。十/又队的队长祁中兴,真的瘦了一圈子。

他是个,“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的硬汉子。干活生龙活虎,舍得出力,又能操上心,我非常喜欢这样脚踏实地的干部。但是,机井打成后,他为了庆贺,也为了搞劳出了力的干部和社员,却杀了一头猪,为这件事我批评了他,这是后话。
经过39 天的艰苦奋战,这眼机井终于打成了。
出水这天,县委副书记孟昭亮和副县长马国祯等领导同志熟窦马村祝贺。机井周围人很多,外村不少社员也跑来观看。当清澈甘甜的井水抽涌而出后,鞭炮动地,锣鼓喧天,人们砂呼雀跃,一片沸腾。
井水随着新修的渠道哗哗流淌,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了一缕缕耀眼的银光。这是大干的硕果,是丰收的希望。
虽然一眼机井远远满足不了窦马村抗旱浇地的需要,但却开创了高原打深井的先例,创造了高原打深井奇迹,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望着潺潺流淌的井水,不知怎的,我心头一热,泪水刷地流了下来。我怕别人见了笑话,忙背过了身子。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晌午。桂英专门给我调了一碗干面,说:“看你瘦成啥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