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四本 许敬章回忆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一章 窦马村的变化
内容开始
PAN>我笑道:“有水喝,有摸吃,这不潦的很么!"
当时,一碗牛羊肉泡摸三角五分钱,一碗素面一角多钱,但我没吃过羊肉泡。有时又渴又饥,就买碗面条,吃了面,汤里再泡、摸,既能吃饱,又有汤有水的,吃了也舒服。可是,我没报销过一次:给村里通电,这在全县农村还是头一家。当时正值困难时期.许多器材都不好买,物资十分匾乏,但为了及早通电,我东颠西跄.千方百计请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经过半年的努力,省上给我们支援了变压器、电杆、电线,队上基本没有花钱。只是进户的灯线由社员自己负担。当窦马村第一次亮起了电灯时,全村的社员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家家电灯通明,户户满屋生辉。一些年龄大的老人,看着要晃晃的电灯,激动得手都颤开了。许多社员禁不住跑到这家,又跑到那家,互相参观,兴奋不已。我家里的前屋后院都拥满了人,都说:
“敬章给咱村里立了大功咧。”
“不是许书记跑东跑西的,再五年也通不了电呢!" 其实,我只是跑了些路,有啥功劳呢?要说有功,全是国家支持的结果,领导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大队干部和社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依靠群众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是全体社员的共同心愿。多年来,我们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国家政策,依靠广大社员群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不断壮大了集体经济。
1973
年,全大队种了18 00亩棉花,长势很好,丰收在望。于是,我们算了一笔粗帐:这1800 亩棉花,就 是十多万斤,籽棉就超过四、五十万斤了。如果拉到村外去轧,不光运费、路费、补贴要花钱,而这几十万斤籽棉的加工费就是一大笔经费。用这笔钱给大队修建一座棉绒厂,既方便又经济,肥水不外流,还可以对外加工,一两年时间就可收回成本。我把自己的想法在两委会上说了,大家一致赞成。于是,我们便拿出5 万元,开始修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群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窦马村群众基础很好,只要是集体的事情,社员们都很支持。而且,各生产队派来的社员,很少耍奸溜猾,做起活来,从不挑肥拣瘦。一次性能够拿出5 万元经费,这在方圆大队是没有的。我在生产队长会上说:“我们之所以敢于投入,就是因为棉绒厂有着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大家要知道,这5 万元是全大队每个社员的血汗钱,我们都要珍惜这笔经费。谁浪费一分钱,我就找谁算账!" 筹建棉绒厂时,赵安民是突击队队长,他日夜守在工地上,做活老是精身子。谁要浪费一块砖、一锨灰,他也不答应。我也常在工地上劳动,看到安民和社员们如此认真,如此卖力,我很受感动。我常常想道,任何事情,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见赵安民实在累得够呛,就说:“安民,撑不住了就歇两天吧。”安民咧嘴一笑,说:“钢豆小伙子,怕啥!一天只要打个吨,醒来又是二斗麦!"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共有n 间的窦马大队棉绒厂拔地而起,昂然屹立。我们很快安装了轧花机。到了秋季,多台轧花机同时运转,日夜轰鸣,不断倾泻着一波波银色的浪花。

我们还投资了20 多万元,修建了一座拖拉机站,给机站里盖了两层楼,仅修造厂就有11 间,跨度十多米,设施设备齐全。拖拉机站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县上十分重视。县农机局的同志常来窦马进行指导,并多次组织各社、队的干部前来参饭,当时共有链滚拖拉机5 台、胶轮拖拉机3 台、解放牌大卡车一辆1978 年,为了解决卖粮难的问题,我们下决心修建了一座窦马大队储备库,以解决粮食的仓储问题。
储备库共21 间,两层,属窑洞式砖砌建筑。下面21 间为仓库.可以储存200 多万斤粮食。上面21 间为大队办公室、会议室和云织厂等。这座二层楼房共投资10 多万元,全是材料费。劳力、技工都由各队抽调,一分钱没花。图纸设计由县城建部门承担,也是元偿支援。需要县上有关部门、单位帮助的,只要说句话,他们全都执情支持,不讲价钱,不讲吃喝,只讲一条:支援农业。粮库竣工后,没请客,没买一盒纸烟。
有了自己的粮库,每到夏、秋收粮时,我们非常主动,也给县二的粮食部门减轻了负担。全大队十八个生产队,都按国家规定,扭干粮、好粮交到这里,储存起来,然后由县上统一调配。这年二、三月间,我们还修建了一座水塔,7 1 日正式通水二全村共安装了20 多个龙头,社员们就近挑水。有了自来水,结束了千百年来绞水扳辘辘的习惯,社员们万分高兴,纷纷买了鞭炮放了起来,声彻云霄,纸花满天,一派的喜庆气氛。
接着我又提出了明年年内三个百万的奋斗目标,即固定资产增加100 万元,存粮100 万斤,每年给国家贡献粮食100 万斤。之后,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我们对窦马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了信心。
截止1981 年,窦马大队的公共积累达到了200 多万元。其中除了上述的各类机械和固定资产外,另有1976 年修建的一座两层7 间“怀念楼”,以及副业作坊、针织厂、油坊、果园、铁工厂、修理部、7 眼深机井及一座8 间二层农技校。


[第1页] [第2页] [第3页][单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