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窦马村的变化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窦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村子,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向文明、富裕和美满的生活迈进:窦马的九千亩坡地变成了梯田;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群众的文化层次、思想觉悟有了很大进步。
高尚的风格
从建国初期开始,窦马村村民的爱国意识便不断增强,把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村民们以朴素的爱国热情,以崇高的思想品德使在艰难困苦的,较好地处理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六十年代,窦马村村民也没有忘记国家,年年超额完成公、购粮任务,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窦马村是远近闻名的粮棉种子繁殖村、推广村和示范村。特别是小麦良种,在六、七十年代,每年都有数百万斤良种在全国各地的小麦产区扎根落户,大幅度提高了小麦产量,为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优良品种是农作物丰收的重要因素之一。五十年代,阿勃麦科在我村试验、繁殖、推广以后,因稳产高产,身价倍增,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随着人们科学种田意识的逐步提高,对于优良品种有了更新的认识。正像一些农民所说的: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种;由于阿勃麦种名声大震,所以通过各种渠道在窦马村兑换良种的群众络绎不绝。在良种“金贵”的同时,有的大队、生产队将良种兑换回去以后,便在倒卖图利上大作文章。给一些投机倒把分子大开方便之门。更有甚者,良种里搅了一般麦子,混淆真假,图谋私利。第二年,麦种参差不齐,种子不纯,影响十分恶劣。正像有人说的那样:
高的高,
低的低,
拉的骆驼引的鸡。
然而,在良种繁育推广基地的窦马村,却没有发生过投机倒把、以假充真的现象,仅从这一点上,就使很多人惊叹不已。
当时,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特别是粮、棉、油属于国家一类物资,在价格上,国家也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随意调价。对于粮、棉种子的兑换比例,也作了规定:不能超过原种子的10 %。
因为我们窦马村的社员,每户每年都分得了一定比例的阿勃麦,外地人可以在窦马大队、生产队兑换麦种,也可以在社员家里兑换。为了维护窦马村的声誉,大队作出了统一规定,制定了兑换麦种制度,必须照章办事,严格遵守。如发现弄虚作假、短斤少两或超过兑换比例的现象,就要进行严肃处理。
在五十年代,窦马村村民的思想觉悟、社会公德就是比较高的,其原因是我们大队支部经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狠抓了思想教育。窦马村又是个先进村队、良种推广基地和科学种田基地,所以从中央到省、地、县常有各级领导、参观团来窦马检查指导工作,因此对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兑换麦种上,我们坚持一视同仁。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生人、外地人,都要以诚相待,按制度办事。
要广大社员遵守制度,干部必须做出表率,否则就会形成“有法不依”的现象。我们多次召开党支委、党支部和大队队委会等会议,反复强调干部带头的重要性。因而大、小队的干部都非常自觉,我也一样。凡是前来兑换种子的人,不论是谁,从不多收一分钱,不多收一两粮。
尽管如此,还是发生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1959 年秋播前,西安霸桥公社湾里大队来窦马兑换麦种,我把客人介绍到十三生产队,不料十三队用500 斤阿勃种子换了客人600 多斤小麦,每斤多收不到一两,共多收了45 斤。事后,有人向我反映了这件事。我听后十分生气,拍着桌子说,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违犯国家统一规定的兑换政策吗!当天晚上,我就召开了党支部扩大会议,严厉地批评了十三队的错误做法,并开展了先进队应不应该遵守国家物价政策的大讨论。大家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不少党员干部对十三队的错误做法进行了尖锐批评。大家认为45 斤小麦是小事,但违犯国家物价政策、损坏窦马威信、给全大队社员脸上抹黑是大事。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自由主义、小集团主义,也是资产阶级思想在窦马村的反映。
有的党员干部说得更为深刻。他们说,国家这么大,陕西这么大,为啥把试种、推广小麦良种的工作交给我们窦马大队?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窦马全体社员的信任,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不能辜负国家对我们的信任和希望。繁育、推广小麦良种,是为了提高产量,多打粮食,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不是让我们用国家为咱创造的条件给自己谋私利,损人肥己,违犯物价政策。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很感动,很受教益。我望着情绪激动的党员干部,暗自赞叹:多好的同志啊!
会议二直开到半夜。最后,我征求大家的意见说:“既然太家的认识统一了,这件事该咋样处理?"
我的话一落音,所有的党员干部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退!"
“拯要向人家赔礼道歉!"
于是当即决定:由大队长、支部副书记许志强同志,代表窦马党支部、队委会,带上45 斤小麦,专程坐火车去湾里大队退麦,道歉。
许志强同志到湾里大队后,说明了情况,并诚挚地进行了道歉。湾里的干部、社员很受感动,并热情地接待了许志强同志。事后,湾里大队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对我们这种坚持实事求是和知错纠错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通过这件事情,也给全大队社员上了一次生动的社会公德教育课,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此以后,村里的风气更加淳正,社员们的思想觉悟更加提高,使弘扬社会美德、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深人到家家户户,再也没有发生过多收钱、多收粮的事情了。窦马的声誉、窦马的知名度更高了。
艰苦创业勤俭办事
集体的日子和个人的日子不仅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两种日子的过法也是一样的道理。除了周密的计划外,关键一条,就是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穷日子需要艰苦创业,坚持勤俭,富日子也同样需要。人常说,勤俭持家,细水长流,的确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过去,窦马是个穷村子,解放后虽然有了变化,但因底子薄,无积蓄,扩大再生产、加大生产投人没有经济基础。所以,在刚解放到建社初期,我们的确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对现实,我们下定决心艰苦奋斗,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窦马人在艰苦创业、勤俭办事方面,除了“一平三端”那样惊天动地的浩大工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我之所以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就是要为窦马的创业史、发展史增添一些新的篇章。1965 年冬,我们在十八队打了第一眼大吐机井。后,大家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很想庆祝庆祝,热闹热闹。机井打成这种心情谁都能够理解。于是,就有人向队长祁中兴建议,杀上一头猪,稿劳镐劳大家确出了力。祁队长是个好人,,受了苦,就同意了。,见大家都有这个要求,也觉得大家的当时农家养猪,主要靠“吊”。吊”就是把猪饿起来的意思。每天只给猪喂些粗食汤水少,大都在百斤以下。,所以长得很慢。喂上一年,过百斤的猪很祁队长杀了一头80 多斤重的讶猪,高兴地跑前跑后。当时,我,把祁中兴和几个出力却一点也不知道。我打算开个社员庆祝大会,把祁中兴相儿/l 、山刀大、贡献突出的社员表扬表扬。当我有事路过十八队的时候,无意之中,却听社员们纷纷议论:
“你知道不,队长杀了一头猪。”
“杀猪弄啥呢?"
听说搞劳打井的社员呢。也应该。大家受了苦,井打成了,美美,一顿也好。”“那没有参加打井的社员咋办?"
“说不上来。也许家家有份,也许… … ”“人人有份就好,要是光给打井的社员吃肉,就不合理。他们打井出力,咱们在队上劳动也没闲着。再说,打井虽苦分,也没亏待他们。”却挣了个大工“谁知道咋整… … 反正大队干部… … ”“也该。听说许书记为了打井,跑烂了几双鞋,吃几蛋子肉也应该。”
听到这些议论,我心里不是滋味,总觉得大吃大喝不妥,就连忙去找祁中兴。
说实在的,七十年代,农民不管是细粮、粗粮,好歹能撑饱肚子。要说吃肉,只有过年时节,才能拉上躁子面,见上肉蛋蛋,油花花。市场上的肉十分紧张,而且还得凭票购买。农村人没人给发肉票,即使有肉票,也舍不得买肉。有时,谁家给娃娶媳妇或是盖房立木上梁、婆娘坐月子,想买几斤肉,就得提前到县上找熟人弄内票.弄下肉票,有时也不一定就能买到大肉。所以,还得寻情钻眼地托人。社员到县上出差,每天四角钱的出差费,也舍不得吃碗素面。有时候,人们嘴馋得不行,就到县北什字的“工农兵饭店”花三两粮票,一角五分钱,吃上一老碗辣汤燥子面,就心满意足地唱起了干桃桃乱弹。所以,提起吃肉,谁听了都流口水。
祁中兴一见我,就喜滋滋地说:“许书记,有个事,还没顾得给你说呢。”,
我望着这个忠厚老实的队长,既觉可气,又觉可爱,便明知故问地说:“啥事,你说。”
祁中兴笑了笑,吞吞吐吐地说:“咱的井打成咧,社员们也把力出扎了,你呢,也瘦了一圈子,所以,大家说,大家说… … ”我忍不住了,说:“大家说啥来?大家说你杀了一头猪!" 祁中兴一惊:“啊,你都知道了?"
“你不说,就没人说了吗?”我也笑呵呵地说,“吃一顿肉,能香几天?"
“这… … ”祁中兴尴尬地看了我一眼。
我说:“中兴呀,你说谁不爱吃呢?谁不爱吃好的呢?咱们带领全村社员,起早贪黑拼命地干,不就是想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让社员们吃得好些,穿得好些,住得好些。可是眼下,咱的日子还穷,还不是吃肉的时候呀!"
祁中兴的脸红了,虽有些想不通了望,继续心平气和地说:,却没敢说出来。我朝村里望 “我们已经平了一架坡、那工程小吗?杀猪来没有?打了机井,是喜事,也应该庆贺,但庆贺的方式多着呢蛋子肉就算庆贺了。再说,井虽然打成了,,不是杀头猪,一人吃几但机井的配套设施还得花钱呀!大日子也好,小日子也罢,咱还得抠着过呢有这头猪钱,啥事不能办?几个,你说对不对?" 我们现在正是创业阶段。吃一顿能咋?,能省几个就省中兴是个实诚人脖子。,一听我的话,不停地用满是硬茧的大手挠着本来嘛,继续说道,“你是十八队的队长,水都烧咧,有的人眼睁睁地盯着不知是谁过中兴家的门口,听我和中兴正谈吃肉与不吃肉的事情,就一传二,二传四,一会儿许多社员都知道了,说我正在批评祁队长。于是,社员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苦做美吃呢,侄一顿,有啥不对“猪都杀咧,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香一顿,换换口味呢,啥呢?"
许书记也太抠咧!十八队白卞曰人死,迁吧,、一六翔话不能这么说。省下钱,许书记也装不到他的腰包去。”
十八队白十口人昵
认识统一后,我们就下定了决心,并决定由许兆良具体负责。通过多方努力、联系和协调,由兴平地下水工程队具体承担打井事宜。
开工之后,前期工程还算顺利,谁料打到百多米深,钻头掉进井里,这眼机井只好报废。出了这么大的事故。我再三鼓励他,动员他,并说钻头掉井里,吓得许兆良不敢干,与你也没有直接责。但许兆良总认为自己是领导,出了问题,集体受了损失,自己岂了任能没有责任了。,并说他愧对窦马父老乡亲。凭我咋说,他也不敢再上
虽然报废了一眼机井,但我们的决心并没有动摇,通过几次会议研究,决定从头开始,重选井位。但许兆良被吓怯了,不上趟子,叫谁负责呢?我思来想去说了情况,问道:
,还是瞅准了赵安民。我把安民叫到大队,“安民,你敢上不敢?"
“咋不敢!”安民不愧是窦马村一员勇将,他斩钉截铁地说,“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 “好!”我激动地望着这个专打硬仗
、不怕苦累的青年说,“要多少人给你多少人,要啥给你啥,大队全力支持。”
“许书记,你放心!打不成这眼机井,我就不姓赵。 第二眼机井很快开钻了。赵安民整天守在工地,没几大眼就阳到坑里了。
开钻以后,必须一边灌水一边开机,一旦断水,就很容易造成事故。所以,我们给高干渠里蓄了水,用水泵抽灌。一天,水泵突然掉进了高干渠的蓄水池里失。,如不及时处理,就要造成不可弥补的损我和几个社员正推绞帽,见状大惊。这时,井队队长大发脾气,说出了问题,你们要负完全责任!我和赵安民、许兆良几个人连忙跑到渠上,心急如焚。我盯着赵安民,说:
“咋办呀!咋懂下这么大的麻达!"
我的话刚落音,赵安民便二话没说,脱了棉袄棉裤,“璞随一声跳人水中。时值初春,春寒料峭,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想要阻止住来不及了。
安民在水里摸着水泵,又迅速装好,见重新供上了水,他方万往岸上爬来。但他已冻得四肢发麻,脸色紫青,爬了几次也没能爬得上来。几个社员急了,连忙爬在岸上,拉住了安民的右手,才把性拉了上来。许兆良连忙脱下自己的大衣,给安民披上。我和井队队长及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井队队长激动地说:
“许书记,你们窦马大队有这样好的干部,的确少见。赵安民反志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井队全体同志学习。从今天开始,这眼机井打不成功我不离开工地一步】 ”
这位井队队长是个青年人,打这眼机井前刚刚结了婚。他说廷做到,整整40 多天没有回过一次家。我劝他回去看看,他总是那匀话:井不出水不回家。因是新婚燕尔,新媳妇硬是寻到窦马找他:井队队长的精神也鼓励了我们,所以,凡是参加打井的社员.一个比一个能吃苦,干起活来一个比一个舍得出力。当机井打成后,大家都瘦了许多。
修大队猪场时,我给大队青年突击队队长赵安民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天一夜必须修好一条通往猪场工地的“进军道路”。安民二话没说,带了十多个钢豆小伙,连夜奋战,按时完成了任务。第二天天亮,当拥土机通过这条路开往工地时,青年们早在路旁睡着了.拥土机从身边开过去也不知道。看到这种情景,我感动得流下泪来。
一天,我们蹲在猪场的工地上吃早饭,一阵大风吹来,大家砚里的粉子饭上,都落了一层子土。我见大家都停了筷子,怕大家拒饭倒了,就扫了大家一眼,说:“吃!怕啥呢!" 说罢,我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社员们一见,没有一个人皱眉全都狼吞虎咽地吃了那碗落了一层子土的粉子。后来想起这,觉得有些过分。
黄亮的几十碗粉子但是,我是个农民,也是从难处过来的,怎么倒得下去。那黄亮头事
1973 年,社员马速成因工负伤,在西安住院治疗。一天,我和赵安民代表大队前往西安看望,还有马速成的五、六个亲戚。到中午吃饭时亲戚坐了,我叫安民在食堂叫了几个菜,又买了主食,我请速成的,却把安民叫到一边,到另一家食堂买了两碗素面,说:“安民,你吃,叔管你。”
安民以为能陪速成的亲戚侄一顿,没想到我只给他买了碗素面,心里老大不高兴。我说,管待亲戚是礼性,咱自己还讲究啥呢。
安民不说话,吃了一碗,剩了半碗汤,我又拿出目已从永生甲术浏玉面摸,递给安民一个,说:“把摸泡在调和汤里,好吃得很。”安民还是不说话。吃完后,我掏了钱,安民有些带气地说:“咱是公事,咋要你掏钱呢?”我说:“吃自己的心里自在,也瓷实。咱当干部的,不敢见利就沾,最要紧的,是管住自己。”安民感动地说:“三叔,我知道了。”我笑道:“今个叔没叫你吃菜,知道你心里不自在,对叔有意见呢。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叔专门请你一顿。”
当然,也有人常常劝我,要我大方一点,只要不是浪费,吃几顿饭算啥。再说,如今的日子虽说还穷吃的几顿饭!,可几千口人的大村大社,没你这些社员虽是好,我知道,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对自己会有什么看法合,但我不能这么做。我知道,村看我要是开了这一辙,别的干部咋办?
社员们?而且,省一个总比遗一个强得多呀!
1960 年,为了给村里通电购买设备。但是,每次去西安,,我多次去西安,找有关部门联系和都带着自己的蒸摸或是烙的狗舌头(用玉米面做的饼子),从没花过队上一分钱
有一次,我到省水电厅找厅长,厅长给我倒了水,我也是饿极了,加上厅长是老熟人.性就没有多少顾忌,便一边吃摸,一边喝水。厅长见状,感动得连连说道:
“你呀你呀… … 走,今个到我家吃顿饭吧!"
我笑道:“有水喝,有摸吃,这不潦的很么!"
当时,一碗牛羊肉泡摸三角五分钱,一碗素面一角多钱,但我没吃过羊肉泡。有时又渴又饥,就买碗面条,吃了面,汤里再泡、摸,既能吃饱,又有汤有水的,吃了也舒服。可是,我没报销过一次:给村里通电,这在全县农村还是头一家。当时正值困难时期.许多器材都不好买,物资十分匾乏,但为了及早通电,我东颠西跄.千方百计请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经过半年的努力,省上给我们支援了变压器、电杆、电线,队上基本没有花钱。只是进户的灯线由社员自己负担。当窦马村第一次亮起了电灯时,全村的社员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家家电灯通明,户户满屋生辉。一些年龄大的老人,看着要晃晃的电灯,激动得手都颤开了。许多社员禁不住跑到这家,又跑到那家,互相参观,兴奋不已。我家里的前屋后院都拥满了人,都说:
“敬章给咱村里立了大功咧。”
“不是许书记跑东跑西的,再五年也通不了电呢!" 其实,我只是跑了些路,有啥功劳呢?要说有功,全是国家支持的结果,领导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大队干部和社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依靠群众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是全体社员的共同心愿。多年来,我们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国家政策,依靠广大社员群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不断壮大了集体经济。
1973 年,全大队种了18 00亩棉花,长势很好,丰收在望。于是,我们算了一笔粗帐:这1800 亩棉花,就 是十多万斤,籽棉就超过四、五十万斤了。如果拉到村外去轧,不光运费、路费、补贴要花钱,而这几十万斤籽棉的加工费就是一大笔经费。用这笔钱给大队修建一座棉绒厂,既方便又经济,肥水不外流,还可以对外加工,一两年时间就可收回成本。我把自己的想法在两委会上说了,大家一致赞成。于是,我们便拿出5 万元,开始修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群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窦马村群众基础很好,只要是集体的事情,社员们都很支持。而且,各生产队派来的社员,很少耍奸溜猾,做起活来,从不挑肥拣瘦。一次性能够拿出5 万元经费,这在方圆大队是没有的。我在生产队长会上说:“我们之所以敢于投入,就是因为棉绒厂有着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大家要知道,这5 万元是全大队每个社员的血汗钱,我们都要珍惜这笔经费。谁浪费一分钱,我就找谁算账!" 筹建棉绒厂时,赵安民是突击队队长,他日夜守在工地上,做活老是精身子。谁要浪费一块砖、一锨灰,他也不答应。我也常在工地上劳动,看到安民和社员们如此认真,如此卖力,我很受感动。我常常想道,任何事情,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见赵安民实在累得够呛,就说:“安民,撑不住了就歇两天吧。”安民咧嘴一笑,说:“钢豆小伙子,怕啥!一天只要打个吨,醒来又是二斗麦!"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共有n 间的窦马大队棉绒厂拔地而起,昂然屹立。我们很快安装了轧花机。到了秋季,多台轧花机同时运转,日夜轰鸣,不断倾泻着一波波银色的浪花。
我们还投资了20 多万元,修建了一座拖拉机站,给机站里盖了两层楼,仅修造厂就有11 间,跨度十多米,设施设备齐全。拖拉机站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县上十分重视。县农机局的同志常来窦马进行指导,并多次组织各社、队的干部前来参饭,当时共有链滚拖拉机5 台、胶轮拖拉机3 台、解放牌大卡车一辆1978 年,为了解决卖粮难的问题,我们下决心修建了一座窦马大队储备库,以解决粮食的仓储问题。
储备库共21 间,两层,属窑洞式砖砌建筑。下面21 间为仓库.可以储存200 多万斤粮食。上面21 间为大队办公室、会议室和云织厂等。这座二层楼房共投资10 多万元,全是材料费。劳力、技工都由各队抽调,一分钱没花。图纸设计由县城建部门承担,也是元偿支援。需要县上有关部门、单位帮助的,只要说句话,他们全都执情支持,不讲价钱,不讲吃喝,只讲一条:支援农业。粮库竣工后,没请客,没买一盒纸烟。
有了自己的粮库,每到夏、秋收粮时,我们非常主动,也给县二的粮食部门减轻了负担。全大队十八个生产队,都按国家规定,扭干粮、好粮交到这里,储存起来,然后由县上统一调配。这年二、三月间,我们还修建了一座水塔,7 月1 日正式通水二全村共安装了20 多个龙头,社员们就近挑水。有了自来水,结束了千百年来绞水扳辘辘的习惯,社员们万分高兴,纷纷买了鞭炮放了起来,声彻云霄,纸花满天,一派的喜庆气氛。
接着我又提出了明年年内三个百万的奋斗目标,即固定资产增加100 万元,存粮100 万斤,每年给国家贡献粮食100 万斤。之后,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我们对窦马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了信心。
截止1981 年,窦马大队的公共积累达到了200 多万元。其中除了上述的各类机械和固定资产外,另有1976 年修建的一座两层7 间“怀念楼”,以及副业作坊、针织厂、油坊、果园、铁工厂、修理部、7 眼深机井及一座8 间二层农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