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四本 许敬章回忆录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十三章 难忘的1 976 年 第十四章 改革才有出路
内容开始

第十三章  难忘的1 976

1976 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1 月8
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
就在总理逝世的第二天清晨,我从收音机的新闻联播中突然听到一阵凄凉、肃穆的哀乐声,我被惊得心跳肉颤。我知道周总理有病住院已经多日,病情严重,凭直觉就感到与总理有关。果然,播音员说的“周”字刚一出口,我像被谁击了重重一锤,脑子“轰”地一下,像要爆炸一般。我呆呆地站着,眼泪刷地淌了下来。
立时,周总理那副刚毅稳健而又笑容可掬的神情闪现在我的眼前: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前的那席讲话、在怀仁堂走廊上的那次暂短而又亲切的谈话以及他在人代会上作报告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像被抽了筋似的,浑身没了一点力气。我先是默默地、痴呆呆地流泪,后来再也控制不住了,“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王桂英也哭了,边哭边说:“多好的人啊… … ”
这时,窦马村的许多社员跑出大门,痛哭流涕地说:“总理逝世了!我们的总理… … 走了!”人们扶着门框,或是蹲在地上,硬咽着,
抽泣着,泪如泉涌。我听到了,仿佛听到了三山五岳在哭,大河江海在哭,八亿人民在哭,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是一片哭声。
周恩来总理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毛主席,忠于人民,光明磊落,鞠躬尽瘁。多年来,他在多次紧张、微妙的政治运动中,顶着逆风,保卫了党,
,也保卫了新中国。他涉险历艰,委屈求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人民。
周总理逝世后,当全国人民仍然沉浸在悲痛之际,7 6 日,我们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又在北京病逝,人们又一次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人们都在心里嘀咕着:这老天是咋了,怎么这么无情啊!两位伟人、两位开国元勋、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短短的半年之中先后逝世,中国怎么办?
在“文革”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都受到“造反派”不同程度的冲击,要不是毛主席1973 1 艺月21 日,在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人员时再次说朱总司令是“红司令”的话,谁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
解放初期,我在一种画报上看到了朱总司令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时的画像,对我印象很深。他腰挎手枪,胸前挂着一只望远镜,挺胸昂首地站在毛主席一边,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真有一种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气派。后来我去北京开会,每次见到这位威武而又淳厚的共和国元勋,不由得肃然起敬。
余痛未消,余寒犹在。意想不到的巨大天灾降临在中国人民的头上。7 28 日,唐山大地震使全国人民陷人了紧张与沉痛之中。没有几天,辽宁又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碳石雨。之后,四川松潘又发生强烈地震。这一桩连着一桩的灾难,无情地袭击着祖国大地… … 接踵而来的,是更加巨大的灾难―9 9 日,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又遵然离开了我们。

是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吊唁和追悼活动公告。9 - 12 日,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爱国同胞和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向中央发了吊唁电。11 ? 17 日,举行吊唁仪式。18 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华国锋总理致悼词。全国各地同时举行了追悼大会。
9
9 日这天我正在咸阳开会,下午四时,突然传来了这个十分不幸的消息。顿时,会议停了,街道上的许多车辆停了,行人肃立,整个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只听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以缓慢、沉重的语气说道: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 …
人们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瞳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知是谁突然发疯般地大喊起来:
“我不信!我不信!”说着便大哭起来。顿时,全会场的同志都哭了。
“毛主席,您老人家怎么就走了哇!"
“毛主席,您不能走啊!您不能撂下我们啊!"
“毛主席不会离开我们!毛主席怎么会离开我们呢!" “毛主席,我们想您啊!"
人们哭着,诉着。这话、这泪,都是发自人们心灵深处的最真挚的感情。
想起当年在全国人代会上,我向他老人家敬献麦穗的情景,我不禁痛哭失声。
我怀着巨大的悲痛,匆匆赶回了窦马。
没有顾上回家,我就跑到大队部,发出通知,立即召开了党支部支委会议。支委们很快到齐了,大家都不住地抽泣着,擦拭着眼泪。我说我们要布置个灵堂,要举行追悼大会,要… … 寄托我们窦马全体社员的哀思… …
在沉重与悲痛的气氛中,我们分了工,落实了责任,分头布置追悼大会会场。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哀乐。哀乐低沉、凝重,揪着每个人的心。

我站在毛主席的遗像前,望着毛主席慈祥的遗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整整站了两个多小时前闪现:。毛主席的音容笑貌不住在我的眼我双手捧着金黄的麦穗和一小袋麦粒,走到毛主席身边,他很慈祥地笑着,接过麦穗和麦粒,爽朗地说:" 你的话讲得很好!你们的麦子长得很好!毛主席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大声说道: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声音如雷贯耳,在全会场激荡,在全北京激荡,在全中国激荡,在全世界激荡,那么洪亮,那么有力,那么坚决,那么铿锵!这声,音在我的耳边响了整整二十多年!
谁能想到,他老人家竟这样匆匆地走了!
在连续7 天的追悼活动中,我们支部的支委赵兴辉、高茂林、高应发、许兆良、高文旭等同志,轮流值班守灵,安排悼念事宜。大家的眼圈都熬红了。
我除了在我们窦马为毛主席守灵,因我又是县委委员,也去参加县上的悼念活动和守灵工作。县上为毛主席布置的灵堂设在县东街的剧院。各部门、各单位、工厂、学校、驻兴部队,在县上的统一安排下,依次排队前往剧院参加追悼活动,哭声此起彼伏,抽泣之声响成一片。许多机关、单位、工厂、学校都送来了花圈,表达着他们的哀思。我们窦马党支部给毛主席敬献的花圈,是我们村子一些巧手妇女们自愿聚集在一起做的,造型别致,花的品种繁多,色彩绚丽,凝重而又大方,受到兴平各界的赞许。
追悼活动结束以后,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及时组织社员,投人到紧张的秋收秋播工作之中。
这些天来,我嘴上没说,可心里老是在想:周总理走了,朱总司令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走了,我们的党怎么办?我们的祖国怎么办?
10
6 日,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顿时,群众奔走相告,喜不自胜。县上又编了话剧,上街演出,全县像过节一样热闹。第二天,即10 7 口,中共中央政治局又通过了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决定。
我真佩服党中央的英明与伟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决定了党和国家、军队的前途和命运,成功地驾驭了全国局面,真是不易呀!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一片欢腾,郭沫若先生写了一首打油诗:

江水泛滥,王八上岸,张牙舞爪,姚(摇)旗呐喊!

这首诗的每句第一个字,嵌了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的姓,流传很广,连小孩也会背。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人民方才彻底明白过来,从“文革”前夕开始,这些祸国殃民、野心勃勃的社会败类,整天批这个,斗那个,”一样阴险毒辣的林彪,整天聋拉着眉

唯恐天下不乱。和“四人帮”一样阴险每辉阴朴,手里举着毛主席语录本,高呼万岁,把伟大的、科学的毛泽东思想神化,目的却在于篡党夺权。但是,他的阴谋诡计已被党中央、毛主席识破。1972 9 13 日,林彪带领叶群、林立果及其死党驾机叛国私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现在,林彪死了,“四人帮”也被一网打尽,中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十四章 改革才有出路

1978 5 11 日,《 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是,全国各地开展了有重大意义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思想条件。
12
18 22 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会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完整地、准确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开始认真纠正以前的“左”倾错误。全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重大决定。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发展经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转折点。在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

“那时候,谁还想着农民能买起电视机!许书记带回个留声机,多少人的眼都红了。跟现在一比,那算个啥嘛!"
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人们整天春风满面,各人发挥着各自的内在优势,在耕作上调整生产结构,广开门路,发展经济作物。并在两忙之外,跟上基建队做工,骑上车子跑生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全国上下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狠抓经济建设,步子迈得越来越大。到了九十年代,窦马不少村民刨了老式的“缘民子厦房”,建起了一座连一座的砖混结构的二层、三层楼房,再也没有人提着几十斤重的石锤子在壕里打土坯了。黑白电视机渐被淘汰,纺车被时代遗忘,穿布、换布悄然消失,许多农民穿上了呢子大衣、皮大衣、羊毛牛皮鞋。六十年代被人们视为高不可及的手表,多数人都不愿意戴了。一来嫌麻烦,二来嫌冬天戴上冰,夏天戴上暮乱,三是因为太普遍。

曾被人们垂青一时的自行车,多数家里都有一辆乃至两辆三辆的,成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交通工具。不少农家买了摩托车、小四轮、蹦蹦车、拖拉机,还有少数的农户竟然买了大卡车、轿子车、小汽车!
新时期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关键是改革开放,狠抓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结果。起初对改革开放持有怀疑态度的人,经过经济大潮的冲击,终于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光明前景。富有远见卓识和宏伟胆略的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国人民经过拨乱反正、平反昭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科技教育,把中国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百业兴旺,民富国强,原本就是我们共产党人革命的目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带领我们为着这个目的继续奋斗下去,我们的事业大有希望,我们的党不愧为伟大的党,我从内心深感高兴。
1984
年因年事关系和培养青年干部诸多因素,我自动向组织请求退了下来,让有知识、有文化、有魄力的年轻一代独当一面,一代接一代地继续革命,不断前进。
退下来之后,我仍然热衷于参加县、乡、村一些社会活动,关心兴平的发展和繁荣。但我不再干预村上的政务,让新的领导班子大胆工作,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然而,我放手不撒手,诚心实意地为他们保驾护航,提供社情民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