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五本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一章 概述
内容开始
作小组已放弃步态分析工作,转向推拿的作用机制研究上。
应用压力和位移传感器等定量侧试软组织刚度和软组织顺应性的研究装置已作为诊断和临床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脊柱推拿辅助工具和设备也相继得到开发应用。对推拿的一些生物力学参数也进行了研究,如推拿力的大小、作用点和作用时间以及手法的比较等,但由于实验条件和研究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其结果各异。
最新颖的是推拿手法与关节功能的计算机数学模型,它能清楚地重复实验内容。优点是能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对治疗前后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定量、非侵人性的生物力学评价。但对其可倍度,有待于临床验证。
有关生物力学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由于检测系统的灵敏度有限,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技术难点。
三、生理学
与脊柱推拿相关的生理学研究大多是研究神经反射或植物神经系统对内脏、代谢及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由于实验研究,特别是相关动物模型研究的相对滞后,虽然理论和临床都表明,肌肉骨骼的变化可影响内脏的功能;内脏功能紊乱也可反射地引起肌肉骨骼功能的变化,但推拿界对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未明确地阐述。
四、生物化学
对脊柱推拿作用机制,一般推测推拿可促进内源性类鸦片活性肤的生成,而缓解疼痛。但研究结果各异。多数研究未能证实推拿可改变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因此,脊柱推拿不是作用于激发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同时对P 物质和谷氨酸等致痛机理进行了研究。
五、其他研究
脊椎关节损伤可致EMG 改变,因为研究发现能骼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其EMG 有明显的改变。另外肌肉内“扳机点”的EMG 也有明显的改变,这与传统的扳机点是由肌肉代谢物堆积所致的理论相反。因为EMG 的变化很可能是神经病变所致。对力学的和化学的因素与疼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即力学的是压迫神经和小关节或使脊柱对线失常;化学的是注射刺激物。
膳食营养虽然重要,但对此学科在脊柱推拿治疗中的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对此应加强宣传和研究。

六、焦,点问题
近年来,术语“半脱位和复合性半脱位”已成为推拿界的中心话题。复合性半脱位多涉及累及神经肌肉和运动系统等,造成系统性的功能障碍。对此有系统性的论述.但支持复合性半脱位的证据不多,虽然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对此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不易制成半脱位的动物模型;在动物模型上还无法阐述其病理机制。
对椎间节段失稳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但造模方法均为侵人和创伤性。对被推拿界称之为半脱位的损伤机制和病理变化仍不清楚。对椎间关节活动受限所致周围组织的相应改变,也没有探人地研究。由于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现就目前的资料尚无法肯定,但也无法否定半脱位的存在。对此,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综上,一些涉及脊柱推拿根本问题的基础科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不了解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和损伤机制;一些临床关键问题,如半脱位的定义和病理学基础等,也未得到解决。因此,对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应予加强。

第三节中国的脊柱推拿

一、中国脊柱推拿的历史及现状

(一)前言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是由中医按摩手法衍化而来,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国推拿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秦汉时期,推拿已普遍使用。宋代时的按摩疗法主要用于骨伤科和小儿科病证的治疗,这孕育了后世推拿学中正骨推拿与小儿推拿的学科分化。明代是中国推拿发展史上的第二个盛世。我们今夭采用的“推拿”,这一学科名称,正是这一时期首先提出来的。脊柱推拿手法的使用散布于中医各科。在手法术式与治疗风格上,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和人情色彩。70 年代一些手法治疗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根据现代医学,特别是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提出了脊柱旋转手法。现己广泛应用于治疗象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变。但目前中国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者尚无自己单独的学术团体,只是分散于中医推拿按摩、康复、理疗等学术团体之中。1979 7 月在上海首次召开全国性的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全国27 个省市108 名代表参加。脊柱推拿事业在全国逐步得到发展。
t
二)出版物及院校
1
.杂志在80 年代初期以前,由于文革的影响,有关脊柱推拿的专业文章,只是散布于有限的几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杂志之中。改革开放之后,医学专业期刊,特别是与脊柱推拿相关的出版物不断涌现。目前己有的相关杂志有《中医正骨》、《 中国骨伤》 、《 中国中医骨伤科》 、《 按摩与导引》 、(颈腰痛杂志》 及一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这些杂志为脊柱推拿手法研究的重要交流园地。过去10 年里发表了数以千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章。2 .书籍同杂志一样,80 年代以前有关脊柱推拿及相关的书籍零散于中医各科书籍之中。同现代医学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有关推拿的经典书籍,至今仍是推拿界学习的重要必读书籍。如(黄帝内经》等书籍。70 年代影响较大的推拿书籍是冯天有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其中明确提出了应用脊柱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推间盘突出症等与脊柱相关的疾一6

病。70 年代以来有关推拿书籍如雨后春笋,较有影响的是俞大方的《推拿学》 。它是作为全国中医院校推拿系的统一教材使用。其余虽然不乏‘些好书,但多数缺乏新意。
3
.院校1956 年.中国上海开办了第一届推拿训练班。其中教授的脊柱推拿手法包括颈腰推的扳法和拔伸法等。1958 年又成立了上海推拿门诊部;同年,又开设犷推拿专科学校。1974 年上海中医学院首先成立针推骨伤系,后又专设推拿系。而后其他一些中医院校相继开设推拿专业,1987 年中国成立推拿学会。国内外学术交流逐渐开展。推拿系学生在全面学习中医的基础上,专门教授推拿技艺,但脊柱推拿手法没有从一般的推拿按摩手法中分化出来,而形成单独的推拿手法。另外,全国的中暖院有不少设有推拿科,专门从事推拿治疗工作,其中也包括脊柱推拿,也是培养推拿人员的· 个基地。
(三)临床应用
脊柱推拿手法在我国使用的相当广泛,有中医骨伤科、推拿科、针灸科、康复科和理疗科等。随着基础研究的深人,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多,主要是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以及一些脊柱原性的内脏疾病等。由于民疗行政管理部门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及权限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而,脊柱推拿手法的命名及适应证比较混乱。由于其基础研究相对滞后,一些脊柱推拿的基本间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如:脊柱推拿手法的治疗依据,特别是能否将棘突偏歪作为使用旋转手法的依据等。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是冯天有的脊柱旋转手法、王福根的牵引下斜扳手法和龙层花的垂直牵引下的颈椎复位手法等。这些人的特点是均为西医出身,然后学习中医推拿手法,根据现代医学知识,不断改进传统的脊柱推拿手法,从而发展和丰富了脊柱推拿技术。
【 四)基础研究
1
.解刹学主要是集中在腰椎上,观察内容有腰椎旋转和后伸时腰神经根受牵拉及椎板移动情况。少数在颈椎,研究颈椎推拿手法的安全性和作用机理以及有关脊柱推拿基础理沦内容,近年来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椎动脉的行程及分布特点等和棘突偏歪等问题。
2
.脊柱生物力学在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方面,国内主要是三家单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一是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所以及中医系骨伤科;二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三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研究主要集中在脊柱旋转手法的机理上,而且主要在颈腰椎上。由于研究条件所限,如缺乏新鲜尸体的来源和必要的生物力学仪器设备等,颈椎生物力学研究很少,只是对颈椎牵引和旋转手法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颈部推拿时所产生的咔哒卢响进行了研究。
3
.影像学这部分研究集中在颈部,主要是研究颈椎的旋转手法对颈部骨性结构的影响、头颈部旋转及后伸对椎基底动脉血供的影响、脑血流图和脑电图等检查、颈椎半脱位临床意义。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图1 1 )。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由于以前条件所限,对外交流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流传数千年的按摩,包括脊柱推拿手法能与世界各国的脊柱推拿手法进一步交流。我希望这篇简介有助于国内外同道们了解我国脊柱推拿手法的概况,有利于推动我国脊柱推拿的健康发展。
- 7 -

卿{

旋转手法

扳法王

斜扳法定点斜扳法

脊柱推拿手法

瓣王

旋转手法扩胸牵扳法对扰复位法

腰部

旋转复位法
厂侧卧位斜扳法斜扳法州一仰卧位长柄式斜扳法一坐位斜扳法

后伸扳法L

双腿后伸扳法单腿后伸扳法

l l 中国街柱推t 手法的分类

二、我国脊柱推拿存在的问题

(一)概况
临床实践已证明,脊柱推拿手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也发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正视,及时修正、改进和提高,将有碍于脊柱推拿手法的发展。
〔 二)命名上的混乱
脊柱推拿手法包括搬、提、拉、压、按等基本手法。其命名比较复杂无序,有的是以“南派”、“北派”、或“武当派”来称之;有的是以人名来冠之,但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来命名的。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棍乱不利于推拿的发展和交流。虽然数年前有人提出过解决这类间题的办法,但仍未引起注意。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混乱,也为一些所谓的门派争纷提供了似是而非的“依据”。一些人自吹为某某门派的多少多少代传人,给人一种非科学的理性感觉,迹近乎江湖混饭之辈。
(三)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全国培养推拿本科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以往的手法治疗者,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或进修,而转行掌握这一技艺的。所学手法是上行下效,基本.七是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脊柱推拿从业人员的素质多数比较低下,对基本的骨科学和解剖学了解甚少,以致一些颈椎手法治疗者对凡主诉有颈痛或是腰腿痛的患者,均要搬一下脖子或腰腿不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伤害,如脊柱骨折脱位、肋骨骨折、神经损伤等屡见不鲜,甚至造成死亡。而目前这类临床报道还有增无减。
【 四)脊柱推*手法的理论苍础需要更新
脊柱推拿手法起源于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一8

用。由于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脊柱推拿手法也要发展,而中医基础理论尚有它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更新观念,提高层次,用新的理论和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这个学术领域,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有利于脊柱推拿手法的进一步发展。
(五)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
脊柱推拿的疗效较好,这在众多的临床报道中已经验证。但在临床报道中普遍存在缺少必要的对照组和随访,临床文章缺乏客观性。而在基础研究上虽然近几年有一些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和一些其他的研究,但显得稀少且零乱,相对临床发展来看,脊柱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近乎于空自,与临床的发展极不相称。
(六》 医政管理上的混乱
由于经济等原因,一些中医院校和团体纷纷办起短期的推拿针灸培训班,仅经过几个月的培Ull ,这些学员操手从业,其质量不言而喻。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 定的影响。在澳大利亚被戏称为“马杀鸡”( ? ge )。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气功整骨推拿术者,被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宣扬为“神手”。由于鱼目混珠,脊柱推拿手法被庸俗化了。因而,脊柱推拿手法被普遍认为是按按捏捏而已,或是种带有神秘性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