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仨书籍管理系统
您现在的位置:所有书籍第二十五本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详 细 内 容:  
文章标题:第三章 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理作用机制 第五至八节
内容开始
化可以在1S 秒后再次检查;
( 3
)放松肌肉慢慢地回位;
一阳一

( 4 )重复上述动作3 5 次。
本体感受器在上述牵拉运动中会产生自发性的抑制作用。
2
.强力收缩一放松法(相互抑制)
( 1
)使主动肌处于最大牵张位;
( 2
)拮抗肌用力收缩10 秒钟,患者可能需要帮助;
( 3
)放松肌肉,慢慢地复位;
( 4
)重复操作。
在此套动作中,肌梭将对主动肌产生微弱的收缩作用,同时Golgi 胞器的抑制性反射作用也非常微弱,但这两种反射作用都很重要。拮抗肌可以通过感受器的抑制作用使主动肌得到放松,这种抑制性反射在全身主动肌一拮抗肌之间都存在。一般情况下收缩放松法常常与牵拉放松法交替使用,可

( 1 )肌肉首先保持一定的张力;( 2 )收缩肌肉;

< 3 )放松肌肉复位;
( 4
)再次牵拉肌肉使之产生一定张力,收缩拮抗肌,即强力收缩一放松法;
( 5
)放松肌肉,复位;
( 6
)重复上述动作。
这种运动锻炼可以调整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纠正脊椎关节半脱位,对软组织损伤修复也有重要的意义。
五、神经肌肉按摩术
神经肌肉按摩术属于软组织推拿术的一种,最早在20 世纪的20 年代由Stanley ef 创立。30 年代中期,E 匕州吕Ch tow 丰富了这一治疗方法。然而现代所使用的按摩手法是由口刃n Chaitow 创建的。这种推拿手法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它吸收了许多软组织按摩术的特点,包括我们前面所介绍的基本按摩手法。例如扳机点按摩手法和应变一抗应变按摩手法等。Cl tow 也提出侧田T 可作为神经肌肉按摩的补充治疗手段。为了避免象以前那样对每一种按摩手法的概念都作详细的讨论,本文只是粗略的对一些按摩手法做一介绍。六、筋膜牵拉法
这种按摩手法主要是用于治疗筋膜炎以及筋膜和肌筋膜间的粘连。术者用手指或手掌根部在患处做局部用力按压并作小范围的滑动,以检查筋膜和肌肉的情况,主要是探察肌肉和筋膜在纵向、横向和旋转方向上的延伸情况。如果发现所检查的局部肌肉和筋膜有异常,则可采用拉伸筋膜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按摩手法的生理作用机制包括有力学和神经肌肉两方面,通过对机械感受器的刺激,减轻静脉淤滞和水肿,缓解疼痛,促进淋巴液回流和血管舒张收缩反应,消除组织结构中的乳酸和其它代谢产物的堆积。
七、放松按摩手法
这种手法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肌筋膜粘连和肌肉弹性障碍。这种手法的治疗方法与

3 54 软组织固定和放松按康

筋膜牵拉法相似。但这种按摩手法不是拉伸病变组织,而是以一系列高速、低频的刺激手法直接作用于肌肉僵硬的部位。应用这种放松手法使肌肉僵硬的组织得到松解,直至肌肉在各个方向上自由活动,最后应用快速的推刺手法(T 详男le 手法)对病变局部进行治疗(图3 54 )。这种按摩手法的作用机制与筋膜牵拉法相似,但有两点不一样。首先,在手法作用下,肌肉是受到刺激而不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第二,脉冲按摩手法对紧张的组织结构没有什么

作用,但对松解粘连有效。因此一般认为这种手法适用于慢性病变时的纤维粘连。牵拉或放松按摩手法均可阻止粘连的形成。

八、拔伸与对抗拔伸手法
应变一抗应变手法最早是由J ~提出的,又被称作“痛点按摩”手法,主要用于治疗肌性的关节固定。J ~认为应变与抗应变手法治疗疼痛的生理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或抑制异常的本体感受器活动来完成的。通过轻柔地拔伸肌抗肌使含有异常功能肌梭的肌肉收缩。换句话说,通过对抗拔伸来抑制异常的应变反射。为了更好地了解Jone $的观点,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肌梭在关节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在讨论关节功能障碍时,JQn 。主要介绍了Korr 的有关概念。K rr 认为在关节功能障碍时,虽然肌梭内两种感受器在受到刺激时其兴奋性或多或少都会增强,但主要的肌梭感受器(螺旋状感受器)除了对肌肉被拉伸的长度敏感外,而且还对肌肉张力的频率敏感,两者的关系成正比。附属的感受器对肌肉的长度敏感。可以说,主要的感受器对肌肉被拉伸的速度(可以感受关节的运动)和长度(可以感受关节的位置)敏感。因此,螺旋状感受器可以预测或预报向神经系统发出的传入冲动。
当关节周围的肌肉伸展时,关节对侧的拮抗肌往往处于短缩状态。因此,相应的本体感觉传人冲动明显的减少。而且,被拉伸的肌肉会引起反射性的抑制效应,更进一步降低短缩肌肉本体感受器的兴奋性。此时如果突然强力地拉伸关节,机体对这种过度的牵拉(应变)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包括先前短缩的肌肉被迅速地拉伸。JQ 5 认为这种作用可以造成肌肉本体感受器的反馈,使肌肉应变快于其正常静止时的长度。最初发出的异常应变信息可导致肌肉的保护性痉孪,造成关节固定。应当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减少下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使梭内肌松弛到足以使主要的感受器恢复到正常的频率状态下。Korr 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中枢神经系统感受过于短缩肌肉和静止状态下主要感受器的刺激,在快速牵拉时可产生异常的冲动,造成了运动神经过度兴奋,使得机体无法恢复到正常。
临床上发现敏感点常与肌肉功能障碍有关,它不是应变本身造成的,而是组织对应变的反应。Jo s 认为“敏感点”与扳机点以及中医学上的阿是穴密切相关。
对这种肌肉功能异常的怡疗,通常在组织最初应变的部位上进行,以使病变关节的活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采用手指在特定关节的敏感点上按压有助于确定原发性的组织应变部位,在关节处于正常体位时,敏感点上的痛感较轻。这种现象的意义在于一旦肌肉再次短缩,出现机能障碍,则可造成主要和附属的本体感受器兴奋性降低。
Korr
认为:尽管缩短肌梭继续发出冲动信号,大部分的肌肉松弛,但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低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能力,使肌肉恢复至正常中立位时的长度。医生的作用是指导患者反复做类似引起损伤的动作,但这与损伤有两点本质上的不同。第一是这种动作缓慢,而且肌肉是轻柔地收缩;第二是使中枢神经系统熟悉这种刺激,在整个过程中肌梭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根据Jon 巴的说法,必须在这种体位上保持约90 秒,才可使“敏感点”的兴奋性进一步降低,从而解除肌肉痉挛。之后使患者的关节缓慢恢复正常体位。有人认为治疗过程中不断按压敏感点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最早只是把敏感点按压看作是一种诊断手段。根据以上所讨论的内容,下面的结论似乎是有道理的,即躯体姿势的不平衡(半脱位)可引起持续性的反馈机制,造成单侧或双侧肌肉的持续性收缩以及其它各种软组织的功能障碍。所以那种不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只注重治疗局部病变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八节结论

本文回顾了与脊柱推拿相关的文献资料。为了全面的介绍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如推拿在增加脊柱活动度、促进损伤愈合、缓解疼痛和恢复脊柱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等,都一一作了简要的回顾。然而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粗心,有些与脊柱推拿相关的内容没有被收录进来。在脊柱推拿中含有一些哲学的内容。从这个哲学上来说,脊柱推拿治疗的目的是纠正脊椎关节半脱位,从而解除神经干扰。H 别汀i 咖等许多学者对脊椎关节半脱位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证实:脊柱力学结构的改变〔半脱位)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同时研究了脊柱力学结构的变化是如何引起脊柱和脊神经生理和病理学改变的。
学者们一直想要知道外力,甚至是各种生理作用力对生物组织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力学在研究脊柱推拿手法方面越发显得重要,将对推拿手法的临床使用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现有的知识我们对脊柱推拿手法进行了许多改进,如目前已广泛运用在临床上的“悬吊牵引法”、“颈椎整复器械”、“封闭疗法”、机械牵引和锻炼以及调整手法等都受到广泛的认可。从生物物理学角度来说,这些疗效较好的非手术疗法都对脊柱结构有调整作用。然而,在使用各种治疗手段的同时,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治疗的目的:即恢复脊柱原有的平衡状态,减轻或消除脊柱半脱位,改善脊柱的运动生理功能。
临床证实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如果患者表现有头颅相对于胸廓的侧弯移位《 十/一由),那么采用单侧PNF 手法拉伸同侧颈部肌肉可能有助于复位。当合并有软组织损伤(粘连或瘫痕形成等)时,可影响治疗效果。这时配合使用Ni ~或横向摩擦按摩等手法可能有助于恢复肌肉和韧带纤维的长度,有利于恢复其生理功能。
应认识到,所谓的骨性推拿手法可能在矫正或调整手法中只起着附属作用。正如以前所提到的,脊柱推拿手法具有拉伸和解除枯连、减轻疼痛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然而脊柱推拿师不应忘记,脊柱推拿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异常的躯体姿势(半脱位)恢复正常。对于本章所介绍的推拿手法,读者很容易被手法在治疗或缓解疼痛中的神奇疗效所吸弓!, 因而极易忽视脊柱推拿疗法的最终治疗目的。必须记住,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如果就此停止治疗,而忽视对患者脊柱力学结构异常的纠正,也许短期内患者可能会有症状减轻,但从长远来看,这样有可能加重患者脊柱功能的异常。这些只注重改善患者症状的做法,有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必须认识到脊柱推拿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对于从事推拿专业的医师来说,治疗中要时刻牢记脊柱推拿的治疗目的。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脊往生物力学以及有关人体肌肉、骨骼、神经生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由此提高脊柱推拿手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1页] [第2页] [第3页][单页显示]